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15:15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爱国需要理性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演讲的主题,即爱国需要理性。这个主题可以围绕爱国主义的内涵、理性爱国的重要性、理性爱国的方法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需要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引出主题,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可以引用名言、故事、时事等,激发听众的情感。
b. 正文:正文部分是演讲的核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爱国主义的内涵:阐述爱国主义的定义、历史渊源、现实意义等。 - 理性爱国的重要性:分析理性爱国对于国家、民族、个人发展的意义,强调理性爱国的重要性。 - 理性爱国的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理性爱国方法,如关注国家大事、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等。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理性爱国的重要性,呼吁听众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 注意语速和语调,使演讲更具节奏感。
4. 逻辑清晰:演讲稿的逻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鲁会盟,齐国国君采纳晏婴的主张,令一群侏儒在鲁定公面前跳舞以侮辱鲁国。孔子迅即上前呵斥,强烈要求当场斩杀这些侏儒。齐君深感惭愧,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四邑及汉阳之田。
(摘编自《孔子家语·相鲁》)
鲁肃责备关羽:“我们吴国可怜你们无家可归,才把荆州暂借给你们。如今你们已得益州,有了立足之地,就必须归还荆州。”话音未落,关羽的随从说:“土地,谁有本事占领就是谁的,哪有固定不变的主权!”鲁肃厉声呵之。
(摘编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杨洁篪: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甚至在20年、30年前,你们就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王毅: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对话)
史家传承了至圣先贤的骨气,我们见证了中国外交天团的豪气!班级计划举行爱国气节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守望中华民族气节”。数千年的时光,有过荣耀也遭受过屈辱,有过傲然也承受过践踏,但中华文明依旧,民族活力犹存,是何等伟大的力量让文明延续?是何等强健的支撑让生机永存?汪莘曾说:“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这就是中国人应有的节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气节。
于谦久经官场仍然坚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初衷。文天祥被捕依旧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谭嗣同临刑前仍旧保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傲然。孟子早就提及过“嗟来之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古人那宁死不受嗟来之食气节值得称佩。时穷节乃现。在当今的社会中,气节却似乎已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了。今日有些中国人,似乎已被金钱摧垮了精神,贪婪撕裂了气节,这究竟是怎么了?
现在的国人何以至此?抛弃气节,崇尚拜金,自以为洞察世事、明察秋毫,却未料自己也是不见舆薪。但又可曾悟起?古时虽也有“官本位”思想,也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痴心功名,但能做到“贪权者未必千里逢迎,好利者也非损人利己”!推崇“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理!由此观之,国之敝甚矣,但中国人的气节是否已无生机?其实不然,在最灰暗的时刻也有着星火般的光芒。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投抢”,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似金石所铸。叶挺面对惨白的稿纸,面对逃生的机会,也仍未从“狗洞”钻出,他的诗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已成为分开人与动物的界碑。他们是有气节的人,相信星星之火依旧可成燎原之势,点点星光必将拨开迷雾见蓝天。
是的,有谁见过昆仑下跪?昆仑是中国脊梁,它不会下跪!有谁见过长城弯腰?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永不折腰!我们的祖先从未流失背节弃德的基因,我们的字典也从未有过丢弃气节的词句。
同学们,站在银波荡漾的精神之海,找寻那民族气节的星光,把尊严铸入内心,让坚强作为翅膀,脚踏四方土地,头顶无垠苍天,守望民族气节,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作者:赵俊清
赵尚志在学生时代即参加了革命。1925年,在声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同年末,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从黄埔回东北后,在中共北满地委工作。其间,两次被捕入狱,经受了酷刑和铁窗生活的严峻考验。获释后,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等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响应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有效、持久的抗日运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是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的创建者、东北民众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者,他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创建抗日武装 领导游击战争 建立根据地
1931年末,赵尚志就开始从事抗日斗争。翌年4月12日曾在哈尔滨郊区成功颠覆一列日本军车,震动敌伪。从1932年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之时起,就肩负起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赵尚志在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宣传等实际工作。根据省委决定,他曾到巴彦反日游击队担任参谋长、政委。后来,赵尚志率6名同志脱离孙朝阳部队来到珠河(今尚志)。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支持下,建起一支由13人组成的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1936年8月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该军以队伍人数多、对敌作战次数多、获得胜利战果多而著称,成为令日伪军惊心丧胆的劲旅。不仅如此,抗联第六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的组建与发展都得到过赵尚志的帮助和他领导的第三军的支援。可以说,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与赵尚志和抗联第三军是分不开的。
