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道学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9 11:56

写作《道学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道学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道学观后感是关于哪位道家思想家的观点,如老子、庄子等,还是关于某个具体道学理论的感悟。明确主题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理解道学思想:在动笔之前,要充分了解道学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以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在作文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明确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道学观点的看法,是赞同、反对还是中立。同时,要阐述自己观点的依据,如理论依据、历史背景等。
4.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道学观点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或个人经历;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5.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注意以下几点: a.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书面语风格; b.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c.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连贯。
6. 举例论证: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或个人经历

暨南大学教授陈志平:《陈献章集》有感道学绝者兼风流

■陈献章(明) 兰亭序 卷,行书,故宫博物院藏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康熙朝进士俞长城在《题陈白沙文稿》中有一段著名的议论:

言道学者绌风流,言风流者绌道学。晋虚宋迂,参商相背,惑之甚者也。谢安石之折桓温,王右军之戒殷浩,风流矣,何尝不道学耶?周子之吟风弄月,邵子之饮酒栽花,道学矣,何尝不风流耶?道者所行,学者所法,风者所传,流者所化,四字缺一,不成名士。陈白沙先生倡学东南,为世儒宗,吾疑其文必方正严肃,确不可犯,今诵其集,潇洒有度,顾盼生姿,腐风为之一洗,吾固知人造其绝者未尝不有所兼也。道学绝者兼风流,吾求其人合其文,其陈白沙乎。风流绝者兼道学,吾求其人,合其文,其唐子畏乎。(《陈献章集》附录,第919页)

在俞长城看来,导致“晋虚”和“宋迂”的根本原因在于鉴不圆通,而偏于一隅。在俞长城眼里,陈献章无疑是被排除在这两种学风之外的。

俞长城的议论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兼”。实际上,陈献章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这种能“兼”的境界,他曾经用“自古高人方又圆”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兼”的向往。陈献章论诗云:“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 “子美”(杜甫)和“尧夫”(邵雍)分别代表两种相对立的诗歌风格,张诩《行状》指出陈献章的诗“盖得李杜之制作,而兼周邵之情思”,其重点也在强调一个“兼”字。

值得注意的是,俞长城只是看到了陈献章“因绝而兼”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因兼而绝”的另一面。盖前者显于外而易见,后者隐于内而难知也。陈献章作为一个“道学绝者”,其道学之“绝”诚然有无数风光的表现,但从“因兼而绝”这点立论,至少可以举出调和朱陆和融会佛老两个方面。

陈献章的“风流”有着多方面的体现,赏花、弹琴、饮酒、赋诗、写字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儒者,陈献章同样难脱重道轻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是他对于艺与道的关系显然有着比较通达的看法。以诗为例,他认为:夫诗小用之则小,大用之则大。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和上下,可以格鸟兽,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皇王帝霸之褒贬,雪月风花之品题,一而已矣。小技云乎哉?(《陈献章集》卷一《认真子诗集序》)

显然,陈献章并没有局限在单纯的“艺道并重”或“重道轻艺”的思维定势之中,而是分别对待,因势赋形,的确具有“腐风为之一洗”的特点。

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白沙村濒临西江入海之江门,所以明清学者称其学说为江门之学。陈献章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成化五年(1469年)他第三次参加会试时又以落第告终。陈献章自幼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总把荣辱和得失置之度外,所以并未因此而沮丧,于是回到新会白沙,聚徒讲学,潜心学习,四方学者慕名而至。晚年他逍遥于自然,养浩然自得之性,心学思想体系臻于完成,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原理和“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

简介

陈志平

博士,湖北鄂州人。现为暨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艺术学院教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点评(1)

昨天晚上,顺手翻了一下曾仕强先生的作品《道德经的奥秘》第1章。该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出版。

今天想写一篇文章 ,试图解决两个问题:

1,曾仕强被有些人戏称为神棍,有几分道理?

2,曾仕强多次讲《道德经》,他的国学水平如何?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评价曾仕强对国学传播的贡献。

一、娓娓道来,东拉西扯

曾仕强先生讲课的风格属于长者风范,娓娓道来。这样就会有一票人喜欢他。

就如我第一次听曾仕强的视频讲座,内容没听进多少,但对这个人的形象气质印象深刻。

所以,先不论讲的怎么样,他讲课的风格算是优秀的。

据说,台湾的人不怎么看南怀瑾。

如果台湾人因为南怀瑾的国学水平一般而不重视他,那么也可以肯定,曾仕强的国学讲座在台湾就更没有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讲课的深度看,曾仕强还不如南怀瑾。

对于大陆人而言,他们的水平足以起到在国学方面教化民众的作用,而且大陆的人足够多,所以二者都有市场。


二、神棍?技法?

