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10: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介入护士的自我鉴定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你的介入护士角色,以及你在这一职位上的表现和成就。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该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和担任的职位。 - 中间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工作职责、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取得的成就。 - 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未来的展望。
3. "内容真实": - 自我鉴定应该基于真实的工作经历和感受,避免夸大或虚构内容。
4. "重点突出": - 突出自己在介入护士工作中的亮点,如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患者护理效果等。 - 可以列举具体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5. "语言规范": - 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随意性。 - 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
6. "客观评价": - 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包括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对于不足之处,要有自我反省和改进的意愿。
7. "情感真挚": - 表达自己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心,展现你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8. "格式规范": - 按照单位或组织要求的格式进行
在医院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地方,有一个特殊的角落——介入室。作为介入室的护士,我每日穿梭于心内科、肿瘤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等各类手术之间,见证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深刻体会着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肿瘤科的介入面对的是与病魔长期抗争的患者。他们眼神中既有对生的渴望,也有对病痛的无奈。我们在手术中,不仅要做好护理操作,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在多次化疗后接受介入治疗。他对治疗充满恐惧,术前我耐心地安慰他,向他解释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术中,我一直握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术后,他病情得以控制,对我们充满感激。那一刻,我明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给予了患者希望和勇气。
介入室的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与时间和病魔的赛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至关重要。从术前的准备到术后的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然而,并非每一次努力都能换来理想的结局。曾有一位年轻男孩被推进介入室,他的父母紧跟在旁,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无助。男孩嘴里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手术过程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无影灯将惨白的光毫无保留地洒在手术台上,男孩下肢被消毒处理后,皮肤泛着异样的白。医生们神情凝重,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导管,试图开通那已严重闭塞的下肢动脉血管。然而,术后血管虽然开通,但长时间的缺血已让下肢肌肉和神经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他还是不得不再次走进手术室接受截肢,我们竭尽全力,也仅仅只是多保留了他的一部分下肢而已。
站在一旁的我,看着他落寞的神情,满心都是酸涩与无奈。这残酷的命运,就像一双无情的大手,肆意摆弄着这个年轻的生命。而我们,虽拼尽全力,却还是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在介入室的日子里,我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经历了生命的消逝。但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我们始终坚守岗位,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介入室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努力践行着这句话。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做人、做护士、做天使”的内涵。努力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
呼吸内镜团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承红带领团队做内镜治疗。
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余卫中团队为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
内镜中心设有国际标准的内镜洗消间。
“过去,内脏器官感染了,长肿瘤了,常常要手术才能取得病理诊断和切除病变。而如今,内镜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大力发展内镜技术,着力打造消化内镜中心和呼吸内镜中心,实现全程无创无痛治疗。
