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鲁迅的读后感600字》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08:26

如何写《鲁迅的读后感600字》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鲁迅的读后感6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是关于鲁迅哪一部作品或哪一方面的读后感。是关于他的小说、散文、杂文还是他的生平事迹?确定主题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突出个人感受:读后感是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因此在作文中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情感或认知来阐述。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4. 内容丰富: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反封建、反殖民、关注民生等。
b.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c. 文学手法:分析鲁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如讽刺、夸张、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对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d.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5.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再读鲁迅有感


鲁迅

小时候不懂鲁迅,感觉他离我们很遥远,读他的文章也感觉无趣,读罢心情往往比较阴郁,再加上对他当时那个时代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太懂他文章的含义。最近我偶然刷到讲述鲁迅的视频,再结合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这才得以全面了解了这位伟人及其所生长的年代,也读懂了他文章的含义。

孔乙己

少时课本中有学过《孔乙己》这篇文章,当时读的时候内心是鄙视孔乙己的,觉得他很可笑,尤记得他那句话“是窃不是偷”,感觉他只不过是读过一些书就此造成了他虚荣且懒惰的个性。现在再读感觉已成孔乙己,我不也是这样一个上了几年学,最后既成为不了上层人士又忍受不了成为一名普通打工者的屈辱,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尴尬的处在这样一个位置。看视频的评论,有个评论触动我心,写的甚好,所以抄录在下面:

最开始我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在柜台后的小柜员,我看不起他明明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愿意脱下长衫去和短衫帮一样工作赚钱,非要守着那件破旧的长衫,所以我嘲笑他,嘲笑他的冥顽不化,嘲笑他的自讨苦吃。

后来,我毕业了工作的时候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酒店老板,这一切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孔乙己活着我并不觉得好笑,孔乙己死了我也并不觉得悲伤,毕竟和我没有关系,唯一关系他还欠我九个大钱。读孔乙己并不能让我赚钱。

最后我在疫情浪潮中失业,找不到工作,才发现我才是孔乙己,十年苦读,三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让我的长衫更加值钱,我也没有成功走进那个隔壁的偏房喝酒,我只能站着柜台前,我当不成工人,农民,我也没资格成为白领,我只能穿着长衫,站着喝酒来逃避人生,他们想笑就笑吧,我看着柜台里的小柜员,我想教他点东西,我怕他也像我一样学的高不成,低不就。于是我就问他期末考的怎么样,学校还习惯吗?他却很不屑的看着我,工作都没有的人也好意思来问我。

长衫就像一张皮一样长在我的身上,脱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自己,我还没有到去偷丁举人家书的地步,至少我的信用卡还没刷爆,但是时间也不多了。

我没有走进那个偏房,也失去了短衫客中喝酒的能力,我唯一拿的出手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成了我被嘲笑的源泉。

苦难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处于苦难中的我,更加没意义。(完)

就像这段评论,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也成为了孔乙己,虽不是鲁迅的那个年代,放在现代也同样适用。这才感觉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与伟大,他太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所以才会看到别人视若不见的问题的根源吧。

可是这样想也未免太过消极。现代的孔乙己,虽然成为不了上层人士,也不想为别人打工看人脸色,但是也有很多出路,所以成为孔乙己又怎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凭本事养活自己,即使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快活过一生。

阿Q正传

读他的《阿Q正传》,阿Q处于社会最底层,他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如果他不用这种方法会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默默的承受别人的欺压并在内心承认自己的弱小,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让一个人患上抑郁症,最终走向自杀也未可得知;第二种就是奋起反抗,反抗所有欺压他的人们,当他反抗的那个人位高权重并且觉得被挑战了权威,就会杀一儆百,这种情况下估计也活不久。所以他只能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让自己活的舒服一些。

虽没有读过他的全部文章,但是从读过的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批判的,他崇尚国外的自由文明与科学文化。他本身就受传统的婚姻制度所迫害,与妻子朱安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一直到45岁才遇到了爱情,他是可怜的,他说中国人没有爱情,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这样一个婚姻制度,为什么这样一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得以流传了那么多年。他只是单纯的批判这种旧思想,这种思想造成了一个“吃人”的社会,他要改变,他要反抗,可是他不知道这种旧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思想会得以推广流行,也不知道未来的出路为何,国外的科学文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这些是他作品的局限性。他更像是一个勇者,敢于反抗当时的统治思想,唤醒当时麻木的中国人,就像他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原创丨《鲁迅的偷着乐》读后感

《鲁迅的偷着乐》读后感

文/丁振良

周长行先生的散文《鲁迅的偷着乐》(以下简称《偷着乐》),我看了几遍,由于鲁迅文章我读得少,不敢乱说,但憋不住地又想说几句。

《偷着乐》从字眼上看,一个是“偷”字,一个是“乐”字,再加上笔者着意强调的一个“玩”字,使这篇文章与其他写鲁迅的文章相比,就让我产生了另开一种局面的感觉。

周长行先生的《偷着乐》在《真言贞语》等多个网络平台刊发后,点击率很高。他以鲁迅的《社戏》为背景,对其无辜被“删除”了一些文字的遭遇,表达了不快与愤慨,我也深有同感。

《社戏》是鲁迅写他童年看戏的故事,看戏时他十一二岁,文章是他三十多岁时写的,说这是鲁迅对童年时期的一次回忆也可以。《社戏》刚开始写他和小伙伴们钓虾,放牛,然后笔锋一转,便入《社戏》。

一个晚上,鲁迅和十多个小朋友一起摇船去看戏,看到铁头老生一连翻了八十四个跟头,大家高兴,看到老旦坐那里没完没了地唱,于是大家便败兴而归……返回途中,大家又说又笑又骂,对戏展开“评论”,快到家时,深更半夜,大家饿了,偷摘罗汉豆,煮熟用手撮着吃……文章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鲁迅对童年的纯真眷恋。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称之为文学泰斗。

然而,鲁迅的《社戏》依然遭删节,不是不可以删,而是删的没有道理。这是不是对鲁迅的不尊重?编课文的人也可能是为了减少篇幅,但是,不能不尊重历史啊!又如像我们南阳与襄阳的诸葛亮之争的敏感问题,修改入学生课文应该谨慎,应该给学生以完整准确的教材,免得让后人误读误解误判误学。

因此,周长行先生写到:笔者的心境被一个“删”字弄糟弄乱了,本意欲写鲁迅先生当年和家乡小朋友们“偷着乐”的一点点读后感,跟着少年鲁迅们玩一把,给圈里的读者朋友们凑凑趣的,却不由自主拐弯到语文课本的乱删乱改上来了,说起来就再也打不住了。这仿佛也是当下的一种风气:六神无主,人们很难将一个话题进行到底,大概是枝杈纵横,纷扰太多的缘故吧?

周长行先生的文字,让我边读边想,关于教育指向,关于文学扎堆,关于浅浅的诗,关于舆论导向,关于利益链条,关于当下教育的种种乱象……这篇文字打开了“教育问题”的一扇门,让人们在疑问中探寻正确之路。

总之,我最想说的,也是周长行先生文字中特别强调的,我们的教材课本,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孩子,向未来负责,不可偏颇,更不可乱来,否则,将贻害无穷啊!

(写于2021年3月16日)

【作者简介】丁振良(男),河南邓州人,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文学《拷问人生》共三部。

壹点号真言贞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