肉种鸡能饲养多久

肉种鸡能饲养多久"/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与管理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忽略了这几点效益不可能上去!

肉用种鸡生产的目的就是提高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肉用种鸡经过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就到了产蛋期,一般是指25~66周龄。

一、产蛋期的饲养

(一)体重的掌握

25~30周龄,体重仍在增加,应该维持,每月称重一次;30~38周龄,体重略有增加,应该保持,不称重;

38周龄以后,体重很少增加,只是脂肪沉积,要严格控制,每月称重一次,可以进行2%抽测。

(二)饲料量的确定

根据产蛋率,日平均舍温,参考体重来确定。ME(总)=ME(维持)+ME(活动)+ME(蛋)+ME(增重),日采食量=日代谢能需要量/日粮中代谢能含量。

25~30周龄由低升高至最大采食量180g;30~38周龄,产蛋高峰期应该维持最大采食量;

38周龄以后,采取试探性减料,从38周龄(产蛋率在80%以下)往后,每只鸡每天减少2.3g料,观察4~7d,这期间日采食量为由原来的180g减到177.7g;

如产蛋率仍按正常下降(每周1%),若反常下降快,应暂停。正常时4周减一次料,在38~66周龄期间可减6次,2.3×6=14g,即:180-14=166g。

二、产蛋期的管理

(一)饲养管理方式

采用三分之二网上饲养三分之一地面饲养为最好。

(二)料槽、水槽的位置及安放

料槽10~15cm/只,摆放要求每3平方米有水槽或料槽,水槽2.5~3cm/只。

(三)产蛋箱

长宽高分别为350×380×330cm,共两层,每4只母鸡备一个,产蛋箱外围距地面60~68cm,每个产蛋箱应留有气孔。

(四)种蛋收集

每天拣蛋4次,尽量减少倒动次数,及时剔除不合格种蛋,半小时内进行消毒并送专库保存。

(五)种公鸡的特殊管理

1. 保持一定运动量,维持种用体况,可以采取“趟鸡”、“吊青菜”、“撒布粒料”的方式让种公鸡运动。

2. 控制体重。最大采食量为130g,24周龄体重可达到千克。

3. 保持环境卫生,防止异物刺伤胸腿趾。

4. 公母比例要适当,一般100∶11,不能超过100∶13。

5. 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必要时可以速补。

6. 50~55周龄要及时更换青年公鸡,或者搞人工输精。

三、公母鸡混群分饲

(一)转群

20周龄转群前4~5d先将种公鸡转入产蛋舍,然后放入母鸡。

(二)分槽饲喂

母鸡用料槽,设有防栖栅,栅格宽41~42mm,公鸡用料桶,桶高46cm,公鸡营养水平CP12%,ME2800大卡/千克,喂料同时进行。

(三)限制饲养技术的实施

1. 调群。限饲前逐只称重,按体重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群分栏饲养。

2. 确定饲料量。育雏育成期根据体重、日粮中的能量来确定,保证鸡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

3. 备足饲槽、水槽,合理放置,均匀设置,饲槽和水槽交替开。

4. 饲喂速度要快,能保证鸡群同时吃料,5min内送完全舍的料。

5. 定期称重。每周末(隔日限饲、每周限饲时应在停喂日)下午称重,抽测5%的鸡只计算均匀度75~85%。

6. 及时调群。大群,料位、水位不增加,密度不变,采食量不增加;中群,料位、水位逐渐增加,密度变小,采食量按要求增加。

7. 小群,料位、水位增加,密度变小,加大喂料量,达到标准后不增加。

限饲与光照控制密切结合,限饲达到体重标准与开产日龄同步。

8. 特殊情况停止限饲。例如鸡群发病、免疫接种、投药转群等,待恢复后重新限饲。肉种鸡产蛋期饲喂要点

近年肉鸡育种工作突发猛进,使肉鸡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同出栏日龄时每年体重增加50 g,可以提前1 d出栏,说明肉鸡生长速度很快,同时料肉比由原来的1.8∶1提高到1.5∶1,最近数据显示有的高达1.4∶1。

但是对于种鸡的饲养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因为饲料报酬高意味着种鸡采食时间短、需要的料量越来越低,使鸡群争抢饲料,因此需要随时调整饲喂方案,以满足鸡体的需要,发挥出更高的生产水平。

一、能量需求

饲养种鸡和商品鸡的不同点是必须保证种鸡获取的能量高于自身消耗的能量,反之如果消耗能量多于获取能量时,即自身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在育雏育成期影响鸡增重、生长发育、羽毛生长等,在产蛋期影响母鸡产蛋率、公鸡的睾丸大小和精液质量等。

