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道德经读后感200》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06:26

精心挑选《道德经读后感200》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的2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突出主题: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展开,如道、德、无为、自然等。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简要介绍《道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等;中间部分阐述你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
3. 语言简练:200字的篇幅有限,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4. 突出重点:在有限的字数内,挑选《道德经》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或段落进行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5. 结合实际:将《道德经》中的观点与你自己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相结合,使你的读后感更具说服力。
6. 逻辑严密:在阐述观点时,注意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自相矛盾的情况。
7. 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要真实地表达你对《道德经》的感悟和体会,避免虚假、做作。
8. 注意字数:确保你的作文在200字左右,避免过多或过少。
以下是一个关于《道德经》读后感的示例: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

世界读书日:我读《道德经》的心得

学习哲学有特定的方法和顺序: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一个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在确定答案后,再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傅老师以《道德经》为例来说明这个先后顺序。《道德经》先确定 “道”这一本源的存在,然后以“德”来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之处。

我是先学习西方哲学,再回头探讨中国哲学的。这个先后顺序,使我能以更客观、更全面的眼光,理解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且以老子《道德经》为例,做个简单说明。

“道”是否存在

首先,西方哲学家虽然透过翻译才可阅读《道德经》,结果呢?无不被其深度所折服。当我们对《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觉得困扰时,他们却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稀世珍宝。

因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427-347B.C.)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来,西方的爱智者看到变化纷纭的宇宙万物,总要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一切变化的后面,有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只有确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有办法进一步解说"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

现在,《老子》第一章清楚肯定了"道是不可说的",这个答案与西方第一流哲学家与宗教家的想法是完全相应的。"本体"或"存在本身"是不可说的;"太一"或"上帝"是不可说的;老子的"道"也是不可说的。

老子《道德经》的特色之一,是使用全书八十一章的大约五分之一篇幅,从各种角度,藉各种方式来描写"道"是怎么回事?这一点使西方学者大为惊艳。

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接着,肯定"道"的存在,并且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之后,人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不易的新问题。老子《道德经》用"德"字来说明,"德"是万物得之于"道"的各自的本性。

万物各依其德而运作,原本应该保持和谐的生态平衡,但是人间常有困境,乱象层出不穷,又是怎么回事?对此,老子也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说明天下大乱是如何来自人的认知与欲望,然后提出针对的解决方法。

对此,老子最大的手笔与最多的篇幅,是虚拟一个"圣人"作为悟道的统治者,从根本上拨乱反正,要人回归原始的纯朴心境与类似婴儿的单纯状态

真正懂得老子的用意,就会转移时空,不必想去统治别人,而须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管理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万物有其来源与归宿,人又何尝例外?明白了这个要点,就会像婴儿般依靠在母亲怀抱中,然后表现新颖的人生观:少私寡欲、以德报怨、上善若水、全身保真、柔弱胜刚强、不争而善胜等等。这样的人生只有"平安喜乐"四字可以描写。

我有机会在喜马拉雅讲述老子《道德经》,希望藉此分享自己的心得。我的责任是重大的,而我的心情是愉悦的。

傅老师讲《道德经》已在 “喜马拉雅”上线,“可识别图中二维码领取优券,立即订购”。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以说,但说不清楚。保持无欲和有欲来感受道的玄妙和边际。

