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人工饲养周期是多久

鸵鸟的人工饲养周期是多久"/

1996年,我国动物专家建议用鸵鸟来取代部分猪、牛、羊等牲畜的养殖,并认为鸵鸟将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重要肉食来源,为什么现在餐桌上很难见到?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让我们来接着往下看。

当时的中国养殖业面临着各种问题,牛的繁殖率低,生长慢,导致牛肉价格居高不下,养羊也有相似的问题,猪虽然繁殖率高,但猪肉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太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而肉鸡,虽然生长性能和肉质不错,但却需要大量优质饲料,与人类争粮,对环境要求也较高。

此时,鸵鸟似乎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品种,首先,从其习性来看,鸵鸟可以在气候干旱、食物贫瘠的荒原和沙漠地区生存,对环境要求低,抗病能力强,主要以草食为食。

鸵鸟的消化系统发达,能够有效消化粗纤维,因此对玉米等饲料的需求较低,这意味着鸵鸟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且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养殖。

其次,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一只鸵鸟长大之后,可达一百多千克,小鸟的生长速度也奇快,同时一只雌性鸵鸟的有效繁殖期有四十多年,一生可达三千枚蛋左右,一年至少可以孵化出50只幼鸟,这一产量相当惊人。

在肉质方面,鸵鸟肉是纯红肌肉,与牛肉相似,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丰富的钙、锌、铁和硒,同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总体而言,鸵鸟肉质比牛肉更为健康,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食。

然而,尽管鸵鸟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它并没有像当初预测的那样成为主要的肉食来源,在中国,鸵鸟的出现率远远低于鸡类,许多人只能在动物园中看到它们,更不用说食用鸵鸟肉或鸵鸟蛋了,鸵鸟产业虽然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仍然是一个小规模产业,为什么鸵鸟肉无法取代鸡肉?

这与鸵鸟的生活习性有关,鸵鸟体型巨大,活动空间需要特别大,在野外,这类鸟终日奔跑,它们有着强壮有力的大腿,在扇动翅膀的帮助下,一步就能跨越8米,跳跃高度可达3.5米,最高时速甚至能达到70公里每小时。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鸵鸟也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不能像鸡一样关在笼子里,因此,鸵鸟养殖需要更大的场地,而密度较低,这意味着养殖规模有限。

相比之下,普通肉鸡和蛋鸡虽然个头较小,但可以在相对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生长,鸡舍内一层层排列整齐,总产肉量不亚于鸵鸟,此外,鸡的生长周期更短,速成白羽鸡只需38~42天就可出栏,黄羽鸡,更是只需要两个月时间,所以饲养一批时间少了很多。

此外,鸵鸟养殖技术对养殖户的要求较高,家鸡是经过高度驯化的鸟类,养殖技术较为成熟,门槛较低。

然而,鸵鸟是外来引进物种,引入和养殖相对困难,养殖户需要深入了解鸵鸟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防止激素失调等问题,如果疾病防控措施不到位,鸵鸟群体也容易受到严重的疫病威胁,养殖风险较高。

最后,鸵鸟的高身价也是一个问题,鸵鸟肉价格普遍较高,这使得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由于产量有限、价格昂贵,鸵鸟肉的销路难以解决,这也是鸵鸟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且有人反应吃起来没什么味道。

尽管鸵鸟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们并没有像最初预期的那样在中国的养殖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养殖鸵鸟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技术要求,而传统的鸡养殖则更容易实现规模化和规范化,因此,尽管鸵鸟肉质上更为出色,但鸡肉在中国的养殖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八年的养殖历程十分艰辛。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我是一位九零后,从二零一六年开始从事鸵鸟养殖业。至今已有八年,这八年来,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这个行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一个新手,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我从不言放弃,一步步克服了所有的难关。

创业初期,我没有任何收益,但我从未放弃。为了扩大规模,我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在建设过程中,我使用了不可回收的竹制品做围栏,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尽管我努力尝试,但我的鸟还是不下蛋,产蛋量也非常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时间。

虽然我的计划是好的,但我没有做好应急措施。这导致我的回本周期变长,并且损失了很多钱。这场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疾病预防、育雏技术和养殖技巧。我明白了“种树者必自种”的道理。

我的经历告诉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想提醒大家,养殖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