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多少度不容易爆发水霉

水温多少度不容易爆发水霉"/

大家好,今天来聊一下水霉病初期的症状。最近有很多塘主问我,为什么放进去的新鱼第二天就会出现水霉?其实水霉属于条件菌,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生长。那么哪些条件最容易引起水霉病呢?

首先是温度。温度是水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低于20度以下,特别是15-18度之间,最容易发生水霉病。但是一旦温度高于28度,水霉菌就会被抑制。因此,秋冬和早春是水霉病的高发季节。

其次是鱼体受伤。鱼体一旦受伤,就容易感染水霉病。鱼身上有伤口,就像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真菌也不会轻易入侵。在运输和拉网过程中,鱼一旦受伤,就容易感染水霉菌。

水霉病的初期症状是鱼鳞周围有血丝,体表呈斑点状发红。后期会出现长白毛的现象,菌丝从鱼体内生长出来。菌丝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带着污泥,导致鱼儿游动缓慢无力。通过这些症状可以判断塘口是否存在水霉病。

想了解更多知识,关注我,下期分享。在高寒地区,影响匙吻鲟发眼卵孵化率的因素是否和,发眼卵本身发育、运输时间是否恰当、孵化时温差及水霉病有关?

 

掌握匙吻鲟养殖生产中鱼卵孵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配套技术,为今后哈尔滨市水产品结构的调整、渔业养殖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匙吻鲟发眼卵是从肯塔基州引进的,将匙吻鲟发眼卵装入带水塑料袋中,然后充满氧气,装入泡沫箱,再装入纸箱。

泡沫箱上部装有冰袋,用于调节箱内的温度,防止运输过程中,水体温度升高。从美国乘飞机到达北京,进行换水、充氧,再从北京飞达哈尔滨。

 

孵化设备采用前苏联式鲟鱼专用孵化器,箱体体积为0.5x0.5x0.4m鱼卵到达前,用50mg1甲醛溶液消毒,然后注入孵化用水浸泡。

 

孵化用水采用的是地下井水,用泵将地下井水抽人室内200m的贮水池,经曝气增氧过滤除铁后,抽人2m高的低位水箱中,然后注人32㎡的水泥池中,用太阳能提温,确保孵化水温恒定。

 

匙吻鲟发眼卵到达时,将装有发眼卵的塑料袋放人储存孵化用水的水泥池中平衡温度,待袋中水温与孵化水温相近时,将发眼卵放人孵化缸内进行循环水充氧孵化,孵化缸内水交换量控制3小时交换一次水。

 

孵化阶段,每小时测量一次水温,每四小时测量一次溶氧,鱼卵入缸后,每天用 200mg/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消毒一次,每次15分钟。

 

整个孵化期间控制好水温,及时清除死卵,以免死卵发生水霉病而感染好卵。

 

待仔鱼出齐后,收集仔鱼,放入鱼苗培育缸内,统计好仔鱼数量,计算出苗率,出苗率计算公式如下:出苗率=(仔鱼数/发眼卵总数)x100%。

 

培育前期用面积为2.5㎡、水深0.3m的圆形玻璃钢培育池,后期用面积为7.5㎡、水深0.4m的水泥池,池内铺设瓷砖,放苗前用80mgA的甲醛溶液浸洗。

 

将刚孵出的仔鱼放入玻璃钢培育池,每平方米按7000尾放养,养殖期间,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降低密度。

 

匙吻鲟鱼苗刚孵化出时,吸收卵黄中营养,当卵黄消失、栓排出时,及时供给外源性营养,投喂充足的轮虫、丰年虫,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

 

不断调整饵料的大小,由轮虫、丰年虫转为小型枝角类、中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根据鱼苗的大小及时分缸,避免引起幼鱼的互相残杀。

 

养殖期间,每星期交替用浓度为50mg/的甲醛和5mgl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鱼苗进行浸洗,浸洗时间为20-30分钟,饵料生物必须用清水洗净,再用氟哌酸、食盐消毒后投喂,防止鱼病发生。

 

影响匙吻鲟发眼卵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是,与发眼卵本身发育、运输时间是否恰当、孵化时温差及水霉病有关。

 

三年的匙吻鲟发眼卵孵化率与美国本土的孵化率相比较低,主要是因为2004 年由于发眼卵运输水温从美国到北京是19℃,从北京到哈尔滨是16℃,我们采取的是逐步提温,因此,孵化出鱼苗的时间较长,共5天。

 

又由于采用的是锅炉加热提温,为了能够节省能源,孵化时采用循环水,温度很难保持稳定,对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

 

2005 年采用太阳能加热,使水温保持恒定,整个孵化期间温差小于1℃,但由于发眼卵运输时,部分鱼卵脊索未形成,根据国内专家对其它鲟鱼运输经验,受精卵在脊索未形成之前不宜运输。

 

因此,匙吻鲟发眼卵经过长途运输,可能造成部分鱼卵发育不良,致使孵化率较低,提高匙吻鲟苗种培育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是:

 

(1)适宜的养殖水温及温差。匙吻鲟苗种培育的最适温度为19-21℃,由于匙吻鲟鱼苗对温差比较敏感换水温差不超过1℃。

 

(2)降低放养密度。匙吻鲟苗种培育期间,容易造成相互残杀现象,从而感染水霉病死亡,因此,必须降低养殖密度,根据鱼体的大小不断进行分池。

 

(3)及时投喂适口的饵料。仔鱼放养6-7天后,卵黄消失,栓全部排出,立即投喂轮虫、丰年虫,每天投喂3次,随着鱼体不断生长,逐渐调整放养密度及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顺序是:轮虫-小型枝角类-中型枝角类。

 

(4)加强鱼病防治,仔鱼放养前对培育水槽及所有用具进行消毒,养殖期间每星期分别用50mg/甲醛和5mg/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浸洗,饵料生物先用清水洗净,再加入氟哌酸、食盐消毒后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