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新闻采编工作总结》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9 13:26

精心挑选《新闻采编工作总结》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新闻采编工作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 - 确定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反思、团队评估还是向上级汇报。
2. "结构清晰": - 采用清晰的结构,如引言、主体和结论。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总结的背景和目的。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工作内容、成果和不足。 - 结论部分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3. "内容全面": - 涵盖新闻采编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选题、采访、写作、编辑、校对等环节。 - 分析每个环节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
4. "具体实例": - 使用具体的实例来支撑你的观点,如成功的报道案例或失败的教训。 - 实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新闻采编工作的关键点。
5. "客观评价": -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成绩,也要勇于承认错误。 - 避免夸大或贬低自己的工作表现。
6. "数据分析": - 如果可能,使用数据来量化你的工作成果,如报道的阅读量、受众反馈等。 - 数据应准确无误,能够反映工作效果。
7. "反思与总结": - 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 总结

王小汾||参加《编辑回忆文集总结会议》带给我的《青春的记忆》上

2025年4月22日,原铁道兵5752部队(铁道兵二师)下辖的5808部队五个学生连《编辑回忆文集总结会议》在西安和平门外的“永福盛宴”饭店举行。参会人员由五个连队的编辑二十余人构成。会议由朱经建和权郁主持 。由于我在这之前写过八团三个连队回忆录的读后感,会议主持朱经建请我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会议开始前,全体与会人员在权郁组织下,在饭店多功能厅排练了诗朗诵:作家王蒙的诗作《青春万岁》。二十余位年过古稀的“老学兵”底气十足,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声震大厅!

讨论会上,人们一致认为:在三线两年零八个月,我们修通了一条襄渝线;

在迎来七十大寿时,我们又耗时两年零八个月出版了关于当年修铁路时的回忆录!

怎能不让人激动、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怎能不让人血脉偾张!

在出席这次会议时,我也收到学生十二连由宋民生主编的三线建设回忆录《青春的记忆》, 对此向会议主持人和宋民生先生表示由衷地感谢!

拜读此书,收录学生十二连同学的四十篇精彩纷呈的文章。感情真挚,内容详实,语言生动。

首先拜读主编宋民生的大作《难忘的学生12连》。他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学生12连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上的主要业绩。

他首先介绍了连队干部:

指导员孙侃,之前是西安市第二商业局的一位处长,年龄较大,约40多岁,有着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在最初解决连里的生活1问题上发挥了他的优势,他目睹着全连的同学吃不饱饭,没有副食没有蔬菜,靠压缩菜、咸菜和百分之四十粗粮维持生活的局面,亲自跑回西安,动用他在商业部门的各种关系,组织调运了两卡车生活物资,克服种种障碍,运到了驻地,有效的缓解了连队伙食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全连战士顺利地度过了生活关。

连长孔平,他是连队的灵魂人物,工作责任心非常强,平时很严肃,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严格要求,又能从实际出发,对全连从始至终的强调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设置了很多禁区,如不允许单独外出,外出人员有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不允许下汉江游泳、捕鱼;不允许抽烟;坚持设立施工安全监督员制度等,有效的保护了全连战士的人身安全,杜绝了事故的发生。全连之所以一个不落的安全着陆,坚持到了退场,与连长平时的严格要求和苦口婆心有着直接的关系。连长来自陕西财经学院,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对学生的管理经验,表达能力很强,也很幽默,讲话中常出现很多歇后语,大家都喜欢听。

副连长薛克忠,他来自省测绘局野外队,是一位资深的地质测绘工作者,他除了配合连长工作外,还运用他的专业特长和“火眼金睛”,先后为连队寻找到几个小煤窑,解决了连队几年的生活用煤问题。他走遍全国名山大川的阅历,练就了他的豁达,与世无争。他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讲述他常年野外工作的经历和故事,非常精彩,让听者大开眼界并从中受益。

副指导员王西安,来自省科协科技器材公司,是连干部里最年轻的一位,当过兵,据说刚结婚四个月就被抽调当带队干部,刚到驻地时常和同学们一起想家,由于年龄略长,和同学们共同语言较多,了解到的活思想也较多,经常会批评或表扬一些同学。他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同学们也念其都是出于好心也不计较,反而和他走得很近。之后连干部工作调整,他被提拔为指导员。

事务长李德风,也是来自测绘局的干部,主要负责连队生活物资补给管理。他工作认真负责,在连队生活困难,粮食紧张,战士们吃不饱的那一段他控制得很好,做到了主食不减量,饭菜不断顿。之后为了解决改善连队伙食,连里号召种菜,还开展了养猪养羊等副业生产,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放开了主食不再限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后来事务长改任为副连长。

