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阅兵申请书范文800字》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21:42

推荐《阅兵申请书范文800字》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阅兵申请书范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申请书的主题,即表达自己对参加阅兵的渴望和决心。确保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2. 结构清晰:申请书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参加阅兵的原因;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参加阅兵的意义和决心;结尾部分再次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请求批准。
3. 语言规范:在撰写申请书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使用口语、俚语等不规范的表达。同时,注意使用敬语,以表达对阅兵领导、组织的尊重。
4. 内容充实:正文部分要详细阐述参加阅兵的意义和决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个人品质:描述自己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等,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
b. 阅兵经历:如有参加过阅兵或相关活动的经历,可以简要介绍,体现自己的阅兵经验。
c. 对国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
d. 对阅兵活动的认识:阐述自己对阅兵活动的理解,如阅兵的意义、作用等。
5. 逻辑严密: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可以使用总分总、并列等结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阅兵训练场的故事丨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在受阅官兵队伍中,有很多官兵成长在红色家庭、革命老区。在老一辈的革命精神鼓舞下参军报国,以昂扬姿态阔步阅兵场,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风采。

国庆阅兵式上,火箭军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16辆战略核导弹战车驶过长安街。该型核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机动性能好、生存能力强、部署转换快、打击精度高。这是此型核导弹第二次在阅兵中亮相。

方队受阅战士黄皓,2017年曾参加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他的从军梦,始于小时候从太爷爷徐世友那里听到的抗美援朝战斗故事。

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队员 黄皓:太爷爷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在当时的工程部队第十一师。因为前线正在打仗,在路上他们的补给也不够,就一口馍馍一口雪,为咱们这个后期后勤以及装备物资的输送修建铁路。所以我从小他就告诉我,这个当兵有多么重要有多么神圣。

如今,太爷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黄皓又因为任务在身无法回家探望。为了让太爷爷了解黄皓近况,报道团队派出记者来到黄皓安徽老家,把黄皓参加训练的视频带给太爷爷看。

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队员黄皓的太爷爷 徐世友:黄浩啊。

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队员 黄皓:人虽然老了,但我感觉他这个老革命的意志还在,包括他现在99岁了,但是出行的时候他都会把他那个军大衣或者老式军装穿上,把他那个三等功勋章和他的和平鸽纪念章佩戴在胸前。

老人对军功章的珍视让黄皓从小铭记在心。沙场受阅后,黄皓也给太爷爷捧回了一枚阅兵纪念章,也是从那一刻起,他立下了再次受阅的决心。

记者:当这两枚章摆在一块的时候,你当时有什么心情?

东风31甲改核导弹方队队员 黄皓:我感觉没有可比性,站在我的角度来说,我的这个章和他的那个章,其实差很远。因为他那是从生死线上面拿回来的。所以我决定下次阅兵我还要来。

第77集团军副军长 田越:我觉得你坐的位置跟直接标齐,这个是主要的,你现在坐好看看,高低你从这来确定。

土家族战士黄钲中,是特战装备方队的基准引导车驾驶员,他出身于革命老区湖北省咸丰县。1933年,贺龙、关向应曾在这里召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黄钲中的老舅公李益孟,也是在那一年加入红军,多次参加战斗,后随红二方面军参加万里长征。

特战装备方队队员黄钲中的二爷爷 柳太猛:70年前,他(黄钲中)的老舅公(李益孟)参加了北平入城式。70年后,我们的孙辈(黄钲中),他是代表了我们老区的人民,代表了我们一家作为红军后代。

当兵11年来,黄钲中多次因参与大项活动保障工作而与阅兵活动失之交臂,终于在今年圆了自己的梦想。

特战装备方队队员 黄钲中:有参加阅兵这个任务名额选拔的时候,当时阅兵申请名额已经选拔完毕了。回去我坐在自己房间想,军旅中很难遇到阅兵,前几次我都没有赶上,因为我们单位没有这个任务。刚好今年赶上了,我就必须要去争取。

黄钲中坚持参加阅兵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军人理想,更是为了自己的家乡。

特战装备方队队员 黄钲中:现在习主席跟我们说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我们又是革命老区,作为一个大山里面走出来的农民的孩子,有这个机会来带着我们家里的期望走过天安门,我感觉是自己的荣幸。

国庆节前几天,维和部队方队受阅战士宋杰的家人,通过部队给他发来了太姥爷董成森的一段视频。

维和部队方队队员宋杰的太姥爷 董成森:我听说你又去阅兵去了,你成了阅兵的老兵了。你知道阅兵这事吃力,尤其你在那个地方,应该得起带头作用,各方面给他们好好照顾。

宋杰的太姥爷董成森,是一名战功卓著的老红军,曾为新中国诞生立下汗马功劳。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董成森作为抗战老兵代表乘车经过天安门,而那时候,宋杰也是一名受阅队员。

维和部队方队队员 宋杰:我是在英模部队方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在一次和老姥爷通电话,听说他也要来北京参加“9·3”阅兵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很自豪。我想,我不但能够完成我们一家13位军人的参阅梦,我的老姥爷也可以把他自己的梦想给完成了。

1949年,董成森参加开国大典,却因为打靶两环之差没能入选走阅兵分列式,这成了老人多年来的一个遗憾。带着太姥爷的期盼,宋杰两次报名成为受阅队员,圆了家族的阅兵梦。在阅兵训练中,宋杰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维和部队方队队员 宋杰:我每次上训练场都是全身湿透下去,我感觉只有用力去干这件事,你才能在这里面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毕竟是心中有梦想,脚下才会有力量。

