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7 1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2015流动人口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总结的主题,如2015年流动人口工作的进展、成效、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2. 结构安排:合理规划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数据支撑:在总结中,尽量使用具体数据来体现流动人口工作的成果和问题,增强说服力。
4. 突出重点:针对2015年的流动人口工作,提炼出重点内容,如政策调整、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
5. 客观公正:在评价流动人口工作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
6. 语言表达: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易于理解。
7.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合理,段落之间要有逻辑关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总结内容。
8. 突出创新:在总结中,可以提及2015年流动人口工作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展示工作亮点。
9. 反思与展望:在结尾部分,对2015年的流动人口工作进行反思,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10. 格式规范:遵循作文格式要求,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
以下是2015流动人口工作总结作文的一个大致框架:
一、引言 1. 简要介绍2015年流动人口工作背景及重要性。
二、
派出所民警正在核查流动人口信息
突出管理重点,提升流动人口管理“硬核度”。一是突出重点区域排查。针对辖区出租房屋多集中在团部旅社、连队闲置房的特点,每周组织开展对出租房屋、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聚居地的走访,完成信息的登记、核对和清理,并保持及时更新,确保各类数据动态准确,确保“不漏人、不漏项”;二是突出重点问题管控。通过对近年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总结梳理,涉流动人口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欠薪(工程量不统一)问题上。针对该问题,我们提早介入,以“情系农民工”为主题,重点宣传《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该群体依法维权意识。同时结合全域大排查工作的开展,积极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对劳务纠纷、欠薪等苗头隐患,积极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流动人口矛盾纠纷1件8人,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派出所民警正在流动人口走访期间开展法治宣传
政法办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正在检查流动人口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使用情况
注重强化服务,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温暖度”。一是密切沟通联系。定期深入到流动人口居住地、工作单位走访摸排,听取意见建议,切实帮助企业、施工单位解决“急难愁盼”(用工难、通行证办理等)问题,了解流动人口现状,做好化解调处工作,把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3家、施工单位2家,收集意见建议4条;二是加强法律宣传。组织民警、连队(社区)“两委”、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在辖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发放张贴流动人口登记的相关海报,并建立流动人口工作微信群,宣传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反诈防邪、禁毒、治安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建立流动人口微信群2个,推送各类信息30余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场,发放宣传资料125份。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每年春节前后返乡和外出的巨大人流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春运。自1980年的《人民日报》首次提出“春运”一词以来的30多年间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一路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这基本上就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集体搬一次家。所以外国媒体称我们的春运是一场以“亿”为单位的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外出务工往往是首选深圳、广州、上海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发达城市,近几年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开始选择去新疆、西藏等地务工。在过去新疆、西藏等地因为受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经济水平与内地存在一定差距。国家鉴于这种情况就给予当地很多优惠扶持政策。随着国家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使当地经济近年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如果在欧洲飞机飞行一个半小时,那么早已跨越好几个国家了。然而在新疆飞机飞行一个半小时还是没出新疆。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丰富的资源。新疆不仅是瓜果之乡,而且还是中国棉都: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巴音郭楞、喀什等地的新疆长绒棉就因为品质优、产量大而闻名。
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占世界棉花产量20%以上。近年来赴新疆务工的人中就不乏从事采棉工作的。新疆的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新疆的石油资源量高达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的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
新疆资源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有形的物质资源方面,也同样体现在无形的人文资源方面。《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将旅游资源分为六大类型,而六大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68种基本类型。新疆六大类型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类型中至少拥有56种,位居全国首位。新疆自然景观神奇独特: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自然风貌粗犷,景观组合独特。
在新疆不仅可以见到各种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领略到各民族不同的人文艺术。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世居民族,除此之外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民族也在新疆有所分布。
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西方交流联系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由此成为了全世界唯一同时融合汇聚着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地区。这种多元文明交汇的历史塑造了新疆在民族人文领域的多元化多样性: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冬布拉艺术都是新疆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
