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总结营林生产工作总结》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2 07:27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营林生产工作总结注意事项
正文:
一、明确总结目的
在撰写营林生产工作总结之前,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成果?明确目的有助于调整总结的内容和侧重点。
二、全面回顾工作
1. 时间范围:回顾总结的时间范围要明确,确保涵盖整个营林生产工作的全过程。
2. 工作内容:详细梳理营林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资源调查等。
3. 工作成果:总结工作成果,包括植树造林面积、成活率、抚育管理效果、病虫害防治成效等。
三、分析问题与不足
1. 存在的问题:针对营林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如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 不足之处:总结在营林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工作进度、工作效率、质量等方面。
四、提出改进措施
1.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的方法。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营林生产工作的整体效益。
五、突出亮点与特色
1. 总结营林生产工作中的亮点,如创新技术、成功案例、团队协作等。
2. 突出特色,展示营林生产工作的独特之处
【学党史·征文展示】“捡枝丫” ——营林生产工作日记
2021年刚开始,为响应林业局改革发展做出的决定,我和同事主动参加了营林生产工作。先培训、后上岗,2月24日,进行了呼中林业局机关人员森林抚育生产安全业务培训学习。营林技术人员重点讲解了中幼林抚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到:“清林”是指在纯林或混交林中,对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以及主要树种数量已达到营林要求的,要用割灌机、油锯等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而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也要伐去其它多余萌条。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采伐下来的树干和枝条按照树根一边在右树梢一边在左,规规矩矩的码成一堆,俗称“捡枝丫”。2月27日早五点起床,带好装备五点半去指定地点集合,此时,天还黑着,默默无语地飘着小雪。此时的我,心里还有一点莫名的小兴奋。我们乘坐战旗车向施业区驶去。按照营林部门的设计图纸,找到了林班号。天已经放亮了,雪一直下。生在林区,长在林区,工作在林区,却是第一次参加营林生产工作。割灌机师傅开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隆起火堆反复烧烤着割灌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开始工作了。趟着过膝深的积雪,伴着漫天飘舞的雪花, 紧跟着割灌机师傅的的足迹。但是,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小兴奋一扫而光。先是爬坡就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踏进过膝深的积雪往上迈一步会倒滑回两三步,以此反复,没办法了,手脚并用,前面用手趴着雪,后面用脚蹬着树,然后发力,再有小伙伴在前面拖拽,终于爬上了坡,来到了平岗上。此时,心跳如擂鼓,气喘如牛,而训练有素的割灌机师傅早已轻巧地把我们甩在了身后。为了撵上进度,来不及细想,抓紧向前,抱起零散的枝丫聚拢码堆,沿着“Z”形路线,继续追赶割灌机师傅,以此反复。上山如此,下山亦是。下坡时,坐在雪地上打着滑出溜下来的。午休时,发现汗水浸透了里面的衣服,雪落在身上融化后湿了外面衣服,里外发烧,怎一个“爽”字了得。雪地午餐,补充能量,安全技术员热心地提醒着,先喝热水后吃饭。小伙伴们拿出了各种保温的设备,还有经过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饭盒,说说笑笑地享用着午饭。饭后又继续了下午的劳作。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收工回家。第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营林生产工作打卡第二天。冬日的太阳,踌躇着、犹豫地离开了地平线,渐渐照亮了这寒冷的冬日。雪停了,天放晴了,但气温明显比昨天低了,小伙伴们的睫毛、眉毛因为都挂上了冰霜而生动了起来。因为对昨天的工作做了总结,也摸出了门道,我们听指挥,按小组一字排开,紧紧跟住割灌机师傅。我和同组的小伙伴分工明确,他在捡拾枝丫码堆时,我迅速赶往下一处捡拾枝丫码堆,我们交替前进,即做到不窝工、不漏检,又利于快速跟进,今天的进度明显快于昨天了。一路紧跟来到了山顶稍作休息,割灌机师傅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玩起了逗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疲惫,但心情却是愉悦的,收获了开心和温暖。午休时,我们还拍摄到了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天然雪雕以及深深的雪涡。