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时间商店读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2 07:1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时间商店读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时间商店》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理解作品主题": - 首先要确保自己理解了《时间商店》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和思想。这本书可能探讨了时间、生命、选择、命运等深刻的哲学议题。
2. "明确读后感结构": - 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时间商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主体部分要深入分析自己对书中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启示或思考。
3. "深入分析人物和情节": - 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成长变化。 - 探讨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主题。
4.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 - 将自己的经历、感悟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使读后感更具个人色彩和深度。 - 可以谈谈书中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共鸣,或者哪些观点让你产生了新的思考。
5.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性和学术性。
6. "避免剧透": - 在分析情节时,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旅新探丨叹岭南风韵 见古今传承——广州永庆坊见闻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广州5月21日电 题:叹岭南风韵 见古今传承——广州永庆坊见闻

新华社记者詹奕嘉、周颖

脚下是古朴洁净的麻石路,身边是人声鼎沸的各地游客,两侧是排布有序的非遗工作室和潮品商店,楼上是不紧不慢晾晒着衣物的老宅居民们……

置身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永庆坊,很多人会不禁赞叹这里的反差气质:传统骑楼的“旧”与潮流业态的“新”,人潮涌动的“喧闹”与手艺人坚守的“安静”,古老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作品题材、样式的“创新”,都在这里交融。

永庆坊占地虽只有11.37万平方米,但精心采用“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保留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79处建筑遗产,传承并引入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语中“叹”有“松愜享受”之意,平均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来此“叹”岭南历史风韵,感受贯通古今的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这是永庆坊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走进永庆坊内位于李小龙祖居旁的“字活”活字印刷体验店,一面墙密密麻麻依次排列着7000个铅活字。游客们俯身于字架前拣字排版,墨辊滚过纸面的沙沙声里,活字印刷这门古老的技艺以全新的方式展现魅力。

2016年就在此开店的店主赖朝阳说,历史上广州印刷出版业发达,在这里开活字印刷体验店,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2016年也恰是永庆坊街区改造工程一期完工的时间。当骑楼街、满洲窗、趟栊门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得以修旧如旧,类似“字活”这样的文化业态开始在此集聚。

永庆坊一家活字印刷店店主赖朝阳展示自己的活字印刷作品。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走进永庆坊非遗街区,街口摆了十来面展板,饼印、广绣、剪纸等非遗课程引人驻足,市民预约后便可动手体验一堂地地道道的非遗课。

广州素有“饮茶”之风,饼食需求旺盛,木制的饼印便是过去制作传统广式饼食必备的工具。坐落在永庆坊非遗街区的“余同号”饼印店内陈列着各式工具,还有木制饼印成品,上面印有许多可爱且富有寓意的图案,如向日葵、寿桃、福禄寿三星等。

马上年满65岁的余兆基是“余同号”饼印店第五代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饼印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孔、凿牙、掺牙、雕花……只见他一刀一铲,一挑一凿,手法不紧不慢、声音清脆规律。

“饼印做的饼食,是自己用心做的东西,吃起来更有感觉。”他说,许多海外侨胞开的餐馆,如今仍会为了一副精致的手工饼印而专程上门定制。

如今,这个非遗街区已有12家非遗大师工作室。除了“食在广州”的城市文化招牌,广绣广彩广雕等则展示了岭南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广绣以其色彩瑰丽、技法善变闻名海内外。历时十个月用1800多种颜色、30余种绣法绣制而成的广绣“青铜器”,因十分精美逼真而走红网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说,工作室将广绣融入日常生活,以更贴近消费者,广绣音箱、广绣冰箱贴、广绣香囊等都很受欢迎。

在永庆坊,不光能大饱眼福,还能大享耳福。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便与有“南国红豆”美誉的粤剧紧密相关,李小龙父亲粤剧丑生名角李海泉旧居、名花旦刘美卿旧居、粤剧小武卢启光旧居皆坐落于此。

这是位于永庆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走进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满眼诗情画意。台上,粤剧票友身着戏服,唱念做打尽显风范;台下,男女老少随意观赏,有的还会跟着哼唱。

从经典粤剧到折子戏选段、从粤曲清唱到现代创新剧目……在这里可以免费实现“看戏自由”。副馆长王震说,博物馆一年推出千场惠民演出,平均下来一天三场,演出免收场地费,看戏不收门票费。

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数据显示,经过城市微改造和文化赋能,永庆坊去年客流量超过2000万人次,商户数量从2016年的36家增加到130多家,物业出租率超过98%,2024年街区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改造前的永庆大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下图为永庆坊永庆大街。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目前,当地正加快实施永庆坊及附近的微改造进度,力争产生更多文旅“溢出效应”。广州市荔湾区住建和园林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说,未来除城市空间改造外,永庆坊还将持续注入发展动力,引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产业,培育完整产业链,打造广州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集聚区。

