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演讲稿笨》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5 11:16

3招搞定《演讲稿笨》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演讲稿的注意事项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撰写演讲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一个优秀的演讲稿不仅能够传达演讲者的思想,还能激发听众的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以下是一些撰写演讲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演讲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避免偏题。 2. 主题要鲜明、简洁,易于听众理解和记忆。
二、结构清晰
1. 演讲稿要有明确的起承转合,使听众能够清晰地跟随演讲者的思路。 2. 分段合理,每个段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三、内容充实
1. 搜集相关资料,确保演讲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2. 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使演讲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3. 避免空洞的口号和套话,用具体事例和数据支撑观点。
四、语言表达
1.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2.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演讲更具吸引力。 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五、逻辑严密
1. 演讲稿的逻辑要严密,观点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和衔接。 2. 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观点

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的演讲:当我的孩子是差生(引起家长的沉思)

来源 | 课道(ID:kedao100)

这是一位差生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的一份演讲稿,引起很多家长的沉思。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检讨。


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


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呢,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


于是,终于放弃原来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着呵斥、不满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易躁,黔驴技穷的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


每当打过孩子,尤其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


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和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


而这个他是我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


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无论怎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了,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不稳定了。


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


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范围内,我们只能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他(她),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别把可能的幸福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


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


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一种诅咒,这是一种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要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认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


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的时间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


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


我们承认,升学率与这些无关,学校也不因为这个歧视孩子。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


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百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家长朋友们,孩子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长不高、跑不快一样,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




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不要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


这一点,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


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力,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


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吗?


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


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相互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



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

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


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


即使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呢?


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遗憾。


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来源:课道(ID:kedao100),总有一束光,可以穿透黑暗!文章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的国没那么厉害,甚至受制于人》——极具正能量的一篇演讲稿

《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两次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刘亚东教授,在国家科技会堂所作内部演讲时疾呼——不要浮夸,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甚至受制于人!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民族品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的讲话。

任正非先生这样讲道:

大家不要拼命去宣传,什么领先美国。

你哪儿领先美国啦?

是麻婆豆腐?还是鱼香肉丝?

(如果非要说领先)你一定要讲清楚,你看,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我们已经领先美国啦!

因此我认为呢,我们要正视这个美国,这个国家的强大。大家不要一激动口号就喊出来了,而且喊口号的人可能还没去过美国吧?

所以说胆子大,这就是后生可畏啊!

美国这个国家是太庞大了,所以我们是不可能超越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自甘,说我们永远都不超越美国,就放心睡大觉了。

“超越美国”这个口号,我认为是很好的,但只是精神,并非是实质。

这个口号的本意呢,是希望20年或30年时间,这个一代一代的接班人下去,我们终于能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大家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从提高效益和效率做起。

——言归正传,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篇极具正能量的演讲稿《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甚至是受制于人》。

《科技日报》原名《中国科技报》,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创办。

小平同志曾先后两次为《中国科技报》、《科技日报》题写报名,称其“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

以下文字,摘录《科技日报》前总编辑刘亚东在中国科技会堂,所作的一次重要演讲——

我们作为央媒,不能浮夸。事实上,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甚至是受制于人。”

刘亚东在这次演讲中讲道:

“作为《科技日报》的总编辑,我因为《科技日报》没有人云亦云,大搞浮夸,而感到很自豪。我们始终以个性化的声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这样,我们才能体现《科技日报》的使命和担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啊,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

我们今天啊,这个“普大喜奔”的一些科技成就,比如大飞机,人家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有了。

我们今天啊,一些正在苦苦攻关的项目,比如载人登月,美国1969年就大功告成了。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差距。

我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和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这本来是常识啊,根本不是问题。

可是我们国内呢,偏偏有一些人啊,一会儿说什么“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啊,一会儿又说什么“全面赶超”、“主体超越”啊……

甚至说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啊,都分别超越美国啦,成为世界第一啦!

吹得有零有整,有鼻子有眼的。

唉,我们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干嘛非说自己有这个完整的、完全的、永久的产权呢?

如果只是为了鼓舞士气也就罢了,麻烦在于啊,发出这些论调的这些人呢,往往是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大问题。

而媒体的舆论呢,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啊!

