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0 00: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
- 引言: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初衷。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体会。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故事或个人经历来展开。
-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尽量使内容丰富、具体。以下是一些建议:
-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包括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参加活动等。
- 体会与感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等。
- 传承与发展: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单调重复。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
5. 举例说明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新论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文物展览,以时间为序,以文物为载体,在“源”“流”“汇”三个单元中,呈现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融汇成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洪流。这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缩影,它生动地告诉人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譬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汲取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观念的有益养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折射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映照出“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这充分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在契合性。我们党深刻把握这种内在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展望未来,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就要讲清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的沃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才能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让人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
(作者崔华滨,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浅谈"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
有几位朋友问我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到底怎么学,由于本人嘴拙,下面浅谈本人学习之心得。去年的什么时候好友小王就拿了《和谐拯救危机》这一纪录片给我,大凯是因为我的福薄吧,大致看了第一节就没有再看,及至最近才认真看完。所以到现在才略受益。真正吸引我的是王财贵老师的有关读经教育的光碟,我想那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吧,首先是为了女儿有个幸福的人生,现在发现那里所蕴含的知识真是博大精深,受益匪浅。王财贵老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在0--3岁达到百分之六十,3--6岁达到百分之八十,6--13岁就只有百分之十了,而在这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吸收知识的黄金期,海面式的全盘吸收。所以,我们必须给他最经典的,最受益的知识去学习,更好地刺激他的大脑发育,也就是播种吧,种什么得什么。所谓"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丈"。他说到他的儿子,智力比一般儿童较差,小学三年级跟不上班,由于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儿子的一生﹣--﹣给了他一本《老子》,让他儿子看一节并背熟,从此以后每天背一节,到了他儿子上初中时是全班第一,到高中全校第一,到考大学时,各大名校争先录取。别人问他,"你儿子怎么这么聪明",他说他儿子很普通,就是因为从小读完了所有的经典古书,长大了那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再看看鲁迅、胡适这些写白话文的作家,谁又不是学古文长大的。昨天看了翟鸿燊(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客坐教授)对大企业老总的培训,那真是一语开悟,经、史、子、集应用自如,就是因为他在四岁时,已读完四书五经,他爷爷跟他讲了一句,"你读了《论语》,孔子就会跟你一辈子"。也许有人会问,"新时代了,谁还读这些老古板?"是经典就不会过时,谁会说太阳过时,它不也若干年了吗,现在人们还照常离不开它。读《大学》能修身,以后能做好事。读《中庸》能懂得和谐之道,能做好官。读《老子》充满无限的智慧,能谋事。读《论语》能学会做人做事,是经商之道。读《易经》能知道宇宙之奥秘,是学中医、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这一代人很悲哀,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别人满腔热情来问他,"你是中国人,据说你们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叫《易经》,你能告诉我写些什么吗?"留学生:" SORRY ,我没读过"。外国人又问:"你们还有一部著作叫《离骚》,作者才华横溢,为什么要跳河呢?"" I , M SORR Y ,我没读过"。"还有部叫《唐诗三百首》,你读过吗?"留学生很高兴地:"那我读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嘛。哀呀!我和女儿现在已读完《大学》,现在学《中庸》。刚开始有些枯燥,现在能乐在其中了。我也是在龚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摸索。有人肯定在想,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这些有什么用?