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吃雪糕日记》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02:47

3招搞定《吃雪糕日记》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吃雪糕的日记,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确定日记的主题是关于吃雪糕的经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叙述。
2. 结构完整:一篇日记通常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可以简要介绍吃雪糕的背景和原因;正文部分详细描述吃雪糕的过程、感受和体验;结尾可以总结这次吃雪糕的经历,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语言生动: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吃雪糕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氛围。
4. 情感真挚:在描述吃雪糕的过程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悦、兴奋或感慨。
5. 注意细节:在日记中,可以详细描述雪糕的外观、口感、味道以及吃雪糕时的环境、人物等细节,使文章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6. 突出主题:在描述吃雪糕的过程中,要时刻围绕主题展开,避免跑题或无关紧要的描述。
7.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为了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8. 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在日记中,可以引用一些与雪糕、夏天、快乐等相关的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9. 保持客观:在描述吃雪糕的经历时,

晰元成长日记:第一次跟着外公晚上散步,第一次品尝老冰棍的味道

今天是二O二五年四月十一日,星期五,农历三月十四,晴天多云,吹东南风。

曾子: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制作小燕子。

晚上八点钟,还在办公室加班的妈妈发语音让外公过金地陪娃娃玩一下,爸爸要改论文。

外公原计划是过去给娃娃讲《盘古开天地》和《岳母刺字》几个故事的。

但是,就在进电梯的那一刻,水沟里此起彼伏的蛙声,让外公改变了主意。

这几天关于牛蛙的话题,娃娃的兴趣越来越大。昨天傍晚在景山云道入口处,看到天桥下面一条小水沟,都坚持要下去看看有没有小蝌科。

结果,水流很小的小水沟肯定没有小蝌蚪,就缠着外公再讲一遍外公抓青蛙没有抓到抓了一条小水蛇的故事。

当外公加上外公被水蛇咬了一口的情节时,娃娃居然拉着外公的手,面露关切的表情,问外公说:“痛不痛?”

来到楼上,娃娃正在听爸爸讲故事。听到外公说下楼去看看牛蛙睡觉了没有,娃娃扔下书就扑了过来。

于是,刚刚爸爸说有点累了的娃娃,精神抖擞地牵着大宝进电梯。

一出门洞口,当外公说完不要说话,娃娃就放开大宝,拉着外公蹑手蹑脚地往牛蛙叫声的地方走去。

蹲在水沟边上的树底下,娃娃一脸好奇地往沟里望,随着一阵又一阵的蛙叫声,外公小声跟娃娃说:“这是牛蛙爷爷的叫声,那里牛蛙爸爸的声音。”

一直盯着水沟里石头看的娃娃,马上来一句:“牛蛙外婆的声音呢?”

听完牛蛙的各种声音,外公担心娃娃累了,就牵着娃娃迎着春日晚上、徐徐的、不冷不热的春风,慢慢的溜达溜达。

这是娃娃第一次跟外公散步。

接下来,溜达到西门口时,外公和娃娃被人认出来了,问我们的小鸭子养大了没有,聊天结束后,娃娃的散步也就结束了,又开始了精力充沛的、东奔西跑的开心模式。

在隔空层,在小鸭子游水的池子里,还有游泳池边上的亭子上,娃娃都兴奋的东游西逛,乐的合不拢嘴。

最后,娃娃竟然叫上大宝,跟着一伙小姐姐出西门而去。

接下来,就发生了外公跟娃娃再三强调的、不能跟妈妈说的、第一次品尝老冰棍的经历。

至于娃娃怎么品尝老冰棍,明天再说了。

1999年,6岁的我因为一支2毛钱冰糕挨了奶奶一耳光,心里记了20年

冰糕的记忆

"奶奶,我再也不会偷你的钱了。"六岁的我跪在地上,泪水顺着被打红的脸颊流下。

奶奶的手还停在半空中,满是老茧的手掌微微颤抖。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格外刺眼。

我叫王小平,生在东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是1999年的盛夏,知了在老槐树上叫得震天响,太阳烤得柏油路面冒着热气。

父母双双下岗后南下深圳打工,把我交给了奶奶许秀芬照顾。那年下岗潮席卷全国,我们这座小城也未能幸免,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去了铁饭碗。

奶奶的家是老城区的一处筒子楼,砖红色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楼道里总有股混合着白菜、萝卜和煤油的气味,每当下雨天,墙壁上的水渍就会泛出一股霉味。

