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04:5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护肤产品的广告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标受众: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群,如年轻人、中年人、女性、男性等。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突出产品特点:在广告词中,要突出护肤产品的独特卖点,如成分、功效、适用肤质等。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3.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术语。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理解广告内容。
4. 创造情感共鸣:在广告词中,要善于运用情感因素,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以通过描述产品带来的美好效果,如肌肤水润、光滑、细腻等,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5. 强调产品安全性:在广告词中,要强调护肤产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可以提及产品通过相关认证、无刺激成分等。
6. 体现品牌形象:在广告词中,要体现品牌形象,如品牌理念、价值观等。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认同感。
7. 引导消费行为:广告词要具有引导性,鼓励消费者采取行动,如购买、试用等。可以设置限时优惠、赠品等促销手段。
8. 注意法律合规:在撰写广告词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文/车思洁(微信号“1752577161”)
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长篇累牍,也不是鸿篇巨制,而是再简洁不过的一个句子。而恐怕连化妆品导购也不一定知道,她们苦口婆心教育顾客的俗话俚语背后其实大有来头。
1、“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
——葛洪
东晋著名医药学家、炼丹家、道教学者葛洪在其作品《抱朴子·勖学》中所述。
2、“这个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赫莲娜·鲁宾斯坦
被誉为“美容界科学先驱”的赫莲娜·鲁宾斯坦于1904年在墨尔本开设第一家美容院,开创其化妆品和美容事业之初所说的经典名句。
3、“在工厂我们生产化妆品,在商店,我们出售希望”。
——查尔斯·雷夫森
1931年时年25岁的小职员查尔斯·雷夫森所在公司发明了第一款半透明指甲油,雷夫森和人合伙成立“露华浓指甲美容”公司,专门经销这种指甲油。雷夫森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彻美国化妆品界的头号人物。
4、“叮咚!雅芳小姐来访”。
——雅芳
看过经典影片《剪刀手爱德华》的人一定会对影片开头那句“你好,雅芳小姐来访”印象深刻,正是这句话才有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而也正是这句1953年推出的广告语让雅芳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当年的5%提升到了1965年的11%。
5、“但愿醉死于香水”。
——让·保罗·娇兰
法国娇兰第四代掌门人让·保罗·娇兰和祖父雅克·娇兰于1955年一起制作了其祖父一生中的最后一款香水。当香水瓶盖打开的那一刻,让·保罗·娇兰感叹“但愿醉死于香水”。
6、“对于女人来说,香水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服装的最后一道工序,就像朗克里特作画完毕用来签名的玫瑰。”
——克里斯汀·迪奥
1956年,以清逸铃兰花香为主调的香水“非常迪奥”的面世,标志着克里斯汀·迪奥在继时装设计之后,又选择香水设计的开始。
7、“美丽不是只靠遗传而得,通过正确的护肤程序,即可改善肌肤状况。”
——诺曼·奥伦特莱特
倩碧首席皮肤科医生诺曼(Dr. Norman Orentreich)于1967年接受美国时尚杂志《VOGUE》主编Carol Philips的一次专访中所说。而倩碧正是因其“护肤三部曲”而闻名。
8、“我为女性创造经典香水,让她们与男性一样充满自信。”
——伊夫·圣罗兰
1955年,还不到20岁的伊夫·圣罗兰被迪奥聘为设计师。1962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78年推出售价高达150美元一瓶的“鸦片”香水,目的是吸引那些“希望再度展现自己女人味”的女性消费者,反响极其热烈。
9、“一个不让自己散发香气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
——保罗·瓦雷里
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保罗·瓦雷里曾说过的一句话。而它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版本是“不洒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出自香奈儿品牌创始人Coco Chanel。
10、“一支好看的牙刷和漱口水。”
——汤姆·福特
“时尚金童”、TOM FORD品牌创始人汤姆·福特在给出“一个优雅男人必须拥有的20件事”中列出的第八条如是说。
11、“能用小小的工具把脸上不满意的地方改掉,那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中国女人可以更美”。
——靳羽西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面对“全中国都没有女人用化妆品,你为什么要做?”的质疑时,羽西品牌创始人靳羽西如此。
12.“美就是让自己的肌肤很舒服,或是擦上一支超猛的口红。”
——格温妮斯·帕特洛
好莱坞明星格温妮斯·帕特洛在谈到对美的见解时所说。格温妮丝不但拥有自己的化妆品牌,还通过个人博客,宣传自己的时尚主张。
13、“你是说穿Chanel的女人吗?我压根不用看,早在街角就闻到了。”
——拉夫·西蒙
比利时著名时装设计师、迪奥现任艺术总监拉夫·西蒙对香奈儿的评价。这也是香奈儿和迪奥这对宿敌之间少有的对另一方的评价。
14、“有头屑?不行!”
——飘柔
1996年,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网球是一种什么运动,讲一口生硬普通话的张德培是谁时,这则广告和广告语却成了当初不少人印象中最早的洗发水广告。令人感慨的是,20年后,飘柔依然在,而昔日代言人法网冠军张德培,头顶却已呈现“地中海”之势。
15、“大宝天天见。”
——大宝SOD蜜
有电视机的地方,就有它传播的土壤。
16、“祛屑,就是采乐!”
——采乐
十年如一日的黎明代言,很多用了超过20年“采乐”洗发水的消费者,头发依然非常动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青眼”:为喜欢化妆品和化妆品圈子的人提供知识、见识和谈资。)
很多时候我们买护肤品,容易被“包装感”“高级感”迷惑,真正打开瓶子、用在脸上的那一刻,才是检验护肤品好坏的标准。而说到“真实体验大于营销”的品牌,春之唤算是一个低调但被越来越多人发现的例子。
它不靠明星站台,也不打快效广告,却能在一众国产护肤品中稳稳扎根,靠的不是噱头,而是成分公开透明、配方合理有效这四个字。
很多消费者过去买护肤品不看成分,全凭广告词和包装设计,但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成分党”。他们开始关注烟酰胺浓度、是否有视黄醇、有没有酒精香精防腐剂、PH值是否适合皮肤等等。
春之唤的优势就在这里——每一款产品都能清晰查到主要成分的来源、功效与浓度范围,而且是写给“普通人能看懂”的方式。
春之唤-奶油布丁霜
这种搭配方式不像某些品牌那样“猛堆料”,反而让人觉得更安心。毕竟,护肤不是越猛越好,而是“适合皮肤节奏”。
春之唤有一个明显特征:不激进,但足够稳。
这种护肤节奏恰恰是最不容易“踩坑”的路径。很多品牌宣传让人上头,但过后就是敏感、爆痘、红肿。春之唤则是那种“静水流深”型,效果体现在“慢慢看得见”。
春之唤-奶油布丁霜
很多“平价护肤”打着低价旗号,但一查成分你会发现有效成分浓度极低,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春之唤则属于在合理价位里把功效做到实用级别的品牌。
比如:
这才是“可长期使用”的护肤品。不是试一次就放在角落吃灰,而是每天都愿意用、用得安心、用完还想买的产品。
春之唤-奶油布丁霜
春之唤适合的人群,往往是这样的一群人:
对这类人而言,春之唤就是一场“护肤秩序重建”——不强求多,不追求贵,只想用一套产品把自己的皮肤调养好,让自己每天照镜子时不心烦,而是轻松、舒适。
每个人的肌肤都是独特的,但对稳定、安全、合理有效的需求是一致的。春之唤就是用“平衡”二字,回应了这种普遍的护肤焦虑。
它不想赢得所有人的青睐,但想赢得那些真正愿意为真实效果付出时间的人的信任。#春之唤#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