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5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人读后感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明确写作目的
在写人读后感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还是为了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明确目的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方向,使文章更有深度。
二、认真阅读原著
在写读后感之前,要确保自己已经认真阅读了原著。只有对原著内容有深入了解,才能在写作时对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三、把握人物形象
在写人读后感时,要重点关注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成长变化等,揭示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注意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分析情节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要对作品中的情节结构进行分析。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分析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五、探讨作品主题
作品主题是读后感写作的重点之一。要深入挖掘作品主题,分析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在探讨作品主题时,要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
六、注意语言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汇,力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
穿透世间苦难的人性光芒
——读吴丹先生长篇小说《人是活的》有感
张俭
收到吴丹先生寄来的长篇小说《人是活的》一书时,经历了外科四级手术的我刚刚出院回家。我曾经百度过:普通外科手术分四级,而我接受的是最高等级手术。
医院是一个大舞台,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天都在这里汇演。在医院数日,我经过了全麻、呼吸机、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等等诸多程序“历练”,出院后等待我的是几十年一遇的七月酷暑煎熬。在滚烫的暑气与人工制造的冷风夹击之下,术后虚弱的我终于被一种现代文明病——“空调病”击败了。畏寒畏冷,虚汗淋漓,头痛咳嗽,彻夜难眠,而手术后伤口的疼痛与各种不适更是雪上加霜,让我度日如年,一向开朗乐观的我跌入低谷。
《人是活的》一书出现在我面前,厚达三百多页的书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这八岁就开始看长篇小说的“资深书虫”。迈过了知天命门槛的我有自己的人生经验:生活不易,文字疗伤。于是,稍有好转,我便打开了《人是活的》。
在看《人是活的》之前,我已经读过几位文友为此书写的书评或读后感,其中不乏溢美之词。说实在,我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当前文坛流行的赞美潮流。因为我与作者相识几年,相互有些了解。我心中一直在想,虽然吴丹先生足够聪明睿智,在警界、商界、书法、诗歌、篆刻等等领域都颇有成就,但是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人,一上来就写长篇小说,他能驾驭吗?小说的语言如何?谋篇布局合理吗?开篇如何抓住读者?如何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一句话,我对此书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
“那天阴沉沉的,天上没有一丝空隙是白的,一片乌青,这样的天空,抬头看时,时间会显得很长很长。”……
一看小说的开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语言“很小说”,开篇的悬念设置也很自然,很“抓人”。我被紧紧吸引住了,一口气看了下去。读完前面几章,我得出一个结论:作者的阅历广,积累多,起点高。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人公张正雄(绰号张老幺)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很多作家笔下,小人物往往是某些人眼中无足轻重的或无甚价值的人。他们手中没有可以利用的权限,不能掌控别人的命运。相反,他们的命运却掌握在别人手中,成为刀俎下的鱼肉,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吴丹先生笔下的张正雄却是小人物,大格局。张正雄命运多舛——遭遇两次车祸,不仅身心受伤,经济也严重受损;妻子被奸人强暴,导致夫妻情感危机直至婚姻破裂;火锅生意兴隆,却遭同行嫉妒算计而以失败告终;意外一次次降临,老母身亡、爱子夭折、妻子承受不住一系列打击,精神失常而失踪……然而,在部队大熔炉锤炼过的张正雄有着超乎常人的抗打击能力,他在一次又一次致命打击中跌倒,站起来。再跌倒,再站起来!在与人生风雨的搏击中,张正雄始终保持自己善良的心地,悲悯的情怀。他宅心仁厚,即便自己身处困境,也竭尽全力帮助他人。在肇事撞人后,他倾其所有,超额赔偿受害家庭求得良心稍安;东山再起跑运输,途中为了避让农用车而自己的车冲下河;爱子被误伤夭亡去索赔,却发现肇事者家庭困难,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追责;偶然看见强暴妻子的仇人之母年老多病,无人照料,他摒弃前嫌,忙前忙后让老人得到救治;寻找失踪妻子途中,自己穷困潦倒,筋疲力尽,还不遗余力救助临产的流浪女子……张正雄至始至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人是活的,就有希望。这希望之光不但照亮了主人公自己,也给读者以启迪,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
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对他们寄予人道主义的关怀,寄托他们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也是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长篇小说《人是活的》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底层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作者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小角度切入,折射大的社会问题。小说中,作者不仅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还攫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辛辣的笔触,对利己主义的代表人物苏佳进行无情的暴露和有力的鞭挞。
