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2 23: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论语别裁》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读书笔记的主题。是针对《论语别裁》中的某个具体观点、人物、事件,还是对整本书的总体评价?明确主题有助于你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思路清晰。
2. 理解原著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对《论语别裁》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阅读原著,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
3. 突出重点:在读书笔记中,要突出《论语别裁》中的重点内容。例如,可以选取书中关于仁、礼、孝、忠、信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或者选取书中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
4. 结合自身实际:在读书笔记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感悟,对《论语别裁》中的观点进行阐述。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说服力。
5. 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文章的逻辑性。首先,介绍《论语别裁》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其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说明;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感悟。
6. 语言表达:在读书笔记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7. 引用规范:在引用
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分上下册,现在读的这本是下册,书中批注也是从这本开始做的,现在做一下整理。
“不动笔墨不读书”,当提起笔做批注时,虽然影响了读书的速度,但好处是对于书中的内容会有很好的理解,作者说得对,予以附和,有质疑,就写下来,这就是思考的过程。
关于《先进》。原句如下:“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与“后进”可理解为先辈与后辈,整句大体可以理解为:孔子说:上古的人们在礼乐文化方面,是比较质朴的,像没有文化一样,现在的人在礼乐文化方面,表现得很好。但是如果问我认可哪一种,那么我当然要学习先辈对待礼 乐文化的态度。质疑。孔子为什么主张向先辈学习,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礼乐过犹不及,反而流于形式了。就像极了如今泛滥的形式主义一样。由此可见,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形式主义已经大行其道,更不用说今天。再有此句中的“君子”一词感觉是明褒实贬,“野人”一词为明贬实褒。 大家觉得呢?
当你快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感到迷茫与挫败的时候,就去读书吧,书总能给你答案。最近在读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分享几个我喜欢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涉世,就是处世的经验。初进入社会,经验比较浅,比较朴素可爱。慢慢年龄大了,嗜欲多了,各种鬼主意也就越来越多了。年龄越大,虽然见识越多,但麻烦也越多,有话不敢说,说对得罪人,说不对也得罪人。
长大后没有小时候容易快乐,在职场中被磨平棱角后没有出入职场初生牛犊不怕虎时快乐。小时候,我们的世界很小,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全世界,父母把最好的都给我们,生怕我们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幸福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缤纷多彩,充满了诱惑,当我们想买一样东西买不起时,我们便觉得不快乐,当我们观察到别人有的东西我们没有时,我们便不快乐,当我们无法达到目标,我们便不快乐。
每个人都要把快乐当做我们人生的大背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在快乐这个大背景下发生,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遇到了什么不幸和苦难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的好事上,并感恩这些好事,才能活出人生的真谛。幸福并没有什么秘诀,抓大放小,才能幸福到老。
第二个观点是:每个人各有专长,全才很少,德行好的人不一定能够做成事。学校中,有些学生的品德很好,但绝不能叫他办事,他一办事就办砸。老实的人,人人都喜欢,但不一定能够做事,有才具的人能办事,但不能要求他品行也好。拿孔子举例,在孔子的弟子当中,德行有成就的人,言语不一定成功。而言语上有成就的,在德行上不一定好。纵观历史,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都好的人,实在少见。
所以,选人用人要看重人才的优点,而不是要一个全面的没有缺点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又凭什么屈居于你之下呢?心存一颗包容的心,才能选好人才,用好人才,要善于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这才是明智之举。
第三个观点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出生是死亡的开始,两岁时,一岁的我过去了,十岁时,九岁的我过去了,四十岁时,三十九岁的我过去了,我们天天都在生死中新陈代谢,思想也在生了死,死了生,流水一样,永不停止。世界是变的,别总用老眼光看人,因为今天的他已经不是昨天的他了,也别总是沉浸在过去的荣耀和成绩之中,因为今天的你也早已不是过去的你了,人是会变的,人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永远都用老眼光看人看事终究是不行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