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19: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西游记》读书笔记仿写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明确写作目的
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还是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目的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二、熟悉《西游记》内容
在写作之前,要熟悉《西游记》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三、合理组织结构
一篇好的读书笔记仿写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引言: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故事梗概等。
2. 故事情节概述:概括地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等。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5. 总结与感悟: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注意语言表达
1. 语言要准确、简洁,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
2.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3. 避免口语化表达,尽量使用书面语。
五、突出重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例如,可以
虎精施法捉长老 猴王请主救三藏
却说师徒四人继续往西赶去。过不多时,行至一座山前。行者道:“师父,此山妖气环绕,须提防着点,莫叫妖怪抓去了。”长老听言甚恐,勒马急停,道:“那还是绕道而行吧。若妖怪真将我捉去,却又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师父胆也甚小!想当年老孙对十万天兵都不曾畏惧,斗过十龙百虎,战胜千神万兽,却怕甚么妖怪!”长老无奈,引马上山。好山!巍巍山峰,陡陡曲径。怪石遍地卧,挺树随处立。野藤缠绕如走兽,奇叶重叠似飞禽。苍狼林中蹿,梅鹿涧前饮。
说来也奇怪,前方有一座茅舍,它以干草为顶,以木头为壁,还冒着袅袅炊烟。八戒见了,两眼放光,舔舔嘴唇,赶忙向师父道:“师父,好不容易遇到一户人家,快讨些饭来吧!”三藏道:“好,你们在此看守行李,我去化些斋饭来。”
长老话毕就向茅舍走去。行者忽见屋外妖气重重,大叫:“不好!”欲上前阻止,忽地“呜呜——”一声,一阵阴风卷来,可谓飞沙走石狼虎惧,天昏地暗鬼神惊。狂风过后,行者、八戒、沙僧睁眼再看,行李、茅舍、长老都已不翼而飞。行者懊恼不已,骂道:“真是可恨!师父又被妖怪抓了去!”沙僧叹道:“唉,可怜师父命不好,我们快去救师父吧。”
行者念咒,唤来此地的山神。他白须如银瀑垂地,身穿着深紫长袍,手持枯枝似灵杖。山神鞠了一躬,道:“大圣唤小神有何吩咐?”行者问道:“此是何山?我师父被捉到何处?山上有甚么妖怪?”山神道:“此处是万兽山,山中有一洞,唤作虎窠洞。洞中住着一个九头虎精,上百个野兽都是他手下哩。你师父正是被他捉了去,放在洞中。小神法穷,无法上告天庭,今日大圣来了,望大圣能斩妖除魔,断小神之患。”行者满口答应,山神欣喜而去。
此时,虎窠洞中正举行宴席,庆祝大王的成功,一派欢腾。桌上千奇野果争光彩,百味珍馐斗香气。羊肚狐肠,兔肉鸟脏。鹿腿蛇皮,鼠头鱼肝。清甜泉水漂晶沫,醇醲美酒浮碧蚁。百样佳肴引人馋,万类走兽吃得欢。虎王笑道:“今日我施法捉来唐僧,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一块肉便可长生不老,与天同寿。待唐僧洗刷蒸好后,各位皆可品尝,一同长生不老!”洞中欢呼声甚大。虎精捉得长老乐,行者丢失师父急。
