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4 21:5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忆江南》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深入理解《忆江南》这首诗的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意境、情感等。只有充分理解诗歌,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描述诗歌中的景色,如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绿柳垂丝等,表达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怀念。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诗歌对自己的启发和感悟。
3. 运用修辞手法: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例如,在描述江南美景时,可以用“烟雨蒙蒙的江南,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来形容。
4. 注意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具节奏感。同时,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语病。
5. 结构清晰:作文的结构
作者:范志忠 仇璜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在传统与现代、诗画与歌舞、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空间中独辟蹊径,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
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忆江南》的美,美在其实现了与《富春山居图》跨时空的互文与对话。遥想当年,年逾八旬的黄公望,将纯熟的山水画技法与超然世外的心境,融入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两岸,描绘出的《富春山居图》,可谓峰峦宕逸起伏,飞瀑亭阁点缀,山路蜿蜒崎岖,布局疏密有致,对明清两代乃至近代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邹之麟认为,《富春山居图》乃“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忆江南》主创团队,在4分多钟的节目里,将《富春山居图》拆分成近200个元素,通过高科技的数字建模,营造出画卷中的美轮美奂的想象世界。节目中,《富春山居图》以画卷的形式徐徐展开,山水浓淡重叠,树石疏密错落,层次千变万化,营造出超然的山水之境,让人沉浸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带给观众“人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一般是渔、樵、耕、读、隐士,他们一般起到一些点缀作用,所占的位置和笔墨分量不多。但这些点景人物,往往生意盎然,富有生活情趣,寄寓着画家精神世界的心灵追求。在《富春山居图》中,画家黄公望就精心勾勒了八位神态迥异的人物。《忆江南》在跨时空的对话中,通过“以人演画”,实现“山水画”的人格化。濮存昕、李立群、阿云嘎等八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艺术家,化身为画中人物,并遵循《富春山居图》画卷从右至左这一传统观赏次序,移步换景,八位人物,依次粉墨登场。
元代贡性之曾在《南湖集》题黄公望画云:“此老风流世所知,诗中有画画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黄公望的艺术匠心所在。为了渲染《富春山居图》的诗画意境,节目中选择了五首唐宋诗词,从晚唐吴融的《富春》到崔涂的《樵者》,再由宋代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至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最终落笔于元代周巽的《钓台》,富春山水的胜景与此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层层渲染,令人神往。
《忆江南》以音舞诗画这一形式登上了万众瞩目的春晚舞台,以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书画、诗词、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元素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浓缩为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画卷。既为《富春山居图》找到了立体化的表达,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性影像表达的赋能下获得新生。
生活的诗意栖居
自古以来,以山水为题的创作蕴含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包含着一种对山水的态度。《林泉高致》载“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君子因“可游可居”而对山川水泽心生渴慕。因此,作画之人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作画,而赏画之人又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如此才不失山水画的本然意味。这种意味既表明了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也通行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因此,富春江水域虽不长,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记忆却很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断传承并丰富着富春江的价值内涵,使其成为经典的中国文化符号,而《富春山居图》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笔。
从一处细节来看,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明确标注了真实具体的地名,这一做法在此前的宋人实景山水画中并不多见。这种转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山水从“游览观赏之景”变为了“休憩居住之地”,使得山水开始有了精神皈依的意味。历时四年才画就的《富春山居图》,意味着画家将作画的过程,几乎当成了修行的过程,包含着与富春山水对话和交流的丰富体验。透过画卷,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想表达的畅达自在的生活态度。换而言之,当人们回归自然,和山水相守,与诗词相伴,也就实现了诗意栖居。
《忆江南》发掘了这种价值内核,并将其表现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信念。在画面与诗词的呈现里,不论是行者、樵夫、渔父还是读书人,都体现出自在的特质,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在此,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成了美好生活的精神价值,凝结成一份自然的生活信念。观众从中收获的不止是视觉美感,更有画卷所包含的生活美学。