■ 呼吸内镜中心
十六年磨一“镜” 创多个全省第一
“小”内镜疏通支气管“大”问题
血凝块、肿瘤、异物、炎症等原因引发的气道狭窄,如“死神之手”扼住生命要道,分分钟就能夺人性命。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亚方向组团队16年磨一“镜”,用“小”内镜疏通支气管的各种“大”问题,帮助众多危重呼吸疾患闯过生死关。
内镜团队磨的这一“镜”叫呼吸内镜。“以前,支气管镜在很多医务人员和病人脑海中,只不过是一项辅助检查诊断技术,它的很多治疗功能并不为多数人所熟知。”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承红教授介绍。
20世纪初,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仅仅局限于气道内异物取出、肺脓肿脓液引流及脓腔内注药等,随着高频电刀、氩等离子体凝固、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冷冻术等手段应运而生,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越来越广泛。
16年来,内镜团队不断精进自己的内镜技术,先后创造多个第一:在市级综合医院中率先开展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及快速现场检测技术,对肺部及胸膜疾病精确诊断;全国首次联合使用4D介入技术(支气管镜介入、肺血管介入、经皮肺介入、内科胸腔镜介入)诊治胸部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与肺血管介入方向组强强联合,在全国首创“双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气管镜介入)治疗大咯血、肿瘤、感染等,被业内誉为“梦之队”。
从肉眼看,到给探头装上“GPS”
作为全省最早开展电子支气管镜的内镜中心,支气管镜最初是用来明确感染性病变和肺部不明原因性病变,一来可以在肉眼下直视,看清楚气道的情况,还能直接取活检;二是进行肺部灌洗或刷检,将脓性分泌物和肺深部的分泌物取出后送到实验室检查,明确引起病变的原因。
“气管外或是肺部外周的病变,支气管镜很难看到,内镜团队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引进了超声支气管镜。”李承红解释,超声支气管镜相当于在普通的支气管镜前面装上一个超声探头,气管旁或是支气管旁的病灶可以做扇形超声支气管镜探查,肺部外周的病灶可以做环形超声探查,一目了然。
今年初,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引进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就好比给支气管镜装上了GPS定位系统。”对于CT发现的肺部结节,电磁导航系统会建立一条到达肺部病灶的精准诊疗通道,探头顺着这条标记好的路线走,能精准地找到肺外周结节并进行活检,让周围性肺部病变“无处遁形”,大大提高了结节诊断率。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0余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的肺活检术。
据了解,内镜团队每年完成的各种支气管镜诊治量超过2000例。从肉眼看,到给探头装上“GPS”,既是支气管镜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越,也是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带来的健康“红利”。
畅气道、撑狭窄、封堵瘘,镜下治疗全程无创
“支气管镜不仅可以用来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全程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李承红教授透露,除了用支气管镜取异物、清理痰液畅通气道外,团队几乎掌握了目前呼吸内镜治疗的所有前沿技术。
7月30日,年逾八旬的李奶奶被家人送到了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人因喝水吃东西呛咳不止,短短10天瘦了10斤。
李奶奶3年前确诊为食管癌,做了手术,去年不幸复发转移,一直在住院治疗。团队为李奶奶做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食管的肿块已经侵犯并转移到左侧支气管,导致左侧支气管狭窄,并且支气管和食管之间出现了一个瘘口。
团队通过硬质支气管镜为李奶奶实施了支气管镜下覆膜支架置入术。随着释放的支架缓缓撑起内壁,瘘口完全被封堵,老人的气道恢复了通畅。第二天,李奶奶就已经开始正常进食。
手术后引起的支气管胸膜瘘也可以用支气管镜来封堵。放入一个单向活瓣或子弹头支架堵住瘘口。“这是个技术活,很考验医生的内镜水平。”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气管镜下开展冷热消融、支架植入、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多种治疗,打“组合拳”绞杀肿瘤。
同时,作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致力于肺部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及晚期并发症的诊疗,为早期肺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最大程度改善晚期病患的生活质量,把肺癌当作慢病进行全程管理。
在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上,内镜团队也巧用呼吸内镜,做了诸多创新技术:
支气管热成型术成功治疗重度难治性哮喘;
为部分肺大泡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将单向活瓣植入肺大泡所在肺叶或肺段的支气管中,通过这扇“单向阀门”,让这部分支气管只出气不进气,促使肺大泡像气球泄气一样慢慢萎缩;
全国首创“双介入手术”,大咯血时,在支气管镜下进行球囊封堵,为后续的肺血管介入治疗争取时间。
获批培训基地技术惠民
■ 消化内镜中心
将病人的体验感放首位
打造无痛为“主打”的新消化内镜中心
