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0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葛麻》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感受,这将是你整篇作文的基调。例如,你可以从葛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葛麻》的基本情况,如作者、背景等;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3. 内容丰富: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人物形象:分析葛麻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探讨其象征意义。
b. 故事情节:梳理故事脉络,分析情节发展,探讨其合理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c. 主题思想:挖掘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命运、爱情、家庭等,结合现实进行思考。
d. 艺术特色:探讨作品在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如象征、对比、讽刺等。
4. 举例论证:在阐述观点时,适当引用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对话或心理描写等,以增强说服力。
5. 表达真情实感:观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避免空洞的
1954年建成的南宁市人民公园石阶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1956年之前,在南宁市人民公园的坡顶上,曾有一座巨大的坟莹,圆形,像一只盖着的碗。坟莹直径约十米,高数米,全由泥土筑成,上面长着草,未见有高大的墓碑,记得大概位于现陈列馆广场的公厕前。我从未见过那么大的坟墓,“大怪”们都叫它“大王坟”。有一天晚上在大王坟前放露天电影,地点大约在现陈列馆广场前的平地上,我也跟大怪们去了。来看电影的大多是周边街道和单位的居民,农民来的也不少,估计多是从官塘村、虎邱村、葛麻村等附近农村来的。那时看一场电影就像过节,消息很多天前就传开了,人们早早就拥来占位置。天还没黑,孩子们就在大王坟周围玩“躲机”(捉迷藏)或“捉机”(抓小鸡)。小孩很多,一群群的跑来跑去,吱吱喳喳大呼小叫,像麻雀一样。1956年,公园的烈士碑建成,大王坟就不见了,不知是不是暂存烈士遗骸的临时坟莹。现在的人民公园,随处可见合抱粗的参天大树,满山郁郁葱葱,到处鲜花盛开,赏心悦目;各项设施完善,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小的时候公园可不是这样的。人民公园所在地,原来建有“六公祠”,是纪念狄青、孙沔、余靖、苏缄、王阳明和莽依图六位古代名人的。1951年,此地建起了白龙公园,后来改称人民公园。但老人们不习惯,如果我们说某地在人民公园那个方向,老人们就说:“就系六公祠个边嘛”。其实六公祠早就没有了,人民公园中最有名的文物恐怕就是正对大门的山坡上的镇宁炮台了。它是上世纪初两广人都熟知的两广总督陆荣廷所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炮台是一座圆形建筑,高约5米,圆径13米多,全由红砂岩筑成,四周布有枪眼,前后各有一扇大门供人进出。炮台分两层,有两处梯级上落。下层是一圈房子,可办公也可住人。上层没有顶盖,周围是一圈瞭望台,中间装有一尊巨型大炮,著名的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陆荣廷是广西的传奇人物,他籍贯武鸣,出身赤贫,据史料记载,“出生时连一块裹身子的布头也没有”。他从小沦为孤儿,幼时乞讨,稍长后以打短工为生,是正宗的无产阶级。后来他流浪到中越边境龙州一带,曾当过衙役,因打死法国人的一条狗,被迫为匪,组织游勇专事拦路抢劫,但他的原则是只抢法国人,不抢中国人。还杀死了不少法国兵,大大震慑了法国人,扬名四方。后来被招安入了官军。因作战英勇,搏命奋斗,历经千难万苦,最终成了两广总督,变成了正宗的大军阀、大官僚。他修造的镇宁炮台,建于山坡顶上,以前站在炮台上四面眺望,南宁全景尽收眼底,现在周边的大树已把炮台的视线遮住了。雄踞炮台二层中央的巨炮,高3米,长5.5米,可以旋转270度往三个方向轰击,射程十多公里。这炮就像一头蹲伏在高处的钢铁怪兽,虎视整个南宁市区,哪个地方有不听话的,它就用力咳一声,吐一粒丸子过去,那声巨响和那股威势,吓都能把人吓死。但有一个死角转不过去,那个死角,对着陆荣廷的家乡——武鸣方向。经大、小高峰的邕武公路也是陆荣廷修建的,那是广西第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可见他的桑梓情深。