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3-10 08: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大天鹅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你对大天鹅的观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大天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
2. 观察细致:在观察大天鹅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它们的动作、姿态、鸣叫等,以及与人类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感染力的作文。
3. 情感真挚:在作文中要表达出你对大天鹅的喜爱、敬畏、同情等真实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内心世界。
4.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部分要详细描述你的观后感,结尾要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5.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
a.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大天鹅的形象更加生动。
b.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c. 运用具体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6. 引用资料:在作文中适当引用一些关于大天鹅的资料,如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作文内容。
7. 注意篇幅:作文篇幅不宜过长,一般在500-800
1
《黑天鹅》电影观后感
今天,闲来无事,我看了美国电影《黑天鹅》,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异常沉重。
影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芭蕾舞演员妮娜,她和退休芭蕾舞演员母亲艾丽卡住在一起,她的母亲是一位生活里只有舞蹈以及雄心勃勃职业目标的女人。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托马斯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对手——莉莉。托马斯要求演员能够一人分演两个角色:白天鹅和黑天鹅,演员不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还要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放纵。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地,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了扭曲状态;同时,妮娜为了能够出演天鹅皇后,把黑天鹅的角色演得很完美,她入戏很深,开始不顾一切地探索自己黑暗的一面……
整个影片完全没有外景拍摄,没有白天明亮的光线,没有碧蓝的天空。从开始到结束,故事始终被置于昏暗甚至黑暗的背景下——训练厅、化妆间的长廊、黑暗的地铁、舞台等等,正如情节的推进对主人公内心的反复压迫。娜塔莉·波特曼以瘦骨嶙峋的身体、苍白的脸、惊恐不安的眼神,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清教徒般的舞者妮娜。演员舞台上的分裂促成了现实中隐秘人格的暴露,现实中的裂变又反过来成就了舞台上两种相反角色的塑造。而芭蕾舞者那追求至纯至美艺术境界的疯狂,使故事的主题浓缩成经典。
看完之后,我对人性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何尝不也具备着白天鹅和黑天鹅的两面性?——白天鹅代表“善”,即:纯洁、美好、善良;而黑天鹅代表“恶”,即:欲望、阴暗、狡诈等等。在我们初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白天鹅的成分会很多,我们曾经心怀美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了一定了解,为了生存,需要去适应,这时,心里黑天鹅的成分就会逐渐增多,而白天鹅的成分会被慢慢蚕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午夜梦回,一些事件会触发你内心的善良和纯洁,使你经常自省;也或许,你经常处于阴暗的麻木中,久而久之,你就不再是当初那个“纯洁”的你,或许你曾经被欺骗、被背叛……你不再相信这世间的美好,你的“三观”一再被重塑。每天,你都在“善”与“恶”的交锋之中,一念天堂,又一念地狱,你时常和自己斗争——和自己的欲望斗争,和自己的狡诈斗争,和自己的阴暗面斗争……你心里白天鹅和黑天鹅的成分也在动态变化着。
