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爱国爱家演讲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4-30 15:50

爱国爱家演讲稿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爱国爱家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在撰写演讲稿之前,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爱国爱家是一个广泛的议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听众进行针对性的演讲。例如,面向学生的演讲可以着重于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而面向成人的演讲则可以更多地探讨家庭责任和社会价值。
2. 深入了解爱国爱家的内涵 在撰写演讲稿时,要充分了解爱国爱家的内涵,包括对国家、民族、家庭、社会的热爱和忠诚。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展开论述,让听众更好地理解爱国爱家的意义。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分明的论述。一般来说,演讲稿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a. 开场:以引人入胜的话题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听众的兴趣。 b. 主体:分几个部分论述,每个部分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爱国爱家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性。 c.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呼吁或期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4. 语言表达要生动、有力 在演讲稿中,语言表达要生动、有力,避免过于平淡和冗长。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注意用词准确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要从身边做起》。

  同学们,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的心底是否涌动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你的脑海是否浮现出x多年前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的巨变,是一位巨人俯瞰世界的洪亮声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历史凝聚着力量,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但是也有屈辱的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结束,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上横行霸道,上演过无数血泪斑斑的惨剧。

  经过建国后六十年的奋发图强,六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六十多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六十多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六十多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六十多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六十多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六十多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六十多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近代教育家梁启超曾近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作为青少年,作为炎黄子孙,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担!

  爱国从身边做起!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树立为民族强盛而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从小树立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是我们无悔的选择!从现在起,我们要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做一个有能力、可依靠,让父辈们信任的接班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学们,让我们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刻苦学习,苦练本领,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5周年献礼!

  谢谢!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2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

  _年到_年,整整_ 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一天比一天进步。不畏屈辱,不畏艰辛,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了。

  一百多年前,腐败的清政府让中华雄狮沉睡了,不停地签定着那些不公平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像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愚笨的慈禧,让中华经受了太多的苦难。英法联军毁了我们的圆明园,凶残的日本小人侵略我们的祖国,划分殖民地,抢占租借地,使中国成为了半封建社会。东方雄狮啊,你该站起来了!

  1921年,共产党建立。奋起的反抗者用鲜血换来了1949年的解放,东方雄狮睡醒了!

  从被侵略到解放,是有太多太多说不出的苦难,那么今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历史和未来,两个世纪将由我们铭记和创新。不忘屈辱的历史,创造美好的未来,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善良的人,让先辈的英灵看到,中华的少年是好样的,我们的中华走向了世界,一步比一步有力,一步比一步坚定。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一些人眼里,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危毫不重要。但是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危有千斤重,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先辈用热血灌溉了我们至高无上的祖国,用他们的血肉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用他们的拼搏精神拼出了祖国的今天。

  一个人只要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能受得了。

  是啊,每一个人都一样,无论跑到天涯海角,也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陪伴。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祖国真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多数人都会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如果有一天亡了国,只要牢牢坚守祖国的信念,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所向披靡。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让我们的祖国重现今日的辉煌。

  祖国像一位伟大而又温柔的母亲,养育了我们。如今,我们长大成人,要用伟大的成就来回报祖国。我们的祖国其实有一颗雄狮的心,但这颗雄狮的心要用我们的行动来唤醒,要用对祖国的无比的热忱来将他唤醒。

  爱国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不仅要时刻心怀祖国,还要从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做起,从自己做起。

  谢谢大家!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只沉睡的雄狮。从一八四零年开始,外国人就开始侵略中国大陆,罪恶的灵魂在吞噬着中国。中国人民做出了强烈的反抗,但是最终还是惨败。这是一个耻辱,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又重新站了起来。

  现在的中国,非常壮丽。当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的时候,中国人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太空时,全中国都震惊了,全世界震惊了!

  我们的祖国有阻止敌人的伟大建筑长城,有翻腾的河水,高高的山川……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多么壮丽啊!

  我是祖国的孩子,亲爱的母亲,看您的孩子们在拥抱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您深深的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您深深的爱。我们努力学习,追求上进,长大要报效祖国。让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意志坚强,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回报您吧!