阅兵训练期间,宋杰自己的小家庭添了新成员。虽然至今没能亲手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但宋杰相信,自己现在好好阅兵,就是在给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维和部队方队队员 宋杰:我感觉还是要给他一种无声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上的这一课。等他长大了能理解我,我这么做是为什么。我也想告诉他,有国才有家。

特战装备方队政委 成军平:习主席多次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受阅群体是部队的优秀代表,每一支都是红色基因的火种。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守护者,让红色基因在阅兵场绽放时代光芒。

十年后父子同台受阅,“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再次站在阅兵训练场,靖永起的内心一如10年前一样激动。10年,两次受阅。靖永起觉得,这是他32年飞行事业中最激动自豪的事。

△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的合影。

有他在,就好像有了一层安全的保障

作为一名空中机械师,靖永起负责管理操控飞机上的各种系统仪表。狭窄的机舱内,他的座位就在飞行员的侧后方。头顶是密密麻麻的各式按钮,眼前是闪烁着各项参数的显示屏。飞机起飞前,他必须检查好这里的一切,“要把它们都接通调试到最合适的状态”。

这是一项需要极致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大到整体外观,小到一颗螺丝钉,甚至有时需要对一个零部件反复检查十几遍。即使有着丰富的经验,靖永起却“从不敢据经验去下定论,每次遇见的都有可能是新状况” 。

“它也像人一样,有脾气。”靖永起拍拍飞机,笑着说。

尽管已经和维护的战机打了十几年交道,但他仍不敢怠慢这位“老朋友”。

一次训练过程中,机组发现油门使用存在异常。靖永起和战友迅速展开排查。把零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一段一段仔细查看。

从太阳还未升起就进外场,到霞光褪去最后一抹红晕,他们的身影重叠在飞机的倒影中,也成了飞机的一部分。

“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不敢有一丝懈怠。” 靖永起说。

同机组的战友都很清楚靖永起的脾气,这位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只要涉及到飞行,就会变得很严肃,甚至可以说很苛刻。

彭磊是靖永起的徒弟,他还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在一次维修中,他用左手去拧一个螺丝,“啪”的一声,靖永起的手就落了下来,“错了,右手!”尽管当时并不明白一颗螺丝用左手拧还是右手拧有什么不同,但彭磊还是赶紧归正了动作。他明白,师傅的话是正确的。

私下里,彭磊和战友们会亲切地称呼靖永起为“老大”。这不仅是对靖永起本领过硬的肯定,更是一种源于心底的信任。靖永起就像一块定心石,有他在,就好像多了一层安全的保障。用彭磊的话来说,就是“心踏实得很” 。

那天深夜11点,飞机嘶吼的发动机终于停了下来。“试车结束,一切正常,可以飞行。”

坐在机舱内的靖永起盯着每一块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他知道,一切都已达到最佳状态。

这只是靖永起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中的普通一天。

“现在方便很多了,需要什么零件,当天的航班就能送到。10年前,维护一架飞机可不容易呢,一个零件可能要等好几天。”作为第一代预警机机务人,靖永起见证了我军预警机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大发展的巨变。

△休息间隙,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探讨工作上的问题。

父子同上阅兵场,“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靖永起的儿子靖相军也是一名军人,此次阅兵,靖相军作为场站汽车连连长将与父亲一同保障飞机受阅。“虽然家里辛苦了一些,但都非常支持。”靖永起说。

当听到单位要执行参阅任务时,靖相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书。

追随父亲的脚步,对靖相军而言绝不是热血冲头,10年前的那份骄傲与自豪,此刻仍澎湃在他的心中——

10年前,正在读高三的靖相军在为备战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但这是似乎只属于他和母亲的战场。从小到大,父亲一直都是缺席的。

昏黄的灯光拉长了他伏案的身影,窗外浓浓的夜色像心中的结一样深沉。他不明白,在父亲的眼里,那个飞机为什么比儿子高考还重要。

而在千里之外的阅兵训练场,靖永起正猫在闷热的机舱内调试着每一个仪表,他必须要把飞机的“每一个点位检查到,每一个部位看到,每一个点门摸到”。

彼时的靖永起刚刚改装某预警机,被选派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任务重,责任大。此刻想起,靖永起还记得,“那会儿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儿”。

那个炎热的夏天,靖永起白天钻机舱,熟悉各种按钮和仪表,晚上背专业书,牢记各种指标和数据。汗水顺着额头流下,他还没来得及擦就已经流进了眼睛,只留下一丝酸涩。

国庆60周年阅兵当天,靖永起乘着自己维护的战鹰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虽然只来得及“往下看一眼”,但这一眼看到的风景,已成为靖永起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当时太激动了,”靖永起回忆说,“那一刻,真的是热泪盈眶。”

而刚刚跨入军校大门的靖相军,此时正和同学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当看到父亲保障的战机飞过,靖相军心里满是自豪。

那一刻,他理解了父亲的“缺席”,更懂得了使命与光荣。“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像父亲那样,走上阅兵场。”

光阴1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父子二人同上阅兵场,一个在空中为飞机提供装备保障,一个在地面提供后勤保障。虽不曾对儿子说些什么,但靖永起打心底里高兴,“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的合影。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