看完《人是活的》,合上书的那一刻,有一股咸味的液体冰凉了面庞。所有身体的痛,生活的伤,在那一瞬间全部治愈。坦白地说,在看书的时候,我没有流泪。也许是文友们之前多次“剧透”的缘故吧,无论主人公的命运多么悲惨,多么令人同情,我都没有流泪。然而,合上书的那一刻,眼泪却决堤了。不是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伤悲,而是被书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所感动。
无论世间多少苦难,多少至暗时刻,人性的光芒都会穿透层层阻碍,照亮人生路。
2022年7月16日 于黄水
来源|每天的解忧书馆(ID: youjianfengyue01)
作者|夏暖风曦
一个人的灵魂厚度,源自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容颜会衰老,但风度却长存。”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每个人的谈吐言行,都会在别人心中留下印象。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说话有风度,做事有温度,灵魂有厚度。
01
说话有风度
在最新一期《导演请指教》中,蔡康永以导演身份,参加比赛。
评委席上,有十几年经验的资深导演,也有电影学院的专业教授。
当蔡康永的短片播完后,几位评委提出了质疑。
有人说:“我看不懂你的结局想要表达什么。”
蔡康永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没有看懂的话,是我们做戏上的缺失。”
接着一位教授指出:“你的短片为何采用这么多旁白?电影最忌讳使用大量旁白去解释。”
蔡康永:
“您的指正非常正确。其实我自己知道这个故事不适合10分钟,只好采用旁白。
可这不是脱罪的理由,因为每一位导演都跟我面对一样的情况。”
一番话下来,既照顾了评委的情面,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让所有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后来一位专业评委称赞道:
蔡康永,是目前第一位展开自我批评的导演。之前的导演多半是不停地辩解,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境界问题。
其实,面对质疑,不一定要咄咄逼人,也可以风度翩翩。
当你面对刁难和质疑时,辩解是最无用的。
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提出过“反驳金字塔”理论:
图片来自网络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难免发生争吵,Paul Graham把这些行为依次分为七类。
越处于金字塔下面的行为,越是低级无用的。
第1级到第3级:辱骂、攻击人身;这是完全无意义的行为,不要花费时间在上面;
第4级到第5级:对立,相反论点,这种沟通开始有建设性,属于正常对话;
第6级到第7级:找出谬误,提出主要论点和依据,这是真正有效的沟通,能够互相成长,值得彼此继续探讨;
说话的风度,建立在逻辑与思维能力上,而不是简单的发泄情绪或忍气吞声。
蔡康永曾在《奇葩说》里说:
“情商高并非是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
当你认真思考,放下成见,有理有据,哪怕跟对方立场完全不同,也能收获有价值的成长。
02
做事有温度
很喜欢这句话:
“做有温度的人,读有温度的文,遇有温度的事,结有温度的缘。”
我在公益活动中,认识一位阿姨,她今年50岁左右,她每周都会抽出一个下午,去探望孤寡老人。
探望的时候,阿姨没有捐赠钱财,也没有帮老人洗衣做饭。
只是静静地坐在院子里,陪着老人喝茶聊天,一聊就是三个小时。
她说:“这些老人没有儿女,也很少朋友,他们花不了多少钱,只是想要和人说说话而已。”
人到老年,不求名利,只是需要一点温度,来驱散孤独。
记得国庆节,我和姐姐去看外婆。
外婆很激动,摆桌子,拿出零食,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说笑。
要离开的时候,外婆说:“你们能来看我,我内心就十分欢喜。”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我们很难付出真心,害怕被算计、被辜负,心也就慢慢变得冰冷。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一份温暖。
作家张小娴说:
“我们都在追求温度:食物的温度,朋友的温度,阳光的温度。
最好的朋友,永远给你一种温暖的感觉。你们不需要经常见面,每次想起他,心头总会暖暖的。”
恋人的温度,不需热烈,只需一个拥抱;
朋友的温度,无关是非,在于彼此真诚。
余生,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浓淡相宜,静静相依。
03
灵魂有厚度
网易云有个热门评论:
所谓有趣的灵魂,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信息密度和知识层面,都远高于你。
民国传奇女子吕碧城,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她的早年生活,几经坎坷。
12岁那年,吕碧城父亲去世,家产被族人夺走。
为了生存,她和母亲,投奔舅父严凤笙。
在那个年代,刚提出“兴学育才”的主张,女性开始觉醒,天津有了女子学堂。
吕碧城深知学习的必要性,哪怕舅父百般阻拦,她也要逃离家门,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远赴天津求学。
到了当地,她打听到有亲戚在《大公报》,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求助。
《大公报》总经理看了她的信后,称赞其才华,并她成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
在报社中,吕碧城的才华开始崭露,她发表诗词作品,也提出女子教育观念,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不少社会名流前去拜访她。
为了开阔眼界,38岁的吕碧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美学和文学。
她还畅游欧洲,足迹遍布罗马、阿尔卑斯山等等,并且把自己的见解写成书籍,堪称当时最受欢迎的“旅游博主”。
“一个人的灵魂厚度,源自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灵魂的厚度不是一蹴而就,要用人生经历、读书阅历来填补。
饱经沧桑而不世故,闻遍烟火而不世俗。
一个人即使身处低谷,也要有丰盈的灵魂。
▽
俞敏洪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底蕴决定生命的高度,底蕴取决于两个方面:读书和游历。
只游历不读书会变成社会痞子,只读书不游历会变成书呆子。”
做人,有三个度。
风度,说话的艺术。
温度,做人的底蕴。
厚度,灵魂的沉淀。
我们不必生来勇敢,天赋过人。
只要能投入勤奋,诚诚恳恳,终有一天会绽放光芒。
每个点赞和在看,儒风君都喜欢!
来源: 儒风大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