不可否认啊,这些舆论,为国际上的这个“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

对中国建设成就的夸大其词,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啊!

其结果肯定是误国害民!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

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就可能永远只是梦,而不会成为现实。

就像《礼记中庸》所说“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我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它会让更多的国人啊,认识到中美科技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一旦认识到,就会惊醒梦中人。

因为西方的技术封锁,太多的卡脖子的技术,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能扬眉吐气,甚至受制于人。

那么问题来了啊,为什么离了西方的技术,我们就会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呢?

是否有一些共性的原因,阻碍了我们攻克这些核心技术呢?

我想是的。

那么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是缺乏科学的武装。

科学和技术本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联系,但被很多人混为一谈。因为普通人不一定懂,“科学”和“技术”在根本上,它们是两码事。

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啊,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

技术发明,它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

而科学创造,它是建立在系统的研究,专业的训练的基础上。

有人可能说,我们有“四大发明”啊?

我要说,“四大发明”它是属于技术的范畴,它不是科学,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说,这个指南针啊,我们仅仅满足于好用啊,迷不了路啊,找得着家啊,如此而已。

我们没有去研究磁场和磁力线,我们也不知道导体切割磁力线的时候会产生电流,更不会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

而这些,西方全都做了。

再比如说火药,老祖宗只是满足于啊,知道它这个能够爆炸这么一个事实,而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

我们的老祖宗只是懂得这个一硝二黄三木碳,所以只是停留在黑色火药的这个阶段,而西方却研发出了黄色炸药。

有人说啊,我们祖先发明了这个黑色火药,所以呢,后来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黄色火药,也才有了现在这个工业和军事上用的这些炸药啊!

我说,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持这种论调的人连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没有,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不求甚解,“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倾向啊,在今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没有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的久远。

第二,我们缺乏工匠精神。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一档节目,叫《大国工匠》,我想很多人都看了啊,我几乎是每一集都看了,我觉得这个片子拍的很好,这是下了大功夫啊!

问题是相对于我们14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些“大国工匠”实在是太少了,太稀缺了啊!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是瞧不起匠人的。从对很多职业的这个称谓上,就能看得出来。

剃头匠啊,泥瓦匠啊,小炉匠啊,甚至把这个教师啊,也称为教书匠。

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轻视操作啊,这是轻视实践啊!

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我们《科技日报》昨天头版报道了《海洋调查一线难觅学术带头人的身影》。

讲的是啊,这个海洋调查的某个航次上,16名科研人员,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一人。

而那些所谓的“学科带头人”呢,他们都说啊,我的学生去了,我就不用去了呀!

唉……

不久前,我访问德国,在萨克森州的首府德雷斯顿,参观了中德轨道交通一个联合研发中心的创新工厂。在这里,我被一种现象所震撼。

很多人穿着工装,在那儿一丝不苟,非常专注,非常认真地进行操作。

我本来以为这些人都是工人啊,结果一打听,所有的人都是工程师。

我看了以后啊,非常感动,正是因为这种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人才造出了莱卡相机,奔驰汽车,克虏伯大炮等等啊,更创造了德国制造的品牌价值。

今天要说的第三点啊,是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浮躁、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而且至少已经持续了20年。

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啊,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总是寄希望于所谓的“走捷径,弯道超车”。

我是很不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的啊,除非你是坏人,后面有人追捕你。否则,你干嘛要弯道超车呢?

如果说总结别人的经验啊,吸取别人的教训,少走弯路,这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

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弯道超车”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它往往成为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

你“弯道超车”想要走直线吗?

那是不是意味着别人都在走曲线?

别人都比你笨?你比别人都精?别人都比你傻?

别人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工业强国,别人都比你蠢,这可能吗?

所以我说这个“弯道超车”啊,它是行不通的!

就比如这个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它是在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下,不断的总结完善,调整,提高,最终呢,才能生产出一款好的产品。

你说想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弯道超车”,比如说我们的军工企业,从哪哪哪搞来一台别人生产的发动机。

即便你把它拆得七零八落,每一个零件都能依葫芦画瓢制造出来,即便你最后成功地生产出一台差不多的发动机。

但生产出来以后呢?

