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06: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的教学心得体会。可以围绕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经验、学生反馈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一篇心得体会作文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你的教学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b.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教学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教学方法:介绍你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有效方法,如互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
- 教学技巧:分享你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技巧,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纪律等。
- 教学经验:回顾你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 学生反馈:介绍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反馈,以及如何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c.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你的教学心得体会,并提出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使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式多样:运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更具节奏感。
c. 语法正确:确保语法正确,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4. 举例说明:在阐述教学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三、不遗巨细,中有真意
4月2日,丁老师再次来到汇贤中学,对我的第一稿提出了恳切的修改意见:制作要更精简大方,内容必须切中要点。我认真记录,潜心修改,很快在一周后迎来了市特级教师施志红和朱萍的第二次指导,这一次,两位专家对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萍老师表示,文本分析要直观清晰,需展示图片,配以解说;学习目标要实现精准表述,应字斟句酌,力求完美;教学策略要凸显亮点,合理设计,层层推进。不知不觉间,已日薄西山,而我们的讨论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天晚上回到家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根据专家的指导进行修改直至深夜。第二天,我和丁老师二人再次在下班后相约教育学院,对此次说课再次进行精细化的打磨。丁老师不仅对说课的要点进行了指导,甚至把PPT的排版形式都画给我看,每一笔勾勒,都使原本一团乱麻的我,心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那天,我们又一次讨论到了10点,当我离开丁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仍然在准备着第二天要去出二模卷的事情。我轻手阖上丁老师办公室的门,心中不禁感慨,我们这群年轻的老师们到底有多幸运才能遇到一个如此有理念又有责任心的教研员,如此尽心地关爱着我们的成长。到家以后,我激动万分,马上着手修改,虽然工作到深夜,但思如泉涌,一气呵成。我搭配着每一页PPT,开始重新撰写说课稿。第二天一早,我将说课稿发给丁老师,此时的丁老师正在忙着出二模卷,但她百忙之中,抽空为我修改了稿子。由于出卷是封闭的状态,我们无法直接与丁老师联系,只能通过联系人刘老师来互通消息。下午当我收到丁老师为我改好的稿件时,我再次被震惊和感动了: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流畅易懂。手执这份定稿,我更多了一份信心。4月16日,市教研员赵尚华老师来育秀实验学校指导,我的说课基本顺利通过,赵老师也给出了更加细致的建议:简单介绍故事内容以便大家更好理解这节阅读课;截取的课堂实录片段应当增加字幕。丁老师一回来就与我们相聚在育秀实验学校九年级办公室里,这一次,丁老师朱萍老师审稿,对语言欠妥之处做出修改。施志红老师也在晚上打来电话,她非常仔细地审阅了我们的说课PPT,对细节进行了微调。此时我们的说课已经臻于完美了。出发前一天,我们三人再次相约学院,做最后的准备。我们完善了教案,打印了相关教材,设计了材料的封面,力求使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地呈现上海老师的精致。四、深耕细作,俯拾养取
到达西安的第二天,我们一早出发前往会场调试课件。看到其他参赛选手在等待期间也在紧张的准备着,我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午饭后,我们走向学校的小花园,花团锦簇间,进行最后一次排练。这一次,我不再紧张,也不再忘词,流畅地说完了课。大家纷纷鼓掌,并预祝我成功。下午两点,比赛正式开始。佩戴好麦克风,调整好呼吸,带着大家的期待和鼓励,肩负着代表上海的责任,我自信昂扬地走到台上。尽管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我还是很快地就进入了状态。我一边说着课,一边看到台下的观摩老师们拿出手机开始录像,看到评委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越说越自信,先前的那份紧张也消失不见了……直到台下传来热烈的掌声,心里终于释然了,也由衷地为自己和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骄傲。回溯这一路,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得以全力以赴,专心备战;专家们倾力指导让我如饮醍醐,豁然贯通;丁老师求索不息的精神让我居高望远,不虚此行。承载着这份荣誉,我将继续笃志前行,采撷华实。田晓 宝鸡高新中学英语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中国好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高新区优秀班主任、中考功勋教师,“国培”及“名师大篷车”讲师团成员。主持了陕西省“十三五”课题,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及教育学术讲座,教学设计及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