可以说,从《富春山居图》到《忆江南》,相隔600余年的两次艺术创作,讲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山水观,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共情的审美体验
《忆江南》不仅展现了前沿技术与人文底蕴的深度结合,更体现了创意与时代的互动中流露出的深远期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南”不仅是一方水土,也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一个中国人当下的内心向往。而《忆江南》展现了“江南”意象与美好生活的同构关系。《忆江南》正是用亮眼的舞台呈现和深厚的文化内核,建立起“江南”意象与美好生活的同构关系。“江南”意象等于美好生活,观众对“江南”的爱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历史上,《富春山居图》曾被一分为二,其辗转数百年的命运,反映了两岸同胞在特殊时局被迫分离的历史。但海峡天堑无法切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更无法阻隔同为中国人的血脉相连。作为紧密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符号,《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在《忆江南》中合为一体,这其中寄寓了每个中国人对宝岛回归祖国怀抱的热切期盼。
作为人类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文艺创作团队,日益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出诸如《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时尚而又经典、新潮而又古朴的电视文艺节目。央视春晚的《忆江南》再次惊艳海内外,这说明我们的文艺创作唯有立足于现代视野,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带给人们共情的审美体验,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思想。
(作者范志忠系浙江大学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作者仇璜系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与《只此青绿》通过舞蹈动作,呈现出如诗如幻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忆江南》则将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进了《富春山居图》这件中国传世山水画意境之中,为虎年春晚观众呈现了一幅古今辉映,精美绝伦的新时代图景。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安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策划,陈其钢作曲,北京人艺导演唐烨执导,作品集合八位演员,濮存昕、冯远征、李立群(中国台湾)、丁志诚与阿云嘎、杨宗纬(中国台湾)、郑棋元、蔡程昱化身画卷中的“渔夫、樵夫、行者、读书人”八位人物,将“元季四大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 形成一幅可视化的符合当代舞台美学的画作。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导演唐烨,揭秘该节目创作背后的故事。
《忆江南》几位主演造型图(从上至下:濮存昕、冯远征、李立群)。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如今存世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两段画卷分别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音舞诗画《忆江南》作为一部“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的创意类文艺作品,达到了在春晚舞台上《富春山居图》的合璧,以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诠释“两岸的文化是一体的。”同时,作为一部以提高春晚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的文艺作品,导演唐烨回忆,从2021年12月初,整个团队便开始投入创作,除了前期的音乐、服装、造型、道具等方面的沟通,特别重要的环节便是请来专家结合《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选定诗词。唐烨记得,冯远征与李立群分别演绎的唐代诗人吴融的《富春》与元代诗人周巽的《钓台》两首诗词中,都有一句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最终唐烨与主创团队决定两个版本都录下,之后再去找专家确认。唐烨回忆,在《忆江南》中出现的四首诗词,最先定下的是濮存昕吟诵的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这是所有诗词中,被专家誉为与《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作契合度最高的作品。与此同时正在参加“文代会”的濮存昕,利用闲暇,采用了多种方式吟诵了多个版本,以供创作团队遴选,此举也令导演唐烨深受感动。
据中央美术学院介绍,此次,节目组与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合作,由五位国画艺术家将《富春山居图》拆分成了接近150个国画元素,将原本只有两三笔墨的元素精细化为两平尺到四平尺的绘画图像,在保留黄公望画风的神韵基础上力求精致化还原。所有150余个国画元素,经过三维的建模与还原,组成了一幅纯三维立体的《富春山居图》。每一个元素的手绘保证了每一处景别的山石水木均为不同。在三维的景观里还原国画的留白与艺术感,需要思考和把握三维化和国画之间的尺度,这也是此次项目的难点。唐烨表示,“中央美术学院对原画《富春山居图》的还原,让每一位演员与歌手都能清楚地看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在画作中所处的位置。能让演员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将人物诗词与画作结合,做出准确的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八位从画中走出的人物,他们的造型完全基于画中的装扮,而人物设定则需要导演与主创团队自己构思创作。唐烨坦言,当时主创团队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尽最大可能去研究并还原画中人物的神态。她要求戏中人物的吟诵,不仅限于一种表演层面的念白,而是从每个演员饰演的人物设定出发,带着符合角色的意境与心境进行诗词表达。在唐烨看来,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最想突出的还是除夕之夜合家团聚时喜气祥和的景象,至少在《忆江南》这部作品里的八个人物所表现出的悠然自得,与当下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日益增长,找到了一种契合点。
新京报资深记者 刘臻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张彦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