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4-30 14:13

推荐《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的心得体会要围绕什么展开。是关于医德医风、医疗技术、临床经验、患者关爱等方面,还是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2. 确定角度:根据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方面入手,使作文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3. 结构清晰:心得体会作文一般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简要介绍背景和主题,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心得体会,结尾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内容充实:在中间部分,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等进行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体现医者仁心:在心得体会中,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仁心仁术,关注患者需求,关心同行成长,展现医者风范。
7. 遵循职业道德:在写作过程中,要尊重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同时,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对同行进行恶意攻击。
8. 反思与成长:在心得体会中,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敢医敢言的钟南山:“我就是个看病的大夫”

作者:林洁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钟南山院士,回忆起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瞬间,仍然很激动。他认为,获得“共和国勋章”,更多是一种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抗疫医务工作者给予的最高礼遇。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颁授勋章,肯定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9月1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钟南山回忆说,他在领奖瞬间,曾向总书记“请战”。他说希望能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把抗疫的药物和疫苗研究更好地做下去。

“作为医生,我体会最深的是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我们国家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8个月来,84岁的钟南山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不仅如此,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在科研攻关、临床救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敢医敢言

很多人应该记得,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假大空,其实他是有底气的,“实践之后,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依据、没有把握,我是根本不会这样做的。”那年,钟南山67岁,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被诊断为非典的病人。

在“衣原体是病因”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的背景下,钟南山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提出并证实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面对极大的外部压力,坦言当时北京的疫情传播没有得到有效防控,为当时疫情防控工作走上正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84岁的钟南山提示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拿着“无座票”,毅然挤上了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餐车。多少次,钟南山院士哽咽地说出“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从“肯定存在人传人”、到“我们挺过来了”……在每一个最为焦灼的节点,钟南山总能站出来说出真相。

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作为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钟南山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8月27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老刘,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出院,刷新了新的救治奇迹。

“我们团队就是有这么个韧劲儿,抢救就是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钟南山跟国外同行交流时,人家觉得很惊讶,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同时解决患者出现的出血问题和凝血问题。钟南山表示,ICU团队所有人在困难面前选择坚守,生命可贵,他们从不轻言放弃。

钟南山说,不要受到旧思想的禁锢,也不要受教科书上一些结果的限制。“我看教科书上从来没有人提到这么长时间使用ECMO,但他就是活过来了。”

“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不但要学会医术,更要学会做人。”对于学医的学生,钟南山认真地说,学做人是学习怎么正确对待病人,怎样给病人同情和勇气。

第一个“逆行”武汉的广东医生桑岭,是钟南山的学生,此次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说,17年前还是学生的他,没有资格上抗击非典战场,但他看到的是不畏生死、不计报酬、保家卫国的担当。“钟老师说得最多的是,我们医生最大的政治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钟南山经常讲,“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种言传身教,在他的学生们看来,更多是一种传承。从今年春天开始的战疫里,80后、90后、00后都冲在了最前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努力。”桑岭回忆,大年初一与钟南山通电话,钟南山说工作太忙,休息顾不上,但对他说“你给我好好休息,给我活着回来。”桑岭说,自己一直是钟院士所有学生中最愚钝的一个,但笨鸟通过勤奋,可以先飞。”希望自己的努力,将来钟老师能对外人说:教的这么多学生里,桑岭还是比较及格的一个。

钟南山总是不吝言辞点赞年轻人、关心前线医护人员、领誓90后火线入党,强调“中国的医护人员从来都是白衣天使”,肯定年轻人的主力军作用。“年轻人上来了,我最开心!”

今年在伊拉克战疫50天的徐永昊,疫情初期还在林芝援藏,钟南山给他派了个“苦”差事,回广州一线抗疫,期间在钟南山的领誓下火线入党。作为钟南山的学生,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他觉得无比骄傲,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在钟南山身上,徐永昊看到了党员和医务人员应有的担当,对工作的严谨、细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是做医生的执念。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钟院士教给我们的。”徐永昊带领团队完成了广东首例ECMO支持下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工作;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多次参与远程视频会诊等,为各地危重症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积极建言献策。

科技抗疫需要年轻人

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在一线指导救治的同时,钟南山始终坚守在国际医学研究一线,数十场国际分享会,与全世界同行连线交流中国的抗疫经验。钟南山认为,“只要有一个国家不作干预,全球新冠疫情就不会消失。大家要相互支持。”

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我国科研攻关能力在战疫中历经锤炼。钟南山说,抗击非典时更偏重救治患者,新冠肺炎战疫中,我们把科研攻关提高到与临床救治同样重要的位置。不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写在了地球大地上。

“现代抗疫战,打的就是科技战,科技攻关要跟病毒赛跑。无论是病毒检测,还是病毒传播规律,无论是治疗药物的筛选,还是治疗方案的制定,都要跑在病毒的前面,都要精准攻关,要准要快!” 1月23日,钟南山把学生杨子峰教授带到广东省疫情应对讨论会上,这位临床病毒研究专家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日前,“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基金”发布了。钟南山深有体会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最大武器。他希望青年科技创新奖就要奖励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从医60年,钟南山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带领团队建立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监—治—控”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流感监测哨点,创立呼吸病毒滴度预警技术,全病程纵向动态监测。

很多场合,钟南山总是满满的正能量,他说,一个民族,关键是有一股气。这股气要是一直都在,这个民族就不可能被打倒。他还鼓励学子们:“不但要有要求,也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疫”路前行 绝不退缩——临渭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抗疫随感