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蒙古等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的新疆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新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指从欧亚大陆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经中亚与俄罗斯最终抵达大西洋彼岸欧洲国家的“亚欧大陆桥”。不管从中国境内哪里出发一路向西,那么出国的最后一站都会在新疆。
川流不息的中欧班列由阿拉山口出境与哈萨克的铁路系统相连,然后经俄罗斯过中东欧国家直达荷兰的鹿特丹和德国的港口。繁忙的霍尔果斯口岸是公路运输沟通中亚各国的重要枢纽。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始于新疆喀什,南下直抵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后能把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振。
新疆近年来正是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得以实现较快的发展。地广人稀的新疆随着经济的日渐发展就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开发当地的资源潜力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疆常住人口约为2585.23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约为15.57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5人/平方公里,而新疆几乎只有这一数字的十分之一左右。
地广人稀的新疆需要引进劳动力,而一些人口大省则需要对外输出劳动力。目前在新疆打工的人群中来自甘肃、四川、河南、山东这几个省的人始终占据着大头。这其中的四川、河南、山东都是典型的人口大省: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约为9937万、山东省常住人口约为1.015275亿、四川省常住人口约为8367.49 万。这三个省的人口数量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在第二至第四位。
多年来这几个人口大省也是对外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之下甘肃的人口似乎并不算多:2020年甘肃省常住人口约为2501.98 万。这比新疆的常住人口还少83.25万人。当然这里的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是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近年来随着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的务工人员涌入使新疆的常住人口增加还是比较快的。2017年的时候甘肃的常住人口是2625.71万人,而那时新疆的常住人口是2444.67万人。
即使是在2017年甘肃的人口也只比新疆多了不到200万人,然而新疆的面积是甘肃的近4倍,所以新疆在耕地、矿产等人均资源占有量上远远大于甘肃。我们在上文已总结过新疆在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等自然资源上都很丰富,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旅游人文资源。相比之下甘肃尽管也有上面提及的这些资源,但甘肃的人均资源量远远不足以与新疆相比。
目前甘肃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和第三产业。近年来甘肃也和新疆一样在着力发展旅游业,然而甘肃的旅游资源显然没新疆那么丰富,所以甘肃的产业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相对有限的。在这种形势下甘肃人很自然就会选择外出务工:事实上甘肃人不仅会去新疆务工,还有大批劳动力去了东南沿海等地。这种状态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实上甘肃一直是对外劳务输出大省。
地广人稀的新疆需要引入劳动力,人多地少的甘肃需要外出务工。甘肃人赴新疆务工就是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支配下自发形成的。当然甘肃人外出务工并不一定要选择新疆,那么新疆为什么成为甘肃人外出务工一个主要目的地呢?地处西北的甘肃与新疆说近也近、说远也远。说近是因为这个省区确实接壤,说远是因为这两个省区的东西跨度很大。
新疆最东端到最西端的直线距离全长1950公里。要知道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463公里。我们知道两点直线最短,然而两地之间的铁路、公路往往不可能是直线的,所以任意两地之间的铁路距离、公路距离往往是大于直线距离的。新疆最东端到西端的直线距离竟相当于京沪铁路全长的1.33倍左右。甘肃的面积尽管小于新疆,然而甘肃的地形呈东西狭长状分布。
这种地理特征导致甘肃省的东西跨度高达1600多公里(这也超过了京沪铁路的长度)。如果要从甘肃省最东端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西端足足有3500多公里的跨度。从甘肃省会兰州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坐普通火车需要24小时,即使是坐动车也需要12个小时以上。如果说甘肃人赴新疆务工是因为近,那么这种说法只在两省区交界处成立,然而这不足以解释甘肃东部地区的人为什么会赴新疆务工。
事实上甘肃与新疆之间的地缘经济联系一直是比较紧密的: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之路就是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再辗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明朝的甘肃省曾管辖过如今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地。清朝时在兰州办公的陕甘总督统管整个大西北所有军民政务。这一时期新疆东部地区仍归甘肃管辖——“统辖所及至乌鲁木齐而止”。
如此新疆东部州县就长期处于甘肃省的行政管辖之下。新疆与甘肃之间的务工、贸易在清代日趋频繁。1878年左宗棠率军从阿古柏侵略军手中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将管辖新疆地区的伊犁将军辖区改为甘肃新疆行省。新疆设省后原伊犁将军的职能被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的甘肃新疆巡抚替代。新疆建省时并没直接采用“新疆省”这一名称,而是采用了“甘肃新疆省”这个非常特殊的地名。
与此类似的是台湾在1885年设省时采用的也是“福建台湾省”的名称。用两个省的并称来命名一个新设的行省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这样做主要就是考虑到新疆与甘肃之间、台湾与福建之间密切的地缘关系。新疆建省后最大的一个区划调整就是将哈密地区由甘肃划归新疆。从此新疆与甘肃来往更加频繁:距今100多年前如今的乌鲁木齐就有大量甘肃人在这里经商、务工。
这种历史渊源使得甘肃人对新疆有一种天然的好感:祖辈们会把在新疆生活工作的经历讲述给下一代,况且还有一部分甘肃人的后裔可能直接就在新疆定居了,所以甘肃人去新疆务工有时是有亲戚可以投奔的。在两地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导致双方的风俗习惯日趋接近——这点我们从两地的饮食习惯就可以看出。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存在一定的注意事项。
甘肃境内由于回族比较多,所以在饮食习惯上与新疆较为接近:兰州和乌鲁木齐的街头都有大量经营烤羊肉、牛肉等西北特色美食的餐馆。这种风俗习惯上的趋近也使赴新疆务工的甘肃人能更快适应在当地的生活。此外新疆和甘肃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上也比较相似:都是以沙漠戈壁和绿洲为主的干旱少雨气候,所以甘肃人在新疆生活也不会出现气候环境上的不适应。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对疆外人员入疆工作落户提供了不少政策便利。现在新疆很多单位和企业都通过与甘肃等地的高校合作吸引这些地区的应届生到新疆就业。目前新疆的外来人口中甘肃人约占27%、河南人占12.4%,四川人(含重庆人在内的老四川人)占12.1%,陕西人占6.9%。所以新疆的语言非常多:既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也有汉语方言中的兰银官话、河南话、四川话等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