两室一厅的老房子,窗台上放着几盆长寿花和吊兰,屋角摆着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机顶上蒙着一块绣花的防尘布。客厅里那张红木方桌是奶奶的嫁妆,虽然表面已经有些磨损,但奶奶每周都要用旧棉布擦得锃亮。

每天清晨四点半,公鸡还没打鸣,老式闹钟"铃铃铃"地响起,奶奶就麻利地起床为我准备早饭。豆浆机"呜呜"地转动,白面馒头上笼蒸着,咸菜码在小碟子里,香气弥漫整个屋子。

吃过早饭,奶奶会把我送到托儿所,然后骑着那辆掉了漆的二八自行车,到附近的早市摆摊卖些小百货。

"奶奶的担子太重了。"隔壁李大爷有一次对我说,"你可要争气,别让老太太操心哩。"我懵懂地点头,并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五月的天气就开始热起来,托儿所的院子里,槐花落了一地。刘胖子是我的同学,他家开了个小卖部,家境比我们好,总能买到各种零食。

那年夏天特别热,小卖部里有那种浅黄色的奶油冰糕,两毛钱一根,外层是香甜的奶油,咬一口,里面是清凉的冰块,甜丝丝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刘胖子常拿着冰糕在我面前晃悠,我只能咽着口水,因为奶奶每次只给我五分钱买冰棍。

"省着点花,你爸妈的钱不容易挣。"奶奶常这样说。她的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手上的青筋像地图上的河流一样突出。

一天中午,托儿所放学回家,院子里的大人们都在午睡。院子中央那棵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听说又有一批工人要下岗,这日子可咋过啊。"

"可不是咋地,我家闺女那厂子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还是像许大姐那闺女女婿有本事,能去南方赚大钱。"

我偷偷溜回家,知道奶奶这时候准会睡得很沉。果然,奶奶躺在西屋的小床上,均匀地呼吸着,眼角还挂着泪痕。她常常在我不在的时候哭,但从不让我看见。

奶奶的枕头底下有个蓝布小包,里面放着一些钱。那是奶奶常说的"给小平上学的钱"。我蹑手蹑脚地挪到床前,把手伸向那个蓝布包。

心跳得厉害,手心全是汗。我摸出两个硬币,是两枚新铸的一角钱,加起来正好两毛。确认奶奶没醒,我赶紧跑出去,直奔小卖部。

"一根奶油冰糕。"我气喘吁吁地对刘胖子的妈妈说。她递给我冰糕,我接过来就往嘴里送,贪婪地舔着那香甜的奶油。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小卖部门口。奶奶站在那里,脸色铁青,眼睛直盯着我手中的冰糕。

"你这孩子,钱从哪来的?"她的声音很低,但我全身发抖。

"我...我..."

"你是不是偷了奶奶的钱?"她直视着我的眼睛。我低下头,不敢看她。

奶奶二话不说,拉着我的耳朵往家走。路上遇到李大爷,他关切地问:"许大姐,这是咋了?"

"孩子不懂事,拿了点钱买东西。"奶奶声音平静,但手却攥得紧紧的。

回到家,奶奶把门一关,眼泪就流下来了。

"小平啊,你知道奶奶这钱是干啥用的吗?"她的声音哽咽着,"那是给你上学存的钱!你爸妈在外打工,一个月就寄回来三百块,咱们省吃俭用才能给你攒点学费!"

我低着头,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在地上。

"读书才有出息!奶奶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就是为了让你将来过上好日子!"说完,她抬手就是一记耳光。

那一刻,我只感到委屈和愤怒,不明白为什么一根小小的冰糕会惹得奶奶这么生气。

晚上,我不想吃饭,躲在小屋里生闷气。奶奶端着碗进来,里面是我最爱吃的西红柿鸡蛋面。

"小平,别气了,来吃点东西。"奶奶的声音轻柔下来,但我赌气不理她。

"奶奶不是故意打你的,只是...只是不希望你学坏。"她叹了口气,把碗放在桌上,轻轻关上门。

那年头,国企改革风潮席卷全国。我们这座东北小城也不例外,一批批工人下岗。奶奶原本在纺织厂工作,是个老劳模,胸前别过"五一劳动奖章"。厂里那面锈迹斑斑的大喇叭里,曾经无数次播报过奶奶的光荣事迹。

墙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里,年轻的奶奶身着蓝色工装,手里捧着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笑得那么灿烂。如今,那本证书和奖章都被她锁在了抽屉的最底层,仿佛那是一段不愿再提及的往事。

下岗后,奶奶不愿向我爸妈伸手要钱,就靠着一点积蓄和摆摊的收入维持生活。她总说:"孩子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容易,咱老人能动就得自己养活自己。"

每到夜晚,全楼道的灯都熄了,只有我们家的窗户还亮着。奶奶总坐在昏黄的台灯下织毛衣,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毛线间。我睡觉前常看见她戴着老花镜,手里的毛线在灯下闪着微光。

"奶奶,你织那么多毛衣干啥?"我曾经问过她。

"冬天穿啊,东北冷,多备几件。"她笑着,眼角的皱纹堆成一朵菊花。

可奇怪的是,我从没见奶奶穿过新毛衣。她总穿着那几件旧衣服,补丁摞补丁。每当我问起这事,她就转移话题:"你看今天的《动画城》节目开始了,快去看吧!"

