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22:15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2016改革强军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即2016年改革强军。围绕这一主题,阐述改革强军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2.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提出主题,主体部分详细阐述改革强军的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改革强军的重要性。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充分展现2016年改革强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改革强军的背景和原因 - 改革强军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 改革强军的具体措施和成果 - 改革强军对国家和军队的影响 -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有力,既要符合演讲场合的严肃性,又要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使演讲内容更具说服力
5. 逻辑严密:演讲稿的逻辑要严密,各部分之间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下
编者按:7月17日至18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强军兴军”主题赛在京举行。其间,25名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和军委机关部门的选手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广大官兵在军营积极锻炼成长、投身练兵备战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将本次大赛部分优秀获奖选手演讲稿在此摘登,以飨读者。
小叶片与“中国心”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刘吉辰
我手里拿着的是一枚小小的涡轮叶片,它看似不起眼,却是飞机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我的父亲搞了一辈子发动机,我从小就认识叶片,但真正了解它还要从7年前说起。
当时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大二时,为了丰富人生阅历,不甘平淡的我报名参军。火热的军营开启了我别样的人生,我爱上了空军、爱上了空军蓝、爱上了翱翔天际的战鹰。
在义务兵生活快结束的时候,父亲来看我。闲谈间,他说起我国的发动机技术还有不少障碍,这项事业还得有人接着干。回味着老爸的话,我终于找到了挑战自我的目标!几天后,我向北外递交申请,以战士身份考入空军工程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进入军校,从当年的文科学霸变成理工“小白”,落差可想而知。但我认准目标就决不服输。大学三年,我不断挑战自我、越学越带劲。去年,我所在课题组申报项目顺利被批准立项。
摘下发动机技术这颗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任重道远。但我可以自豪地说,今天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突破,“中国心”为巡航在祖国万里空疆的战鹰提供着强劲动力。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一定能行!
我愿做一枚小小叶片,即使一生无名,也闪光在祖国的天空。
一身绿军装一生报国情
中部战区某团一级军士长王耀军
26年前,我怀着对绿军装的热爱走进军营。那时,能成为一名军官是我最大的心愿。可是,1997年大裁军时部队撤编了,最后一次提干机会与我擦肩而过。想到已经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刚50岁就满头白发的父亲,我问自己:还要继续坚守吗?父亲对我说:“耀军啊,不管是当干部还是战士,都是做贡献,爹娘不在乎你啥身份。”那一刻,我不再纠结肩上能不能“扛豆豆”,而是暗下决心,当不了军官我就当兵王!
2003年,入伍快10年的我,又经历了一次军队编制体制重大改革,作为士官骨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使命激励我拿出刚入伍时的闯劲儿,完成了从一名优秀操作员到金牌教练员的转变。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带的兵,有的成长为全军红旗台站先进个人,有的提了干、成了战区优秀作训参谋,有的脱下军装在外交官的岗位上为国争光……
再过4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心里有遗憾、不舍,更有庆幸,我赶上了这一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一名老兵,我肩上扛的不仅是一个士兵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我将继续与战友并肩战斗,瞄准“主战”,聚焦“联合”,不负时代,强军有我!
做祖国的看海人
武警指挥学院学员王志国
这是一座荒芜的弹丸小岛,也是祖国的黄海前哨。33年前,岛上只有一座空荡荡的营房和两个人的哨所,哨长是我的父亲,哨兵是我的母亲。
32年前,我在岛上出生了。父亲给我取名“志国”,意在“立志报国”。从蹒跚学步开始,父亲就带我升旗、巡逻,教我敬军礼唱国歌,教我做一名小哨兵。当年的我,还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不知道这对将来的我会有什么影响。6岁那年,我上岸读书了。面对陌生的环境,我央求父亲留下,他却说:“我得回去守岛,你爷爷叮嘱过,爸爸要像守阵地一样守好岛,人在旗在。”
就这样,时光在父亲的岛上流淌、在我的岸上走过。2012年我研究生毕业。一天,父亲叫我去升旗,路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去当兵吧!像这开山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阳光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看到父亲苍老的手触碰到鬓角的白发时,我决定如他所愿,用一身军装去守护这面旗、这片海。
去年父亲因病去世,年仅58岁。年底我所在单位改革,在决定走留那一刻,我脑海里一遍遍浮现父亲的身影。这些年他为了守岛,老人去世没赶上,摔断肋骨没喊过,面对危险没躲过,我岂能退缩?我毅然写下申请,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在穿上军装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父亲,也看清了脚下的路。父亲用他一生的坚守,教会我什么是爱国奉献,什么叫使命担当。我愿向祖国许下承诺,像父亲那样,做祖国的看海人!
