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论民主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7 23:5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论民主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论民主》读后感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1. 确定主题: -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主题。是关于民主制度的优点,还是对现行民主实践的思考?或者是民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
2. 阅读原著: - 在写作之前,确保你已经对《论民主》这本书有深入的理解。阅读全文,特别是与民主相关的章节,以便能够准确引用书中的观点和论据。
3. 结构安排: -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论民主》的作者、背景以及你的主要观点。 - 主体部分可以分段论述,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如民主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存在的问题等。 - 结论部分应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可能的建议或展望。
4. 理论与实践结合: - 在论述民主时,不仅要引用书中的理论,还要结合实际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实践,可以更全面地展现民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分析与评价: - 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既要肯定其合理性,也要指出其局限性。 - 对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应客观

《美国民主情况》告诉我们什么?——评中国外交部网站发表《美国民主情况》

来源:环球网

沐知

继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后,12月5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刊出《美国民主情况》报告,对美国民主现状进行全景式剖析。两份重磅报告一中一美、一前一后,形成对比,非比寻常。那么《美国民主情况》报告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第一,报告告诉我们,这些年美国到底在上演什么样的民主。很多善良的人们对于美国民主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林肯总统葛底斯堡演讲“民有、民治、民享”以及法国政治学者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所描绘的“理想国”光环中。但这篇报告列举的大量活生生的事实却告诉我们,今天美国的民主正在走下神坛、走向异化。谁能够想象,“一人一票”的民主堕落到“一美元一票”的民主、过去几十年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不前、最大数量的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病例,竟然发生在“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国。谁能够认为,以民主之名冲击国会、空虚内耗、两党纷争,仍能被称为真正的民主?

报告揭示出,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权力制衡早已沦为“否决政治”,“我办不成事也不能让你办成”早已在两党政治中大行其道,为了选举规则的公平正义早已变成为了选举利益的借口手段。操纵选举的“杰利蝾螈”爬满选举版图,纠缠不清,积重难返。疫情加剧了贫富分化,前1%的富人占有的财富超过整个“中产阶级”。所谓的“人人平等”之下是种族歧视根深蒂固、阶层鸿沟愈裂愈深。“我无法呼吸”成为黑人等少数族裔的真实写照。这一切反衬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而美式民主即使再粉饰金玉外表,也难掩日益败絮其中。

第二,报告告诉我们,美国没有资格对民主下定义、做裁判。一国民不民主,由本国人民的感受说了算,而不是其他国家说了算,更不应由一个连自己民主都没有搞好的国家说了算。实现民主的道路很多条,立足国情、尊重他人第一条。

美国无视世界文明和制度的多样性,将美式民主作为普世标准,策划“颜色革命”,推行“民主改造”,将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作为美式民主的试验田、嫁接地,不仅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反而引发“水土不服”,带来的是动荡、冲突和战乱。可以说,美国在民主问题上的偏执和双标,是对人类民主共同价值的最大歪曲与毒害。

第三,报告告诉我们,真正的民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民主需要结果检验,要靠人民打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不仅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能够做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绝不是真正的民主。

再过几天,美国张罗的“领导人民主峰会”即将鸣锣开场。美国一些人想藉峰会垄断民主定义权和评价权,既不民主,更不权威,本质上是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划分阵营。其实美国最应该搞的不是“民主峰会”,而是在国际社会中搞一次无记名“民主测评”,看看究竟还有多少国家认为美国的民主仍然光鲜、管用?

至于大家,不妨先读读这篇报告,提前做点功课,再来看峰会的剧目表演,这样可以更好地看出门道、认清现实、丢掉幻想。在民主问题上,世界需要对美国的民主情况作深入检视,美国自己也需要好好反躬自省。那些被美国民主宣传迷惑、至今还未醒悟过来的人,更要好好读一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心得」《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有感——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 张爱军


★ 前言 ★

2018年朝阳区党代表读书心得

评选活动已于近日圆满结束

小编从35篇获奖读书心得中

精选出10篇分十期与大家分享

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

朝阳区党代表的睿智与担当

汲取大师智慧, 感悟教育真谛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有感

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 张爱军

面对教育家的著作,细细研读,品味其中的教育真谛。读书的价值不在于功利,也不为炫耀。读书是一种修炼,人只有超脱了自我,才能修炼出真正的自我。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汲取大师的教育智慧,从中不断感悟教育的真谛。

《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教材、价值、教育哲学、知识论、道德论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研读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杜威教育哲学体系中有三个方面影响重大,即民主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理念。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01

