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4-30 16:12
写作核心提示:
新闻收集及观后感作文是培养学生新闻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题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1. 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便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针对性强的新闻事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作文更具说服力。
二、收集新闻素材要全面、客观
1. 收集新闻素材时,要关注新闻事件的多方面信息,包括事件背景、发展过程、相关人物等。
2. 对新闻素材进行客观评价,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三、观后感要具有深度和独特性
1. 在写作观后感时,要深入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启示,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
2. 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提出独到的见解,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四、作文结构要清晰、逻辑严密
1. 确定作文结构,合理安排开头、正文和结尾,使文章层次分明。
2. 在论述过程中,注意逻辑严密,观点鲜明,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论述不清的情况。
五、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
1. 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六、注意以下几点:
1.
作者: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一五班 罗佳怡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大约是无法理解战争的残酷的罢。但对于战争,却仍有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恐惧,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对我们来说,“奥斯维辛”不过是一个名词,一个早被时间磨去了所有锋锐的地方,但在那个年代,奥斯维辛——这个名字代表着所有的恐怖: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 那里的人,早已不再是“人”,他们只是某个号码而已。
我看了很多有关二战的书,却仍然很难真正与受难者共鸣,文字中所传达出的绝望恐惧,大概不及他们当时的万分之一罢,我不知道我应用怎样的情绪去面对那段至暗的历史——怜悯、悲哀,抑或是愤恨?
“受难者不需要怜悯”,我如是想“怜悯”似乎就已有了不平等的俯视感,他们是受难者,但他们并不因此而与我们有所不同,我们都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大约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万劫不复,是生者的反省,是有罪者的忏悔罢。
我总是那般理想化,我们从小在童话的美好中成长,而他们,却有人生来便在逃亡,为什么世界会是那样不公?我们终究是渴求美好的。
“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才会有这样的悲鸣?祈祷是为了得到宽恕,奥斯维辛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是因为有罪的人,仍在为所欲为,而无辜者,却在承受这一切苦痛。被人们寄予了所有希望的上帝啊,你的无动于衷,你真的无愧于心吗? 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面对那场战争,我希望所有罪人堕入地狱万劫不复,我希望麻木的人们奋起反抗,我希望无辜的受害者能大仇得报。但是,我也希望战火停熄,势不两立的敌人握手言和,我希望上一代的仇恨不会成为下一代的枷锁,我希望一切都成为过去,便如在毒气室废墟上怒放的雏菊。
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受难者墓前下跪忏悔时,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原谅。对此若说没有不甘,自然是假的,我不甘心,滔天罪行,数百万无辜者的鲜血,不共戴天的血仇,就这样一笔勾销?但不得不说,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没有怨怨相报,有的是含着泪的原谅与宽恕,毕竟,若那些受害者将他们所受的一切尽数奉还,他们与纳粹又有什么区别呢?至少,在此刻,我能看到人性的光辉仍在闪耀,我想,人性不一定本善,但人心,定然是向阳的罢。
没有人喜欢战争,那些看似凶残的士兵,又何尝不是受害者,他们也别无选择,在那样一个麻木不仁的年代,我们又能去苛责他们什么呢?《柑橘与柠檬啊》中对战争的描写我难以忘记,在枪弹的轰鸣声中,年轻的士兵再也忍受不了战争的血腥残暴,歇斯底里的哀嚎,他的兄长安慰他,在漫天枪炮声中,唱起幼时的歌谣——《柑橘与柠檬啊》每当我想起这段描写,心都会隐隐作痛,谁不是战争的受害者呢?
我并非是想为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辩护,我恨他们的凶残狠毒,可那又能怎么样呢?一切早已成为历史,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铭记这段历史,让一切悲剧不再重演罢了,这想必也是受难者们所期望看到的罢。
没有人生来便是敌人,《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纳粹军官的孩子,偶然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一位犹太男孩相识相交,他们共同守护这秘密的情谊。本应不共戴天的仇人,却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这是多么的讽刺,却又是多么令人为之动容。
上一代的恩怨本不应该成为下一代的枷锁束缚,当纳粹军官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在他眼中不能被称为“人”的犹太男孩一同玩耍在荒凉的土地上时,他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吗? 战争会带来毁灭,但不会毁灭所有,“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仇恨的对面不是爱与遗忘,仇恨的对面是铭记与原谅,铭记这一切所带来的伤痛,然后坚强的活下去,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美好值得留恋了,况且,这一切需要一个终结者,终结那些仇恨,不是吗?
那些在仇恨中成长,最后选择了原谅的人呐,是你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是浓黑的大地上,一缕久违的阳光。
奥斯维辛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黑暗的历史,让人们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象征着铭记与原谅;象征着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晚间看新闻,相信是许多人的选择,而退休以后,闲暇时间多了,可能看的更多,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对新闻还是有一点期盼的,受的教育告诉你新闻的意义在于:新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和生活指南;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实行社会监督,针砭时弊的作用。可见新闻是有他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展示放大我们自己的幸福,片面或者有意识放大他国的悲惨与不幸!
现在的新闻无论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是什么新闻节目大家自己去脑补吧!或者新闻节目,可是给你的感觉不是新闻在播报新闻,而是有固定模式的流水台账,因为绝大部分新闻都是“大二空”,为什么这样说呢?不是开会就是检察,一级学着一级,然后就是国外的灾难和战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幸福,您们在水深火热之中,羡慕我们吧!而开会只是范范一说,所传达内容也十分有限,最后的结果,只是通过镜头移动,技术性的告诉大家有谁参加,只是告诉大家开了什么会,有谁还在权力核心而已,具体对社会有什么帮助,怎么落实就没有下文了!
涉及到国际新闻的时候,更是“二”的要命,不是客观真实平衡报道,浑然忘记了老祖宗说过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因此对于一些不友好国家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丝毫不考虑新闻特点,而是放大缺陷,回避好的一面,反正角度选的颇为“恰到好处”。如果涉及到其他国家的灾难,大小都得告诉国民,务必让大家一看就得感觉到谁最幸福快乐。
其实天灾人祸无论是那个国家都有,老天也不会单独眷顾哪一个,可是我们在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总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他,别国鸡毛蒜皮也是事,自己塌天大事也是毛毛雨了!不是一带而过就是不予以报道。许多大的灾祸往往是自媒体传播后,我们的大媒体才姗姗来迟,扭扭捏捏的说上几句,反正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关心他国要高于自己国家。
看起来播报新闻也是费脑筋的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联播,更像是一锅“杂烩菜”,里边的所谓的美食无怪乎就两样,一样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另一样就是除我们之外都是“悲惨世界”。
这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新闻播报的意义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