我们家有台老式14寸彩电,是爸妈走前特意买的。但奶奶舍不得开长时间,只有周末才让我看看《动画城》或者《西游记》重播。她说电费贵,得省着用。

傍晚,奶奶总要拿着蒲扇坐在楼下乘凉,和邻居们聊天。"许大姐,听说你家小平上学期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隔壁楼的张奶奶问。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嘛,我们小平可争气了,老师说他数学特别好。"

"是啊,孩子有出息,你这苦也没白吃。"李大爷接茬道,"不像我那不成器的孙子,整天就知道玩。"

这些对话我都听在耳里,却不以为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认为这些老人家无非是在互相吹捧自己的孙辈。

直到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铺天盖地的大雪过后,气温骤降到零下二十几度。奶奶带我去百货商店买棉袜,那时的百货商店还是国营的,柜台高高的,售货员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

奶奶神神秘秘地从布袋里掏出几件手织毛衣,递给柜台后面的阿姨。那些毛衣颜色鲜艳,花纹精致,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许大姐,这月又送这么多啊?手艺真好。"那位姓李的售货员阿姨接过毛衣,拿出一个小本子记了几笔,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票子递给奶奶。

奶奶连忙把钱塞进内衣口袋,还左右看看,生怕被熟人看见。我第一次发现奶奶织的毛衣原来是拿去卖的。

回家路上,雪地反射的阳光刺得眼睛生疼。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纸包,塞给我:"奶奶的好孙子,这是你的压岁钱,提前给你。"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崭新的五元钱。那时候,五块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奶奶,过年不是还有一个多月吗?"我疑惑地问。

奶奶笑着摸我的头:"乖,这是奶奶奖励你学习好的。去年的压岁钱你不是说要攒起来买计算器吗?"

望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和被冻得通红的双手,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心里酸酸的。那天晚上,我第一次注意到奶奶的手指。那双曾经在纺织厂操作精密机器的手,如今因为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洗衣服,再加上无休止的织毛衣,已经变得粗糙不堪,指节粗大,有些地方甚至开裂出血。

第二天是周日,奶奶一大早就起来做饭。我难得地起了个大早,偷偷跟在她后面来到厨房。奶奶正在切白菜,手法娴熟,刀刀入味。

"奶奶,你织的毛衣都是拿去卖的吗?"我突然问道。

奶奶的手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切菜:"你这孩子,问这干啥?"

"我看见了,你把毛衣给了百货商店的李阿姨,她给了你钱。"

奶奶放下菜刀,转身看着我,叹了口气:"小平,你长大了,有些事也该知道了。奶奶织毛衣是补贴家用的,你爸妈在外打工,日子也不容易。"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穿新毛衣?你的毛衣都旧了,还有好多补丁。"我眼眶红了。

奶奶笑了笑:"奶奶不冷,这件穿着挺暖和的。再说了,咱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用钱呢!"

"什么事?"

她眨眨眼:"是个秘密,等时机成熟了告诉你。"

那个周末,奶奶领我坐公交车去了城南区的实验小学附近。那是市里最好的小学,校门口贴着各种奖状和光荣榜,操场上有塑胶跑道,教学楼崭新气派。

奶奶拉着我的手,站在学校对面的一个小区门口:"小平啊,奶奶给你在实验小学附近看了房子,你爸妈在外打工,攒够钱就买下来,明年你就能上好学校了。"

我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第一次发现她的眼角已经有了深深的纹路,佝偻的背影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那么单薄。

"奶奶,我不要换学校,我就在现在的学校上学挺好的。"我紧紧握住奶奶粗糙的手。

"傻孩子,实验小学师资力量好,将来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机会多。你爸爸当年就是因为没念好书,才只能在厂里做工人。现在厂子都不行了,还得靠知识才能有出路啊!"

