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05: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学困生转化计划及措施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学困生转化计划及措施,避免偏题。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包含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学困生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转化计划及具体措施。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和预期效果。
3. "内容全面": - 计划应涵盖学困生的定义、现状分析、转化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多个方面。 - 提供具体的措施,如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家校合作等。
4. "措施具体": - 描述的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空泛的口号。 -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措施如何实施和效果。
5. "针对性": - 计划应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 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6. "可行性": - 计划应考虑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时间、人力等因素。 - 确保计划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执行。
7. "创新性": - 尝试提出一些新颖的转化措施,如利用科技
对于许多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除了有学优生的存在,也会有学困生的存在。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转化?
首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教师,要保护好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难易度,不要让他们去做无法完成的作业。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困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学困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同时,教师还要建立一个能激励学困生的评价机制。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学困生个体的思考变化发展,要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积极倡导学困生自我的纵向比较。教师要经常利用一切机会,给学困生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板演、学习讨论时提出的疑问等,对于学困生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及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其次,合作自主学习,营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课堂上,学生组成“四人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后由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并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学困生的“小老师”。小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检查作业并帮助订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先对个别听力差的学生提出要求,实际是让“小老师”明确一下自己应该帮到什么程度。老师布置完小组讨论,“小老师”先向学困生说明要求,接着帮助学困生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面向学困生,用体态语言结合实物演示的方法来讨论。讨论时,要帮助学困生处理每道讨论题,提醒学困生讨论什么,注意别人怎么说。当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小老师”要及时讲解。练习时,“小老师”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让学困生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并掌握学习方法。我还在学习园地开辟“奋斗者足迹”专栏,用于展示那些进步较快的学困生的数学作业、试卷等。
最后,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思维分析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一是要指导学困生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包括几个方面:
注重学困生的预习。教师在预习之前布置预习提纲,让学困生结合提纲读书,增强预习的目的性。读书时要想思路,标疑点。
课中导读。要求学困生精读课本,读练结合。读的内容有读定义,要抓住重点词语,弄清定义中的条件,并与临近概念对比,从而掌握概念实质;读公式。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辨析公式成立的条件,既要考虑公式的正向运用,又要重视公式的逆向运用及变式运用,还要思考公式中字母的表示意义;读例题的解答过程。要透过例题的解答过程领悟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法上的独到之处。
课后复读,要求学困生泛读课本,读思结合。通过再次读书,解决疑难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梳理数学知识,形成系统性,便于学困生消化、吸收。
二是要指导学困生勤于积累数学“知识点”。学困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并整理积累一些数学知识,为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转化策略,充分调动“学困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就能使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14日第5版
作者:区树明
多年前,我在当科任教师、班主任时总结出一套提升学科和班级整体成绩的方法——“抓差、促中、逼尖”,此法不仅使学生单科成绩大幅提升,也促进了全班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整体提高,更促进了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将此种做法运用在年级组和学校教学管理中,相关年级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稳定的提升。
首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困生提高?
其一,要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位。这项工作更能考量师者的仁爱之心和教育教学智慧,体现中国古人传承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精神,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力。这个过程能锻炼、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教育公平,传递教育温暖。学困生的转变和提升不仅可以使班级、学校更加稳定、和谐,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也可以在重新塑造学生之时,真正改变许多学生和家庭的命运。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决心、信心和责任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其二,要根据学情,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学困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原因,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学习信心、学习基础等各方面,教师和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平时的思想表现和测试成绩,因人制宜制定提升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切忌大而化之,盲目笼统。
其三,要走进学生心里,关爱为先,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思想和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学困生改变的基础。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更要掌握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技巧,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困惑,因势利导,让学困生对班主任萌生钦佩、信任之情。对学困生更要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切忌讲大话空话,更不能挖苦讥讽。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赞赏的闪光点,对学困生更要多一些欣赏、信任和关心,让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爱应发自内心,落实在细节,但不能没有原则。激励的方法可多种多样,可设立进步奖、最美劳动者、阳光少年、最佳课堂表现等各种量身定做的奖项,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激发学习的热情。
其四,要做好学习习惯矫正、基础巩固和方法指导工作。学习落伍、困难的学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原来学习基础差,或者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矫正或帮扶,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师生结对帮扶、学科基础弥补、阶段基础提升、学习经验方法交流会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这些推进学困生转变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把“榜样示范引领”变成“树立学困生进步典型”。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成绩的提升和学习状态的蜕变往往更能考验一个任课教师的能力,更能检验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更能反映一所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办学实力,也能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教育成就感和幸福感。
“抓差、促中、逼尖”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后移,将关注和欣赏的目光由极少数领头羊的身上转移到多数暂时落伍和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身上。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具体措施,帮助学习暂时落后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成功自信,弥补学习基础的薄弱,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进而让学困生成为搅动班级、年级活力的“鲇鱼”,使整个集体呈现“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促进集体成绩稳步提升。
促进学困生转化与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热情、辛苦和耐心。教师需要跟踪学困生转变的整个过程,持续激励、引导和督促他们改进和提升,让那些学习暂时落伍或有困难的学生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激发学生群体竞争向上的斗志,从而促进学生群体的整体提升。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原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12日第5版
作者:冯云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