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8 01:12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军阀》观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确定你的观后感要围绕《军阀》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展开,如历史背景、人物塑造、剧情发展、导演意图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电影的基本情况,如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并引出你的观后感主题。 - "主体":深入分析电影中的各个方面,如: - "历史背景":探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及其特点。 - "人物塑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其在剧情中的作用。 - "剧情发展":描述电影情节的转折点,分析剧情的合理性及对主题的体现。 - "导演意图":探讨导演在电影中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意图。 - "艺术表现":评价电影在视觉、音乐、剪辑等方面的表现。 - "结论":总结你的观后感,强调电影对你的启示或影响。
3. "观点明确":在分析电影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的论据支持。避免泛泛而谈,要具体、有深度。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语义不清
唔怕死来唔怕生,天大事情妹敢担;一生革命为穷人,阿妹敢去上刀山。打起红旗呼呼响,工农红军有力量;共产万年坐天下,反动终归没久长。穷苦工农并士兵,希望大家爱齐心;打倒军阀国民党,何愁天下唔太平。
龙岩山歌,被誉为“闽西一朵艳丽的山茶花”。打小酷爱唱歌的张锦辉,常对百姓唱起这支客家山歌;并以山歌为武器,对敌进行英勇斗争。
1927年,张鼎丞回到金砂,创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张锦辉进入夜校学习,懂得穷人要翻身就得闹革命的道理。每次召开群众大会时,她都唱上几支革命山歌。在扩大红军的动员大会上,她用山歌发动广大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韭菜开花一管子心,当兵就要当红军……”。1928年“永定暴动”时,张锦辉一面给暴动队员送茶水、送饭菜,一面以革命山歌为武器,做宣传鼓动工作。1929年,她剪下辫子,带头参加苏区宣传队;1930年春,张锦辉加人共青团,任红军游击队宣传员。
山歌是我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张锦辉天生一副金嗓子,并能够深刻理解歌词的内容,演唱的《救穷歌》《军阀的罪恶》等山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她热情而富有鼓动力的歌声,成为永定苏区富有感召力的宣传方式,群众亲切地叫她“红色小歌仙”。张锦辉的歌声,既唱出穷人的苦难和仇恨,也唱出地主老财的凶狠和残忍。为此,敌人对她恨之入骨。
1930年5月,宣传队奉命到毗邻的仙师乡西洋坪开展工作,突遇保安团袭击,张锦辉不幸被俘。民团团总陈荣光审讯她:“小妹子,只要你告诉我你堂哥张鼎丞在哪儿,我马上赏给你20块大洋,放你回家。”张锦辉冷冷地看他一眼,一声不吭。陈荣光见状,恶狠狠地说:“你小小年纪,可受不了这些皮肉苦吧!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她怒斥道:“怕死?怕死我就不闹革命了!”陈荣光见张锦辉软硬不吃,气得让人把她吊在空中,用皮鞭狠狠地抽打。张锦辉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气急败坏的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对她痛下毒手。
第二天,张锦辉昂首挺胸,带着沉重的铁镣、一瘸一拐走向刑场。在人群之中,张锦辉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突然冲出来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哭喊道:“八嫲子,你才十五岁啊!你怎么能丢下娘走了啊!”张锦辉双膝跪地说,“娘,女儿不孝,你自己要多保重啊!相信鼎丞阿哥他们一定会回来的!”说完,她站了起来,大声喊道:“叔伯乡亲们,别难过”,“生死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不变心”。
敌人的枪声又响了,张锦辉倒在刑场上,但她的歌声,伴随着奔流不息的汀江永远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她被共青团中央列为“中国十大少年英雄”之一。
文字来源:欧阳辉
作者:龙平平(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
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向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电影《红船》作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影像资料和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学生喜爱的影片,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新疆等地复播,数百万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通过影院及点对点的送影到校、送影下乡等方式观看影片。
电影《红船》在人性的温度中传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念。《红船》以塑造人物为核心,以青年毛泽东成长为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成长中的大量细节,使观众通过影片讲述感受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毛泽东在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经历彷徨、痛苦、挣扎、失败,实现思想的觉醒,这种成长是有温度、有力量的,能跟现在的年轻人产生共鸣。影片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100年前这批胸怀天下的“80、90后”的青春热血和理想情怀艺术化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把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题讲清楚了。
影片以大历史观,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展现电影人的“四个自信”。电影《红船》采取首尾呼应的形式,结尾处让时间随着毛泽东的思绪一直穿越到百年后的今天,与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全面小康的社会图景同频共振。当历史站在又一个百年交汇点上,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再次了中国只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在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的领航之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正是影片的能量与温度。
影片在百折不挠的抗争中彰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电影《红船》把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与风骨展现出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在影片中的演讲就是一篇篇战斗檄文,金句不断,让人热血沸腾。那些台词让今天的年轻观众油然生出壮志豪情。当陈独秀被北洋军阀抓进监狱,他发表“监狱与研究室”理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毛泽东率队北上“驱张”,其“在理、在兵、在势”辩证分析和面对刺刀和绞索的不屈不挠;当中共一大会议受到法租界巡捕房冲击,代表们坚持“会议要开下去,党纲和决议要通过,领导机构还要选出来”的不懈精神,影片中大量细节都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中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影片在理想和诗意的崇高中,表达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象征和诗意在影片中俯拾皆是:如毛泽东和杨开慧雪中的相拥,毛泽东给岳父杨昌济献上的“雪花圈”,这是他在人生迷茫时心灵的净化;“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当骡车陷入泥沼,两人奋力推出,车轮在茫茫的雪野中滚滚向前,历史的道路从此改变;毛泽东带领“驱张团”浩浩荡荡打着油纸伞穿过竹林,慢镜头的雨滴打在竹叶上,心怀美好而前路艰险,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此外,影片以红船和红船精神诗意地贯穿首尾。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组成部分,故事的开始,写意的小船渐渐在南湖碧波上变成写实的红船,由小变大,朝着太阳的方向驶去。而在影片结尾,南湖水面映着满天彩霞,红船在水中引领航向。唯美的镜头语言让影片升华,它正在诗意地讲述着船与水的关系,讲述着船与水的历史,讲述着走向新时代的船与水的新篇章。
《红船》作为一部史实和思想尺度把控严谨的建党题材影片,采用年轻化的叙事理念、青春化的镜头语言和富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文艺气质和思想穿透力,在电影创意、电影观念、电影美学上为中国主流电影创作探索做出了贡献。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3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