赵尚志领导抗日武装积极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先是领导巴彦游击队在哈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在珠河道南、道北开辟了游击区,而后游击区扩大到哈东地区珠河、方正、延寿、五常、双城、阿城、宾县等地。赵尚志领导、指挥的游击战争活跃在日伪当局北满地区统治中心哈尔滨附近,予敌人以很大威胁。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战场遍及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山麓。南到吉林舒兰、榆树,北到黑龙江边的萝北、佛山(今嘉荫),东到乌苏里江边的饶河、抚远,西到黑嫩平原的海伦、通北,近四十县。在这广阔的领域内到处都有抗联第三军斗争的足迹。
1934年,赵尚志在领导游击队进行反日斗争的同时,配合珠河中心县委建立了以珠河为中心的哈东抗日根据地。1936年冬,赵尚志率第三军主力北上,越过松花江到达汤原,又与抗联第六军加强扩大了汤原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使抗联部队能有可靠后方,有力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在根据地被破坏的条件下,为了能继续坚持抗日斗争,赵尚志在1935年提出要在深山老林建立秘密营地(简称“密营”),作为抗日部队休整、活动的后方。密营是东北特殊的抗日根据地,广建密营可以说是极具预见性的重要决策,对于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意义重大。
贯彻抗日统一战线 建立联合军政府建立北满临时委员会
1936年1月,赵尚志倡导在汤原县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汤原会议贯彻党的《八一宣言》精神,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会议对于统一领导指挥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深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协调各军关系等起到重大作用。会议经民主协商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临时政府,拟定了临时政府各委员会组成人员,发表了扫荡日帝在华任何反革命统治,推翻日帝走狗“满洲国”,拥护并参加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发起组织之国防政府等十二条施政纲领,极大扩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治影响。在贯彻统一战线政策过程中,赵尚志主张“抗日”与“反满”应该并提。
1936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后,赵尚志提议召开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第三、第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抵制了来自代表团提出的一些对伪军、伪自卫团、“归屯并户”等不切实际的反日斗争政策,提出了根据现实环境,灵活运用领导群众抗日反满斗争的策略。同时,根据代表团关于在东北建立四个省委的指示,结合北满地区工作实际,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担任临时省委执委主席。这在满洲省委被撤销之后,保证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至关重要,对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对敌斗争方针策略、不断发展北满地区民众抗日运动和武装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军事学校 发明总结游击战略战术
抗联第三军在赵尚志的领导、指挥下,不断加强部队政治、军事、文化建设。赵尚志曾说“从三五个人滚成一支万人的大军,在东北义勇军里并不算惊奇的事。然而,重要的是聚结后能保持无论在人数上、作战能力上、政治意义上经久不变,还有长足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在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建立,赵尚志亲任校长。他主持制定了各种比较完备的教育纲领、纪律详则等规章制度。政治军事学校学习政治理论、军事常识,结合抗战实际进行军事演练,培养的大批干部对于提高北满抗联各军政治军事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把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理论与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相结合,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对敌斗争中,他既总结胜利的经验,也总结失败的教训,并注重上升到理性认识。1937年他著文《东北义勇军与其战略》,提出十种游击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外线战与内线战,进攻战与防守战,歼灭战与消耗战,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迂回袭击,小包围和大包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行踪飘忽,出没无常等,并提出“不打硬,不攻坚”“无胜利把握不作战为铁则”。1940年,他又写出《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的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两篇重要文献。他所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丰富了对敌斗争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克敌制胜的宝贵财富。
赵尚志所率抗日部队与敌人展开上千次战斗,仅敌人防守严密的县城就打过巴彦、东兴、宾县、方正、五常、木兰、佛山(今嘉荫)等。赵尚志亲自指挥了许多次战斗——攻袭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消灭敌人武装。在宾县三岔河、五常县五常堡、方正县肖田地、通北县冰趟子等地进行的许多著名战斗,威震敌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战场的开辟和长期坚持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给东北人民以极大振奋和鼓舞。七·七事变前开展的游击战争,打击了日伪政权的反动统治,延缓了日军对关内地区的入侵;七·七事变后开展的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不能入关,有力配合了全国总抗战。“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在日伪报纸上赵尚志的名字频频出现,日伪当局称赵尚志是“北满治安之癌”。(赵俊清)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