在随后几天里,我们越来越适应了营林工作,而大山也会带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你怀抱枝丫时,会有杜松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尽管来不及细细的品闻;你会看到满山的傻狍子的脚印,而雪地上还带着它的体温,上手一摸是温热的,看样子是刚刚离去,估计它也是一脑门子的问号,然后瞪着大大的黑眼睛琢磨着,你们折腾啥呢,扰了我的美梦。而当枝条抽到你的脸、你的嘴唇,你的眼皮儿时,顾不得疼了,你会一笑而过,就当是大山的亲吻呢。还有在你一脚没站稳,或被拌倒、滑倒,或坐或趴在雪地里起不来时,不会疼的,甚至想多赖一小会儿再起来呢,因为厚厚的雪地像一张巨大的洁白的床垫,承托着你,给你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勇气,这应该就是大山的助力吧。要说最深的感触,还是对初建林区时父辈们爬冰卧雪的艰辛的理解。我的父母就是初建呼中林业局的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听妈妈讲起修建卡玛兰大桥的经历,那时没有什么机器设备,修建大桥的建筑材料,全靠人肩挑手扛,大家用扁担担着两个土篮,走在临时搭建的浮桥上,克服着摇晃、恐高,甚至随时掉下去的危险,卯足劲比着干活,唯恐落后。日常食物都是窝头、菜汤,住着小杆搭建起来的帐篷,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硬是靠着满腔的热情,高昂的斗志,不怕牺牲,苦干实干,建起了呼中的第一座大桥。这是那一代人青春的记忆,一座时代的里程碑。是他们的不惧高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成就了下一代的我们,父辈们艰苦的付出为新林区的大好局面夯实了基础。我辈接过接力棒,定会辛勤工作,不负韶华,努力向前,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注入自己的力量!监制:刘同欣 审核:王平 责任编辑:冯宏伟
编辑:孙富国 来源: 中国最冷小镇
大桂山林场精准培育高质量森林资源
大桂山林场聚焦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森林经营从短周期向长周期、从纯林向混交林、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坚持做优绿水青山,护好生态“高颜值”,持续做大金山银山,实现经济“高价值”。
坚持科学发展桉树,打造木材稳供“永丰林”。注重地力保育,促进“地下”可持续利用。根据不同年份、不同地类的桉树实际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精准配比肥料、制定施肥方案。全面实施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有机肥施用量由2020年的0.3万吨提升到2023年的2万吨。创新营林措施,促进“地面”高效率经营。采用免炼山、纵向布行、“双龙”出海的新造林技术,推广择伐、渐伐方式,实现控成本提单产,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延长采伐周期,促进“地上”高质量产出。对长势优良的桉树林分,采伐周期由原来的5—6年延长至7—9年,桉树每亩平均出材量由2018年的7m3提高到2023年的10m3。坚持分类施策,深挖林地生产潜力。积极培育10万亩桉树精品林、20万亩桉树高产林。
注重树种结构优化,打造资源储备“宝藏林”。注重提质培优,定向培育中大径材林。选择10万亩立地条件较好、林木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的杉木林,采取“间伐+施肥”改培措施,伐除生长不良的干扰树,保留培育潜力优良的目标树,优化提升林分质量。聚焦科学布局,大力培育混交林。充分利用山顶、山脊、冲沟等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闽楠、红锥、木荷、香合欢、米老排等珍贵乡土树种,形成“山顶带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混交经营模式。抢抓政策机遇,聚力培育高价值大径材林。依托油茶产业发展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机遇,创新“桉树+闽楠”“油茶+闽楠”等“国储林+N”“油茶+N”复合经营模式,开展3万亩珍贵乡土树种用材林提质增效行动,实现“储材”“储油”双赢。加强闽楠良种选育,集约培育5万亩高价值“金丝楠木”示范基地。
深化“产研”一体化,打造“多功能森林”新样板。厚植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复合经营。探索“林上、林中、林下”全空间立体复合经营,发展林下种植灵芝、三叉苦、五指毛桃、玉竹等2500亩,配套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产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一地多收、功能多元。强化技术管理,全面提高营林水平。定期召开营林生产现场会,总结技术要点,完善技术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森林经营质效。加强与广西科学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桉树与珍贵树种混交、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珍贵树种生态功能服务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林场成功申报并实施林业重点研发项目2个,获广西成果登记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刨花润楠采种基地母树林获得良种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