据说,陆荣廷治桂十年,天下基本太平,百姓尚能安居乐业。他下野后,“兵灾匪患纷至沓来,累得老百姓没一日安宁。”所以有的人以为,六公祠是纪念陆荣廷的“陆公祠”,其实不是,至于陆荣廷生前的功过毁誉就有待后人来评说了。总之,镇宁炮台很有名气,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去那里玩,外地游人多有登临凭吊。老市民闲聊也不时提及,比如有人讲大话,老人们一般都不直斥其吹牛,而是冷笑着说:“六公祠的大炮又响了。”人民公园占地广袤,由新民路、民主路、园湖路和公园路包成整个街区,近千亩地。建园之初,设施不全,管理松懈。公园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炮台前未建石阶,是黄土斜坡,被雨水冲出道道沟槽。北边靠公园路的山坡,都是野草、灌木和刺蓬,间或长有一些竹丛和杂树。特别是后山,现在电视塔旁一带,野草比人还高,别说我们小孩,就是大人也轻易不敢进去。除了几株大榕树之类的大树之外,大多数树木都只有碗口大小。但五十年代的公园里已有几处有名的公共建筑,至今尚存。一处是广西博物馆(现广西自然博物馆),由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博物馆自然学部发展而来;另一处是广西第二图书馆(第一图书馆在桂林)于1949年兴建的新址(北宁街图书馆为分馆);都是两层建筑。还有一处是坐落于公园隐秘腹地的大舞厅。每个周末晚上,都有爱好跳舞的人跑去跳“碰嚓嚓”。小学生都爱去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博物馆我们也去参观过。至于“碰嚓嚓”,就不关我们的事了。南宁市动物园建成之前,动物是放在人民公园供游客观赏的,面向白龙湖一侧的山坡上,有两、三排背靠背两面开放的平房,对外一面装着铁丝网,里面关着虎豹豺狼猴熊蛇鹿等动物和各种鸟类,笼前两米外设有铁栏杆,防止游人靠近。后来可能猴子繁殖多了,就在旁边专门建了猴山。直到七十年代,南宁市动物园建成,才将动物陆续迁移过去。1954年上山的石台阶修起来了,1956年从公园大门通向烈士纪念碑的林荫大道也做好了,白龙塘(湖)也开放了游艇租用项目。许多学校都组织学生去划船,我们戴着红领巾,在湖上划着小船,唱起了当时最流行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非常的快乐。小船划到湖中间,水里大鱼纷纷跳起,有的落到船上,在船舱里乱蹦乱跳,个别同学动了心,想捉回家去,但大家说,我们是少先队员,不能要公家的东西,就把鱼儿放回水里。那时我住在杭州路,从家里走到人民公园,大约要将近30分钟。但安宁路下面的大坑(今朝阳溪)上有一道“跳石”,就像没有桥板的桥墩。洪水来时随便泡,洪水退后,又可以一跳一跳地过去了。走这条捷径可节省几分钟。1956年,在人民公园北面山脚下,建起了自治区足球场,规模很大,光是主席台就可坐几百人,看台则可容纳三万观众。几十年来,凡有大型的群众集会或体育赛事,都在那里举行。直到本世纪初,港台明星来邕演出,大多也在那里举办晚会,观众的欢呼声尖叫声响彻云宵,盛极一时。57年,又在公园南侧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苏式建筑——广西展览馆,也是一处标志性建筑。在人民公园玩耍的岁月中,还发生过两个小故事,虽然是小时候的事,却令我没齿难忘。一、 打老虎我哥哥有一副很漂亮的弹弓,桠杈是从很多棵番桃树精心挑选后砍下来的,弹弓的制作也很精致,平时他都不舍得让我玩。一个周日下午,哥哥有事外出了,我就偷拿了他的弹弓,自己跑去人民公园“打雀”。山上大鸟不多,像红屎忽那样的大雀都在高大的树上,看都看不清楚,是打不到的。不过矮树林里绿豆雀不少,离地面只有三、四米,随便打。我兴奋地从一棵树下跑到另一棵树下,不停地打。可是这种鸟个头只有棉衣纽扣大小,而且生性好动,一边“唧,唧”地叫着,一边不停地在浓密的枝叶间跳来跳去,很难瞄准。打了半天,跑得腿脚都发酸,一只也没打着。眼看太阳要下山了,只好收兵回朝。路过动物园,看见笼子里色彩斑斓的老虎走来走去,就想,要是那绿豆雀也像这老虎那么大的话,哼,我肯定一打一个准!想着想着还顺手拉开弹弓比划一下。正在这时,后面伸来一只大手,一把将我的弹弓抓住,又一只大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衣领。原来一名公园的工作人员正站在我身后。那人大喝了一声:“老虎你都敢打,你是武松呀 ?跟我到办公室去!”接着就像抓小鸡那样把我提溜着来到了炮台,公园的办公室就在炮台下层房间。一个领导模样的人看见我们,问道:“怎么回事?”那人说:“这小鬼仔用弹弓打老虎!”我急得满头大汗,竭力分辨说:“没有,我没打!”那人说:“还说没有?要不是我抓住你的弹弓,石子早就飞出去了。”其实,我哪里敢真打老虎?只是比划比划罢了,但这时,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批评教育,弹弓没收!还登记姓名和学校名称,才放我回家。