我驾战机巡海天
94982部队51分队中队长陈劼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外公,用他身上纵横交错的伤疤告诉我,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制空权。为了外公的夙愿,怀抱从军的梦想,我成为一名飞行学员,经历在校期间的艰苦磨练和重重考验,最终光荣加入某轰炸机大队,成为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
一次,作为全团最年轻的飞行员,我奉命驾战机执行远海远洋训练。航线之上、机翼之下,海水由碧到蓝,一直延到天际,壮观的景色令人惊叹。突然,无线电中传来密语:某某方向有情况,注意观察。
两架外机跟了过来,迅速向我逼近。空气仿佛凝固了,我心跳加速,全身都绷紧了。正在这时,机长平和的声音传来:“注意航线高度,保持好状态。”我意识到:身处一线,我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军队的荣誉。为了祖国我们要时刻做好战斗准备,敢于空中拼刺刀!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坚守航迹,高度一米不变、航向一度不偏。最终外机徒劳无奈、悻悻离去。
任务完成,长机命令返航。我加大油门,机头昂起,一缕阳光穿云而出。和平时期并不意味着战争远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上得去、打得赢,这就是我们蓝天卫士的!
强国强军有我在
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战大队战士崔馨月
作为女特战队员,我们的生活几乎就两个字:训练。也正是这样,在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军警狙击手比赛中,我们获得该赛事史上女性最佳成绩。
今年初,我代表武警部队执行对外交流任务。在身形魁梧的外方军人面前,我显然太娇小了,对方提出能否露一手看看。我随即拿起他们的AK—74步枪进行快反射击,在不熟悉性能情况下,直接打出2.74秒5发弹、散布只有8厘米的成绩。这为我赢来热烈的掌声。
当时正值严冬,有次射击考核下起了大雨。当时外方队员是逐个出来受考,而我方考官雨中一站就是4小时。从那以后,我感受到来自外方军人真正的尊重,连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也变成了中文“你好”或是抱拳礼。
出国交流,只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今天,世界影响着中国,中国也影响着世界。作为新时代武警官兵,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磨利剑以护苍生、务强军以谋复兴,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
格桑花开新时代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干事格桑坚参
我出生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普通家庭,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沐浴着党对民族地区关怀的阳光雨露不断成长。11岁时,我有机会走出大山,来到离家乡几千公里外的济南西藏中学免费读初中,接着被推荐到昆明陆军学院附属藏族中学就读高中,随后又考入军校,成为一名光荣的“金珠玛米”。一路走来,一路感恩。作为受党培养成长的藏族军官,我常把自己比作盛开在新时代的格桑花。入伍以来,我满怀激情学习党的理论,积极发挥民族干部语言通、民情熟等优势,把理论内容“翻译”成藏语直白话,为驻地群众宣讲数百场次,受到普遍认可和欢迎。
多年来我坚守“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的执着信念,怀揣着对祖国边防的无限热爱,无论是“老鹰飞不过”的詹娘舍、风雪弥漫的查果拉,还是人迹罕至的藏北高原,处处都有我双脚丈量国界、挺身守卫边防的身影。每次巡逻到达重要点位,都要展示国旗宣示主权,我和战友们高喊着“祖国在我心中,我在祖国怀抱”。
作为强军兴军的见证者、参与者,我要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就像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默默守护着雪域边陲的安宁,陪伴着伟大祖国阔步前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30日 20 版)
来源:解放军报
矢志改革,强军梦才能成就个人梦
——推荐第39集团军某步兵旅营士官长陈忠波在改革强军主题教育中的演讲
编辑同志:
第39集团军某步兵旅在主题教育中,结合部队实际开展“‘改革亲历者’讲改革故事”活动,让身边一些经历过编制调整的干部战士登台演讲,使官兵在聆听“摸得着、看得见”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从而坚定服从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信念,激发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热情。演讲中,一营营士官长陈忠波演讲的题为《矢志改革,强军梦才能成就个人梦》,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经陈忠波同意,现将他的演讲稿推荐给《解放军报》,希望给官兵启发。
