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0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在写作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比如可以围绕福尔摩斯的侦探技巧、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作者写作风格等方面展开。
2. 概述故事:在作文开头,简要概述《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让读者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分析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a. 福尔摩斯的侦探技巧:探讨福尔摩斯在案件中运用推理、观察、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这些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b. 人物塑造:分析福尔摩斯、华生、莫里亚蒂教授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和关系,以及这些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c. 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的紧凑性、悬疑性、合理性,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情节设计吸引读者。 d. 作者写作风格:探讨柯南·道尔的写作手法,如倒叙、插叙、心理描写等,以及这些手法对作品的影响。
4. 表达观点: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点,谈谈对《福尔摩斯探案》的感悟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作品的价值:探讨作品在文学、侦探、心理学等方面的价值,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后感
我时常想,一本名著的定义,无非是文笔细腻,具有教育意义,亦或是故事情节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特色。但福尔摩斯探案集后,我却又改变了想法,也许名著真正需要的是撼动人心。
这部小说把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共分成了7本《血字的研究和四签名》《福尔摩斯冒险史》《福尔摩斯回忆录》《福尔摩斯归来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和恐怖谷》《最后的致意》和《福尔摩斯案件簿》,记录了华生医生与福尔摩斯相识,第221B号同居,成为搭档一起并肩破案的故事,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部普通的小说,顶多能算是名著,但却是唯一一本让我看完后心里翻江倒海感到意难平的小说。
你们也许会问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故事的背景是伦敦19世纪,肯定不能说是新奇前卫。整本书的文风虽紧张缜密,但也并不算优美细腻。但整本书贯彻的那种专属于伦敦维多利亚时代的神秘古典与血脉喷张的刺激感让我着迷,深陷其中。
书中的故事,福尔摩斯的助手—-华生医生的第一人称来写的。华生医生曾在一篇故事中用“神探”来形容福尔摩斯。神,既可以是神奇,也可以是神经。这么说吧,福尔摩斯绝不是一个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神探”,他并不一味追求正义,对于法律制裁的恶魔,他会使用自己的手段惩罚他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福尔摩斯绝对是个怪胎,他破案不是为了生活和钱财,而是为了给大脑一针兴奋剂,他厌恶一切柔情蜜意。不信任也不喜欢女人,对他来说,过分强烈的情感是一台精密仪器上的沙粒。
并且,他又是个毒舌男,对于愚蠢虚伪的权贵,自以为是的人绝不嘴下留情。但他同时又十分温柔,虽然每次都会嘲笑华生医生的智商,但最后又总会耐心地一一他关于案件的问题。不过福尔摩斯尽管思维敏捷,条理清晰,但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不成体统的习惯,比如用吸烟代替吃饭,因为他觉得尼古丁有助思考,在拖鞋里装烟丝,在墙壁上进行射击练习等等,这些有点可爱的缺点也可以说是特点也让福尔摩斯这个角色更加的丰富和饱满。以至于我在以前,一直认为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并且也渴望成为一名侦探,不过后来知道,一名侦探需要的是跳跃的思维,过人的记忆力与超强的身体素质,恰好,这几点我一个也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这位100多年前的神探似乎在我的心里渐渐模糊,退后。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秘密私藏的,永不消逝的小世界,也许有些人是星光下的霍格沃茨,有些人是牵一匹瘦马走天涯,而终有一天,那个充斥着迷雾,陷阱,罪案和双座马车的贝克街,会再次悄悄地在我心中敞开。
最喜欢的侦探小说经典:《福尔摩斯探案集》
了不起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
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他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师从约瑟夫·贝尔教授。贝尔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道尔日后塑造福尔摩斯提供了灵感。
道尔毕业后曾从事医生职业近十年,但收入微薄。在行医期间,他利用闲暇时间尝试写作。1886年,他的首部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完成,却屡遭退稿,最终于1887年发表在《比顿圣诞年刊》上。这部作品首次引入福尔摩斯和华生这对经典搭档,但当时并未引起轰动。直到1890年《四签名》出版,道尔才真正崭露头角。这部小说通过印度殖民背景的宝物争夺案,不仅展现了福尔摩斯的推理才能,也隐晦批判了殖民掠夺。
1891年,道尔决定弃医专事写作,并在《斯特兰德杂志》上连载短篇探案故事,如《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等,迅速风靡英国。然而,他逐渐对侦探题材感到厌倦,于1894年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与宿敌莫里亚蒂同归于尽。此举引发读者强烈抗议,甚至有人寄信谩骂,迫使道尔在1903年的《空屋》中让福尔摩斯“复活”,并续写了《归来记》《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等经典。
道尔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和56篇短篇福尔摩斯故事,此外还写了历史小说《白色纵队》、科幻作品《失落的世界》等。他的作品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紧凑的情节设计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著称。1927年,晚年的道尔完成最后一部福尔摩斯作品《新探案》,将这位侦探“隐退”至英国南部乡间养蜂,为其传奇生涯画上句点。
1930年道尔逝世后,墓志铭“真实如钢,耿直如剑”(Steel True, Blade Straight)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追求真相的创作精神。
《福尔摩斯探案集》可以称为侦探文学的里程碑,其中包含4部长篇和56篇短篇,按出版顺序可分为多个系列:
1. 早期长篇:《血字的研究》(1887)揭露摩门教迫害下的复仇悲剧;《四签名》(1890)聚焦殖民遗产引发的谋杀谜团。
2. 短篇黄金时代:《冒险史》(1892)和《回忆录》(1894)收录《波希米亚丑闻》《五个橘核》等经典案件,塑造了福尔摩斯冷静理智的形象。
3. 复活与延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2)以超自然悬念重燃读者热情;《归来记》(1905)至《新探案》(1927)则进一步深化角色复杂性。
经典人物:福尔摩斯与华生
主角福尔摩斯,这位侦探精通化学、解剖学、刑侦学,擅长小提琴演奏和拳击,却也有服用可卡因的恶习。他通过“演绎法”从细节推导真相,名言“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成为推理文学的金科玉律。他的既冷漠疏离又重情义的复杂性格,打破了传统英雄的扁平化设定。
黄金搭档华生,作为叙事者以军医身份提供平民视角,既衬托福尔摩斯的天才,又赋予故事真实感。两人的友谊超越主从关系,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
福尔摩斯探案开创了“咨询侦探”模式,影响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等后世作家。毛姆评价其“声誉空前绝后”。
受作品影响,现实世界中的贝克街221B成为伦敦地标,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甚至授予福尔摩斯“荣誉院士”头衔。探案集被改编为200余部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神探夏洛克》更将经典现代化。
柯南·道尔以福尔摩斯为载体,将侦探小说从通俗娱乐提升至文学经典的高度,成为全球读者心中永恒的“推理圣经”。正如道尔所言:“福尔摩斯不属于某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时代。”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