产蛋期的种鸡摄入能量后用于3个方面的需要:维持需要、生长需要和产蛋需要。在正常温度条件下(20~21 ℃),种鸡在产蛋高峰期每天每只需要470 kcal的能量,高峰期过后随着产蛋率的下降,对能量的需求逐渐下降,通常维持为420 kcal左右。

如果舍内温度发生变化时鸡群对能量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15~25 ℃时)舍温每升高1 ℃,鸡体需要的能量减少1%,反之舍温每降低1 ℃鸡体需要的能量增加1%。

种鸡产蛋后期羽毛容易脱落,羽毛脱落严重的比脱落较少的鸡需要的能量更多,尤其在寒冷冬季舍温较低时,因羽毛脱落较多,需要更多的能量抵御外界低温和维持自身体温。

如果此时减少饲喂量较多、能量供给不足,鸡体质变差、就会引起羽毛进一步的脱落,反之需要更多的能量,进而使鸡群能量供给进入恶性循环,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二、粗蛋白和氨基酸需求

实践证明种鸡摄入的蛋白越多胸肌越大、体重相应也越大;饲料中的可消化赖氨酸含量越高,母鸡的胸肌越大体重也越大;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含量越高,母鸡的蛋重越大。

在其他氨基酸水平一致的前提下,饲料中的蛋白含量(10%~16%)越高,母鸡的体重和蛋重都越大,种蛋孵化后虽然雏鸡体重增大,但是孵化率和受精率会受到影响变得较低。

公鸡饲料中除了含有足够的能量水平,维持自身体况和确保生殖系统的发育,粗蛋白含量越低越好,为了防止其他氨基酸含量不足,通常要求公鸡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为12%,有利于控制胸肌过大、提高精子质量、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

如果饲料中蛋白含量高达17%时就会降低公鸡的精液质量和受精率。种母鸡在开产后到产蛋高峰期间因为生殖系统极度发育,所以体重增加较多,通常增加的体重均是卵巢的重量。

如果育成料中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高时,种鸡在育成期肌肉生长过快、胸肌较大,腹部脂肪沉积较少,这些均不利于种鸡在开产前对营养的需要。

氨基酸可以促进鸡羽毛的生长发育,为了减少羽毛脱落问题,建议饲料中的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达到0.52%,不仅保证鸡充足的氨基酸,还可以确保鸡群羽毛的健康状况,减少育雏育成期出现的啄羽、啄癖问题和产蛋期羽毛过早脱落问题。

三、产蛋期饲喂要点

(一)开产前

应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每天每只鸡的饲喂量,计算出鸡每天实际摄入的能量和蛋白,再与饲养标准对比,保证实际摄入营养与标准相符。

开产前要求采食时间最好为2~3 h,料线在3 min内将所有的饲料分配完成。开产前增加饲料量应缓慢、避免饲喂过度、鸡体增重较多、卵泡过度刺激、双黄蛋比例高,带来腹膜炎、脱肛,增加死亡的风险。

(二) 产蛋高峰期

应参考饲养管理指南上的长料标准,结合鸡群实际情况:产蛋率、蛋重、体重、采食时间、饲料营养水平、外界温度、胸肌发育和脂肪沉积等,合理增加料量,确定高峰料量适宜,避免增料过少引起产蛋率上升缓慢,同时以免增加料量过多,使高峰后鸡体过肥、产蛋率下降过快。

(三)产蛋高峰期后

种鸡通常在31~32周达到产蛋率高峰,部分产蛋高峰一过就开始减少饲喂量,这是不对的,因为产蛋总重量的高峰在产蛋高峰后的3周。所以为保证产蛋持续性良好,饲喂量需要在产蛋总重量达到高峰后才开始减少。

降料数量应根据体重、日产蛋率和蛋重趋势,以及鸡群健康状况、采食时间变化、饲料营养和环境温度等决定,应逐渐减料,任何1周内不要减料量过多,最多减少1 g料,确保周增重在15~20 g。

四、结语

肉种鸡在饲养中要加强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饲喂不同的饲粮,尤其是开产前后,促进鸡体有一定的脂肪沉积,才能保证整个产蛋期储备足够的能量维持产蛋的需要。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种鸡群因为腹部脂肪沉积不足,鸡群推迟开产或开产后高峰产蛋率较低,高峰后产蛋维持性能差、下降较快。生产中应该按照管理标准,提供给鸡群相应的料量和营养水平,促使鸡群达到最佳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