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阅读之星”是怎样炼成的

更新日期:2025-05-28 23:17

“阅读之星”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阅读之星”是怎样炼成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确保文章主题明确,围绕“阅读之星”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阐述其成长过程、特点和成就。
2. 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 引言:简要介绍“阅读之星”的概念和重要性。 - 主体:详细描述“阅读之星”的成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家庭教育: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为“阅读之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b. 学校教育:学校对阅读的推广和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c. 自我努力:讲述“阅读之星”在阅读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如坚持阅读、广泛涉猎等。 d. 社会环境: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为“阅读之星”提供更多阅读资源和机会。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阅读之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 内容丰富:在文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内容: - 引用名言警句:引用与阅读、成长、学习等方面相关的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 -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事例,展示“阅读之星”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 数据支撑:适当引用相关数据,如阅读量、阅读速度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阅读之星”是怎样炼成的

前不久,广东东莞图书馆公布了2023年度东莞市“阅读之星”“少儿阅读之星”“阅读推广之星”等荣誉榜单,共有68名读者上榜。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泡馆达人”,不但从图书馆借出大量书籍,还以其对阅读的热爱和持续的阅读推广志愿工作,成为图书馆里的亮丽风景,更在社会上树立了读书求知的好榜样。

2023年东莞市“阅读之星”评选共收到东莞图书馆总馆及全市33个镇街(园区)分馆、工会分馆、东莞市阅读联盟以及东莞图书馆快递借书平台的128份推荐表,展现了东莞市全民阅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经评审,在各馆(平台)借书量名列前茅的“书迷”和活跃的阅读推广达人成为新一批“阅读之星”。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参评的成人读者与少儿读者的人均年度借阅量均同比增加近百册。

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莞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曾香桂,是东莞图书馆工会分馆的忠实读者。2023年,她共借阅图书373册。除了在浩瀚书海中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外,她还积极参与阅读推广活动。2023年8月,东莞图书馆工会分馆策划推出“读”具匠心劳模工匠线上荐书活动,她率先参与,推荐的书目备受读者喜爱。曾香桂从自身工作特点出发,积极推动新业态职工阅读推广工作向新、向深发展,工会分馆先后与两个新业态工会合作建立图书角,上架图书3000余册,帮助新业态劳动者缓解工作压力、提升素质技能,让更多的职工善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东莞图书馆高埗分馆的读者叶淑菲十分热爱阅读。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依然坚持投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去。叶淑菲认为,“独读书不如众读书”,为更好地带动周边亲邻阅读,她积极参加东莞图书馆组织的“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课程,逐步向专业阅读推广人的方向努力。她带领孩子们走进图书馆,开展《米莉的帽子变变变》亲子故事会,通过故事激发孩子想象力;走进公园,举行“亲近自然”户外读书分享会,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策划各类线上打卡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2022年起,叶淑菲成为“我+书房”家庭图书馆主理人,并将其命名为“蜗牛爱爬树”,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0余场,将从图书馆借来的好书分享给周边邻居和亲朋好友。

研发工作者杨鹏博非常喜欢到东莞图书馆借阅图书。“东莞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较好,学习氛围也好,有空我就会去借点书看。”他说。2023年,杨鹏博经常“泡”在东莞图书馆,共借阅图书733册,尤其钟情个人成长和认知思维提升类图书。他说,史蒂芬·柯维编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养成了每日阅读学习、充实自己的习惯。

令很多人感到吃惊的是,2023年,东莞图书馆单个读者的最高借阅量达到了1370册,创下历年之最。这名读者就是东莞图书馆石碣分馆的少儿读者蒋莉品,她的日均借阅量达3.75册书,成为全市少儿读者中借阅量最高的读者,可谓“阅”力惊人。蒋莉品的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家人经常到东莞图书馆石碣分馆借阅图书,并参加石碣分馆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一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泡馆达人”。在家庭浓厚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蒋莉品养成了每日阅读的好习惯,每晚睡前都要读一会书才肯入眠。

东莞图书馆馆长冯玲表示,近年来,东莞图书馆以新空间、新场景、新联动、新传播,不断擦亮“书香东莞”品牌,实现“处处有书香”“时时飘书香”“人人享书香”。2023年,全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共接待读者1316万人次;实行“播种书香”计划,增购50万册书籍,陆续在东莞全市上新。

东莞市“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作为一项表彰和鼓励全民阅读的举措,已成功举办7届,共评选出233位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优秀读者。接下来,东莞图书馆将继续通过优质文献资源供给和创新服务,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