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2 07: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读后感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背景:《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创作于1084年。在写作读后感之前,首先要了解词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水调歌头》所表达的主题。
2. 把握主题:分析《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等。明确主题后,有助于深入挖掘词作的意义。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水调歌头》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 主体:分析词作的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阐述。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词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突出亮点:在分析《水调歌头》时,要突出词作的亮点,如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的哲理、优美的意境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情感表达:分析词人如何运用丰富的情感表达手法,传达出对人生、故乡、友情的感慨。 - 语言特色:探讨词作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韵律美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喜欢读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喜欢它的豪放,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可见这首中秋词,写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生十之八九都有不如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都健健康康长长久久的活着,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感受这美好的月色,感受这美好月色下的美好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次品读这首词,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首词中,能看到作者内心深处最丰富的感情。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离别赠语,希望亲人们能够平安健康,但是仔细一看诗内的含义,你就会被诗人那种情怀所感染,顿时有千言万语的感慨,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词的上部分写中秋赏月,下部分写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作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亲人的眷恋之意。
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他政治上不得意之时,又与兄弟分别数年,正值中秋节,更加勾起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诗人此时把目光转移到“天上”,想到“宫阙”甚好,但身处高处必然是饱受清冷孤苦。于是他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对比到“江湖”还是比较热闹。
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当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在天上孤苦清冷,还不如在人间起舞,最起码在人间还有自己的影子与自己作伴呢!诗人的那种孤独之情溢于言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把自己悲欢离合的感慨之情转移到月亮之上,想到月亮都有圆缺,更何况人呢,离别都是常理,不必过于感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只要心在一起,只要共赏一轮明月也是相爱的。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距离产生美,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心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美好的祝愿。同时看出了富有才华的苏轼虽怀才不遇,但绝不会沉沦于悲痛之中。他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诗人,但是相比之下,诗人还是拂去那些虚无飘渺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温暖亲切。
我们的人生道路也难免会碰到困难、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见习编辑:白楚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