那徒弟三人寻至洞门前,有二狼阻拦,道:“来者何人?”行者更不答话,从耳中取出如意铁棒,一棍打死二狼,再一挥撞碎洞门。洞中妖怪皆尽失色,乱作一团。虎精厉声道:“你们是何人?敢打碎洞门!”三人定睛一看,见那妖怪怎生模样:身披金甲光芒灿,腰束红带威风凛。双眼圆瞪似铜铃,满口利齿如钻尖。两手持着狼牙棒,二足踏着虎皮靴。腮边鬃毛重,浑身橘黑纹。乌气盘头,迷雾环身。啸时万山震,奔时千树倒。
行者笑道:“我乃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你爷爷来了,还不快将我师父还出来!”虎精大笑道:“原来就是做弼马温的泼猴!”行者听言,大怒,举棒就朝妖怪劈去,虎精抖擞精神,持着两个狼牙棒上前应战。八戒沙僧各握九齿钉耙、降妖杖,与揉狮、苍狼、狻猊、金豹等兽酣战。这一场好杀:群妖围攻展威风,八戒沙僧显身手。大圣挥动如意棍,虎精狂舞狼牙棒。如意棒似金光窜,狼牙棒如乌气旋。这一根电制金蛇,那两棒黑龙出海。这一战斗得:银龙惊恐潜深水,金日害怕隐云雾。斗了三四十个回合,仍未出胜负。大圣心急救僧,虎精恼怒要吃人。行者见虎精武艺高强,与自己不分上下,就虚挥一棒,跳到洞中央,拔下根毫毛,嚼烂后喷出,叫:“变!”霎时间,洞中多了三四十个行者,各个舞棒施招,打得其余百妖溃不成军。
虎精冷笑一声,喝道:“弼马温休得无礼!看招!”只见他在地上一滚,现出原形:九双火眼惊人魂,九张血口灭人魄。四腿粗壮爪如钩,一尾有力挥似蛇。虎精张开九口对着行者等人,深吸口气,吐出一团紫雾,紫雾遍地花草枯,毒烟遮天鬼神愁!三四十个行者变回了毫毛,行者等人被熏得头晕眼花,呛气咳嗽,只得退出山洞。虎精却又化作人形,命小妖快将洞门填好。约两分钟后,徒弟三人方才得以恢复。行者叫道:“利害!利害!那妖怪棒法整齐,又会这等妖术,师父恐是难救了!”八戒道:“咱们还是散伙了吧,上天不保师父,我们又有何法?”沙僧道:“二师兄,莫急,大师兄神通广大,自然会灭了妖怪救出师父。”行者忽想到一计,道:“老孙先化作飞虫,进去探听探听。”“好。”行者,瞑目蹲身,又将身一纵,喊了声:“变!”跳入空中,化作一只飞虫:身体轻盈如芝麻,双翅俊俏似蝉翼。行者从洞门中的一条细缝飞了进去,耳听四路,眼观八方。
那虎精浑然不知,得意洋洋,对众部下笑道:“今日苦了诸位,终于驱走了那泼猴。这猴头也不弱,但谁都禁不住我的毒雾!除了太上老君,我就是世间第一!哈哈!”行者听言大喜,又飞到洞的后边寻找师父。只见唐僧被五花大绑在石柱上,正呜呜地哭哩。行者落在长老耳边,道:“师父,我是。等会儿我就可以救出你了,莫怕!”三藏听罢心中甚喜,道:“好,快去吧!”行者便振翅飞出山洞,对八戒、沙僧喜道:“师父有救了!那妖精说他除了太上老君谁也不怕,那我上天去请他来灭妖罢。”八戒、沙僧喜道:“好个猴哥,快去请太上老君!”那行者一个筋斗跳上空中,驾云去往仙界。
行者来到了兜率宫,见那金碧辉煌殿千奇,苍翠挺拔松百怪。这时,太上老君从宫中出来,瞧他两眼如明星,银须似冰枝。身穿灰长袍,手握白佛尘。他见了大圣,笑道:“你这猴头,不好好保唐僧去取经,来我兜率宫偷吃仙丹哪?”行者道:“我来有一事告求。”老君问:“何事?”行者道:“下界有一九头虎精,捉去我师父,武艺不差,又会口吐毒雾,老孙难救师父,但闻他言他除了你,谁也不怕,这妖怪你可认识?”老君听言,道:“那就是我走失两日的看门虎呀!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厮已下凡两年啦!走,我这就去收看门兽,救你师父。”于是带着太上老君,欢喜而归。
八戒、沙僧、山神见了太上老君,连忙下拜。行者将前事说一番,八戒问道:“老君啊,区区一个看门兽,怎生那样利害?”老君微一思忖,道:“那厮每日听我念经说佛,自练成法术,又将园中两粒松果练成狼牙棒,两日前,他偷吃了几粒仙丹就私自下凡成精。”老君又让伸出手,用佛尘写了个“迷”字,道:“,你再去与他斗,许败不许胜,若他不肯过来,就给他看这字,将那厮引来。我自有法收他。”行者又问:“若那妖又吐毒雾,却又如何?”老君又取出一粒金丹,道:“你一手握这定神丹,就无可畏惧。”行者大喜,又去往虎窠洞。