陈晓宇、徐晓峰、张照星、王海建
一晃穿上军装已经16年,回首走过的路,最让我难忘的是,改革给部队带来的变化犹如“芝麻开花”:我当兵时每月津贴是60元,现在每月领着7600元的工资,增幅今非昔比;我手中的武器装备3次升级换代,性能越来越优,战斗力大幅提升;我从班长干到了营士官长,责任越来越重,担当越来越大。回首这16年,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改革让战斗力铁拳越来越硬,也给了我们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天地。当义务兵时,我看着班长示范干脆利落的战术动作,非常羡慕,于是梦想着成为一名“会讲会教会示范动作会做思想工作”的班长。后来,通过苦练本领,我如愿当上班长,也恰好赶上部队推行优秀士官班长代理排长的政策。经过考核,我如愿走上了代理排长的岗位。责任大了,干劲更足了。我代理排长好几年,荣誉获得一箩筐。我没有其他“追求”了,毕竟从士官能干到代理排长已经够“牛”了,不料去年旅队承担总部赋予的试点改革任务,我凭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优秀的军事素质当选营士官长,比以前更“牛”。听说以后还会有旅士官长,甚至更高级别的士官长。我热血澎湃。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要想跟上部队建设发展的步伐,练强能力是关键。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过,如果之前的改革是1.0版本,那么现在需要升级到2.0版本。这次改革,好比剪掉一棵大树上多余的枝叶,更有利于成长。如果说以前的改革是小范围局部的改革,那么这次的改革就是全面的彻底的改革,我坚信部队的明天会更美好。
二是作为军人,不仅要坚决拥护、积极支持改革,更要自觉投入改革,争做改革的“火炬手”。面对改革,我觉得要敢于迎难而上。都说军人生来为打仗,军人连打仗都不怕还怕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吗?记得2004年,部队取消干部司务长,由士官骨干接任。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岗位,士官骨干中没有人愿意干。我心里清楚,他们觉得这个岗位以前一直是由干部任职,而自己吃几碗干饭心里有数,担心胜任不了。我经过考虑,觉得应该挑战一下,于是毛遂自荐担任这个职务。起初,我遇到过不少困难,也受到不少批评。但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虚心请教,我慢慢适应了这个岗位,而且还干得不错,得到上下一致好评。通过这件事,我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真谛。我认为,军人就该叫响“困难面前有军人、军人面前无困难”口号。
面对改革还要一往无前。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14年士官长选拔。我报名参加竞选时遭到家人反对,他们认为我已服役10多年,再干几年到头来还是一个兵,不如转业回乡开辟“第二战场”。但我认为,部队每次改革都有许多机遇,我想站在改革的“浪头上”搏一把。凭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质我顺利当选营士官长,而且协助营长圆满完成全年上级交给的各项军事训练任务。
三是作为基层普通一兵,服从大局、听从指挥,把自己担负的任务完成好,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对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持。我始终认为,支持改革不能空喊口号,而是要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为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份力量不起眼,但我相信,这一份份力量汇集在一起,就能推动改革这艘大船破浪前行。
坚持按岗位需要充电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关键。以前我当班长,感觉尽好班长职责就行。可是自从任职营士官长后,负责营里训练、管理和教育相关工作,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于是,我挤时间学习训练管理教育相关理论书籍,不仅如此,还时常向教导员等政治工作干部请教思想政治工作、向营参谋学习参谋业务、向班长骨干学习专业技能。
军人本职就是打仗。在做好日常训练管理的同时,我经常向营连军事主官请教战术指挥问题,还经常看一些关于战争制胜机理书籍。今年合成营演练中,我带领“特种分队”直捣“蓝军”司令部,为“红军”胜利奠定了基础,受到在场领导的好评。
任士官长一年多来,我不仅协助营主官圆满完成了军事训练、实兵演习等任务,还高标准完成其他各项任务,并且为全军推行士官长制度蹚出路子、积累了经验,这也算是我为改革做的贡献吧!
上图:陈忠波为官兵演示二列桩爆破。郭 勇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