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搞定《校长就职讲话》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15: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校长就职讲话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讲话的主题,围绕校长就职这一重要事件展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表达对前任校长的敬意、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学校发展目标、强调师生团结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就职讲话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开头:简要介绍自己,表达对就职的荣幸之情,对前任校长的敬意,以及对师生们的感谢。
- 主体: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校发展目标、工作重点等,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师生们的期望。
3. 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注意语气的把握,既要庄重,又要亲切。
4. 内容充实:在内容上,应确保以下几点:
- 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
- 分析学校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关注师生需求,提出关爱师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措施。
5.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和措施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新上任校长第一次教师见面会上讲话:我一定尽我所能去把它做好,
新上任校长第一次教师见面会上讲话:我一定尽我所能去把它做好,虽然压力重重,但我会义无反顾!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我心怀欣喜,也感到无比的沉甸,我要向市教育主管部门表示感激之情,是您给了我信任和支持,也要向在场的各位朋友表示感激之意,感谢各位的帮助,让我得以进入这个满有活力的地方。面向未来,愿同在座各位一道同行,相互学习、一起努力,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共谋发展,一起给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多空间。
自从当上校长之后,我并没有收获到预期中的成就感以及荣誉感,反而是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包围着,这个位置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一直给我施加着无形的压力,让我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当中,常常会想,如果因为自己的决策错误或者能力不足而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发展,伤害到学生的利益,那又该如何去面对公众的信任与期盼呢?虽说在教育方面我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积累,但是要全面负责校务管理工作并且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却仍然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心中总会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有资格担任这样的职务吗?
我们学校依靠牢固的发展根基,靠前校长的远见卓识以及全校师生的辛勤付出,已经创建起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系统,包含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这些关键设施,而且营造出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交流互动的良好环境,学校治理机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品质一直处在地区前列,这给可持续发展赋予了稳固根基,更为可贵的是,学校管理层是由一群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成员们不但专业技能很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显示出很强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师资力量很强大,每一位老师都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重视人文关怀,很好地体现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 这些明显的优势就是学校的竞争力,能应对各种困难的保障,所以我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也对学校有很大的期望。
从小就有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这份执着一直都在。两年前,市政府想让我当教育局科长,待遇好,发展也好,但我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拒绝了,因为内心放不下讲台和学生,我觉得能看见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他们成长,这种职业认同感比其他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强太多,即使后来当了教务主任,每周还是会去给学生上课,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线老师的真实处境,也一直在思考,作为班主任,我能用学校的哪些资源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作为科任老师,我又希望学校给予我哪些支持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这样一个校长这样的职务,让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重担在肩,困难重重,但我一定尽我所能去把它做好,虽然压力重重,但我会义无反顾。作为一个教育的领导者,我认为不是说只是一个单纯的行政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服务于师生的实践者。那么我本着这样的理念,我的工作思路是始终立足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始终以自身专业的素质来进行指导工作;始终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性。老师们是我们学校...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在202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坚 韧——在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校长 王树新(2025年6月28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山城盛夏,草木葱茏,万物竞秀。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襄学成之喜,共享成长荣光。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道,向关心支持你们的师长亲友致以崇高敬意!1936年的今天,重庆大学举办了首届毕业典礼,41名毕业生在风雨如晦中点燃救亡图存的火种。