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传媒观察 | 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

更新日期:2025-05-18 10:16

传媒观察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传媒观察 | 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作文应该注意的五大事项
正文:
在传媒行业,一篇优秀的稿件往往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眼球。其中,“豹尾”作为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以下五大事项是必须注意的。
一、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豹尾”作为文章的结尾,首先要对全文进行总结,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在总结过程中,要紧扣主题,避免出现跑题现象。同时,要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二、升华主题,引发思考
一篇优秀的稿件,除了传递信息,还要引导读者思考。在“豹尾”部分,可以通过对文章主题的升华,引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这种升华可以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也可以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关键是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三、情感共鸣,打动人心
“豹尾”部分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或者描绘一幅动人的画面,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情感共鸣是吸引读者、提高稿件质量的关键。
四、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在撰写“豹尾”时,要注意与文章前文的衔接,使整个文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可以从

传媒观察 | 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

按照元代陶宗仪提出“风头、猪肚、豹尾”的6字写作法,在稿子的结尾处要写出“豹尾”。

什么是“豹尾”?“豹尾”者,如同豹子的尾巴一样强劲、有力。这是写稿子的一个重要要求和手法,也是写就整篇文章的最后环节。务必要掌握好。

一、“豹尾”的范例

例1:

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建、周原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末尾是这样写的: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范荣康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的末尾写道:“在大庆人已经为祖国建设立下奇功的时候,在全国都学习大庆的时候,他们还要冷一冷,继续运用毛主席提出的‘两分法’,从自己的不足处找出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大庆人更可贵的性格吗?”

例2:

评论的“豹尾”:

在一篇题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评论结尾这样写道:

“唐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霜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在开发高新技术征途中,有困难,有险关, 但在奋发有为的中国科学家面前,这些全然不在话下。他们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定会在高新技术领域, ‘夺得千峰翠色’, 继续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这些“豹尾”,文字都不多,但读着带劲、提气、振奋人心。

二、如何写好“豹尾”?

常言道: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把最后的口收好了,编的筐、篓才算完美。同样,写稿子的收尾也就是编筐的收口,把收尾写好了,稿子就立起来了。

如何写好“豹尾”呢?没有一定之规,但以下两点值得谨记——

首先要充分认识“豹尾”的作用。“豹尾”是全文的一个自然收尾,因而与整篇文章的主旨一脉贯通,是对文章主旨的一个提升与展望。因此,立足提升和展望,是写好“豹尾”的关键。如上面穆青等记者写的焦裕禄一文,最后用3个“不愧为”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的高贵品质。范荣康写的大庆人一文,最后以问句的形式点出了大庆人的性格,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要充分认识“豹尾”的特点。提气、鼓劲是“豹尾”的显著特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写几句“高大上”的话就是“豹尾”,而是要从稿子的立意出发,写出鼓劲的文字:

如一篇题为《时间与机遇》的时评结尾这样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重读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倍增我们继续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

再如《从小事看文明》时评的结尾:“梁启超先生诗云‘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身为华夏儿女,当努力弘扬这些优良传统,为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使我们的中华民族以富强、文明的美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以上可以看出,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是写好“豹尾”一个重要手法。中华诗词,源远流长,颇具魅力。精选恰当、贴切的诗句,可以使文章的结尾写得更精彩、更有力。

三、力避“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由写“豹尾”想到有些稿子的毛病:一是“虎头蛇尾”,二是“有头无尾”。

这两个毛病均出现在稿子的结尾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虎头蛇尾”,开头写得颇有些气势,但在结尾处却写得有气无力,提不起气。这种“蛇尾”的毛病在于作者未能在写“豹尾”上下功夫,值得警醒和改正。

“有头无尾”的毛病,更值得高度警醒。一篇文章岂能没有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收口”,虽然位处文章的最后部分,但它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不要小看了这个结尾,它既带有总结全文的意义,又含有提气、鼓劲的作用。因此,按照“豹尾”的要求去写结尾,是题中应有之义,一点也不能疏忽。

写好“豹尾”是行文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仅要写好“凤头”“猪肚”,更要写好“豹尾”,让文章在最后的环节也放光增彩!

(作者刘国昌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来源 老记说事公众号

编辑 冯路玉

二审 曾敏

三审 陈发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