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0 09:27
写作核心提示:
作文:《买什么上京东——广告词撰写注意事项》
在撰写关于“买什么上京东”的广告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广告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一、明确目标受众 1. 分析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消费习惯等,确保广告词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2. 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痛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二、突出京东优势 1. 突出京东的品牌形象,如正品保障、极速配送、价格优惠等。 2. 强调京东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优势,如家电、电子产品、图书等。
三、简洁明了,易于传播 1.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确保广告词易于理解。 2. 运用简洁有力的词语,使广告词更具吸引力。
四、情感共鸣,引发共鸣 1. 运用情感化的语言,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使其产生共鸣。 2. 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展示京东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效果。
五、创新创意,独具特色 1. 运用新颖的创意,使广告词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2. 结合当下热点事件、流行元素,使广告词更具时代感。
六、遵循法律法规,避免误导 1. 确保广告词内容真实、准确,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 2.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法违规内容。
以下是一
对于现在的网购来说,人们越来越挑剔,关注的也不仅仅是价格,产品的品质、平台的服务、售后的保障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拿家电来说,人们从开始的全平台寻找到相信京东,为什么呢?服务一直是京东家电的强项,也是京东家电能够抢占线上家电零售大份额的重要原因。
从2013年的“30天价格保护、30天质量问题退货、180天质量问题换货”,从实施起,就远远超出国家标准的这项服务政策就大受消费者好评, 一直处于国内家电行业服务标准的顶峰,也让“买家电上京东”真正被消费者认可,双十一马上就到了,今天就从价格、物流、售后三个方面告诉你,买家电=上京东的含义。
价格:超级百亿补贴 千亿优惠活动
自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大促开启之日,京东就推出了“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活动,其中京东自营店、三方海外专营店等全球购均在京东补贴范围之内。12亿件低价好物、2亿件反向定制产品等优惠福利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眼球。
今年的双十一京东提出了 “三大战略、九大布局”。“三大战略”即打造超级购物盛宴、供应链整合创新、下沉新兴市场;“九大布局”则是包括5G、生活服务、大秒杀、全民互动、海囤全球、PLUS会员、新品、预售、京喜等。
物流:实现“半日达”服务
今年京东11.11除了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外,在配送速度方面,双十一京东物流将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群范围内实现“半日达”服务;同时,在京东物流还将重点针对低线城市城区、县城以及周边乡镇,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速计划。
售后:京东定义服务标准
京东家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定义了服务标准。升级后的服务涵盖平台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增值服务五大类别在内的36项服务承诺。
平台服务包括:大家电一站式服务、正品质量保证、品牌商服务排名。售前服务包括7×12小时客服服务、到微信专属客服,客服评价排名上岗、30秒极速回复。
售中服务是最重的,包括大家电预约配送、99元免基础运费、部分区域极速达、京东配送、快速退款、京准达、京尊达、京东安装、0元安装、送装一体、送货入户、211限时达、次日达等等。
京东家电的售后包括上门换新、闪电退款、7天无理由退货、售后100分、30天价保、30天质量问题可退、180天质量问题可换、小家电一年只换不修、全国联保、上门服务时效承诺、售后人员评价排名、售后服务节点可视。
一直以来,家电产品都被认为是居民消费水平的风向标。它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平均客单价最高的品类之一,因此成为零售巨头必争之地。今年京东11.11,也是京东全球好物节的一次盛大开幕,买家电上京东,给你更好的服务。
马上就要到双十一了,各大电商开始加紧宣传,试图以更多的优惠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然而,苏宁易购在这场营销竞赛中意外翻车,发布了一则令人意外的广告词:“买家电上京东”,这显然与其意图大相径庭,本应是“买家电上苏宁”的宣传口号,却不知何故出现了竞争对手京东的名字。
这一失误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纷纷截图并分享这则广告,讨论和嘲笑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京东方面,则展现出了超高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他们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回复道:“感谢苏宁的推荐,欢迎大家双十一来京东购买家电!”这一回复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苏宁的失误,更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新的热议,增加了京东自身的曝光度。
苏宁方面则在意识到错误后迅速做出了回应,删除了错误广告。
京东赶紧感谢苏宁,我就是因为看到这个在京东买了两台热水器。——虾仁猪心啊。
想起了有的同学,考试抄试卷都不改姓名的。
苏宁小编要被扣工资了,哭晕在厕所。
有网友怀疑这是苏宁和京东合作找流量,出个这个错,两家知名度都提升了。
很久没用苏宁易购了,苏宁这回刷了波存在感。
这一事件虽然给苏宁带来了尴尬,但也为京东提供了意外的营销机会。不知道相关的营销部门为何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品牌形象建设的关键。
对此,大家怎么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