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已经、正在、即将谢幕的中师生(17)——那束光

更新日期:2025-05-18 13:00

已经、正在、即将谢幕的中师生(17)——那束光"/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已经、正在、即将谢幕的中师生(17)——那束光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中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即将面临的离别和谢幕。 - 强调那束光,既可以指代中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力量,也可以指代他们即将离开中师生生涯,迎接新生活的希望。
2. 结构安排: - 开篇点题,简要介绍中师生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 正文中,可以采用并列式、递进式或对比式等结构,分别描述已经谢幕的中师生、正在谢幕的中师生以及即将谢幕的中师生。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中师生们的祝福和期望。
3. 情感表达: - 真实表达中师生们在面临离别和谢幕时的情感,如不舍、感激、期待等。 -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中师生们的情感变化。
4. 人物描写: - 通过描写中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和心路历程,展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 - 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 环境描写: - 融入中师生

已经、正在、即将谢幕的中师生(17)——那束光

写 在 前 面

有人说是中师生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40年的大半个天空。

他们是中国教育40年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就像一棵一棵的树,一朵一朵的话,装点着春夏秋冬的绚丽。

如今,他们的背影正从中国教育舞台上慢慢远去。

他们值得被记录!

1986年,“普初检查”是个特别高频的词语。

郑校长在学校办公室出现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主要去跑改善办学条件这一块工作了。

除了中心校,其他的基点校和村小,都是由几十年以前的寺庙改建的。从房屋结构,采光照明,建筑材料等,都不符合普及初等教育的硬件条件要求。

要迎接检查,必须原址改建学校。 按照政府的计划和检查进程,分期分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最困难的是学生。在修建校舍的同时,不能停课。学生们在旁边的噪音干扰声中,也要坚持学习。

最辛苦的是学校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轮流值班守护建筑现场。因为砖瓦、钢筋、水泥、木材是宝贝,有多少人在打它们的主意。

承揽修建学校的是观河乡唯一的一支建筑队。建筑队的承包人被大家称为周老二。

周老二不识字。他的设计图,施工图除了他自己,别人几乎不能看懂。上面全是符号:正方形可能代表砖头,小圆圈代表的是柱子,小叉或许是瓦片,线段多半是围墙……

但是,总有能破解密码的神奇人物。教数学的郑校长不仅能看懂他的所有设计图纸,还能把学校的每一种材料的用量精确计算到“不多出一块砖”的程度。

有一段时间,周老二几乎天天下午都要跟在郑校长的后面,到校长的办公室磨蹭半天。

坊间传闻说“周老二被郑校长算哭了。”原来是郑校长的精确计算,让周老二赚不到钱。

修学校是政府花钱。难怪同样是那段时间,乡上分管教育的领导也天天在往郑校长办公室跑。

听了传闻的老师们,那种惊讶难以言表。一方面是觉得不识字的周老二竟然能当上建筑队包工头,不可思议。另一方面是对郑校长的“特别本领”的佩服。

文晓芳也和老师们一样,从心里觉得郑校长太厉害了。她认为教数学和修房子完全是两回事儿,郑校长怎么能看到那些图,而且能精确计算到“让包工头哭了”的程度?

以前,跟郑校长汇报工作的时候,晓芳感觉校长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闪烁的是压力,威严。

现在不一样了,镜片折射出来的明显是一种狡黠的目光。

全乡教师例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关于改造学校房子的事情。

虽然不乏对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值班的抱怨,可是因为未来可期,更多的还是对新学校建成以后良好办学条件的憧憬。

两所基点校同时开建,而且这两所基点校与中心校形成一个三角形。从中心校出发,看完两所学校,再返回中心校,十公里路程都量不完。

为了晚上值班方便,每个学校都准备了能上四节电池的大电筒。这种电筒亮度高,光照距离远,电量持续时间长。值班老师通宵就拿着电筒在工地巡查。

“你不知道哦,小文主任,郑校长和洪主任在万家学校检查了值班,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已经半夜快2点了。还在学校外面,就只见一道像探照灯样的光,直直的照向校门一动不动。他们俩快速的走到老师办公室前面。你猜他们看见了什么?”

“他们看见严玉芬老师身子靠在门边上,手一直伸着,人却睡着了。难怪电筒光一动不动地指着同一个方向”。

这位基点校老师说起他们的严主任和郑校长、洪主任,哈哈大笑,接着泪花闪烁,感叹道“太不容易了”!

自从建筑材料陆续运到校园,各校教师轮流值夜班开始,郑校长和洪主任就不定时的到学校查看值夜班的情况。

漆黑的夜晚,五十多岁,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郑校长根本不可能骑自行车。全凭一双腿,一只同样装4节电池的手电筒,走在两个基点校和中心校之间。

如果说严玉芬老师一动不动的那束光,是保护财产,震慑盗贼的利剑。那么,郑校长手里的那束光就是撕破黑暗,照亮前行路的明灯。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每个年代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追求。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教师,谁的心里没有那一束光?

