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读《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

更新日期:2025-05-18 00:00

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读《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和立意: - 主题: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 - 立意:通过阅读《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阐述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2. 结构安排: - 引言:简要介绍《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一书,引出主题。 - 主体部分: - 阐述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等。 - 结合实际,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分享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解等。 -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做马克思主义圣火传播者的责任和使命。
3. 内容充实: - 引用《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中的观点、论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适当引用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丰富文章内容。 - 展开个人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紧凑、流畅。
5. 思想性: - 坚

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读《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第7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六年前的旧文重发,颇有深意。因为这篇文章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问题、如何看待历史走向未来的问题。

近日,读了著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先生所著的《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全新的体会,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盗火者”马克思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人被称为伟大的“盗火者”,他叫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从宙斯那里盗走了天火。其后,普罗米修斯被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一只饥饿的恶鹰天天来啄食他的肝脏,而他的肝脏又总是重新长出来。普罗米修斯从容面对苦难,从不屈服。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普罗米修斯,有着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博大情怀。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马克思主义与以往任何学说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无产阶级解放而产生的理论。马克思是一个关注现实问题的人,他的著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几乎都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分析研究、评论阐发。“盗火者”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家,他是科学家、思想家,更是革命家,他创立了革命的理论,缔造了革命的组织,参加了实际革命斗争。

如本书所言,人类历史上不乏心怀人民、品德高尚的思想家,但很多思想家只是对穷人的悲惨表示哀怜,最多是提出不切实际的理论、进行注定失败的社会实验。马克思不是用眼泪、怜悯、抽象的人道主义来对穷苦大众表示同情和抚慰,他用科学理论揭示工人阶级穷苦的原因和获得解放的途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不是古希腊柏拉图推崇的“理想国”,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畅想的乌托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要解放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并找到了实现的路径、方式、方法。

马克思有着“盗火者”天才的一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称赞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科学巨匠”。恩格斯谦逊地声称,马克思是天才,自己至多是能手,他们创立的理论以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是理所应当的,自己甘当“第二小提琴手”。

时光流转,人去世变,然而马克思的伟大却在岁月沉淀中突显出来。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世纪伟人评选,马克思排在当代世界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前,位居第一。纵观人类思想史,还没有一种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影响如此广大深远,这种影响不限于思想领域,更在现实实践中,在社会生活中、在国家制度上、在世界格局里,在这些层面,我们都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与伦比的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真理之火在淬炼中更加璀璨

本书以其言简意赅、鲜活生动的文风而成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多的人,读起来也不吃力。同时,本书又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对马克思主义中的很多问题都做了深入浅出地阐释、剖析,直面国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非议、歪曲和攻击,并展开了有理有据有力的理论回击。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真理性、完整性、统一性、革命性就受到各种曲解和非议。第二国际后期的理论家,极力把哲学从马克思主义中驱逐出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者则相反,他们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归结为哲学,而且归结为被大大缩小了的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是“一块整钢”。本书指出,这个划分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陈先达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各种“反马”、“非马”的理论很熟悉,直击其要害,让我们能认清它的错误,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比如,西马代表人物卢克奇对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他提出衡量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方法、是辩证法。书中对这个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宗教,书中就讲清楚了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初,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文发表以后,逐步兴起了一个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浪潮。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论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涌动。还有形成了某种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如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本书指出:“人们通过理论家的三棱镜,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不如说是肢解或变形的马克思主义。”还有那些制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危机论”、“过时论”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

史论结合是本书的鲜明特点,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阐释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宏大历史中去考察。苏东剧变并没有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证明了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失败,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再度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威力。

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

陈先达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有着精深的研究,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教学有着多年的经验和思考。所以,本书的下篇《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这一部分就重点写了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原因、危害作了细致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党校、高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陈先达先生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不要认为自己的教学无足轻重,而要明确自己手中握有举足轻重的“三权”——课堂的主导权、论坛的发言权、著作中学术话语的领导权。掌握好、使用好这“三权”,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其实,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

本书推崇马克思的伟大、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主张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本书绝不是提倡盲从、盲信,而是主张在理想思考基础上的坚信。比如,在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上,我们信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并不是说一切唯物主义都好,一切唯心主义都坏”。书中详述了恩格斯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指出简单地认为唯心主义代表反动、唯物主义代表进步,这是苏联哲学家日丹诺夫的错误。这样透彻详尽的论述,就能让我们弄清楚,在什么意义上赞同唯物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批判唯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赞扬聪明的唯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批判愚蠢的唯物主义。

本书彰显了作者渊博的学识,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通,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文化也很熟悉,对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更是信手拈来。对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影响,很多著作都有充分的论述。本书在这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处处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比如,我们经常讲,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这“三化”中,本书认为,中国化处于核心地位。本书在语言表达上,既有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气质,又有文学化的表达色彩,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很多语言非常鲜活接地气,用大实话、家常话指出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不同水平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大家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而应多读、常读,因为常读常新、温故知新。放在案头,时常翻阅,能解疑释惑,能坚定信仰,能启迪智慧。

(陈有勇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评论部评论员)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