“恶心、疼痛、尴尬……做过传统内镜检查的人,大多都有不好的回忆。其实消化内镜检查的体验完全可以更加温柔、更加舒适。”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建华表示,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在诊治全程感受关爱和尊重,成立以无痛为“主打”的新消化内镜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全新的现代化装修风格,科学合理的诊室布局,高端领先的仪器设备,高效畅通的就诊流程……经过2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划,武汉市第六医院新消化内镜中心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新消化内镜中心在设计理念、服务流程等方面,都接轨行业最高标准,体现和强调质量安全,强化流程优化,让患者得到最安全、及时、准确治疗的同时,享受无痛的、舒适化的医疗服务。
凭借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和肺血管介入技术的优势,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成为国家介入呼吸病湖北省两个单修基地之一,每年举办2-3场介入学术会议,每个月都会下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团队负责人还在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牵头成立的湖北省呼吸介入联盟中担任副主席。
去年6月,湖北辖区内的县级医院进行了提档升级,呼吸机和气管镜成为呼吸内科的标配。设备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培养能够操作这些设备的人。
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知,这些创新技术如果只局限于一家医院,就无法惠及更多的患者,更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们组织“巡讲团”每个月下到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生分享新理念、新观点,讲操作规范,手把手地指导实际操作,不遗余力地进行内镜技术培训和推广。
“提高全省呼吸介入水平,任重道远。”主任李承红说。
舒适、安全、隐私,病人体验感放首位
与传统内镜相比,无痛内镜的好处远不止减轻病人痛苦这一点,提高检查质量是更大的优点。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余卫中称,在麻醉情况下,病人的身体比较放松,胃肠道检查条件更好,检查时医生看得更清楚,做出来的检查,质量也更高。
做无痛内镜对麻醉技术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消化内镜中心的麻醉管理,跟手术室是一模一样的。”中心的医护人员都接受过中深度镇静培训,还有专门的麻醉师负责质控。复苏区每个床位都配备了中心供氧、心电监护、呼叫系统等观察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安心的观察和护理。
为方便肠镜检查,需要换上一次性开裆裤,很多人特别担心走光。余卫中说,新中心的候诊间、检查区全部都是一人一间,私密性好了很多。麻醉恢复室尽管是个大通间,但是安装了拉帘,被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
舒适、安全、隐私,将病人的体验感放在首位,这是新消化内镜中心设立的初衷。
打造一支“7天×24小时”全天候内镜团队
今年4月,恢复正常诊疗的武汉市第六医院推出了“延时门诊”服务,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到晚上8时,一天12小时各科室均有专家门诊应诊,实现了“早提前、中午连、下午延”持续接诊。
这是继2018年推出的“无节假日医院”后的又一惠民举措。
“我们的消化内镜中心周末跟平时一样,可以做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消化内镜的治疗。”余卫中称,中心打造出一支“7天×24小时”全天候内镜团队,能24小时内镜下取异物以及消化道内镜下的止血治疗。为市民提供即时、便捷、精准、安全、高效、舒适的内镜诊疗服务。
一切以方便病人为第一要务。服务理念上的改革,带来业务量的增加,一年内镜诊疗量逾万例。
新中心共开放6间胃肠镜诊疗室和1个独立的ERCP诊疗间,拥有胃肠动力室、内镜洗消间和碳13/碳14呼气试验室。此次搬迁,在规范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新增了一大批进口最新内镜设备及超声内镜系统。
中心常规开展了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放大内镜、十二指肠镜、ERCP、超声内镜等各项消化内镜检查。此外,内镜中心还开展了超声内镜、放大染色内镜等各项先进内镜辅助下消化道疾病的“3E手术”,即“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D(内镜粘膜剥离术)”“EUS(超声内镜)”,更加全面精准地诊断疑难消化道疾病,诊治胆胰相关性疾病,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提前储备人才,与行业大咖结成学科联盟
“高水平的内镜中心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术以及胃肠镜室配备的高精尖设备上,还体现在医生护士们的专业素养上。”余卫中介绍,为了强化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发展消化内外科技术融合和亚专科新技术,医院着力加大人才的投入。
去年5月份迄今,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派出10余名医护到上海、江苏及华科大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中南医院接受消化内镜专项培训,掌握消化内镜“3E技术”的操作和相关护理。
“以前科室一年顶多只有1个进修名额,收入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家都互相推诿,不愿意出去。”余卫中说,现在有医院帮忙联系进修医院,给福利,给补助,鼓励大家出去学习,现在很多人都抢着要去。
去年7月,市六医院消化内科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结成学科联盟,补齐短板。中南医院专家每个月都会定期到市六医院坐专家门诊,做手术,进行业务指导,不断加强市六医院内镜操作技术水平。
“通过科室医联体迅速提升业务能力,力争3年内将消化内科建设成为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学科品牌,这是我们的愿景。”余卫中说。
撰文:刘璇 袁莉 罗瑶 刘望 李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