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明白了奶奶的苦心。那些织毛衣的深夜,那些省吃俭用的日子,都是为了我能有更好的未来。

十几年过去,我考上了省重点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当想起童年那个夏天,想起那个因为两毛钱冰糕而挨的耳光,我内心都充满愧疚。

二十年间,我再没向奶奶要过额外的钱,也再没偷过任何东西。我把每个月的一部分工资寄给奶奶,虽然她常说不需要,说她的退休金够用了,但我坚持要寄。

大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带着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回老家探望奶奶。敲开熟悉的家门,我惊讶地发现屋子里焕然一新:墙面重新粉刷过,客厅里多了一台彩电和冰箱,卧室里换上了新床单和被罩。

最让我惊讶的是,冰箱里塞满了各式冰糕——奶油的、巧克力的、水果味的,应有尽有。

"奶奶,你怎么买这么多冰糕?"我好奇地问。

奶奶笑着说:"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奶奶专门给你买的。现在日子好了,咱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鼻子一酸,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二十年前那个因为一支冰糕而挨打的下午,在奶奶心里原来从未忘记。

我强忍泪水,打开一支奶油冰糕,咬了一口:"奶奶,这跟我小时候吃的味道不一样了。"

奶奶点点头:"是啊,时代不同了,东西也跟着变了。。"

看着奶奶银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庞,我突然意识到她已经老了,而我却错过了她生命中太多重要的时刻。

如今,我在省城有了稳定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奶奶接了过来。我租了一套宽敞明亮的两居室,专门给奶奶收拾了一间朝阳的卧室。

记得那天,我特意带她去超市,在冷柜前指着琳琅满目的冰糕说:"奶奶,您想吃哪种?全都买下来!"

超市的灯光照在奶奶脸上,映出她眼中的泪光。她拍拍我的手:"傻孩子,奶奶不爱吃这个,只是怕你想吃。"

我哽咽道:"奶奶,对不起,那年我不该偷您的钱。"

奶奶摇摇头:"孩子,那都过去了。人活一辈子,难免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知错就改,你现在不是做得很好吗?"

回家路上,奶奶突然说:"小平,奶奶那年打你,是怕你学坏。穷人家的孩子最怕的就是学坏,一旦走上歪路,这辈子就毁了。"

"我知道,奶奶。"我握紧她的手,"那两毛钱的冰糕,我记了二十年,现在才明白您的苦心。"

奶奶笑了,眼角的褶皱像一朵绽放的菊花:"其实奶奶打完你就后悔了。那天晚上,奶奶偷偷哭了,怕吓着你。当时你还小,不明白奶奶的用心良苦。"

我陪奶奶在省城住了一个月,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她。她总是说:"哎呀,太浪费了,奶奶吃不了这么多。"但看得出来,她很享受这种被关爱的感觉。

临走前,我带奶奶去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奶奶穿着我给她买的新毛衣,笑容灿烂。她说要把照片挂在老家的墙上,让邻居们都看看她孙子的出息。

开车送奶奶回老家那天,我们路过一个老式冰糕摊。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手推车上挂着"老式冰糕,原汁原味"的招牌。

我停下车,买了两根奶油冰糕。"奶奶,尝尝看,这个味道是不是像当年那种?"

奶奶接过冰糕,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像!就是这个味道!"她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吃着,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舒展开来。

"奶奶,您还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年夏天特别热,我放学回家总嚷着要吃冰糕,您说家里没钱,得省着花。"我回忆道。

奶奶点点头:"记得,那时候日子苦啊。你爸妈刚去深圳,一个月就寄回来三百块钱,咱们娘俩得省吃俭用才行。"

"后来您不是攒钱给我买学区房了吗?您那时候一边摆地摊,一边织毛衣卖,再加上照顾我,得多辛苦啊。"

奶奶笑了笑:"人这辈子,不就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比自己好吗?你奶奶我没文化,但我明白一个道理: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现在看你有工作、有房子,比你爸妈强多了,奶奶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阳光洒在奶奶花白的头发上,她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那个夏天的耳光已经远去,留下的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奶奶用她粗糙的手掌,塑造了我的品格。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那支两毛钱的冰糕和奶奶的耳光,成了我心中永不融化的财富。

如今,每当我看到那些为孩子操劳的父母,看到那些省吃俭用只为给孩子攒学费的老人,我都会想起奶奶。。

那支冰糕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课。它教会我珍惜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理解每一滴汗水的价值所在。

奶奶常说:"人这辈子,不能忘本。"二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个因为冰糕挨打的夏天,记得奶奶的教诲,更记得那份跨越时光的深沉爱意。

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比任何金钱都珍贵。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