永庆坊,被称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独具粤韵情调、彰显岭南文化的广州“最美街区”,更是广式生活和岭南文化的映射。在这里,既有重商兴业的繁华,也有用心生活的烟火气,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风气。

越来越多境外游客选择小众旅游地深度探索中国

2024年9月,英国游客汤姆·皮科克-纳齐尔(右二)和同行游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参观游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兰州5月21日电 题:越来越多境外游客选择小众旅游地深度探索中国

新华社记者何问、王学涛、白旭

一座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中,来自法国的约翰·詹迈特和妻子手握咖啡,享受着片刻惬意。漫步在山西省历史悠久的平遥古城。

“昨晚街道都被灯笼点亮,非常浪漫梦幻。”詹迈特说:“街上很多年轻女孩男孩穿着中国传统服装,这表明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文化与历史。”

中国国产3A游戏《黑神话:》展现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了詹迈特夫妇。于是,他们策划了一场深入体验的旅程,行程涵盖首都北京、山西平遥、西北古都西安,以及南方风光旖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地方既有现代都市,又有传统文化体验地。

“在西方世界,人们对中国存在误解,所以亲眼看到中国的真实面貌很有必要。”在实地探访后,詹迈特感受到中国很安全、干净,人们也非常友善、热心。

在许多外国游客的印象中,中国最显著的文化符号是长城、大熊猫或上海林立的摩天大楼。而如今,随着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外国游客的目光正逐渐从“打卡”著名景点转向那些鲜为人知的目的地。更多人像詹迈特夫妇一样,选择通过多样旅程深度探索中国。

截至今年5月初,中国对38个国家宣布单方面30天免签,并将54国游客的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达1743.7万人次,同比上升33.4%。

从“五一”期间在去哪儿平台上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机票情况来看,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成都、厦门、南京、重庆、海口等作为目的地,入境游增长一倍。除了一线城市,外国朋友在中国也开始深入探索更多地方。

从使用护照预订国内酒店情况来看,珠海“五一”期间外籍旅客预订酒店量增长七成,青岛增长六成,武汉增长五成。与此同时,记者看到北京一些远离传统景点的居民区中的酒店、餐馆甚至理发店,也迎接了络绎不绝的外国顾客。

5月14日,法国游客在山西平遥古城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在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甘肃省,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走进了莫高窟等历史文化遗址。在地处机场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商店,店铺销售经理康莫北接待了不少来自澳大利亚、泰国、日本等国游客。“他们中有的已经参观过地处兰州市区的甘肃省博物馆,还有一些拿着在‘小红书’上看到的图片来寻找文创产品。”她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海外游客,这一文创商店专门配置了可供外卡刷卡的POS机,还对店内职工加强了外语培训。

这一旅游新趋势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

为了满足外国游客对非传统目的地和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去年陈宛妮与陈敏共同创办了“环游探索者”旅行机构,专门组织美食、探险和文化等主题旅行。陈宛妮介绍,已有订单中60%的新客户都来自老客户的推荐,有些游客还选择了多次参团。

“旅游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陈敏表示,如今的游客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景点的观光,而是主动提出希望前往更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走向成熟的表现。

去年9月,来自英国的汤姆·皮科克-纳齐尔通过免签政策首次来到中国。他通过“环游探索者”定制了一个为期十天的中国游行程,他不仅去了北京、西安等热门目的地,还深入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

相比北京的现代都市风貌,贵州的山谷风光和民族风情同样令皮科克-纳齐尔惊艳。“我已经爱上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如果只是逛大城市、吃热门餐厅,这趟旅行可能就变得和其他国家一样,平淡无奇。”他说。

皮科克-纳齐尔说,真正的中国不仅美食丰富、文化多元,而且城市氛围多变,每次转角都能遇见截然不同的街区和场景。

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孙为立分析认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深入中国的热潮,是签证便利、支付优化、交通发达和线路多样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不断升级的“火车游”为例,如今仅需乘坐一辆火车专列,便可从四川出发,漫游新疆全域8000公里。

5月18日,Y444次“熊猫专列·成都号”满载着109位中外游客开启了为期16天的“全景南北疆极致之旅”。截至目前,“熊猫专列·成都号”5月至10月共计10趟次的新疆线产品已全部售罄,其中70%为入境游客。

此外,影视作品、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也让中国“魅力”加速“出海”,吸引更多海外受众。“我们现在更加开放、自信。”孙为立说。

“中国太大了,”詹迈特说,“我可能得花一个月时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魅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