随着连队的变化和工作需要,学生干部也参与了连里的领导工作,宋民生由一排长提升为副指导员,连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配合连长指导员工作和工地带班。苏玉奇同学由二排长提任为副连长,配合连长工作和工地带班。

这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称职的班子。在三线建设中能够顺顺利利地带领全连同学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是和有这样一个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分不开的。(未完待续)


作者王小汾

作者简介:王小汾,1953年2月15日出生,原籍山西万荣县贾村乡渔村。1970年8月18日响应政府号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1973年4月退场,分配到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后改称中国水电第十五工程局)工作。先后参与石头河水库、冯家山水库、黑河金盆水库工程建设。工程师。2013年退休。著有散文集《他们永远年轻》


编辑:乐在其中

王小汾||参加《编辑回忆文集总结会议》带给我的《青春的记忆》下

(续前)

这里有一个故事,二排有两个同学,是家里的独子,从小没离开过父母,家信中也提到了家里有点事情,加之实在想家了,于是两人没向连里报告,瞒着大家私自从后山走了。当连里得知两人失踪后派出几路人马分头寻找,几天过去了都没有结果。连长心急如焚,情急之下电话告知正在西安休假的王指导员。王指导员随即赶到这两人的家里去找,一进院子就看到他在洗头,看样子也是刚刚到家。指导员没有吭声就站在旁边,当他抬起头时突然发现指导员站在身边,平时号称“八哥”的他此时变得语无伦次。指导员告诉他全连都在找你,以为你出事了,你却安然无恙的回家了。他当即表示特别后悔,跑出来后身上也没钱,碰到部队运送物资的车辆说好话搭一段车,风餐露宿,走了一个礼拜,今天好不容易才到家就见到了指导员。指导员也没有过多的批评,只说:"你们既然回来了,就在家住上一周,到时和我一块回连队。"连长得知此情后松了一口气,但想了很多:这个问题影响很大也很坏,此风绝不可长。怎么样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领导们商量,决定给这两人召开一个欢迎会。这两人一直在想怎样面对连长、战友的时候,却看到全连对他们的欢迎会和掌声,他们两个彻底泪目了,痛哭流涕。主动作了深刻检查,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让全连的战友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监督他们。连长借机在全连进行了一次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杜绝了这一问题的再次出现,变坏事为好事,这两个人直到退场表现的都很好。

经过两年多的锻炼,我们顺利度过了生活关、劳动关,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连上下积极追求进步,承担的各项施工任务捷报频传,很多人积极要求进步,写了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截止退场时,全连有一半以上的人被吸收为共青团员,有十多人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全连的精神面貌比起刚来时焕然一新,连里还开展了"一封家信"活动,给家里汇报我们工作和生活情况,请父母亲放心,以后很少有家里寄食品的现象。连里还积极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还举办了小型运动会和文艺表演,还记眉户剧的编曲,周国强、牛泽民同学表演的节目至今还有印象。

退场之后十二连的同学分配去向都不理想,九冶在华阴,后迁至勉县。十冶在金堆城,几个电子厂在洛南,还有铜川三号信箱。很多人出了巴山又进了秦岭,回到西安的同学全部进了西安钢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还是特别艰苦。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再次发扬三线精神,不畏艰苦,直面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很快适应了工作,逐步站稳了脚,扎下了根。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当了技术能手,有的当了劳模,有人提拔为车间和厂里的领导,三线精神在这里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现在,这批三线人都步入了老年,已是古稀之人,但从他们身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自信、坚强和乐观。

五十多年来,工作过的地方很多,但留下深刻记忆的事情是有限的。可是在三线修襄渝铁路两年八个月的故事,却讲了一辈子。

读完宋民生先生的开山之作,我们的脑子可以稍事休息片刻,然后拜读炊事班的刘强同学两篇杰作中的一篇:《屠夫是这样炼成的》。刘强同学是个信佛的人,他绝对没有“花搅”那位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心思。人家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咱就写个《屠夫是这样炼成的》,这只不过是个巧合而已!列位请看:


屠夫是这样炼成的

刘强

1970年8月,5808部队学兵12连的一百七十多人,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岚皋县大道河镇的山沟里。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家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吃过肉了。连长为了改善大家的伙食,从当地老乡家里买了一头猪。为了吃上肉,连长通过当地老乡请来了杀猪师傅。师傅讲,当地的行情是:杀一头猪要价是五元人民币,外加所有的猪下水,包括猪肝、猪肺、猪心、猪大肠,都得让师傅拿走。双方谈好条件后,约定第二天上午来杀猪。