越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觉得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存在着“灰色地带”;人也不是非善即恶的,即使是善人,也会有恶的念头;即使是大恶人,也会有善良的想法——社会有多复杂,人性就有多复杂;反过来说,人性的复杂,又导致了社会的复杂,两者互为因果。而我们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洪流中,或许会感觉到一次次被冲击,又一次次被颠覆,我们能够做的,无非是在一次次的冲击和颠覆中,努力站稳,不被洪流冲走,不被负面的价值观占据头脑。有时,说是受外界的影响,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和自己博弈,在和自己的欲望博弈?外面,或许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个“我”,一个由我的“各种想法”所营造出的环境。
无论如何,当我们从最初的纯真,到后来的复杂,再到终老时,回首自己这一生,我们依然要回归本真,回归人性最质朴、最纯洁的那一面。不过那时的“本真”,已然不同于起初的“本真”,而是一种历经沧桑世事后的沉淀,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珍宝……回顾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人,不会有一个纯粹的好人,好到上善若水;也找不到一个纯粹的坏人,坏到干净利落。生命不过是空间和时间的产物,善与恶就如云和雨,风的走向左右了他们一刹那的转变。
2
观《黑天鹅》有感
看完了《黑天鹅》这部电影,不觉内心觉得颇为难受。虽然之前也看过一些心理电影,例如《赫穆兰道》,但可能是那时感悟不多,所以不觉得有这部电影令人震撼。
整部电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围绕的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皇后这个形象。在原领舞贝丝离开剧团后,影片的主角尼娜为了得到天鹅皇后角色刻苦排练,由于她自幼练习芭蕾舞,技艺出众,故觉得自己应该能够获得这个角色,但是天鹅皇后这个角色要求极高,需要一个人演出一白一黑两个侧面,总监认为她只适合扮演白天鹅的一面。正在灰心丧气之时,意外发现总监还是选择了她,但是总监要求她必须要释放出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总监的心理暗示下,再加上半路杀出的莉莉给她带来的巨大压力,尼娜最后从一个乖乖女走向了黑暗堕落的边缘,这也让她自己成为了黑天鹅最好的诠释。
这部电影被标记为惊悚片,虽然其中并没有鬼怪,但是从主人公尼娜的心理变化确实能体会到几分恐怖。尼娜在巨大的压力中产生了幻想,最后甚至把碎玻璃插进了自己的身体。我觉得尼娜的压力一方面来源于莉莉,更多的则是来源于自己长期压抑下的状态,这一点可以从尼娜和母亲的对话和冲突中得到体现。从影片中可以知道尼娜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把尼娜当成了自己的最大希望,对尼娜严加管束。尼娜的母亲曾经对尼娜说自己为了生下她而放弃了事业,言下之意可想而知,再加上很多次尼娜的手机响起时来电人都是母亲,莉莉上门道歉时母亲不允许尼娜外出等等这些,不能体会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尼娜的内心会是怎样。在总监告诉她要释放自我之后,尼娜在内心深处开了一个小口,这一下长期压抑的情绪立刻就把整个心理防御堤坝冲垮了。在尼娜从楼梯间拿了一根木棒放在自己的卧室起,她就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她要抗争下去。
一直压抑自己是不对的,有时候确实需要释放情绪。记得曾经有个女生跟我说她不喜欢跟人太亲密,也不会什么情绪都跟别人分享,也不喜欢太打扰别人,更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她觉得苦衷这东西,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也不会感同身受,反正能自己扛过去就不要去打扰别人。显然她肯定有很多话无处倾诉,无奈别人帮不了她,只能祝愿她能自立自强的挺过一道道坎了。
3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认认真真看完了电影《黑天鹅》,实在让我震撼,疯狂完美的舞者,黑白交替的人性,压抑束缚的欲望,真真假假的梦想,自我毁灭还是自我救赎?人格分裂、自我扭曲后的完美诀别,该嗟叹还是赞美?
