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飞虎队 观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04:41

手把手教你写《飞虎队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飞虎队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飞虎队的观后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背景":在写作之前,需要对飞虎队的历史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其成立背景、主要任务、英勇事迹等。
3. "情感表达":观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表达,因此在作文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对飞虎队的敬意、感动或其他情感。
4.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飞虎队的背景,以及自己观看飞虎队相关内容的原因和感受。 - "主体":详细描述观看飞虎队过程中的感受,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或场景,如飞虎队成员的英勇事迹、团队精神等。 - "结尾":总结自己的感受,对飞虎队成员表示敬意,并展望未来。
5. "论证充分":在作文中,要对飞虎队的英勇事迹进行充分论证,引用相关资料或数据,增强说服力。
6. "语言表达": - "生动形象":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 "准确用词":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错误或误解。 - "避免口语化":虽然观后感是主观感受的表达,但要注意避免过多使用口语化表达。

昆明“飞虎”寻迹:友谊从未被忘记

飞虎楼、飞虎大道、飞虎队纪念馆、飞虎队主题餐厅、飞虎队研究会……在中国,没有哪座城市像昆明一样留有这么多的飞虎队印迹。在晴好的周末,这座城中的人们,依然会选择走近这些印迹,感受这段战火淬炼的中美友谊。

“我们先去飞虎楼吃飞虎队队员最爱的摩登粑粑,再到飞虎队纪念馆了解飞虎队和昆明的故事。”昆明市民蒋先生本周的“家庭日”活动,就沿着飞虎队的印迹展开。“今年是飞虎队来华抗战80周年,我想把爷爷讲给我听的飞虎队故事也讲给女儿听。”蒋先生说。

1941年,为帮助中国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著名将领陈纳德组织一批美国年轻人,组成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他们被中国人亲切称之为“飞虎队”。鏖战4年,飞虎队(含美国志愿队、驻华空军特遣队、第14航空队)共击落、击毁日军飞机2600多架,击沉或重创日本军舰44艘,击毙日军66700人,总计损失了飞机568架,牺牲飞行员586名。

飞虎队的司令部在昆明,他们在中国的首战,也是在昆明。这里至今仍然保留不少见证了飞虎岁月的历史建筑,包括飞虎队曾经的办公区、俱乐部、候机楼等,也有众多为了纪念飞虎队后设的纪念馆、纪念碑、主题大道等。

蒋先生一家打卡的首站,就是“飞虎楼”。这栋三层的小洋楼,曾是飞虎队的办公区兼俱乐部,如今变身为餐厅,吸引了众多“飞虎迷”。这里除了陈列飞虎队的飞行帽、水壶等文物外,还售卖深受飞虎队队员喜爱的摩登粑粑、飞虎鸡等美食。

“吃惯了面包的飞虎队大兵,特别喜欢昆明姐妹莫美珍、莫丽珍用黄油和面做成的粑粑。他们把粑粑的名字‘莫珍’听成英语‘摩登’,大家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时尚,就跟着喊成‘摩登粑粑’。”遇到“飞虎迷”,在场的昆明人或店员都不忘向他们讲诉摩登粑粑与飞虎队的故事。

有人选择以“吃”来怀念飞虎队,也有人选择在纪念馆“触摸”飞虎往事。在昆明市区,就有着两个飞虎队纪念馆,一个由曾经的中国航空公司昆明办事处用房改建而来,一个在昆明市博物馆内,以大量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展示了飞虎队的卓著功勋。

周末,纪念馆内的游人不绝。有人常常盯着一张照片一看就好几分钟,有人会隔着玻璃展柜轻抚绰号为“鲶鱼”的飞虎队员雷恩斯的头盔,也有人认真打量过飞虎队群英谱上的每张面孔。

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在留言簿上写满了对飞虎队的怀念:“飞虎精神,千古流芳。”“历史从未被忘记。”“昆明人民对最艰难的时期帮助过中国人民的长空飞虎始终难以忘怀。”……也有人写下对和平与友谊的期盼:“和平万岁!”“愿中美友谊长存!”(胡远航)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重现昔日景 精神代代传:“飞虎队”的中国情缘

中新网4月4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018年3月30日,“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妻子陈香梅女士在美国华盛顿家中去世,享年94岁。“飞虎队”的传奇见证了二战时期中美两国民众团结协作,共同抗敌的历史。近年来,中美两国人士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飞虎队”历史纪念活动,将象征着友谊与合作的“飞虎队”精神代代传扬。

飞虎队使用过的二战老战机。(中新社记者 王欢 摄)

魂归青山——“飞虎队”最后一名老兵去世

2017年6月,“飞虎队”的最后一位老兵哈尔•贾维特(Hal Javitt) 在美国南加州过世,享年94岁,他的逝世为“飞虎队”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1944年到1945年,贾维特是中美混合联队第5大队第26中队的飞行员。当时的指挥官是创立“飞虎队”的少将陈纳德。贾维特前后在中国服役3年,参与过95次特别任务。