那今后的升级、改进、提高它的性能呢?你还能做到吗?

你肯定做不到!

因为别人在制造这台发动机之前,在图纸上就已经做了大量实验,有充足的数据累积。人家知道这台发动机哪好哪不好,所以人家能够不断升级改进。

而你不行。

你是在别人家的地基上盖房子,你根本不知道地底下打了多少根桩?混凝土浇筑了多少方?地基能够承受的极限重量?

什么你都不知道,你就敢在这个地基上盖房子?

就算盖起来,也只会是一间草房。因为你也怕,所以你不敢在这个地基上盖高楼大厦。即便敢盖,这座大厦迟早也一定会倒。

“弯道超车”,这是不讲科学规律的最典型的表现!

所以呀,科学玩不得“弯道超车”,得一点一滴从头累积。

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导弹。

1967年,我们爆炸了氢弹。

1970年,我们又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所以,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头做起,一点一滴的逐步累积,才有了这一系列如此伟大的成就。

如果离开了“地基”,不知道“地基”的比例和构成,上层建筑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弯道超车”,只是急功近利者的投机取巧罢了。

而另一方面呢,我认为啊,在很多这个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个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正在加速扩大!

几年前美国的那个五代机F35,它那时候用的还是老款F135发动机,那个推力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惊悚的22吨。

稍微熟悉一点航空发动机的人都知道啊,推力22吨,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呀,而且还是几年前……

听了以后大家可能都是觉得很着急,是吧?

着急也没有用啊,我想呢,寄望于啊,我们这个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科研人员,能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啊,把我们国产航空发动机事业搞上去!

我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的最后,用一位大学文史教授在课堂上对学子们讲的话,作为本篇文章的注脚。

这位文史教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们讲:

“要不,你们都掏出手机,把我下面的讲话摄下来,去校长那投诉我,发到网站上举报我。

咱们每一个班啊,都有一大批极端的伪爱国者。

啥意思?

就是,只要西方历史上有一丁点儿比中国好的,你们就认为那这段历史一定是西方编造出来的假历史。

你们不但信这个,还要逼着我信,每周都要找我辩论。

每次大战300回合,我从没赢过一次。

因为,我给你们讲文献出处,你们跟我讲虽远必诛。

我给你们讲“二重证据法”,你们跟我讲“寇可往,我亦可往”。

我给你们讲法国年鉴学派,你们跟我讲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还要找我辩论呢?

我上周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关于古希腊文明对近代欧洲影响”的考证文章发给你们,你们一句话就让我败下阵来了。

你们竟然说——看来老师也被西方渗透了!

你们动辄开口骂这个是“公知”,闭口说那个是“奴才”。那么,与你们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没有说西方的历史都是真的,正如我们的二十四史也曾经被装扮过。

我没有说不允许质疑课本,因为一切不允许被质疑的东西都值得被质疑。

我没有说你们必须得听我的,因为韩愈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的《师说》,你们初中时的语文课本里都讲过,对吧?

但是同学们,你们提出质疑的时候,要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你要用大脑的前额叶来质疑,而不是用肾上腺素来质疑呀!

我没有生气,我没有生气,我也爱我的国,所以我只是有点伤心。

我爱我的国,但我的国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厉害!

你们少听听网络上的“电子战”,那家伙的评书会毁了你们这一代人。

我也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西方列强的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众多伟大的人物,以及对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凡事都有两面性,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必须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你们全都是00后,现在正处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本应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里,心态最为旷然,视野最为宏阔的一代,是中国真正的全面拥抱世界的第一代人。

在世界民族之林里,你们可以不卑不亢,但你们不能只想着唯我独尊。

你们几个呀,以后不要再找我辩论了,我真的有点累了!

你们给我记住,祖国的强盛,是靠你们以后勤劳的双手,而不是现在只会信口开河的嘴巴。

我想告诉你们,用嘴巴歌颂40年来中国的强盛,不是你们年轻一代唯一的使命,因为那是你们的爷辈、父辈创造出来的,你们对此根本没有半毛钱的贡献。

你们的真正使命,是用你们的双手缔造出中国下一个40年的强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