大圣到了洞前,用金箍棒打碎洞门,喝道:“妖怪快快出来受死,还我师父!”虎精也不答话,拿起狼牙棒就朝行者砍去。行者挡了几棒,就跳出洞外,想引虎精出洞。虎精却不追赶,道:“罢了,放你过山,但你师父我吃定了。”行者见他不出,便张手露出“迷”字。虎精忽如中了邪似的,又上前追赶,口吐紫烟。可那行者手握定神丹,并不惧。两人就这斗来打去太上老君跟前。太上老君喝道:“畜生!不认得主人了!”虎精甚是惊恐:“这猴子真是个地里鬼,怎把我主人请来了?”他转身欲逃,太上老君却丢出一个金灿灿的圈子,将虎精套住。那妖怪现出原形,乖乖跟领回定神丹的太上老君回兜率宫去了。行者等人闯入虎窠洞,将众数妖怪皆尽打死,救出长老,理好行李,便出了洞。行者将太上老君前来降妖的事说与唐僧听,长老感激不尽,山神欣喜万分,一谢再谢。师徒四人当下就离开了万兽山,朝西行。
真是有惊无险,毕竟不知何时到西天,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你也喜欢《西游记》,那绝对要了解一下《后西游记》。
昔年吴承恩天才妙笔著成《西游记》,一时炙手可热,明朝文人们也纷纷蹭热点。当时的书商余象斗费尽心机编出《四游记》发了财。其他续作一时多如牛毛。
《后西游记》是公认的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不能因为是续作或冷门就小看它。我读完合上这本书时,脑海里浮现九个字:“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后西游记》共40回,阅读能力强的人一天就可读完。主线剧情非常简单,写的是唐僧师徒取经完工后,花果山又产石猴,得了的神通,自称孙小圣,他辅助大颠和尚再往西天,因为东土真经被心术不正的僧人曲解了,这次是去求真解。路上收了猪八戒的儿子猪一戒,沙僧的徒弟沙弥,四人历经磨难,得解东归。整个故事的框架几乎原样照搬了西游记,看上去似乎也不怎么样,那为什么作家马伯庸在冷门推书系列中还大力推崇呢?读完本文你会明白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后西游记》在西游续书中知名度最高,这都多亏了浙江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同名连环画。
封面
这套连环画共17册,封面由戴宏海绘制,戴老师的工笔彩绘非常精湛,他一个人就撑起了浙江美术连环画的门面。这套书版式也设计得漂亮,统一的绿色外框与浅色底纹,将封面与封底展开能得到一张完整的画卷。
封面与封底合起来就是一幅画卷
别致的版式与精美的绘画相得益彰,成就了这套经典连环画。书中脚本遵照了原著,内页则是由徐有武、罗希贤、徐谷安、于水等连环画干将执笔,整体创作水平可圈可点。师徒四人造型除了唐僧换了顶帽子,其他与西游记完全一样,对画家来说省了不少功夫。
这套书印量非常惊人,两次印刷加上盗版足有上百万册,在80年代滋润了无数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心。我小学时也看过两本,一时技痒就想着也仿写点西游后传故事,可惜只写了个第一章“白虎星罗成大战孙行者”就没有坚持下去。
与西游记一样,主角团仍然是四人加一匹白马。男一号是孙履真,别名孙小圣,小行者。也许是花果山灵气太旺,石头里又蹦出个猴子,他称孙为祖爷爷,那就是的孙子。他也曾四海学艺,闹过天宫地府,基本是循着的发展路线玩了一遍。全书中就属他风头最盛,这只猴子爱自作聪明又狂妄自大,总是仗着祖爷爷孙的名号到处耀武扬威,各路神佛不看孙面看祖面,都让他三分。每次他开始卖弄学问我就觉得很装。
孙小圣-徐有武绘画
唐半偈(音同“记”),原名大颠和尚,广东潮州人,与文豪韩愈是莫逆之交,这位高僧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但并无西天求解之事。猪一戒与沙弥分别是八戒的儿子,沙僧的徒弟,他们同属“取经二代”,类似的性格和外形,同样的兵器,各方面都有前辈的影子。这一行四人品性上都比西游记更完美,削弱了唐僧的愚,的勇和八戒的贪。
书中还有西游记的“老人”出场,比如已成佛的孙与唐僧,他俩化身疥癞和尚,出面引导“二代们”踏上西行之路。
