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牙齿讲话》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8 07:48

3招搞定《牙齿讲话》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牙齿讲话作文,顾名思义,是以牙齿为载体,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牙齿具有说话的能力,以此表达某种寓意或情感。写这类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作文的主题,确保牙齿讲话的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主题可以是关爱牙齿健康、传承文化、警示社会问题等。
2. 拟人化描写:牙齿作为作文的主角,需要具备人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在描写时,要注重细节,让牙齿的言行举止符合其性格特点,使读者产生共鸣。
3. 符合逻辑:虽然牙齿具有说话的能力,但在表达观点时,仍需遵循逻辑关系,使文章条理清晰。在牙齿讲话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增强说服力。
4.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牙齿讲话的内容生动有趣。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牙齿的独特魅力。
5. 体现寓意:牙齿讲话作文的核心在于传递某种寓意。在写作过程中,要巧妙地将寓意融入牙齿的言行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作文的主旨。
6. 情感真挚:作文中的牙齿要具备真实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其喜怒哀乐。在描写牙齿的情感时,要注重细节,让读者产生共鸣。
7. 结构合理:一篇优秀的牙齿讲话作文

人老就一定掉牙?别被“老掉牙”骗了

老人到了80岁时,还拥有20颗牙齿,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民口腔健康计划,即“8020”计划。然而,此前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80岁以上老人,拥有20颗牙者不足35%,在65至74岁老人当中,86%存在牙缺失,10%全口无牙。众多研究表明,牙病可以引发或加重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此,不能让“老掉牙”的问题影响晚年的健康生活。

9月20日是第33个全国爱牙日。为让大众了解在80岁还能拥有20颗功能牙,认识“8020计划”的重要性,9月17日,长沙市口腔医院在友谊路院举办“全国爱牙日、护牙我最行口腔健康达人义诊暨颁奖授牌”公益活动。

今年8月,长沙市口腔医院举办了“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面向全社会寻访口腔健康达人(“8020”老人,即80岁时拥有20颗功能牙齿),在全国爱牙日期间进行表彰。17日,医院对寻访招募到的12名口腔健康达人进行一对一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拍摄笑脸集、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口腔健康礼包及科普书籍等。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一面“照妖镜”

活动现场,医院设置独立的口腔健康达人爱心诊区,牙周黏膜科专家一对一,为老人进行免费口腔健康检查等,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形成全周期动态管理。

据长沙市口腔医院五一路院特诊中心主任戴丽霞主任医师介绍,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口腔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场总结“8020”老人的口腔健康经验,可概括为“落牙未必年老,寿高未必牙落”。戴丽霞表示,要做到口腔健康,先要注意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如龋齿(虫牙),很多老人有虫牙,有些牙烂得只剩下根了,于是用五花八门的偏方,如含冰水、嚼花椒等,不但不见效,半边脸反而开始肿起来了;又拖几天吃清火药,最终人开始发热,连呼吸都不顺畅了,这才就医。经历“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的切身体会后,才对“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有了深刻认识。

因此,要求老人做到至少一天两次刷牙,饭后漱口。刷牙时注意刷牙质量,做到“面面俱到”,充分清洁牙齿缝隙。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牙齿敏感者可选用脱敏牙膏。定期口腔洁治,即洗牙,建议每年1~2次。定期口腔检查,能在早期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可减少痛苦,缩短疗程,节省治疗费用。

常见牙病不治,当心演变成“要命”的大问题

戴丽霞介绍,口腔疾病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超过3.5亿人患有慢性和渐进性口腔疾病。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牙齿缺失。

“比如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就像一个细菌蓄水池,不仅造成牙龈、牙槽骨萎缩,牙齿脱落,细菌还可通过血液感染心血管组织,导致许多系统的疾病。”戴丽霞说,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疾病特别是牙周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早产率和低体重儿出生率,是普通人群的7.5倍,并且会导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增加,影响婴儿脑部发育。牙周感染会影响内分泌的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及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缺牙的病人咀嚼功能大幅度降低,会使大脑一些区域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加剧某些脑细胞萎缩蜕变,最终导致记忆力减退,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上升。

在临床上更是经常遇到因牙齿的局部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导致颌骨骨髓炎、颌面部的间隙感染甚至菌血症的危重病例。这些无不提醒,口腔健康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牙齿,更与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提醒大家,遇到牙疼不要讳疾忌医,早一步就诊,既能省下就医的费用,又能避免演变成“要命”的大问题。

生活习惯不良致口腔癌变,要早预防和治疗

一名68岁的王先生,从40岁开始嚼槟榔,一开始用来提神,每天至少嚼五六颗。前不久,王先生发现张口困难,无法正常讲话,口腔溃疡一直无法愈合,便来到长沙市口腔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口腔癌。

“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而且必须‘割脸’才能保命。”戴丽霞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3年就已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国家食药监总局2017年发布的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亦被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嚼食槟榔者,会出现口腔黏膜发白、发硬,继而发展成为口腔黏膜纤维化,导致张口受限,舌头伸不出来,口腔出水泡、溃疡、白斑、扁平苔藓,最终可能发生癌变。因此,要戒除嚼食槟榔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食物的消化始于口腔,牙齿健康是消化的第一步。维护好牙齿,对于老年人摄入足量、均衡的营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老掉牙”是错误的认识,有牙就要坚持刷,老了可以不掉牙,牙齿维护得好,80岁时完全可以有20颗可用的牙。

戴丽霞提醒,老年人要少吃各种甜食,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遇到塞牙时,应立即刷牙、漱口,或使用牙线、牙间刷清理,避免用粗糙牙签剔牙。出现牙痛、牙龈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常叩齿可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增进牙周组织健康;每半年去牙科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遵医嘱,拔除残根、残冠这些可致全身感染的病灶;牙齿缺失或拔牙3个月后,要及时镶牙,以保持口腔牙列的完整,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芳)

来源: 长沙晚报

第一观察|绝对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口粮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今年,在夏粮丰收基础上,我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尽管面对国际粮食市场“过山车”行情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口粮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党政同责:口粮安全要加一个“绝对”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作为中国人所说的“主粮”“细粮”,口粮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就掌握了14亿多人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口粮就是百姓“米袋子”。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党中央明确要求“米袋子”党政同责。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口粮安全”。

目前秋粮收获过半,冬小麦播种过一成,降雨没有改变秋粮丰收基本面。

藏粮于地:耕地主要是种粮的

强调“口粮”,使耕地保护的重点更加突出。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抓口粮,尤其要防止耕地“非粮化”。让“良田种树、上山种粮”荒唐行为无所遁形。

耕地主要用于生产粮食,要保障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等说“不!”。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2020年10月18日在河北滦州市古城街道蒋庄村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耕地“非粮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粮“不赚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实奖励政策,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能让种粮的吃亏。

藏粮于技:不被“牵鼻子”“卡脖子”

“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不被“牵鼻子”,不被“卡脖子”,就要藏粮于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

目前在我国粮食播种面积里,国内自主选育品牌占95%以上,特别是小麦、稻谷自选率达100%。

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小。

尽管口粮绝对自给,但我国谷物净进口量占全国消费量2%左右,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和泰国大米,因为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 供求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目前,我国小麦“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局面正在改观。

好粮不愁。2021年夏粮收购没有启动托市收购,全部为市场化收购,这是近年来的第一次。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王立彬

统筹:朱冬菊、王绚、齐中熙

视觉 | 编辑:杨文荣、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