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7 03: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确保作文主题明确,围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展开。
2. "结构清晰":总结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内容详实":详细记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具体过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 "客观评价":对法治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
5. "数据支撑":使用具体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观点,增强说服力。
6. "政策导向":结合国家关于法治建设的政策方针,阐述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项:
"一、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背景和目的。 - 明确指出本次总结的范围和重点。
"二、主体部分":
1. "工作概述": - 简述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总体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 概括工作内容,如宣传教育、法律服务、调解纠纷等。
2. "具体成果": - 详细列举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具体成果,如减少犯罪率、提高居民法治意识等。 - 举例说明典型案例,增强说服力。
3. "问题与不足": - 分析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法律资源不足等。 -
法治化是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培育法治文化要“接地气”。定海路街道和乐苑小区作为一个老旧动迁社区,老年人比例高,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法制意识较薄弱。其中,业主停车难和楼道杂物整治难、新能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充电难等问题尤为突出。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物业纠纷时常发生……
为提升居民法律意识,推动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定海路街道和乐苑小区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作为推动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和乐苑居委联合业委会、物业,通过“三驾马车”创新“133”工作法,建强物业治理“联动圈”,激活老旧小区“活力圈”,有效推动了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出大型社区“法治安全网”。
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和推进,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睦邻自治”为核心,设置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居民区党总书记、居委主任担任小组长和副组长,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协调人。
通过走访动员,挑选有法律特长、纠纷调解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担任组员,作为具体项目推进和执行的负责人。面向社区,从社区睦邻群团、睦邻楼组、社区达人中招募一批热心社区公益的居民担任普法志愿者,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及时收集信息反馈的联络人。同时,小组定期社区法治专员为社区志愿者骨干进行法治培训,定向培养普法志愿者的专业法律知识。
普法小组在工作中坚持以“自治”为基础,倡导“自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社区双循环发展模式。同时,以“法治”为抓手,依据市区法治宣传建设工作文件要求,制定《社区法治宣传建设工作计划》、《社区法治专员制度》,每月线上线下开展1-2次活动和讲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党的理论知识、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反邪教、法律知识、青少年法治教育等送到社区居民身边。街道相关负责人总结,通过“自治”和“法治”工作的推进和开展,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提升居民的道德文化水平,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德治”良好氛围。
为了加强创建法治社区的宣传力度,和乐苑居民区开办了“社区报”,在社区报中专设了法治宣传内容,使小区的普法、学法氛围更加浓厚。记者了解到,目前居委也在街道社会工作办的大力支持下,筹划录制法治VLOG、短视频。
居民区内还设置了普法宣传“社区廊”。法治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公众提供丰盛的“法治大餐”,也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一道特色风景,每天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居民区创新性地成立了“和乐解忧坊”,专门解决居民们“急难愁盼”。针对“改装电梯”防范电动车上楼、优化“非机动车停车制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讨论,并将群众智慧结晶纳入“社区居民公约”,使之成为全体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年来,和乐苑小区已成功孵化出了《关于定海路街道睦邻中心调研情况及改善方案》、《定海路街道睦邻楼组工作红宝书》、《定海路街道睦邻楼组创建指导一本通》、《定海睦邻大事记》、《两苑社区报》、居民公约等多项智力成果。
在定海路街道的不懈努力下,“新睦邻新家园”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更在推进“童”治理、“青”治理、“法”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睦邻新家园”的参与主体从“一己之力”发展为“一呼百应”,治理方法从“一枝独秀”转变为“一脉相通”,探索出一条“凝聚多元力量参与”的治理新路,形成了“定海社区合伙人”这一治理新模式,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
文字/图片:成佳佳
原标题:《社区如何构筑“法治安全网”?这里推出创新工作法→》
来源:环球网
2024年,陕西省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部署,立足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有力推动城市管理领域法治建设水平。
强化法治学习引领 夯实政治思想基础
一是清单式推进法治工作。制定局系统《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重点任务(2024—2027年)清单》,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年度学法任务。通过中心组学习、党组会“首学”、专题党课、调研座谈等形式,举办专题培训班2期,专家教授培训3次,开展党组书记专题宣讲4次,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扎实推进党建和执法业务相融合。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法治建设、意识形态等内容,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组织开展2024年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培训会,举办《城管执法冲突防范和舆情应对处置》和《行政执法理念和执法程序》专题讲座并进行集中学法用法考试,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庭审旁听活动,切实把法治思维贯彻城市管理全过程,提升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结合执法队伍改革,修订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铜川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梳理完善权责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规范城市管理领域行政处罚和强制权力运行,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是强化执法监督。按照陕西省住建厅和司法局要求,制定《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行政执法质量指标体系》,对标对表对执法人员队容风纪、执法案件、信访投诉事项办理等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每季度开展案卷评查,审查行政处罚案卷53件,及时纠正存在问题,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执法队伍“法治、底线、服务”意识,推动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决策机制,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落实民主生活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制度,将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有效推动法治工作落实落细。在重大决策、法制审核、立法起草等方面,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完成《铜川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出台《铜川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提升依法监管水平。按照《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城市管理执法标准化建设指引》要求,深入践行“721工作法”,规范占道经营、流动摊贩15496处,规范便民疏导点商户3160处,清理“三堆六乱”3428处,全力维护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二是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围绕主责主业,针对社区的市容环境、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等问题开展日常巡查与监督,开展社区整治行动380次,协助社区处理投诉问题142个,有效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和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三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坚持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抓实抓细安全生产管理。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排查使用燃气餐饮等用户3680家,发现整治隐患2694个;排查户外广告、门头牌匾8159个,整改加固203个;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领域,制定安全生产“六张清单”,成立3个督帮检查组,常态化开展督导帮扶检查工作,排查处置安全隐患293个。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城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制定《2024年学法普法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制定《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清单》,梳理了58项告知事项,采取“执法+宣传”等方式深入建筑工地800余家次、餐饮单位5557家次,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扬尘污染防治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普法宣传活动,助力经营主体合法合规经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网站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宣传,制作《铜川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传视频,在机关办公区域设置法治文化海报、法律法规宣传架,全面营造法律学习宣传氛围。
下一步,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将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持续加强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领域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业务指导监督,进一步丰富学习培训内容和形式,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监督指导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办案。加强法治宣传,采取线下与线上、检查与普法相结合,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记得住的办法措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