回家的路上,心里犹如翻江倒海,又懊悔又害怕。弹弓的事还好办,我可以跟哥哥说,是不小心弄丢的,最多被臭骂一通。最怕的是,如果学校把事情公布了,所有的同学都会对我指指点点:“快看哪,去公园打老虎的人就是他。”那就真的是无地自容了。那时我刚加入少先队不久,如果红领巾被收回去那就更惨了,所以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东窗事发。一个星期过去了,没见有什么动静,心里刚放松了一点。不料,第二个星期的周一朝会上,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宣布了这个事件。校长为了强调,还把一句话分成几截,拖长声音大声地说:“上个星期——我们学校——有一个同学——到人民公园——用弹弓——打老虎!”刚一说完,全校同学哄然大笑,“哈哈”笑声嘈成一片,也没见老师制止,原来连老师都笑了。只有我一个人没笑,那时我正像等待法官宣判的犯人,心惊胆战双腿打抖,生怕校长点我的名,那里还笑得出来。因怕别人起疑心,就装作脚痒,弯下腰假装抓痒弄了半天。后来校长作了批评和告诫,又表扬了其它几件好人好事。好不容易熬到散会,同学们在走回教室的路上,还在嘻嘻哈哈地议论,这时我终于也可以咧开嘴巴,跟他们一起笑了。因为,校长没有点我的名字。二、 捉特务1956年,我们少先队员在学习之余,除了上街扶老太太过马路之外,最热衷的事就是捉特务了。那时看了不少国产的反特电影片,如《国庆十点钟》《斩断魔爪》《徐秋影案件》等等。 从电影里知道,全国刚解放不久,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很多,阴险又狡猾,专门破坏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少先队员们都很痛恨这些狗特务。看到电影里的公安人员机智神勇,破获一个又一个特务组织,打掉一个又一个破坏阴谋,都欢呼雀跃。特别是听说了天津市和平路小学的七个三年级小学生,机智勇敢地协助公安人员抓获了两个正准备杀人放火的特务,七个小学生都成了英雄,既钦佩又深受鼓舞,他们的事迹成了学习的榜样。电影里的特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长着一双三角眼,不难识别。因此,少先队员走在街上都东张西望,如果发现周围有长相猥琐、行为诡秘或神色异常的可疑人员,就警觉起来。长着三角眼的,一律跟踪!电影里特务都爱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接头,天津的特务就是在中心公园里密谋时被小英雄发现的,所以就不时有队员专门到公园去找特务。我们班的李*忠是北方人,是南下革干的子弟,也是个抓特务迷。一个星期天,他带弟弟去公园玩,顺便看看有没有情况。好像有谚语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李*忠的仔细观察下,果然发现了“情况”:在山坡下的小竹林里,有一个可疑的人,鬼鬼祟祟的,见有人走过就站在竹丛后一动不动。人一走远,就蹑手蹑脚地像在找什么东西。李*忠机智地拉着弟弟,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观察,这一看不得了,那人是个三角眼!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不能让狗特务跑了。可是特务阴险凶残,万一狗急跳墙,伤着小弟怎么办?想去报告公安,派出所又远。正在着急之际,忽然想起,班上的阿强就住在公园门外不远,他是中队长,人长得比较壮实,性格干脆,警惕性也很高,可以找他合力来捉特务。于是吩咐弟弟站着别动,哥哥去一会儿就回来。说罢飞也似地朝公园大门跑去,幸而那里离大门不远,很快就找到了阿强 。阿强一听说“竹林里有‘三角眼’鬼鬼祟祟”,马上判定,肯定有发报电台!快走 ,不能让狗特务跑了!到了一看,竹丛后面果然隐约有人影立着不动,“三角眼”还在。阿强从地上检起两块石头,照电影里英雄的样子大喝一声:“站住,不许动!”冲了过去。李*忠也从地上找了两块石头,以备援应。可他捡好石头抬头一看,怪了,冲过去的阿强像被孙施了定身法,竟站着一动不动,也不出声了。倒是那“三角眼”,用他听不懂的南宁白话叽哩呱啦地骂骂咧咧。李*忠顾不上弟弟,冲过去大声喝道:“狗特务,我来了!”说着就要把手中的石头狠狠地砸过去。阿强见了,急忙拉着他的手,推着他往外走,一边说:“别,别,他是我爸。”“啥?”李*忠懞了,问:“他是你爸爸?”。阿强说:“家里没菜吃了,他是出来找点竹笋的。”“你爸咋长一双三角眼呢?”李*忠扔下石头,又问。阿强很不满,说:“你看清楚了,是三角眼吗?”“我看像。”李*忠说。阿强生气了,不客气地回敬道:“你爸才像!”李*忠知道,再说下去可能就要干架,就不再出声,转头朝竹林内看去。竹林里还传来阿强爸的咒骂声:“你只食吖米嘅衰仔,睇我返屋点收拾你!”可他听不懂。这件事在班里一时传为笑话,最后得到的教训是:特务不一定是三角眼,三角眼不一定是特务。(作者:钟庆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