1982年,贾维特从美国空军退役后,与妻子定居南加州,在当地结识了许多华人朋友,从70年代开始回中国探访。

与贾维特一家熟识的华人孙女士表示,贾维特个性温和,有事情需要捐钱帮助,总是慷慨解囊。他的个性一点都不“邀功”,只有被问到在中国前后3年的抗战过程时,才会侃侃而谈。孙女士指出,贾维特是英雄,华人非常感谢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的雪中送炭。

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艾德•罗伊斯(Ed Royce)表示,“美国将永远铭记像贾维特这样的退伍军人,他作为飞虎队员,在艰困年代所表现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展现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精神,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2016年12月20日,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正式开馆。(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重现传奇——昆明建纪念馆 追忆昔日传奇

“飞虎队”的成员已逝,但精神不朽,二战结束后,中美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追忆“飞虎队”的传奇故事。

2016年12月20日,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正式开馆,此时距离“飞虎队”首次从昆明起飞参战已经过去了75年。这座纪念馆位于昆明市区一栋被称为“小白楼”的民国建筑里。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详实的史料和数百件实物,全面梳理和展示了“飞虎队”的传奇历程。

原美国华人陆军少将、飞虎队后裔陈绍章在参观了飞虎队纪念馆后说道,战后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而现在他和妻子来到云南昆明,为飞虎队纪念馆的发展添砖加瓦。

2017年11月11日,在美国圣玛利诺市举办了一场关于美国华裔军人的图片展,主办方希望通过活动体现华裔军人在美国军队中的贡献。这次图片展内容主要为中美二战历史,包括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援中国战场、飞虎队等史料展览。

同一年,美国陈纳德将军飞行学校也在美国休斯敦康罗(Conroe)地区正式落成。飞行学校落成当天,当时已年过九旬的3位美国“飞虎队”队员参加了典礼。飞虎队员麦尔文表示,陈纳德将军飞行学校的成立令他感动。让他回忆起上世纪40年代远赴中国桂林,转战成都,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过去。“虽然与中国军人语言不通,但我们一起为和平而战。”

葛瑞格·米莱特的部分骨灰被撒入滇池,魂归昆明眷土。(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再述情缘——“飞虎队”军医三代人的昆明情

70多年前,美国人克林顿·米莱特作为“飞虎队”军医来到昆明,在滇池边组建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中国最大战地医院——美国陆军第172医院,并任副院长。他在昆明结交了很多朋友,收养了两个孤儿,还拍摄了百余幅昆明的人文市井图及“飞虎队”生活照片,这也是最早记录昆明的彩色图片资料。

2004年5月,克林顿之子葛瑞格为替父完成遗愿,带着老照片来到昆明,并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了引起轰动的《华夏1944·彩色昆明》图片展。

2005年底,受伯父葛瑞格的影响,小伙杰西·米莱特来到昆明,并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开始在当地学习中文。10年后,杰西娶了一名昆明姑娘,成为了一名昆明姑爷。

“70多年前,‘飞虎队’在昆明诞生,像爷爷这样的人从美国远道而来,用鲜血和生命,在昆明上空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也和昆明人结下深厚友谊。而这情缘,又通过一个家族延续至今。”杰西说。

当地时间2016年9月3日,杰西将伯父葛瑞格的部分骨灰撒向滇池。“于伯父而言,是重回眷土,也是对其父亲的缅怀。”杰西说。

陈纳德将军铜像。(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英雄史诗——村民守护墓碑 见证中美友谊

2014年6月16日,是支援中国抗日的美军情报官威廉·毕德森中尉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殉难70周年纪念日。1944年6月16日,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一架大型运输机执行运输任务,因机械故障,在中国贵州黔东南山中强行迫降,33岁的威廉·毕德森海军当场殉职。

至今保存着毕德森墓碑的贵州侗族老人吴冬梅已65岁,在她保存的墓碑上,中间用中文写着“毕德森先生之墓”,上方用英文写着毕德森的名字以及所在部队,下方为出生、遇难日期。

“飞机出事后,县里专门派人到村子里守着,担心村民们拿走飞机上的东西。县里的人把受伤的2个士兵救走了,遇难士兵是我们村民自己安葬的,墓碑是之后县里专门派人来立的。”吴东梅回忆道:“那时候我外公还用自家的棉被去包住其中受伤最严重的那个士兵,也就是墓碑上写的这个人。”吴东梅讲述的故事都是从老人那听说的。

吴东梅说:“墓碑本身不值什么钱,一直放在自己的房子里,就是想纪念死者。保存对过去的见证,记住那过去帮助过我们的人。”

一所医院,一块被保存的墓碑,已成为那个时期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