唐僧和变身疥癞和尚
唐僧变化不大,已经是一副老僧入定的状态,这才过了几十年吧,就老成了这幅模样,当年大闹天宫雄风不再有,令人唏嘘。
老了,不再可爱
另外牛魔王、玉面狐狸、镇元子等人也在书中友情客串,牛魔王管理一个国家,责任在肩,不敢逍遥任性,变得谨慎小心。镇元子还守着他的那棵人参果树,盖起了一座火云楼。
后西游记的最大看点就是拦路的大妖们。与西游记不同的是,书中多数妖王不是天上神仙放出来的,而是来自人心的恶念,欲念与烦恼。
妖王多数野生,武力并不高明,但文化素养很高,所以双方不仅是斗武斗法,也斗嘴辩论,这就让故事的讽刺性达到了新高度。下面让我们看看三个实力最强的妖王。
1.文笔压人的文明天王
文明天王前世是一只麒麟,它出生于春秋时期,被不识货的樵夫打死,孔子听说后感到同病相怜,他把那枝春秋笔一扔,从此《春秋》一书完结。麒麟投胎后化名文明天王,捡到了孔子的春秋笔当作法宝,他身上还长有金锭,可以随时抓下来砸人压人。
文明天王文武双全,胯下乌骓马,是一条好汉,他的春秋笔能做长枪刺人,也能变泰山压人。如果对方读书不多,就挨不住春秋笔,如果对方很穷,就挨不住金锭。孙小圣虽然法力高强,但由于读书太少被春秋笔压得动弹不得。
那笔掉下来,重如泰山
唐半偈读过些书,春秋笔压他不住,但他很穷,金锭就发挥了法力。对此孙小圣束手无策,上天去找文曲星,请得魁星下界,这才破了文明天王的法术。
魁星围着唐长老跳舞,取下两件法宝
魁星是个学霸,他缴获了文明天王的两件法宝,喜不自禁,跳起舞来。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他手里捏着金锭和文笔。
魁星的摆件
这个大妖以文笔压人,以财富压人,成了西行路上的最大难关。如果对照明末诸党争权,儒生把持言路导致灭亡的历史,其中讽刺的意图就愈发清楚。
2.套圈圈的造化小儿
造化小儿是西行路上最强的敌人,外表看着是个普通孩子,来历却大不简单。他不是妖魔却管理着阴阳二妖,土地对他毕恭毕敬,玉皇大帝也让他几分,当年孔子见两小儿辩日,其中一个就是他。
世俗的圈圈套不住孙小圣
他的独门绝技就是套圈圈,每个圈子代表了一种欲望,谁执着于此就会被套住。名、利、酒、色、财、气,以上这些孙小圣都轻松跳过。但这只猴子太好胜,好胜圈把他给套住了。
好胜圈把小圣难住
小圣被圈子套住,急得上蹿下跳,正值太上老君云端路过,小圣一头狠狠地撞上了老君的裤裆。老君顿时有种淡淡的忧伤,他骂了几句非常粗鄙的话,大致意思是还好是用猴头撞上的,如果是金箍棒撞上的恐怕事儿就大了。太上老君总和圈圈有着奇妙的缘分,他自己有个圈圈宝物金刚镯,对造化小儿的圈圈也不陌生,他当场点破:“哪有什么圈,不过是你自己套住了自己。”小圣一念醒悟,这关就过去了。
3.情深切切的不老婆婆
西游记里,女妖都盯着唐僧,后西游记中唐半偈的桃花运不太好。小圣却遇到了喜欢他的人。大剥山有一位白发少女,叫作不老婆婆,这婆婆面容如少女一样白嫩,却满头白发,手里一把玉火钳,就想和天下英雄作对。
沙弥大战不老婆婆
猪一戒被夹住耳朵
她特别仰慕孙的金箍棒,看孙小圣带了棍子来,一定要和他大战一番。
二人大战后,不老婆婆还不知足,她希望能长久相伴,妄想用青丝牵住小圣,而小圣这种钢铁直男当然不会接受她的纠缠。
他毅然决然地扯断青丝,扬长而去。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又怎么放得下?
痴情的婆婆心已破碎,一头碰死在山上。
原著这段写得非常畅快,似乎也是作者文笔得意的发挥,其中露骨的描写会让读者脸红心跳,如果把这段放到茶肆酒桌上公开讲起,现场气氛肯定非常火爆。不老婆婆这一关代表的是情欲,最后小圣的决然离开正是斩断青丝(情丝),正意味着“情丝难系心猿”。
4.其他饱含深意的有趣妖怪
以上这三位大妖最让人印象深刻,其他的妖怪也值得玩味,比如十恶大王,小圣以挑拨离间计令这十个妖王互相火并,逐个诛杀。这正对应了“十恶不赦”之理。另有除葛藤平缺陷大王,也大有深意。
十恶大王中计火并
木妖獾子精——缺陷大王
皮囊山三尸大王与六贼拦路也是有隐喻的。道教认为人的三个丹田叫做“三尸”,贪、痴、嗔,欲望产生于此,要斩三尸才能成仙,而六贼是佛教中的六种烦恼。这一关就是要斩断欲望,度化烦恼,这本书的寓言魅力就在此。
三尸与六贼
本书不仅是寓言迭出,还有想象力超凡的《蜃妖城府》故事!