这束光可能只是世俗意义上的追求温饱,也完全不能排除“教书育人”的理想,更有“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时代回响。

人不能活在希望里。但是心里不能没有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亮。

也就是心里的那束光,照亮了乡村教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往前走的路。

虽然大家是开玩笑似地说着老师值班和校长巡查值班当中的各种趣事,可谁又能否认,自己没有被震撼?

在文晓芳心里,郑校长不再只是一位严肃的校长,有着狡黠目光的智者,更像一位举火把的人!

此时的文晓芳主任已经结婚成家。从学校2楼上的那间宿舍,搬到粮站的一个小套房里。

因为怀孕,郑校长没有安排她晚上去巡查学校。分配给她的工作是负责资料和迎检数据的整理。

教师办公桌比较简单,就是只有两个抽屉那种。像学生桌椅那样一张张间隔着放在办公室里。

担任副教导主任以后,文晓芳就到了教导处办公。这是一间很小的屋子,两张办公桌紧挨着,座椅后面就是墙。

虽然屋子小,但是有个好处。就是你座椅后面那堵墙面,都可以利用。

文晓芳学着洪主任的样,在自己座椅后面墙上钉上一根一寸宽的木条。再往木条上,间隔20公分宽的距离钉上钉子。这样,那些各种各样的资料就用一个铁夹子夹起来,挂在钉子上。

为了方便快速存放取拿,文晓芳还把白纸裁成小条,写上“计划、总结、教案、作业”等分类文字,用浆糊把小纸条贴在那些钉子的上方。

她仍然当着班主任,教着语文课。上课之余,开始整理资料。

普及初等教育检查的内容,除了办学条件,还有普及程度(包括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指标。

其中普及程度这一块要查至少三年,也就是全乡六所学校的学生三年来的变化。必须要“数字相符,环环相扣”。从入学(来龙)到毕业(去脉),要一清二楚。

要想弄清楚这些数据,必须要到每个大队去了解这几年孩子出生情况,调查15岁以内的孩子是不是都接受了初等教育。

所以那段时间,文晓芳到各个小学校去查对近三年的学生名册。也到大队上,乡政府计生委去查资料,还要跑观河乡中学去对学生名字。

虽然辛苦,但是与基点校那些白天上课,夜晚轮班守夜的老师相比;与郑校长、洪主任他们经常半夜长途行走查值班相比,文晓芳觉得自己已经够轻松幸运的了。

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也是检查的重要内容。文晓芳把教导处关于教师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资料清理一遍。然后根据文件要求,重点补充了教学研究这一块的制度。

她认为,所有制度都容易制定,只要用手写出来就行。但是迎接检查仅仅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文晓芳联想起自己参加区片赛课,再到参加全县赛课的经历。

当时自己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教导处不在全乡教师中举行课堂教学比赛,然后根据比赛结果再推荐人参赛,而是直接就让自己去参赛。

那时候文晓芳不敢拒绝教导处的安排,因为自己刚刚被评为优秀教师,又成了新党员。如果连领导的话都不听的话,那不是翘尾巴了吗?

这样直接派人参赛,对自己乡的教师培养和提升有什么价值呢?

那次去参赛,文小芳除了对张局长说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话一直记忆犹新,还在听课当中,对其他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分析理解教材的能力,有了深刻的感受。

但是因为没有“回到学校分享”这个环节,文晓芳自己的收获就变成了一种纯个人的财富。

要是学校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活动,文晓芳是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收获,变成所有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

现在自己就在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制度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于是,文晓芳跟洪主任商量,也跟校长请示,把每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改为间周一次政治学习,工作安排;间周一次纯粹教研活动。

郑校长很支持她这种建议。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始确保有时间,有内容了。

赛课活动从中心校开始,直到全乡六所学校;从年轻教师开始,过度到中老年教师。

从研究教案到研究课堂,教师从对课堂教学进行座谈到定人写课堂评论。

这所有的研究活动,文晓芳都全部参与。包括上课、评课、专题发言。

在这过程中,老师们的资料开始丰富起来。可是,只要他们拿回到自己的学校,不久就找不到了。

文晓芳觉得很可惜。在全乡赛课活动当中,有的老师的教案、课评完全可以在下次活动中拿出来再学习,借鉴。因为没有意识到资料的重要性,再加上工作繁忙,就对资料的保管使用很不重视。

为此,文晓芳就把全乡教师活动的资料都收起来分类存放在教导处的文件柜里,以备下次利用。

其实此时的文晓芳并没有“档案管理”的意识。她完全是从自己工作方便的角度,做了资料收集管理这件事情。

想不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文晓芳这一做法,给学校的迎检工作,也给自己日后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未完待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