正如影评人士所说:白天鹅代表着日神精神,强调适度、节制、美德和优雅;黑天鹅所代表的酒神精神则更为原始、更为蛮夷,却也更逼近本质,它追求的是忘我之境,致力于摧毁日神式的清规戒律,是生命与其本质的全面融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那只黑天鹅代表释放激情,也是人性中诡谲狡诈的阴暗面。白天鹅,脆弱、敏感,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意识强,但潜藏的黑天鹅却渴望着爆发,在欲望的觉醒中蠢蠢欲动。白天鹅是那么的脆弱,黑天鹅是那么的强势。可是走向黑天鹅张开翅膀那一刻的路却是如此的艰难。白天鹅和黑天鹅在一起代表着一个人矛盾的天性。
很多时候,我们游走在黑白之间,即所谓的灰色地带。黑与白的争斗不停的折磨着我们。致黑致白都是极端的,走向极致的道路是痛苦的。追求极致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或成魔,或成神,结果也是极致的。也许,游走在黑白之间或许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张敛兼具,在矛盾中的挣扎的点点滴滴成就一个人最终的个性,决定人生的胜负。
黑天鹅易让人迷失,稍不慎则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迷失自我,虽能释放欲望,但纵欲也是危险的。而白天鹅相对安全,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虽然生活无法充满激情,如一潭死水,却也不至于淹没自我,只是生命无法到达更高境界,或无聊之至的生活令人厌倦而毫无生气,压抑久了也会疯狂。穿越酒神式的迷狂挣脱日神式的压抑,生命便可达至一种随心随性的境界。
而这个境界,尼娜最终达到了——付出生命为代价,却没来得及享受。白天鹅是她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者,黑天鹅的出现却让她释放激情,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家。代价是惨重的,这种追求完美的方式过于残酷急促,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接受以及享受。
生活中,作为我们自己,我们会为我们的追求或是说以父母的期望作为唯一生存目的吗,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是偏执还是坚持?追求完美,方式真的需要如此极致?女主角尼娜是达到艺术的完美,但她的 人生确实一塌糊涂,生活与梦想,孰轻孰重?也许,梦想就是他的全部生活,那么太过于苍白可悲以及脆弱。
还是游走于黑白之间,呆在灰色地带最为安全。
4
观杂技剧《天鹅湖》有感
顶着瑟瑟寒风来看杂技剧《天鹅湖》,我内心里想的却是要是不好看岂不是亏了。抱着这种心情来到了常熟大剧院。万幸,看完只觉得值了。原本的《天鹅湖》是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杂技剧非常巧妙地把杂技与芭蕾结合在一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幕中的服装跟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到了像从敦煌壁画里走出来的一对演员表演时,绝美两个字都不够形容。不时感叹演员的肌肉力量,不时感叹他们在台下的辛苦付出,不时心脏紧缩担心他们的安全,不时感叹杂技的魅力。当场景转换到大唐夜色时让我惊艳了一下,发光的空竹,红色的夜灯,遇上大唐古色古香的夜景真可谓美轮美奂!
本次杂技剧采用的背景音乐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这让我看到了音乐的包容性。众所周知《四小天鹅》乃是最为经典的片段,由四名芭蕾舞演员演绎,今天我看到了滑稽的四只青蛙,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放在杂技剧中四只青蛙最合适不过。但是如果单看这一段的表演,我还是会觉得有些违和,与音乐表达的内容不太相符。尽管如此,今天的杂技剧《天鹅湖》无疑是成功的!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中国元素的糅合,令人叹为观止。也加深了我对民族音乐该如何发扬光大的思考,让我有了想写一篇有关于“民族音乐在小学课堂中该何去何从”文章的冲动,希望这份“冲动”最终会变为“行动”!
5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重新认识帝企鹅
高尔基的《海燕》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就因为这句话,我对企鹅一直没有太好的映象。《帝企鹅日记》出来的时候,我还在想:不就是肥胖又胆小的企鹅嘛,能有什么可看的地方?!
今天,在教室里看了《帝企鹅日记》之后,彻底改变了我对企鹅的看法。该片纪录了在南极大陆生活的帝企鹅生存和繁衍的故事,展示了帝企鹅这种看起来柔弱、笨拙、容易受伤的动物,在从北部前往南部繁殖9个月的旅程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在整部电影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企鹅爸爸们连续3个多月不吃不喝,对它们爱情结晶的呵护.还有一个难忘情节就是:年轻的企鹅爸爸因为没有经验,将自己的企鹅蛋冻坏了,而去抢别人的.
除了帝企鹅们生存与繁衍的过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它们的勇气、抗争与爱情,这些离我们很远的小动物,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憨态的企鹅,它们都以单纯、信任、爱与关怀,带给我们最深切的感动和回味。
顽强的生命,艰辛的生存,以及对责任的坚守,这就是我重新认识的企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