如今,每年的6月28日,我们都会准时相聚在风雨操场,用一场无惧风雨的青春盛典,传递不灭薪火,共赴复兴征程。岁月更替,初心如磐,一代又一代重大人,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城市共脉动、与学校齐奋进。回首同行之路,我们共同见证国家发展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教育强国建设高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步履铿锵;共同感受山城巨变气象万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加速崛起,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通江达海,现代化新重庆活力奔涌;共同推动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科学中心筑起创新高地,智谷校区吹响建设号角,“百年新重大”壮丽蓝图正在全校师生勠力同心中恢宏铺展。过去几年,同学们在英雄之城“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浸润下,在百年学府“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文化熏陶中,孜孜以求、锐意进取、实现蜕变。图书馆的挑灯夜读,实验室的反复求证,是你们求知问道、智破难题的最美身影;调研实践的长途跋涉,运动赛场的全力冲刺,是你们奋勇争先、砥砺拼搏的生动写照;抗击疫情的守望相助,迎战山火的挺身逆行,是你们迎难而上、守护家园的青春担当。在不断的探索、磨砺与超越中,“坚韧”早已成为你们人生成长路上最厚重的底色、最可贵的品质。同学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面对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面对科技裂变的机遇挑战,站在时代岔路口,迈上人生新阶段,拥有坚韧的力量更显重要。它是登高望远的战略定力,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格局境界,保持清醒,坚守自我,在时序更迭中校准人生航向;也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坚持用“微光”汇聚“星火”,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信念追求,自立自强,豁达奉献,在攻坚克难中淬炼人生价值;更是破局立新的实践智慧,善于应“变局”勇拓“新局”,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决心魄力,拥抱改变,创造改变,在守正开新中熔铸人生华章。临别之际,希望大家将这份坚韧的品质装入行囊,让其始终成为你们未来风雨兼程最坚实的底气、最可靠的铠甲。一要做理想远大的深耕者,以坚韧之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才能在日复一日的耕耘和积淀中成就伟大的事业。材料学院潘复生院士三十年如一日深耕镁合金领域科技创新,带领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前沿应用,助力“天舟”遨游寰宇。今天来到现场的王永泉校友,十年磨一剑,攻坚卫星导航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北斗”闪耀苍穹。他们都心怀科技报国梦,以不同的轨迹共同丈量中国航天的广阔征程,用坚守印证了唯有向下扎稳根基,方能向上触摸星空。翻开今年的毕业名册,我们欣喜地看到,公管学院王熙斌同学将前往西藏洛扎县,在祖国边陲书写基层治理的青春答卷;航空学院汪航同学将就职中航飞机设计研究所,用专业所长托举大国重器的腾飞梦想;法学院李源信同学将入职最高人民法院,在服务法治中国建设中彰显青年的时代担当……无论你们走向何处,希望同学们胸怀远大理想,以“不期一驾之企及,惟是十驾之不休”的执着与笃定,永葆终身学习的热忱,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以坚韧之志绘就青春底色,成就人生高度。二要做无惧艰难的挑战者,以坚韧之姿知难而进、披荆斩棘。“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越是“至远”之事业,越需要付出“至难”之艰辛。当下,应对大国博弈、奋进强国建设亟需更多闯关夺隘的时代先锋,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前沿挺进,不断抢占制高点。电气学院蒋兴良教授无惧高海拔雪峰山的极端严寒,成功创建世界首个能源装备安全野外观测站,铸就电网覆冰预警的科技盾牌,如今又在武隆新基地再攀科研新高峰。前沿院潘瑜教授主动挑战低温热电材料匮乏难题,创新引入拓扑量子材料磁热电效应,为全固态制冷技术开辟了全新路径,成功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先锋者”榜单。无惧艰难、勇于挑战的锐气与韧劲同样闪耀在同学们身上。“野蛮生长”学生跑团连续两年刷新高校百英里接力赛纪录,他们用每人每周百公里起步的坚持,在一次次挑战极限中超越自我。荣获学校“争先创优学生年度人物”的土木学院雷振博同学,瞄准风机减振前沿交叉方向,用创新研发的风阻尼器助推“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青春因挑战而绚烂,希望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敢于挑战、乐于挑战,在奋进新征程上不断将时代的“发展考题”和个人的“成长课题”转化为青春的“创新答卷”,以坚韧之姿大胆创造属于你们、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无限可能。三要做脚踏实地的行动者,以坚韧之力勇毅前行、玉汝于成。“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空想者常耽溺于“完美计划”的幻影,在反复权衡和犹豫中错失良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多实干家和行动派。任正非校友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正是这种“行动即答案”的魄力,引领华为在重重封锁中持续突围,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铸就中国科技的硬核脊梁。卓越工程师学院董震同学深入企业一线,全程参与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攻关,正是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扎实行动,使其成为全国首批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干字当头的实践担当,一样深刻体现在学校每年超9万人次的志愿服务中,重大人的身影广泛活跃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生态守护、科技助企、赛会保障等一线,大家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奉献诠释青春,正是践行“知行合一”的真实映照。希望同学们坚持躬身实干,用“行动敞亮”取代“口号响亮”,力戒拖延、拒绝“躺平”、反对内耗,注重从眼前事、身边事做起,不断实践、持续精进,以坚韧之力扛起青春之责。只要步履不停,平凡同样可以铸就非凡。同学们,强国建设期盼青年力量,时代发展呼唤青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人生因坚韧而卓越,青春因奋斗而璀璨。希望大家以坚韧厚植深耕之志、塑造挑战之勇、砥砺行动之魄,在祖国需要处挺膺担当,在时代浪潮中敢闯善为,在复兴征程上接力冲锋,奋力谱写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乐章!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未来身在何处,走得多远,母校永远牵挂你们、支持你们。祝愿你们坚韧如初,前程似锦!传承重大情,成就重大事!谢谢大家!摄影:重庆大学新闻宣传学生记者团,刘力编辑:重庆大学新闻宣传学生记者团 王钰雯校对:秦婷责编:张婧 卢继审核:赵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