  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做出了许多伟大的事业,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对祖国有贡献的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雷锋所言:“我是祖国的,祖国是我的。”因此,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真谛之所在。每当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国的国歌通过现场直播响彻整个世界的时候,不但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在为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与此同时,祖国母亲也在为自己有这样优秀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为祖国母亲争气,死为祖国母亲争光,这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柴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祖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当此之时,无数爱国之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的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革命前辈方志敏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从容就义,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倾吐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像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一样,欣喜若狂,置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于不顾,急急登程,从欧洲返回祖国。他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如上所述,这不正是不可战胜的爱国主义力量吗?这不正是无数爱国人士凝结成的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论是白色恐怖的过去,还是春风和煦的今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恶势力,任何卖国、叛国之徒,都会败倒在它的面前。爱国主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今后将更进一步证明的一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让我们每个有志气的同学,把对祖国诚挚的热爱,倾注于紧张的学习中去吧!

  谢谢大家。

爱国主义优秀演讲稿500字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四班的朱家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英雄中国》。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中国。

  您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您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急流勇进;您高山巍峨,坚实的脊背顶住了历史的沧桑与苦难;在您博大深沉的胸怀里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我爱您祖国母亲,我爱您英雄中国!

  几多风霜雨雪,几多烈火刀枪,你终于获得新生,您终于扬眉吐气,你终于可以在世界民族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建国后,_个春秋,神州大地,神采飞扬;_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浓浓;_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苍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神五、神六更是向太空传去了您深情地问候;_个春秋,人民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_个春秋,人民驾驭着改革的春风,正在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虚度光阴、不思进取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努力把,奋斗吧,中国青少年,祖国今天的英雄看我们的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懂了梁晓声,你会更懂《人世间》大结局:做一个爱家,爱国的人


2022年至今,最火的电视剧是哪部?


中国人都知道,非《人世间》莫属。



《人世间》到底有多火?


这么说吧,别说在电视剧圈中,就是《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都被《人世间》超过了。


《人世间》为什么这么火?


按照观众的说法,那就是巨接地气,太好哭了,不忍倍速播放的电视剧。


而这一切的荣誉和夸奖,都要感谢《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


他历时六年,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这本115万字的巨著。


或许你会好奇,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巨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生,相信你会对剧中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出生在哈尔滨最穷的板房区,和电视剧《人世间》中的一模一样。


家中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在三线当建筑工人的父亲。


《人世间》中父亲的原型,就是梁晓声自己的父亲。


当年梁父远在大西南的三线当建筑工人,常年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与妻儿聚少离多。梁晓声和家人每隔两三年的春节,才能见到父亲。


父亲当时的月工资64元,每月寄回家40元。可是这些钱,根本难以支撑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就四处托人找工作赚钱,贴补家用。


年轻时的梁晓声


她经常跟男人一样,干那些令人叫苦不迭的脏活儿累活儿,每个月可以挣20元。别小看这20元钱,对当年梁晓声家里的作用可是非同小可。


因为家里太穷,当年梁晓声是班里唯一的“免费生”。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梁晓声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做饭、挑水,干一切家务事。当时挑水的地儿离他们家较远,来回需要二十多分钟,才上二三年级的梁晓声就只能挑半桶水。


他常年帮家里干家务活儿,衣服经常是皱巴巴的,手也皴了,似乎总也洗不干净。


有一年冬天,市里有一个检查团要来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让两名学生把守在教室门外,要求“凡是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准进教室”。


梁晓声当时也是几名不被允许进教室的学生之一。才9岁的梁晓声感到很委屈,就跟把守门口的学生吵了起来,结果那两位学生找来了班主任。


班主任见到梁晓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穿这么脏的衣服来上学?”然后又说衣服上都是污渍,让他回家换一件衣服再来上学。


“我就穿这一件上学的衣服。”梁晓声说的是实话。


可是班主任却认为梁晓声这是在顶撞她。她看了看他的双手,生气地说“让你妈把你这双手的皴,用砖头蹭干净了再来上学!”


然后还用手扒拉他的头发:“瞧你这满头虮子,像撒了一头大米,叫人恶心!这几天别来上学了,检查过后再来上学。”


中年梁晓声


其实,梁晓声每天在家里淘米、洗菜、刷锅、刷碗,水缸里的水在屋里都结冰,他的手即使天天用肥皂洗,也是皴的,用砖头蹭也未必能蹭干净。


他后来在文章说,当时没有看过《西行漫记》,否则他就会回敬老师:“毛主席当年在延安住窑洞时,还当着斯诺的面捉虱子呢!”


