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科学家100个的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17:41

如何写《科学家100个的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科学家100个》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家100个》这本书的主题,即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努力和智慧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有助于你在读后感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明确读后感结构: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科学家100个》这本书;在主体部分,围绕书中的内容展开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3. 选取典型事例:在主体部分,挑选书中的典型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这些事例可以是科学家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等方面的故事。
4. 分析事例:对选取的事例进行深入分析,阐述这些事例对你的启发和感悟。例如,你可以分析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或者他们如何克服自身不足,实现人生价值。
5. 结合自身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悟,谈谈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可以使你的读后感更具个人特色。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观点明确:在整篇文章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有感

2021年5月27日通过观看国家记忆系列纪录片《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让我看到了一个怀揣梦想的伟大科学家,用努力的汗水一点一滴肩负起中国的脊梁,他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的元勋、是人民的楷模、是民族的英雄,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钱学森。

1935年钱学森怀着“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家国梦想作为支撑,让其成为一名世界顶级的科技工作者。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礼炮从大洋彼岸传来时,当时留学有成作为世界顶级动力学专家的钱学森决定辞职回国,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但是受到美国军方软禁,钱学森不仅没有屈服而是想方设法积极寻找回国机会,表现出一位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国家力量打压面前毫不畏惧、有理有节的大气魄、大智慧,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概和义无反顾的赤子豪情。1955年钱学森终于克服重重困难,怀揣着一腔热血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开一片广阔的天空。纪录片中钱学森将其一生深深融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钱学森将其爱国情怀和家国梦想融入到其一生热爱的科技工作中,他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每一名体彩从业人员学习,作为一名体彩新人,我愿筑梦体彩,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体彩人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体育彩票工作的根本遵循;要牢牢把握国家公益彩票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践行‘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展宗旨,把体彩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体育强国强大格局中去谋划。我愿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体育彩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使命敦行,勇于担当。

作为一名体彩人我们始终坚持以安全运行为前提,依法依规开展销售工作。认真履行《彩票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确保体育彩票销售业务的安全开展。我们勇于担当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为国家持续不断筹集公益金,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做负责任、可信赖、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公益彩票。我愿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为推进中国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体彩人我们要以“公益体彩惠民生 健康中国有担当”等作为实践课堂,践行“责任、诚信、团结、创新“的体彩精神,把公益体彩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用行动诠释国家公益体彩的内涵。我会踏实认真的做好体彩服务工作,砥砺前行,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中国体育彩票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天才的浮生一梦,让我们透过科学的历史仰望牛顿

这是宸妈2021年发布的第180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1939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百度百科

牛顿,伏尔泰说他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

牛顿是近代科学的鼻祖,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以一己之力,让全人类的科学迈入了新纪元: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直到今天,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运行轨道的计算,都仍以这作为理论根据……

牛顿定理

  • 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评选最伟大的英国人活动当中,牛顿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之首。
  •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名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顿名列第2位,仅次于穆罕默德。

说起牛顿,相信只要读过书的人应该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从万有引力到光学再到微积分,查阅任何一部科学百科全书的索引,我们都会发现有关牛顿和他的定律及发现的材料要比任何一位科学家都多二到三倍。

《牛顿传》封面

读完被科学界和史学界“高引用”的牛顿传记、“普利策传记奖”决赛作品《牛顿传》,我才第一次真正清晰的知道这位科学天才的一生是如何精彩的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的。

我读的这本《牛顿传》是首版詹姆斯·格雷克于2003年出版的,今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最新引入国内。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国际知名的科普作家、科技记者、科技史家,也是一位作品被视为对现代科技产生文化冲击的互联网先锋,他由于使用叙事非小说技巧介绍陌生复杂概念而广为人知,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科技作家之一”。《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信息简史》等都是他的畅销书。

内页

格雷克在《牛顿传》中用了15个章节,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牛顿一生的生活经历,在文字间我们可以读到这位伟人的一生,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伟人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难怪被科学界和史学界双料认可!

怪人牛顿,与同时期的众人纠葛不断,却始终在科学的道路上终生踽踽独行。

牛顿85年的漫长人生终生未娶,怪异的脾性让他很难与人相处,所以他离群索居,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世界里。

目录

在《牛顿传》中,格雷克讲述了牛顿的童年。

遗腹子牛顿,在三岁时被母亲改嫁而留在农场——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创伤估计很难消散——所以牛顿写下“威胁我的继父与生母,要把他们连同房子一齐烧掉”。

好在继父去世后,生母又回到了农场,陪伴在了牛顿的身边。

内页

可是这位母亲却希望自己的长子继承农场,所以一再的将牛顿从学校召回。

牛顿对学习的痴迷,最终被家人所理解,放手让他回学校——感谢这一决策人!太多的天才阴差阳错的被埋没,还好牛顿没有放弃!

牛顿的内向性格让他不习惯与人交际,索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研究。

在大学为了躲避瘟疫不得不临时解散的那两年,牛顿回到了农场,正是在这两年里,他开始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大量的记录自己对科学的观察和思考。

牛顿的笔记和手稿,迄今为止仍未整理完。

内页

一方面是因为他生前一直对自己的研究很避讳,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总是习惯性的将他们束之高阁,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去世后手稿和笔记被分散,人们并不了解他孤寂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研究和发现。

牛顿在世时公布的不论是万有引力还是微积分等,都有人和他打公账,虽然他能拿出自己的手稿来证明自己更早,但是却每次都是在别人率先公布了研究发明之后……

格雷克的写作很细致,每个章节后都有大量的注释,是真的很用心在查找资料。也正是源于这样的细致,我们可以看到牛顿内心的矛盾冲动和人格的微妙。

在牛顿的后半生,辞去三一学院的工作后,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并出任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和督办,名利双收的晚年让牛顿的孤僻更甚。

内页

在学术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专断的牛顿;

在生活中,从绯红色的豪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极尽张扬的牛顿;

在事业上,他提出的金本位制度,深陷“南海泡沫”中;

在私下里,他痴迷于“炼金术”……

第一次读这么有料的伟人传记,完全不是熟悉的讲故事的套路,一桩桩一件件牛顿人生的大事件通过信件和手稿串联起来,像一串珍珠,闪闪发亮。

这本《牛顿传》,轻松帮你开启一个了解牛顿生平的窗户,适合对数学、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史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推荐!

牛顿传 科学天才的浮生一梦 ¥39.9 购买

我是宸妈,2020年读书160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37282329680970252"></script>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