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9 10: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案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作文要围绕教案的哪些方面展开,如教案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教案的背景和作者。 - 提出你的读后感主题,明确你想要表达的观点。
4. 正文部分: - 分析教案的优点: -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教案如何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 举例说明教案中的亮点,如创新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等。 - 指出教案的不足之处: - 分析教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 - 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教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你对教案的理解和感悟: - 分享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案中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 反思教案对你教学理念的启发和影响。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 - 表达对教案作者的敬意,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6.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
牛卫玲,一级教师,咸阳市秦都区健康花城小学数学教师,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咸阳市优秀教师,经常承担咸阳市名师送教送培任务,并主持、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
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师的爱与智慧,就融进了教师的影响力之中。
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宅家共同抗疫。工作之余,充电学习,读完了张士锋编写的《做有影响力的教师》一书,感触颇深。全书共有六个专题13个主题,分别是什么是教师的影响力;身正为范,打造职业精神影响力;学高为师,打造课堂教学影响力;法无定法,打造班级管理影响力;深入钻研,打造教育科研影响力;凝聚合力,打造家校沟通影响力。其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深入钻研,打造教育科研影响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教师,就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已经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在学习上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做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教育智慧和乐趣,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一、勤于动笔,从记录开始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曾说:“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颗颗‘珍珠’穿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他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家,但他不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书斋式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记载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又在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想想自己平时,总是找各种借口懒于动笔,所以害怕写文章,总觉得无话可写,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记录教育的点点滴滴,没有思考,才无话可写。因此,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的教师。
二、学会反思,不断成长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足以说明反思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当下的教师不是不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而是不会反思,不知道反思什么?怎么反思?
1. 关注教学效果,在评价中反思
我们每上一节课,都会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首先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学生的作业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其次,多听听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经常问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讲课还存在什么问题?哪里需要改进?想想家长和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呢?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优化自己的教学。最后,多分析分析同年级组、同课头老师的评价,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我呢?不管哪一种评价,重点是找出问题,形成改进计划和措施。
2.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观察中反思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在自己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应,善于记录下学生的精彩发言及困惑,在观察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进行有效调整。同时,平时要善于写课堂观察记录,收集案例,为今后的研究积累资料。
3. 关注同行的课堂教学,在借鉴中反思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各级教研部门会经常组织一些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一定要参与其中,认真交流研讨,对照别人,反思自己。思考如果是我来上这节课,这个环节我会怎么处理呢?别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我这样处理又有什么优缺点呢?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 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反思
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善于学习。而我们一线的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一些,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一些,我们只知道平时应该这样教,可不一定知道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再反过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自己的实践,对照理论,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书籍,值得我们教师用毕生的精力去阅读,去研究。把我们的爱与智慧融入影响力之中,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愿我们的老师勤思善学,一路芬芳,做一名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作者:朱靖华
做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有好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假期中,我看了美国作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写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一书,就教学设计和如何学习本书,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设计教学的立足点:是站在学生角度,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按作者的话讲:“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我们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知识的影响,包括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有较高能力但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能力稍逊的学生、具有不同兴趣和风格的学生。”
这些话我们读来并不陌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这些类似的话,我们也常讲。其实,我们讲的这些话与书中所讲并没有本质差别。但思考下来,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缺少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有效的落实。
第二,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是关注教学结果,借鉴“逆向设计”的思维方式方法。书中“要求设计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这种从结果出发,再反推回到教学过程,是一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不是我们多数教师做教学设计的常态。这为我们设计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第三,设计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理解,要把“理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宗旨。作为教师,无论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必须以学生理解为目的。本书的基本内容,是围绕“设计”和“理解”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展开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如果把“逆向设计”看作是一个果,而“理解”则是果中之核;如果把“逆向设计”看作是一种理论,而“理解”则是这个理论的灵魂;如果把“逆向设计”看作是一种方法,而“理解”则是这个方法要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目的。这也正如作者在书中反复讲的,“如果理解是目标,那么教学设计必须使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时有意义”。
第四,学在书内,也要学在书外。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自1998年起就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一理念引入了教育领域。20年来,他们一直没有中断此项研究。这中间,又“经过六年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根据读者的反馈、自己的观察,经过多次修改”才推出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该书第二版。这种坚持,体现的是敬业精神。两位作者都在中学做过多年教师,也都是资深的科研工作者。对这一很有意义的改革成果,他们认为:“这一改革视角既不是完全原创的,也不是非常彻底的。这本书与过去十多年里很多教育家、研究员、改革家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作者这种坚定、执着的工作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注重调查和实践的工作作风,学习、尊重他人工作成果的工作品格,还有客观看待自己工作成果的科学态度,都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工作品质。这种书外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书内带给我们的更珍贵,更值得我们学习。(朱靖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