面对班主任老师尖酸刻薄的训斥,内心倔强和自尊心极强的梁晓声,眼泪夺眶而出,他转身就走,他不想上学了。正好这一幕被语文老师看到了。


梁晓声没想到,正是语文老师后来的举动,让他没有逃学,并开始发挥特长找到自信,甚至推进了他后来的文学之梦。



遇到好老师,特长得以发挥


那天语文老师对他说:“梁绍生,你别走,跟我来。”然后拉起他的一只手,把他带到了教员办公室。


老师让他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你的头发长了,也该理理了。”说着就离开办公室,准备去后勤科找理发工具。


看到语文老师走出办公室,梁晓声抓起书包就往外跑。他感觉在学校一点儿尊严也没有,他发誓再也不上学了。


“梁绍生,你别跑,小心被车撞了呀!”梁晓声听到语文老师的大声呼喊,却没有停止脚步,老师也在人行道上追着他跑。


大概跑了几百米,他不忍心把老师累坏了,就停下了脚步。



梁晓声和哥哥


梁晓声跟老师说,自己不想上学,想跟爸爸一样去当工人,凭力气吃饭。


老师跟他说:“你才小学三年级,当不了一个好工人的。”


“那我就当一个不好的工人吧!” 他气呼呼地说。


老师再次温柔地说:“那你将来就会恨你的母校,也会恨我。因为我没有劝你继续上学。”


梁晓声低着头说:“我不会恨您的。”


“那我也不会原谅自己的。”老师说完就看着他的表情。


听到这句话,梁晓声“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他把所有的自卑、委屈、不平和羞耻都宣泄了出来……


他跟语文老师回到了办公室。老师亲自给他理了一个小平头,还用水给他洗了三遍脸。在他的印象中,只有母亲才这样认真地给他洗过脸。


狄更斯说过:穷困对于一般人是种不幸,但对于作家也许是种幸运。


回到学校后,梁晓声发现自己居然有讲故事的才能。语文课本上的故事,他几乎都能讲。


语文老师也经常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他讲完后,老师就说:“讲得好,坐下吧!”之后只要有新课内容,老师就会提前让梁晓声阅读,然后让他在班里讲。


老师的鼓励,激发了梁晓声对学习的热情,擅长讲故事的特长也开始展现。


梁晓声后来在《我的小学》一文中写道:


“对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他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东西,但是却因为某一方面的才能被当众展示,甚至被他人羡慕,我心里充满了骄傲,也开始逐步找到了自信。”


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梁晓声跟语文老师一直配合得很默契,老师喜欢他,他也尊敬老师。


在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梁晓声的语文和数学第一次得了双百分。


后来梁晓声因为学习好,还戴上了红领巾,成了“故事小组”和“小记者委员会”的成员。


他的作文被刊登在《中国少年报》上,市广播电台也播报了他的作文,还有一篇作文用油墨抄写在儿童电影院的宣传栏上。



有了这些“傲人”的成绩,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老师们也对他和蔼可亲了。


可是,在那段特殊的时期,语文老师因为是市里的教育标兵,受到了P斗。


有一次,梁晓声去母校看她,她刚受完P斗,拿着扫帚在扫校园,还被剃了“鬼头”。


看到老师的样子,他很难过,眼泪不禁流了出来。他走过去给老师鞠了一躬。


老师问他:“你认为我还是一个好老师吗?”


梁晓声抹去眼角的泪水,说:“是的!您在我心中永远是一位好老师!”


听到这句话,老师苦笑了一下,并让他以后别来看老师了,记得老师多么喜爱他就行。


那是梁晓声见过语文老师的最后一面。不久之后,老师跳楼自杀了。


时至今日,梁晓声也无法忘怀这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不仅因为她是他小学阶段唯一喜欢的老师,还因为她推进了他日后的文学之梦。



去北大荒,开启了知青文学路


高中毕业后,19岁的梁晓声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开始了七年的知青生活。


最初几年,他都在基层连队。那会儿连队每半个月就要开批判会或颂扬会,每次重点发言者都是他。原来是一个同班同学“出卖”了他:“让梁晓声发言吧,他是我们班的秀才。”


本来梁晓声还想推脱,可是指导员说:“你们都是知识青年,写个发言稿还这么难?别推了,就是你!”