我叫张艳利,是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的一名职工。2021年12月18日,原本是一个平凡礼拜六,可却有不平凡。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单位里上班。负责辖区内群众新冠疫苗接种和院内疫情防控工作。当天9点钟,院长打来电话:“西安疫情紧张,临渭区需要组织流调人员支援西安,你准备一下,今天出发。”这让我心里瞬间感觉紧张和不安,更多的是对疫情一线群众安全的担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紧急通知后,我连忙回家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随后,我作为临渭区支援小组的临时负责人与其它单位的9名同志以及市疾控中心的5名同志一行15人,在临渭区卫健局与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与万分叮嘱下,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征途。

一到西安,我们就直奔疫情最严重的雁塔区,在专业老师迅速培训后,被安排到不同的病例专班上。匆忙的脚步还未停息,又辗转到了专班所在地方开始工作。对于我来说,所有工作都是新的考验,专班的其他医务人员,都是从不同单位、不同地方临时抽调的,而作为省级抽调的专业人员,我身上更多的是对大家的负责。

在省雁塔疾控中心,所有同志紧密配合,大家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每次接到新病例,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对接医疗救治组,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治,摸排所有B类密接者,并将他们转运到隔离酒店进行隔离,对其活动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消毒。

那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睡四个小时都成奢望。但专班10几个同志没有一个喊累的!链长和副链长与大家一起战斗、一起讨论、一起研判。没日没夜地奋战,让大家早已忘记了自己,心中只有责任与担当。我每次站在窗户前,看着冷清的街道,便告诉自己西安生病了,我们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她医治好。

1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所有的专班人员得重新安排工作。因手里事情较多,整理好所有资料已是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点后,吴链长召集大家开了短会,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支援同志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临走时,我抱着杨链长,眼泪忍不住地落下。虽然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工作中也有过分歧、有过争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已成一家人,如今却又要匆匆告别。

12月26日,回到指挥部与一起来的同志们再次相聚,我感到无比开心。作为小组长,我再三叮嘱大家:现在是关键时刻,所有人宁可倒在岗位上,也不能叫苦喊累。最关键的是任何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当时谁也不知道会被分配什么任务?当天下午,流调组杨静组长将我们抽调人员再次进行分工,一部分继续开展流调,一部份分配到转运组。我和其他几个同志又再次成立了“支援转运四组”。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95后的男孩,他叫张凯斌。2021年他在西安支援了8个月,回家刚休息不到2个月,西安疫情暴发,他再次逆流而上,又成为一名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工作,在他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接到转运任务第一时间,我们打电话核实信息、讲解隔离政策。与B类人员进行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每一次任务都能完成。出任务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严格按照规范,穿脱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每一个确诊及密接人员的转运任务。当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害怕,总担心自己那一步没做好,但是随着承担的转运人数不断增多,再加上彼此的相互关照、默契的配合,工作干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大厅里,大家24小时忙碌的身影,就像是一道道胜利的曙光,在不断照耀着大家一路前行!

到达B类人员居住地,按照转运信息单再次进行信息核实,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杀,忙完这些已是大汗淋漓。转运到酒店,一趟任务完成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厚重的防护服,眼前是模糊的一片。为了赶进度,我几乎很少上厕所,每次出任务前,基本是少进餐,甚至不吃不喝。待任务结束了,将就着吃上两口饭菜,又开始新一轮的任务。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好在每一次任务都能得到被转运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坐在转运车辆上,看着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如此冷清,没有烟火气息的城市,让人有些害怕。但想着这么多天的辛苦与努力,我内心却感到万分的踏实与安宁。许多医疗同仁的执着坚守,让我看到了人间值得。

患者还在不断地增加我们还在不分黑白的工作,因为密接人员不紧急管控起来,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传播风险。所有人已经不知道当天是几号、星期几,一觉睡起来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冬日的西安也是一样的冷!

2022年1月1日晚,接到任务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次任务是一个阳性患者。对于阳性患者我是第一次接触,说真的当时心里真的挺害怕的,指挥部的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忧虑,把我叫到一边详细的讲解转运流程和注意事项,给我不断的鼓励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准备好一切,等待医疗救治组电话,我也在不断鼓励自己心里默默的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

那天凌晨2点到达患者小区,我提着消毒桶,拿着核酸采样所需东西和给患者准备好的防护用品,到患者所在18楼,将防护用品放在他家门口轻轻的敲门,告诉他穿好防护服跟我下楼去医院接受治疗。患者走在前面我在后面对他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杀,下楼后与医疗救治组对接后将他交给医疗救治组。再次返回患者家中对其他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和消杀工作。三位密接者中有一位四岁的小女孩,在对她进行鼻采样时她的勇敢让我一下子信心百倍!完成所有工作将他们送到隔离酒店时他们不断地说谢谢,虽然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比的深情。

因为任务量太大,忙完就在餐厅稍加休息,调整一下,又开始新的工作。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路灯下整齐停放的几百辆救护车整装待发,形成了疫情下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灯光闪烁的救护车,心里感到莫名的骄傲。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大秦的勇士,为了古都的祥和,为了三秦的安康,我们“疫”路前行,绝不退缩。

每当深夜出任务时看着小寨十字大屏幕上的画面“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西安战役 众志成城。”作为一名陕西人,当古城西安有难时,我挺身而出、逆流而上是使命,更是责任!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西安清零啦!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无法言语!那一刻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次支援任务!感动的故事很多以后慢慢回忆,这次支援任务让我们有付出有收获,将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经历与财富。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骄傲与光荣。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永远不会漠视,永远的珍惜!长安!常安!


作者 系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副院长 张艳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