但我从中找到了快乐,也悟出了很多道理,打开了许多心结,心态变好了。所谓"朝问道,夕死可矣"。至于女儿的收益有待时间来证明,我不期望女儿有多么精彩的人生,只为能不要像我一样走那么多的弯路,有个快乐的人生就好。90年代末,贺益德老师及几位他的好友就把他们的子女休学,在家念私塾,专攻儒学,花很短的时间补习数学等理科类,实践证明,这帮孩子现在很不错。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一定坚持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读经时间。周末参加亲子共读。下面浅淡几点对家庭的影响吧。《弟子规》第一节"首孝悌",《论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我对自己的父母倒还一般,但对我老公的父母及家人,由于恨他父母自私、只顾自己。恨他兄弟为一些小利而不顾手足之情。那种怨恨之深无语言表。一年勉强回去一次,见到他的家人也无话可说,回去一次也是受一次刑,气氛相当僵硬。跟老公在一起十年了,每次都是因为他的家人而发生矛盾。自从学了传统文化,我现在对他的父母是发自内心地当做自己的父母,经常要崽崽打打电话问候一下爷爷奶奶,上次回去看见老人穿的毛衣很薄,回来就买了毛线给织一件,其实我现在也不喜欢织毛衣了,因详情为有颈椎痛的毛病,不能低太久。他们没有女儿,这些不都是媳妇该做的吗?《弟子规》教我们"事诸父,如事父",更何况是老公的父母呢。"兄弟睦,孝在中"现在跟他的家人也相处得很融洽,这不也是一种孝顺吗。这一切的变发,老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虽然口头不说,但我明显能感到这个家更和谐了。家庭和谐,始于孝悌。其实按《易经》乾坤阴阳学,女人要有大地一样的胸怀,则家兴、国兴。"相夫教子"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如果能明白姑娘经、媳妇经、老太太经,你想不幸福都难,想不和谐都和谐了。刚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时,我跟小王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凶丹崽了,就算是入门了。每天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我心里也很难过,可是第二天又控制不住自己,其实女儿也没犯多大错,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看任何东西都不顺眼。"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现在不知不觉有很久没凶她了,女儿也变得孝顺了,吃的、用的都先想到我和她爸了,她也学会了"出必告,反必面",也懂得了他爸赚钱不易了。我常想:如果我上班时,有现在的心境,那业绩会有多好,工作会是多么快乐的事。也不会伤害那么多的朋友和同事了,都是自私、傲慢、狭隘惹的祸,害人害己。"活在当下",要放下,才能有所担当。从现在做起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德全而不危"。不孝的人容易犯鼻炎,脾气大的人容易伤肝,怨恨心太重的人肠胃不好,固执的人伤肾,耳朵不好。我在商城上班时,不知怎么就得了鼻炎,现在想想,应该是我顶撞母亲,怨恨公婆所致吧。每天早上醒来就是几十个喷嚏,跟着就流清鼻涕,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我妈在这帮我带女儿,看到我很难受,总是要我去医院看看,因为担心看病太贵就一直没去,可是今年,好像鼻炎都没再发过。再看看身边的人,得了不治之症,都是有极不善的地方。大家去看看幸福人生的论坛,看看癌症是怎么得的,又是怎么治愈的。看看那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是怎样弃恶从善,看看那些企业老总是怎样业绩翻番。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反作用力,把一杯水上写"爱、谢谢"这些美好的词语,结晶是等边六边形,非常漂亮。如果写"恨,愤怒"不好的词语,结晶就非常丑陋。人体有百分之70的水分,如果都发生了扭曲,细胞能不癌变吗。所谓境随心动。当一个人生气时,所呼出的气体打到小白鼠身上能当场毙命。其实,传统文化不光是儒学,它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体。一谈到佛教,我就想到封建迷信,以前去寺庙也会拜拜,那是取于对菩萨神秘感的一种畏怕。其实佛教就是一种教育,跟儒教一样,佛也是凡人变的,佛是明白人,跟孔老夫子一样,完全悟道了。佛教就是佛对世间人的一种教导,现在去寺庙拜佛,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佛渡有缘人,学佛是一个人的善根,福报。"命由我作,福自我求",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一个人命运﹣-﹣就是佛说的因果报应。人的贪、慎、痴、漫、五欲六尘蒙灭了人的本性。到临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所做的善与恶都会计入你的业中,到头来算总账,善多者入三善道,恶多者入三恶道,变畜生、饿鬼、下地狱。所以,人生酬业。有很多人去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可仍然不孝敬父母,不尊师长,那能灵验吗?佛是人的本性,就是你自己,只有你孝亲尊师,行善积德,佛才会显灵啊,"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佛告诉我们,不要杀生、邪淫、偷盗、妄语。否则,就要下地狱受三道轮回,这不也很好吗,如果人们能听佛的教导,世界也就太平了。有些人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多端能拥有万贯家财、高官厚禄,那是因为他上辈子积了德或是祖上积德了,前世业今生报,今生业来生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为自己为子女,我现在是谨言慎行,多行善,少动歪脑筋。大家可以看看《了凡四训》,明朝的袁了凡先生遇见精通周易的孔先生,算出他只有50岁阳寿,而且没有子嗣,一生的功名前途跟他是细细说来。刚开始袁了凡不信,可后来,就连他考第几名,哪天考,中什么功名都一点不差。于是袁了凡泄气了,反正就这样了。可后来又遇一高人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从此袁了凡行善积德,活到了70多岁,而且也有了儿子。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当遭遇什么不幸时,应想到是自己福薄,德行不够啊,厚德载物啊。"享福消福,福尽苦来。吃苦了苦,苦尽甘来"尤其对我们的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家里很殷实,只教他享受,又不教他做人之道,积德行善,那就离福尽苦来不远了。所以,少了些五欲六尘,"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清净点不好吗。从前总觉得一天无所事事,看看电视,看看娱乐八卦新闻,在沙发上睡一下就是一上午过去了。现在觉得时间很不够,很多东西还没开悟,有些道理明白了,但还做不到。到有了更高的境界,再继续聊吧,以上是本人现阶段的愚见,如有不到之处,望各位见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