郭沫若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医护人员在时间线上抢救病患的惊心动魄;看到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中国速度;感受到了中国力量背后的山河无恙,人间可爱。终于盼到了春风十里的花海校园,也终于快要实现那句“等到春暖花开我们校园再见”的诺言。这个超长假期里我们作为主播,在时间的轨道里留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接下来我想谈谈时间背后的收获。
一、名师优课 示范引领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优质化教育资源共享,解决学生上课问题,短时间内,西安市教育资源平台就为我们带来了“停课不停学”系列精品课和初中英语公益优课。庄力老师的精品微课,龚朝晖老师的“中考话题复习课”,还有很多大咖名师的的优质课,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身为一线教师也为“陕西速度,教育力量”而感到自豪。近期的空中课堂,我也选取了适合本年级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推送,大大减轻了老师录课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赵陶玲老师工作坊的空中课堂线上指导和分享,为最初迷茫的我打开了空中课堂的大门,王琳老师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分享的优秀教师教学微课、教学设计等,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辛湘妮老师“湘约英语”名师工作坊给我们带来了最全面的中考专题微课。 每一期平台的精彩推送,让足不出户的我们也能领略到了名师风采,感受到了教育魅力。
二、翼课平台 助力师生
借助网络平台“翼课网”进行在线教学,海量的资源满足日常同步学习;丰富的课外读库拓展学生视野;个性化的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精准数据帮助及时查漏补缺;名师优课提供更多线上资源。
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为老师创建了研修平台,鲲翼学院每天一小时的“专家线上直播课”为英语教学指点迷津。专家讲座,名师互动,每天静下心来学习都已经成为一种享受。鲁子问教授的听说、阅读精准教学专题;刘兆义老师的“停课不停学”的英语学科新混合式教学范式;程晓堂教授的词汇、写作教学以及核心素养下的听说教学;罗少茜教授的持续默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等一系列专题讲座为“停课不停学”中的我们带来了很启发和灵感。为我的空中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专业引领。
实践探索之余,也非常有幸能参与鲁子问教授的“初中英语在线教学的挑战与对策”网络直播对话,分享自己的翼课网使用心得和困惑。教授就我的问题“怎样基于翼课网进行写作训练?”给出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具体操作,收获颇丰,为下一步的翼课平台写作教学打开了思路,敢于进行更多的线上教学尝试。
三、潜心学习 以生为本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泉水。只有这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引入,才能充实自己的信息库。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具有广博的的文化意识和专业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影响到学生的格局。通过这一阶段名师优课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充实,同伴的互动交流,我发现还有很多爱钻研,爱创新的优秀老师,他们也是学习的榜样。所以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居家学习,抽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丰富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独行快,众行远。”只有互相交流才能带来1+1>2 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我们的空中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教学应更多的聚焦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训练。懂得学生的学习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以点拨指导为主,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创造力。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思维品质。
四、反思提升 未来可期
每一场专家的直播互动,每一节名师精品课的背后都蕴含着他们对教材智慧地解读。那些夜以继日的设计,编排及制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资源。我深知线上教学的不易,以及录制微课的困难。我也曾在第一节直播课前因为担心业务不熟练而失眠过,也曾为了录一节没有杂音的微课连续几晚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也曾经历过电脑死机,软件罢工的崩溃场景。我想和我一样的老师一定很多,所以由衷感谢那些为我们师生提供优秀教学案例,名师优课的老师还有平台,因为有你们的默默付出,这个春天才格外温暖。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中曾说过一个故事:区教研员去听一位教龄三十年的历史老师的课,因为特别精彩,教研员竟忘了做记录。课后,他问这位老师花了多长时间备课。老师说:“这节课,我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实际上,我的每节课都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备的,只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是15分钟。”漫漫的教学路上,如果想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智慧教师,就要源源不断的为我们的大脑注入新鲜血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确实,我们的一生都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感知、去思考,去充实......然后慢慢成长。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