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2 06: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美术课活动记录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标题: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概括作文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课活动记录:创意无限”。
2. 开头:在开头部分,简要介绍美术课活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可以适当描述一下活动的氛围,为读者营造一个场景。
3. 活动过程: a. 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美术课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作品展示等。 b. 在描述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描述具体细节,如绘画工具、颜色搭配、构图技巧等。 - 体现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热情,可以引用学生的原话或感受。 - 描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4. 作品展示: a. 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作者、作品名称、创作灵感、技法特点等。 b. 可以加入一些评价性语言,如作品优点、创新之处等。
5. 活动总结: a. 总结本次美术课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如提高了绘画技巧、培养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等。 b. 提出对今后美术课活动的建议和期待。
6. 结尾: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句子结束作文,如“美术课,让我们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成长与快乐
当深圳家长为5岁孩子预约7980元/小时的艺术家私教时,甘肃山区小学的美术课正在发生魔幻一幕: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24色彩铅——这是2023年中国美育撕裂现场的残酷特写。
一、躺在政策文件柜里的“僵尸调款”
翻开某省重点中学的《美育创新实施方案》,烫金封面上印着醒目标语:"让每个孩子与美同行"。但教务系统后台数据揭穿谎言:过去一学期实际开设美术课仅6.8节,不足规定量的37%。
教育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明确要求:"不得挤占、挪用艺术课时"。但我们在东部某县教育局的年度考核表中发现,艺术教育在KPI体系中的权重占比不足1%,甚至低于"校园绿化覆盖率"指标。
2023年9月,某新一线城市中学迎来专项检查。检查团看到的场景是:
- 专业级陶艺工作坊(使用记录:全年3次)
- VR美术教室(设备包装膜未拆)
- 学生作品墙(淘宝定制装饰画,单价28元/㎡)
这是一张对比图
来源网络查找
二、消失的美术课
在上海陆家嘴某高端画室,8岁孩子正在创作装置艺术,时薪600元的导师讲解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与此同时,云南某镇中学的美术课上演着黑色幽默——数学老师用圆规示范"如何绘制完美圆形",因为这能"锻炼几何思维"。
"比赛证书才能写进简历,课堂画画纯属浪费时间"(北京朝阳区家长访谈实录)
为什么我们的美育课堂会消失呢?
因为中高考的指挥棒 → 校长绩效考核剔除美育指标 → 教师职称评审无激励 → 课时被系统性置换
所以我们的美育课程正在逐渐减少
三、教师隐秘的生存法则
广州某中学教师透露生存智慧:"我的公开课课件永远有两版:检查版用《千里江山图》讲透视原理,日常版其实是函数题PPT改了个标题。"
在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堂记忆,无论是艺术课堂或文化课堂
90年代美术课记忆碎片:
少年宫写生班的松节油味道
教室后方永远晾着的水粉画
手抄报比赛用掉的三色蜡笔
00后美术课魔幻现实:
电子屏上的AI名画解析
老师手机里的抖音简笔画教程
需要扫码提交的"虚拟美术馆作业"
四、代价
失去了这些美育课堂,关于我们我们又正在失去什么?
MIT实验证实:持续艺术训练者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提升19%
但我国青少年"视觉表达焦虑症"发病率三年增长240%
当Midjourney能1分钟生成200张插画,我们人类还能剩什么?央美院长范迪安给出的答案:"审美判断力——这正是被消失的美术课该教会孩子的。"
结语:每个课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一昧地去只去发展某一课程是不行的,要做到全面发展,知识学习要有,关于美的理解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
最后在借央美院长范安迪的一句话:AI 还不能代替艺术家的个性表达,艺术最根本的动人之处在于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受!
希望每个人对世界有不同美的感受!
数据来源
1. 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2. 北师大艺术与市场研究中心2023白皮书
3. 长三角地区美育实施情况抽样调查
新年第一天,很多人选择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国旗仪式,来感受这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在充满希望的2025新年,就有一些怀揣着特别心愿的人们,他们为国旗而来。
谭舟洲是湖南邵阳市第四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他在课堂上通过身上穿的一套套甲胄,将美术和历史知识完美融合。新年到来之际,谭老师带着孩子们出发了,这一次他们要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堂特别的美术课。
视频加载中...
元旦前两天,谭舟洲老师带着几名孩子们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这是第一次将课堂搬到千余公里外的地方。
湖南邵阳市第四中学学生 肖博林: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是去当一名三军仪仗队的队员。看着他们从天安门的正门中踏出来,随着国歌的奏响,看着国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就会使我的心里热血沸腾。
湖南邵阳市第四中美术老师 谭舟洲:这一次就是想去天安门,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下这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去感受一下我们国家一路走过来的辉煌历程。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2年的谭舟洲还是一名甲胄设计师。他每次去上课时都会像这样,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甲胄,扮成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英雄人物。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于一幅幅生动的中国历史画卷中。
谭舟洲:当你们看到这一身甲胄的时候,用一首诗或者是中国的古诗词描绘一下。
学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堂之外,谭老师还教孩子们制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甲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动手做。他希望借助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熟知传统文化,培育爱国情怀。
2009年大学毕业后,谭舟洲报名参军,退伍后回到老家成为一名美术教师。这些年,他每周都要在学校里带孩子们参加升旗仪式。但心里还有一个酝酿许久的愿望——去首都北京,去天安门广场,和孩子们一起看一次升旗。
2025年1月1日凌晨1点多,谭老师和孩子们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外,排队等候入场。凌晨的北京,寒意袭⼈,但从湖南远道而来的师生们,内心热切激动。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注目国旗冉冉升起,新年的第一堂课也完成了谭舟洲和学生们的心愿。而这一次升旗的过程,也被谭舟洲全程记录了下来,回去给学生们上一堂特殊的美术课。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王延均 王广蓉 邵阳台)
相关阅读
中学老师穿甲胄来上课 听“黄沙百战穿金甲”时具象化了
责任编辑:赵羽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