我当时是炊事班长,晚上连长把我叫到连部说:"刘强,下午谈的情况你都知道,请

师傅杀猪的代价太高,你从你们炊事班挑选一个人,争取明天杀猪的时候,把师傅的全套手艺学过来,下次咱就不请人了。"

从连部回来后,我给全班12个人专门开了个会,传达了连长的指示。我话音刚落,就有一半人弃权。我最后定了四个人,包括我,参加明天的现场观摩学习。

第二天师傅准时到来,从屠宰、到吹气、调水温、烫猪、刮毛、开膛破肚一气呵成,最后是两扇干干净净的猪肉。整个过程干净利索,师傅满意地拿着五元钱,提着一副猪下水走了。

连长问道:"你们四个人感觉怎么样?"另外三个人摇了摇头说"这刀也太长了,这血流的也太多了,太害怕了,我们三个连鸡也没杀过。"我顺口说了一句:"我杀过一只公鸡"。话音刚落我就后悔了,孔平连长是多么精明的人啊,马上就命令道:"刘强,下次非你莫属,这是政治任务,全连战士吃不好饭,就干不好活。"

一个月后,连长果然又买了一头猪,比上次的个头还大。毛重两百多斤,看着就吓人。连长命令我:"你们炊事班明天上午就动手杀猪。"当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也害怕呀,思想斗争很激烈:干,还是不干?临阵打退堂鼓,认怂也来得及,但这好像不是我的性格,最后决定硬着头皮上吧!

第二天上午动手前,我在班里找了两个块头大的同学给我当助手,交代他俩一定要把猪死死地压住,千万不敢让它挣脱咬我一口。我当时两个手心都是汗,腿也有点微微颤抖,自己给自己壮着胆,学着杀猪师傅的样子,凝神定气,对准猪的要害部位,一刀捅了进去,猪挣扎了一会儿,慢慢的不动了。猪血放完后,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休息了片刻,然后调试烫猪毛的水温。这是个很关键的技术活,水温过高过低都刮不下猪毛。幸亏上次师傅调水温时,我是又倒茶,又上烟,基本技术我也看懂了并牢记在心,虽然比师傅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剖开的两扇猪肉倒也干干净净。有了第一次,再经过以后数次实践,就一次比一次熟练了。以后的日子里,连长为了解决大家的吃肉问题,又派人从老乡家里买了二十几只猪崽,羊羔。安排专人专职饲养,有喂猪的,也有养羊的。半年后经过自然生长,繁殖,很快就是猪满圈,羊成群。

在三线的两年零八个月里,经过我的手一共杀了大约六十多头猪,一百多只羊,两头牛。回西安后是再没动过刀子,我深感杀生太重。我曾多次向佛祖忏悔,说明这杀生的事是连长命令我干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况且吃肉的人有一百六十多个。有一天做梦,佛祖问我可有名单。我说:“连长的名字可以告诉你。但是这一百六十多个人的名字,打死我也不能说,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好同学,好战友,好兄弟!”


啧!啧!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刘强同学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微微颌首,在向佛祖祈祷着什么……

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荆长庚同学的长诗(本篇有删节)


在襄渝线上

列车行进在襄渝线上,

我屏息聆听车轮与钢轨撞击的声响。

那真的就是一曲震撼心灵的交响声乐,

述说着奋斗者谱写的华彩乐章……

车轮叮当,我心激荡,

任思绪滔滔搅动着我的心房。

隔窗观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仿佛置身于天地间,美丽的画屏长廊。

花样般年纪的少男少女,

本该学习在明亮的教室课堂。

响应祖国召唤,义无反顾的来到那穷乡僻壤,

把铁路扛上山梁用的是坚强信念和稚嫩的肩膀!

铁道筑路史上这壮丽的乐章,

它是由二万五千名学生连战士共同奏响。

不负韶华的英雄群体,

把合格的答卷写在这生机盎然的秦巴山上……

我乘坐的列车行进在襄渝线上,

任思绪飞扬任泪水流淌。

在满是白发的夕阳岁月里,

我、再次地回到了安康、紫阳……

(完)

在《青春的记忆》里,我的这篇小文不过是大江大河里的一只浪花,虽小,却也应该能反映出整个大江大河的气势与恢宏,希望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2025.4.24.

作者王小汾

作者简介:王小汾,1953年2月15日出生,原籍山西万荣县贾村乡渔村。1970年8月18日响应政府号召参加襄渝铁路建设,1973年4月退场,分配到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后改称中国水电第十五工程局)工作。先后参与石头河水库、冯家山水库、黑河金盆水库工程建设。工程师。2013年退休。著有散文集《他们永远年轻》


编辑:乐在其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