如果说曾仕强是神棍,原因之一就是他讲课时神神叨叨。

比如这一段: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听起来好像不同,实际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这个源头是什么?就是伏羲氏的一画开天。伏羲一画开天之后,宇宙的发生过程即是我们所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演变成六十四卦,最终演绎出很多宇宙人生的哲理。(《道德经的奥秘》第17页)

这一段文字,在义理上含混不清,在感觉上就有点神神叨叨了。

紧接着,他就在“一”上做文章:

一画开天之前是什么样的呢?老子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先天的就叫道。老子说:道生一,一就是道生出来的。

在这里,曾仕强先生巧妙的在文字层面把一画开天和道关联起来了,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这种道理的真与假无法辩驳。

第二,这种道理人畜无害。

这种神神叨叨的文字,因为他的人畜无害,所以官方不会追究;因为他无法辩驳,就能吸引一票崇尚神秘的受众。

值得注意的事,曾仕强认为老子对道的说法是假设。(《道德经的奥秘》17页)。这从这一点说明,曾仕强并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道。

那么道是什么呢?他又把第六章拉进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所以他就顺势借用谷来说道,说道的第一个特性,即它是虚空的。

这种说法,又是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

反正你看不着道,道既然不能像山一样摆在那里,那就一定像谷一样是空的。

这种讲道的方法,就是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

然后又把孔子拉来和老子对照。说孔子是圣人,老子是神人。

“神人虽然不搞神通,但是他会通神。”这又是一波文字游戏。

“老子就是通神的,否则他怎么知道‘什么是道’呢”?这又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效果。

最神的地方在这段:

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知道,抗战时期,就算日本人炮轰老君台,它都是完好无损的,这不是很奇怪吗?可是如果现在有人用炮来打,它并不一定仍然完好无损。这才显示出神通。(《道德经的奥秘》第19页)。

看到这一段,我只能是无语了。从“信”的角度来看,这样说似乎不错,还是能忽悠住一票人。但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一段就是“迷”了。曾仕强认为因为老子的神通,所以日本人当年炸不了老君台。

读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这种神人雷语不胜枚举。


三、亦真亦幻

如果曾仕强一无是处,他就不可能在央视百家讲坛露面,如果他时时神神叨叨,他就不可能有一票尚有一定层次的受众。

仅看《道德经的奥秘》第1章,还是有一些干货。

1,伏羲氏做学问,靠三个字,叫做天垂象。天垂象之象的背后,肯定还有什么东西。(这句很深刻)

2,一方面要注意现象,一方面要注意数据分析,否则你一定会上当。(这句对一半)

3,道从哪里来?这句话是不能问的。为什么,因为道已经是万物的总根源。(这句基本上对)

4,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复归于道,这叫做周而复始。(这句话对)

5,道就是我们的本,后来我们把它通俗了,叫做良心。这样大家才知道 ,诸子百家讲的道理 ,其实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这句基本对,而且很深刻)


四、其它

在《道德经》第1章中,曾仕强还用了很多技巧:

比如讲几个一般人不知道的词语的本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天下没不是的父母。

再比如又在上、止、正上做一下文字游戏;口令命上做一下文字游戏。

再讲一下中国虽然没哲学,但是有道学,并且道学无所不包,这一下子就把听课人的“民族自豪感”提起起来了。

再讲讲庄子的道理 ,再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家讲过的话,再引用一下受因斯坦关于原子弹的一些观点,再讲一讲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时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内幕。

等等。

总之可以讲很多普通人没掌握的知识、不了解的观点。与其说曾仕强在讲《道德经》的奥秘,不如说他在给一般的人普及日常的道理和历史知识。

道是无所不包的,那么讲《道德经》就可以无所不扯。

从原则上这也没错,只不过在讲的时侯怎么引、怎么扯,就是学问了。


五、结论

看了《道德经的奥秘》第1章,我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曾仕强是神棍么? 3成吧。 总体上还是在讲义理。

2,曾仕强的国学水平如何。50分左右。能向大众传播一些国学道理。并且比较博学。

3,曾仕强为什么有一众粉丝? 可以和他学知识,学道理,并且讲课的风格属于引人入胜的那种。

总之,对曾仕强的国学课,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评价:

从国学专业来说,对于研究国学的学者价值不大,10分;

从国学传播来说,对于普通大众起到了普及的作用,70分;

从讲课技法以及博学来说,值得学者与大众学习,90分。


据说曾仕强预言了2019年新冠,我也看过相关视频,但这种预言,和我们看过的魔术类似,除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谈资,似乎没多大用途。

至于他是根据什么预言的,就不得而知了。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

本文作者:

王鸿飞

大蓄书院国学讲师,代表作《老子略释》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