幼儿园里的民主教育

民主的社会需要民主的教育,而学校的教育亦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如果说民主是一种通过教育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这种习惯或方式是怎么养成的?这就有赖于教育。

当下,民主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它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等渠道在国人心灵之中生根发芽。中国是社会主义属于民主法治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平等自由的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教育现在的教育也正体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1.教师与幼儿人格的平等性——儿童观

《纲要》、《指南》中指出,教师与幼儿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赋予儿童以主体地位。这正是借鉴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重视儿童求知好动的天性,避免伤害儿童的天性与兴趣,让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学习。看似,我们现在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在杜威那个时代却是与“教材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激烈对决与革命。

2.教师角色的定位——支架幼儿的发展。

基于儿童学习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引导、支持、合作者。教师真正的价值是在幼儿感兴趣、发生问题时,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架。正如杜威所倡导的“学习不是让学生服从,也不是让学生的自由愈少愈好,而应该尊重学生,以自由开放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可见,伟大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必有其理。

3.尊重、理解、接纳是教育者的态度。

杜威倡导“教师无权剥夺学生自由摸索解决问题的权利,应尽量避免教条专制的“一言堂”现象。”与当今中国学前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主,正是在杜威教育理论的延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不仅符合幼儿学习方式,而且真正的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当今的老师不会像杜威那个时代以强制的方式教育学生,更不会靠暴力或权威相威胁,强制学生服从或被灌输 。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但,教师的权威的意识似乎根深蒂固,在转化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挂念转化为行为。

民主主义在学校,幼儿园中处处体现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伴随我们在幼儿园中,发现更多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体会到教育的魅力所在。

02

幼儿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

杜威指出培养儿童自己主动去应付环境的习惯,并不是放任自流。这种无目的教育实际上并不是无目的的。儿童自然或本能的冲动与其出生所在的群体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或者疏导。 我们常说:当幼儿离开家庭打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她开始走向社会。在班级中,幼儿与教师、伙伴进行交往。尝试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这何尝不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呢??

1.社会环境就是一种教育。“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也正潜移默化渗透于幼儿园教育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建园60年老园,更应找好传承与创新融合点,彰显园所的课程特色。

2.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杜威强调“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是为了说明现实中生活的儿童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常说环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在幼儿园课程建构中,强调隐形课程的价值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一所幼儿园的公共物质环境创设、到人文环境的营造,应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01

幼儿园教育是生活教育

杜威说,“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换句话就是“从做中学”。如果把生活作为教育的目的,那么它与一个从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从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固定不变的、机械呆板的,是不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发智慧的。杜威认为,“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和生理的生活的关系一样。”《指南》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做出了清晰的表述“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为我们明确阐述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应与幼儿的学习方式高度吻合。

杜威坚信,“使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他反对事先教会课本里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去在实践中检验,进而用其去指导实践。其理路恰恰相反,强调真实或者尽量仿真的生活情境教育,坚信主张在实践中、从直接经验中去追求带有普遍性的知识,其中养成一种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解决问题、追求新知的正确思维方法。

当今,我们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一日生活皆教育正是源于杜威、发展于杜威的教育理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在直接操作中获得的。我们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操作中获取有意学习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交往习惯;在游戏活动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些内容,自然渗透于生活、游戏中,幼儿获得的也是有益于身心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感悟

1.教育的真谛---儿童的发展

杜威认为“教育并非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这个原理,在理论上几乎人人都承认,可是在实践中却又几乎无人不违反。在倡导儿童主动发展的今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自主建构经验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理念与现实行为落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才能支架主动学习的儿童,通过哪些园本培训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行为的转变,还需要园所管理者不断思考和深化。

2.教育的成功——促进主动发展

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园,促进人的发展是核心要务。具体说人的发展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的发展;二是儿童的发展。杜威认为:“一个进步的社会会把个别差异视为珍宝,因为它会在个别差异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手段。一个民主主义的社会必须与这种理想保持一致,在各种教育措施中,都要考虑到理智自由及各种不同的才能和兴趣所起的作用。”杜思威的教育思想启发我们不断思考,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提升;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3.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任何教育理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是,任何一个教育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继承优秀教育思想的同时,要审时度势,客观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教育思想为我所用,同时又要不断创新发展,要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之路。近些年,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来自美国的高瞻课程一时间风靡中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我们要思考,我们的教育特色是什么?就像一阵阵风吹过,我们留下了什么呢?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高瞻远瞩,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明确园所发展方向,这样不管刮什么风,我们都有一根定海神针——园所特色发展。

读书是一种修炼,人只有超脱了自我,才能修炼出真正的自我。走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应时刻牢记教育的本源,且行且珍惜。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