第二章,美,恶,善和不善,有无,长短,高下,先后,总是对立存在,道就是这样的,所以要保持无为从而顺应道的样子。

第三章,要做到无欲无为

第四章,道的作用无穷无尽,我不明白道。

第五章,圣人要顺应道。反正解释不清楚道,不如守住道就对了。

第六章,道是根本是永恒,作用没有穷尽。

第7章,无私才能成其私

第8章,上善似水,利他不争。

第9章,不可以贪恋世间万物,因为时间会让人失去一切。因为,功遂身退才符合天道。

第10章,能做到第十章这些,就是大德了。

第11章,有是有利的,无也是有他的作用的,没有好坏,所以无论失去还是拥有都是有他的价值和意义。

第12章,口鼻眼耳这些感官的欲望放纵会让人迷惑,脱离大道。所以圣人只求吃饱肚子就可以。

第13章。为身,就是让自己更符合道,爱身,就是爱自己和身体,才能有价值意义的活在世间。

第14章,道看不见摸不着很玄妙,用今天的道来处理今天的事物,以前的历史,这是道留下的道理和法则。

第15章,能做到不欲盈便是善为道者。

第16章,世间万物的终点就是离开世间,归于安静,知道这一点便是明,不知道这一点胡作非为便是凶。因为道是永恒的,所以生命离开世间也不会消亡。

第17章,要遵循无为自然之道。

第18章,都不守孝慈,孝慈才显现出来。都不讲仁义了,所以仁义就被凸现出来了。所以世间的事物总是靠着对立的面才显现出来的。

第19章。保持纯朴,减少贪欲,便无忧。

第20章,世人贪恋世间万物,而我却依托大道。

第21章,大德便是道的运行,道又很玄妙,道运行万物,我依靠道知道了万物的起始发展。

第22章,有为不成,天道厌恶贪心之人。

第23章,尊道无为不争

第24章,少说话符合自然,就像狂风暴雨不能持久一样。效法自然就是道,从效法自然中明白得失。

第25章,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第26章,不尊道便失本失君。

第27章,善人我要感谢他,他是我的老师,不善人我也要感谢他,他是我的借鉴,这便是重要的奥妙。

第28章,世间万物的雄雌,荣辱,黑白…就像道的阴阳两面不能分割。

第29章,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样子,有强有弱,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缓和有的急躁,所以要保持无为的心态。

第30章,善于满足与停止更符合道,因为事物达到强壮的顶点必然走向衰败。

第31章,不应该好战好杀,战不得已而用之,即使胜利也应该保持悲伤的心态。

第32章,侯王守道,万物和谐。

第33章,自知自足自强,不迷失自我。身死但精神得到流传。

第34章,不自大能成其大。

第35章,执守大道,天下归心,道的作用无穷尽。

第36章,想要达到目的,可以从目的的反面入手,柔弱胜刚强。

第37章,侯王守道,万物也将守道。有不守道的,就用道的纯朴影响他。

第38章,去掉虚假浮华,回归朴实淳厚。

第39章,坚守大道,回归谦卑,不贪心做美玉,满足于做平凡的石头。

第40章。道应该勤而行之,但道的样子往往和世人的观念相反,但遵循道就能善始善成。

第41章,道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减弱他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有无相生。

第42章,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获益最大的时候正是衰败的开始。

第43章,柔弱胜刚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天下最为珍贵。

第44章,名利和生死哪个更重要,过度追求名利必然不利于生存,所以知足知止可以长久。

第45章,其实真正的成就反而看起来像没有成就。

第46章,无欲知足恒足。

第47章,追求内在,方得天道。

第48章,学习要增加知识。感悟大道要减损私欲,达到无欲无为才能无不为。

第49章,圣人没有分别心的对待天下人,善良的不善良的,诚信的不诚信,都一视同仁的对待和教导。

第50章,明白道的人,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死亡的境地,且能看淡生死。

第51章,万物尊道贵德,无为。

第52章,道生之,复守其道,没身不殆。关闭欲望的孔径,终身悠闲。打开欲望的孔径,终身劳苦。

第53章。应该追求内在的丰满,不应该追求外在的浮华。

第54章,我知道天下事物的发展,就是从,个人,家庭,乡镇,城市,国家,天下人,的道德修养开始的。

第55章,德行厚重的人就像刚出生的孩子柔弱无为却精气充足不被伤害,符合道的样子,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56章,道无分别心调和万物,人也要像道一样无分别心对待万事万物。

第57章,我知足不争人民就会自行富裕,我无欲民自纯朴。

第58章,祸福相依,要保持中庸。

第59章,治人事天保持无为。

第60章,以道治天下,坏人不坏,归功于德。

第61章,大国小国都要处下,大国者处下。

第62章,尊道,有求可得,有罪可以免。

第63章,难、易。大、细。相辅相成,犹难无难。

第64章,治于未乱。百仞之高,始于足下。无为。慎终如始,则无败。尊道无为。

第65章,为道者让人归于淳朴。

第66章,无争。

第67章,无欲自足。

第68章,天之道为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69章,柔弱胜刚强

第70章,不争

第71章,谦卑,不争,

第72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穿着破衣,而胸怀美玉。

第73章,知不知,知,病病不病。

第74章,无为。自知不自现。自爱不自贵。

第75章,不则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6章,代厮杀者自伤。

第77章,民不怕死,恰是为了生存。对众生不为。

第78章,柔弱胜刚强。

第79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居功,不贪心,贤者便出现。

第80章,柔弱胜刚强,处下。

第81章,圣人宽宏,有德的人手中有欠条,无德的人手中有剥削。天道恒给予善人。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