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7 23: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黑洞的演讲稿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演讲目的:明确演讲的主题和目的,是为了科普黑洞知识、激发听众兴趣,还是探讨黑洞的研究进展。
2. 了解听众背景:根据听众的年龄、专业背景和兴趣,调整演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非专业人士,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3.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引起听众兴趣,主体部分详细阐述黑洞相关知识,结尾部分总结要点,并提出展望。
4. 语言表达: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术语,使听众易于理解。同时,注意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5. 内容丰富:演讲稿应包含黑洞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影响等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6. 举例说明:在讲解黑洞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如黑洞吞噬恒星、引力波探测等,使听众更容易理解。
7. 数据支持:在阐述黑洞相关理论时,引用权威数据和研究成果,增强演讲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8. 预留互动环节:在演讲过程中,可以预留时间与听众互动,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9. 控制时间:
2016年初,霍金应BBC之邀做了两次里斯讲演。第一次讲的是《黑洞没有毛吗?》,提及经典黑洞理论的发展史。第二次讲的是《黑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黑》,提及量子黑洞理论的发展史,以及最近霍金和合作者在解决黑洞信息丢失问题的重大进展。而《黑洞不是黑的》一书,正是这两段霍金演讲稿的结集。
无休止的职称评聘是消耗老师热情、精力的因素之一
今天下午,学校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职称竞聘竞岗,下面是这次学校岗位配额。
本次岗位配额
高级上学期已经完成竞岗,7级2个岗位,当时5个同事报名。6级2个岗位,3个同事报名。
一个8级岗3个同事竞争,一个9级岗,6个同事竞争,可谓惨烈,还有个同事评上中级10几年,已经快25年教龄,现在还没聘上中级。
我热爱教师这份职业,自认为还算个优秀教师,并且是学校第一个清清白白评上高级的普通教师,但我依然不喜欢目前的教师竞聘机制。
我不反对评职称和竞聘,反对的是职称评聘的繁琐和不公平。
我的父亲是最早一批职称评聘的牺牲者。
父亲50年代参加工作,一直是骨干教师,没评职称时,工资比同龄人高一级。
80年代实行职称评聘后,当时他们学校评聘权被领导把持,父亲因为人老实,讷于言,而一直没评上一级。
临退休前几年,领导曾跟父亲说:如果愿意做财务,就给父亲评一级。
父亲担心年纪大,算错帐,到时自己要负责,也不想卷入一些黑洞中,没有答应。
父亲最终以初级职称退休,用几年才走出职称评聘带来的阴影。后来,用健康长寿释怀了那段人生至暗时刻!
我对职称并不是那么执着的人,2007年,许多身边的老师不知道课题怎么弄时,我参与的第一个课题已结题。2010年第二个课题结题。
然而,笔头还不错的我居然没想着去弄篇论文评职称,更可悲的是一个书商说可以免费帮发论文,我居然不搭理他。
我初聘是九级,二次参加8级竞聘失败之痛,才让我猛醒——为什么我不直接评高级。
我二次竞聘失败,有客观因素,例如,农村学校,语文学科是薄弱科目,算成绩这一项,语文老师会吃亏。
最主要的是主观因素评分太多,占55%;而非主观评分只有45%;每次竞岗都是非主观评分我最高,总分却排在第二,或第三。
下面是我们这次6级、7级竞岗公示表:
6级竞岗成绩公示
7级竞岗成绩公示
我竞6级岗,总分排第一,但我的说课、评课却排在几个人中第四。排在前面的,多数是人缘好的而不完全是能力强的。例如,七级岗位,排第三的同事,美术老师,从来没有做过班主任。
七级岗位排名第二的是语文老师,并且一直是班主任,她的主观评分都低于排名第三的同事。
我50岁还在做班主任,自己班的语文绝大多数都是级第一,2013到2019年,曾经连续6年带的班是级第一,语文级第一,但我的主观评分却远低于一个美术老师,可悲吧?(我竞8级民主测评时,还有人恶意打低分,因为不记名的,不知道是谁,一个关系好的同事参与计分告诉我的,后来学校用优秀、合格,不合格代替分数,如果不合格要说明原因,减少了这种恶意评分,另外,申明一下,我的人际关系并不差,只是我外市调入,不善于经营圈子)。
只要了解初中学校工作量的,都知道美术、音乐老师在学校是最轻松的,不用中考,没有任何考试压力。这个同事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和业绩,所以客观成绩她并不占优。
我评高级时,说课、评课由市里专家打分,我二项得分都挺高的,但在学校,却总是中下水平。我高级一次申报成功,在学校竞岗8级,却二次失败,只能一声叹息。
最后,对于职称,我现在已经释然,不只是我已经6级了,更重要的是人生苦短,身心健康最重要。
与父亲相比,我已经幸运太多,父亲现在86岁,他的同学重点中学校长退休,高级职称,60多岁已经驾鹤西去。父亲现在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用行动告诉我,人生该如何取舍。
我将之写下来,只是想为同行,或不了解教师职业的读者提供一个视角,我们学校人际关系还算比较好,领导也不怎么能左右评聘结果,但依然走不出人情的圈子。
无论如何,努力吧,我就是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我2007年课题结题,直到2017年评高级,我不功利,但被现实一逼迫,依然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评上高级的非领导教师。
你们学校有怎样的评聘机制?你有怎样的评聘职称经历?欢迎分享!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