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02: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画杨桃》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文章主题": - 首先要确保自己理解了《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这篇文章通常探讨的是观察角度、认知差异以及尊重他人观点的重要性。
2.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 - 确定你的读后感是为了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还是为了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或是为了引发读者对某一问题的思考。
3. "组织文章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画杨桃》的作者、背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主体":分析文章的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4. "分析文章内容": - 深入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段落,以及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杨桃的形状象征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5. "表达个人观点": - 在读后感中,不仅要复述文章的内容,更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 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画杨桃》,这篇课文没有出现在90那一代的课本里。
我竟然没有看过杨桃,为此专门问了下度娘。
杨桃是炸酱草科属乔木,浆果肉质下垂,颜色是淡绿色或蜡黄色,有时带暗红色,有5条棱边,少数为6条或3条。花期4-12月,果期7-12月。现在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区有栽培。
杨桃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及维生素C,味道可谓是酸甜可口。但是富含的草酸成分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出现神经毒性表现。
杨桃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画杨桃。而我坐的位置看到的根本不是平时看到的杨桃,而是五角星。
少年如我,我是少年。我在本子上认认真真的画了个五角星。但在上交作业的过程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还好老师足够的有耐心。她坐在我的位置,重新审视了杨桃。而后才问同学我画的是什么。
同学一致认为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严肃的要求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感受下。同学们才发现看到的竟然不是平时看到的杨桃,而是五角星。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同了。当我们与其他人或者内心纠结时不妨多换个角度思考下。
这篇课文我虽然没学过,但是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学过《不一样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我们平时都是竖着切苹果的,如果拦腰切,苹果里就会出现一颗五角星。
《画杨桃》
《画杨桃》
短小的文章里,其实在告诉孩子要多角度思考问题;亦在告诉孩子,有很多时候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别人。
在教《画杨桃》这篇课时,我与孩子也是展开一场意义深远探讨。这课文讲述在课堂上,孩子们画杨桃,由于杨桃摆放的位置不同,每个孩子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这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文中的主人公,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画出杨桃。然而,这个举动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一开始态度严肃,面对同学们的哄笑,并未立刻制止。但随后,老师亲自走到主人公的位置去观察杨桃,之后和颜悦色地引导大家认识到: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会不一样。这一转变,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老师以身作则,并非强硬地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
那几个嘲笑主人公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引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老师态度由严肃到和颜悦色的过渡中,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一位善于引导、尊重事实的好老师。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嘲笑别人最终只会让自己沦为笑话。正如那句俗语所说:“笑话别人的人,自己终将会成为一个笑话。”嘲笑他人,往往源于自身潜意识里的抗拒与内心的阴影。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联想到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同样强调了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不仅能准确找出课文中的对话描写等关键内容,还深刻领悟到不能随意嘲笑他人的道理。
我借此也谈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因为触摸大象的不同部位,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生动地说明了标准不固定、观察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知就会千差万别。通过这些事例,孩子们更加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换个位置思考,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进而做出更明智的决断。
在这堂课中,我着重向孩子们灌输了要学会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换位思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高情商的人往往善于换位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正是这个道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想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分歧和矛盾,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他人的立场。就像《画杨桃》中的同学们,一开始只凭借自己的固有认知,嘲笑主人公画得不像,却没有考虑到主人公所处的观察角度。而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让大家明白只有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去思考,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堂课是一次宝贵的心灵启迪。它教会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还是人际交往中的摩擦,都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用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人。当遇到挫折和坎坷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和沮丧,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就能发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因为孩子发言有了一些灵感,顺便聊了聊金字塔思维模式,哈哈,居然孩子也批注了,真是不能小觑呀,各个认真。人生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他人,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固有思维。
希望孩子们能将这堂课所学内容落实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用包容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因为,换个角度,世界就会大不一样;学会换位思考,人生便能拥有无限可能。
每周翻阅孩子们写的读后感日记,对我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阅读对孩子有着诸多益处,远比让他们一味地刷题要好上百倍。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有些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刷题才是提升孩子成绩的关键,却忽视了广泛阅读所能带给孩子的深远影响。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都心急如焚。
在当今这个时代,依然有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大量刷题,似乎非要把孩子逼到极限,将潜在的心理问题都激发出来才肯罢休。他们没有意识到,过度刷题不仅会让孩子疲惫不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阅读则是一种更加温和且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内心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这些能力和素养,将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真心希望家长们能够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让孩子们在书籍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而不是陷入刷题的泥沼,错失全面发展的良机 。
2025、4、14
备注:
今天,看到有人表扬孩子,可那孩子十分倔强,不接受…由此我便有了此段视频灵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