师徒四人途径沙漠,这里原是一片人心生成的孽海,蜃妖一口把唐长老等人吞了进去,这个妖魔会隐身,孙小圣没有火眼金睛根本发现不了位置,找龙王帮助才让它现形。唐长老等被关在妖魔肚子里,抬头能看见五脏庙,这是唯一一次唐长老用紧箍咒,但不是为了教训徒弟,而是开启定位模式进行寻呼,让孙小圣通过头疼找到了师傅的大致方位,师徒里外夹击,打破了妖魔的肚子得以逃生。
妖魔幻化城池吞吃过路行人
肚子里有个五脏庙
蜃妖现形
麋鹿精销魂夫人设下仙人跳
除了妖怪,还有不少佛门中的败类和尚:唐王朝的生有法师,西天路上的自利和尚,媚阴和尚以及冥报和尚。他们或者喜欢讲求奢华的排场,讲求布施优先,或者声称入法门有捷径的歪门邪道。
生有法师
生有法师大谈布施的重要性,被孙的木棒击中,摔了下来。这又合禅宗的“当头棒喝”。
媚阴和尚
九尾妖狐蛊惑太后
《智救太后》故事说有九尾妖狐蛊惑人心,讽刺了那些自称开悟,走火入魔的野狐禅。
冥报和尚喜欢诅咒别人
作者引出这些形象,无非是想要抨击佛门中愚昧与贪婪的和尚。这当然也是和明末的时代状况是有关的,虽然故事在唐代,实际剑锋还是指向了明末。
后西游记与西游记都是世情讽刺小说,只不过后西游的力度更大更猛更直接,我们能在字里行间看到讽刺的寓意,甚至直接从妖王的名字去猜测。而这些妖魔多数是心魔,求解的过程是消除心魔,修炼心性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书中多用佛理说教,对于斗法斗力则显得薄弱。西游记就表现得更隐晦,以情节动人,把这些寓理藏在了故事的里层。
后西游记的作者至今是个谜,只能看到“天花才子评注”字样,这个天花才子肯定不是得了天花,而是佛教中“天花乱坠”的天花,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是明末潮州人,对于儒教与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学识不凡,所以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
这本书也有不少缺点,最明显的就是采用大量的说教对话,稀释了神魔小说斗法的趣味性,另外作者的文笔比吴承恩差了一大截,鲁迅对该书的文学价值有过评价:
其谓儒释本一,亦同《西游》,而行文造事并逊,以吴承恩诗文之清绮推之,当非所作矣。——《中国小说史略》
意思是后西游记主旨讲的也是儒教和佛教要友好相处,互相借鉴学习,但它的文学性和剧情设计都不如西游记。在巨大的文笔差距对比下,鲁迅认为不可能是吴承恩的作品。
后西游记情节和寓意不凡,可惜文笔仅仅做到了流畅,不算出彩,缺少诗词、景物、人物、器物的详尽描写,西游记中即使是沙僧的铲子都写了长诗描述。再看人物设计,孙履真,唐半偈,猪一戒,沙弥,他们是西游记复制出来的人格,并把这些人格给优化了,但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反而显得无趣。
本书纯粹为了说理而去强套西游剧情框架,作为小说,说理部分强压了情节,显得喧宾夺主,所以相对落了下乘,就像是一棵光秃的树,树干还硬朗美观,就是缺乏了绿意葱葱,莺飞燕绕的氛围感。而西游记读完,让我想到巴金《鸟的天堂》其中的榕树,丰满广大自成一界了。
不论如何,后西游记无疑是一本冷门的好书,如果你喜欢西游记,喜欢神魔小说,这本后西游记不可错过。只需要8个小时,就能展开一场饱含禅意的奇幻之旅。
不知道这样的作品,拍成电视剧会怎么样呢?
我是江户小歪,如您喜欢本文,请不吝评论,点赞与转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