梁晓声在北大荒

梁晓声回到家,用了一个下午,字斟句酌地写了1500字的发言稿。大家听完之后,都说他是个“文才”。


之后,凡是连队需要动笔的材料,包括演讲稿、批判稿、悼词,甚至包括连队的小伙伴写检查,大家全都找“小梁”。因为能说会写,梁晓声当了连队的小学老师。


虽然梁晓声写的那些文字材料跟文学都不沾边,但是有了写作的自信,他开始琢磨如何给报刊投稿。


团里的宣传股长听说了梁晓声的大名后,就开始跟他约稿。在纪念雷锋逝世十周年前夕,他写了一篇《雷锋精神不死》的文章,在兵团广播站广播了,后来又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了。



看到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发表在报纸上,梁晓声非常激动,全连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


之后,他又陆续在《兵团战士报》发表了诗歌,还有第一篇小说《麦种》。同年,他参加了全兵团第二届文学创作培训班。


那期间,梁晓声又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了第二篇小说《向导》。这篇小说的

“环保”主题思想鲜明,虽然当年根本没有“环保”一词。



《向导》因此成为他在兵团时期的代表作,地位跟后来发表的《今夜有暴风雪》、《父亲》等作品一样。


在北大荒的七年,梁晓声看了不少文学名著,积累了大量素材,也为他后来撰写知青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在培训班的一位崔干事,曾经跟梁晓声说:“参加过我们兵团创作培训班的知青,应该有几位能够成为作家,”


梁晓声不相信地说:“中国好像不会再有作家了吧!”


崔干事说:“作家是时代的产儿,十年二十年之后,我的话肯定见分晓。”


梁晓声没想到,若干年后,崔干事的话在他的身上应验了,而且之后他还去了著

名学府复旦大学深造。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在复旦大学的学习经历,改变了梁晓声的一生。



去复旦大学深造,命运因此改变


1973年初,梁晓声从黑龙江建设兵团回到一师二团,到木材加工厂“蹲点”,总结政治思想工作经验。


当时木材加工厂分到了两个外出学习的名额,一个大学名额是哈尔滨师范学院,一个中专名额是鹤岗市邮电学校。


晚年的梁晓声


梁晓声在被推荐的名单里排名第三,排名第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资格,木材加工厂的兄弟都认为该轮到梁晓声去邮电学校。


本来梁晓声还在犹豫,到底去不去鹤岗那个小地方当邮递员,过了几天,他跟伙伴们抬大木时,被连长通知,招待所里有一个复旦的陈老师想见他。


“负担?什么负担?”当时梁晓声根本没有听说过复旦这所名校,只知道北大、清华、哈工大等学府。所以听说复旦大学的陈老师找他,一点儿也没有惊喜。


陈老师跟他谈文学,两人聊了一个半小时,他很高兴。


那天,年轻气盛的梁晓声对那个特殊时期中的文艺现象,大放厥词,倍觉痛快。


当时那位陈老师问他读过什么书,他说:“看过《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红字》……”




对方又问:“这几本书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本?”


梁晓声想了想,说:“《红与黑》”。



也许这位40多岁的陈老师,认为眼前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居然看过这本大部头的名著,有点了不起,于是再次好奇地问:“为什么?”


其实梁晓声在上初一时,就看过《红与黑》,当时他看完这本书还痛哭过一场,他被故事深深的感动了。他最同情的不是男主角于连,而是德· 瑞那夫人,因为感觉她对于连的爱,太令人伤心,也太不幸了。


他甚至给《红与黑》安排了另一个结局:于连越狱逃走,带着德· 瑞那夫人逃到一个孤岛或大森林里,两人生下一个女儿,一起白头到老……


于是,梁晓声把这些想法都跟老师讲了,最后他说:“第一次被深深感动和第一次恋爱一样,是难忘的。”


陈老师听了他的想法,一边点头,一边又问了他对一本“革命文学”中的样板书《牛田洋》的看法。



结果梁晓声没有多加思考,竟然说:“语录引用的太多,那样的书翻一分钟就应该放下,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如果这位老师的头脑中有当年流行的“左”的思想,说一句“这个青年的思想有问题”的话,别说梁晓声不会去复旦大学深造,很可能以后的日子都会不好过。


可是,这位陈老师离开时却对梁晓声说:“这些话不要再对别人说了,否则会对你不利。”


后来,梁晓声把跟陈老师沟通的过程,跟木材厂的小伙伴们讲了。大家都说不该对复旦的老师卖弄,大谈什么西方文学,更不该贬低《牛田洋》,那可是革命样板文学。


梁晓声本来就认为去复旦大学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隔了三天,这位陈老师从团里来到招待所,找到了梁晓声,跟他说:“我把你的档案从团里带到师里了,正从师里寄到复旦大学,如果复审合格,你就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创作专业的学生了。”


听到这话,梁晓声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梁晓声后来才知道,当年整个东北地区只有两个复旦大学的名额,一个就给了他们二团。


而且陈老师坐了三天的火车和公交车,在兵团的招待所里,看到《兵团战士报》中梁晓声发表的小说《向导》,便到宣传股,把他近几年发表的散文、诗歌、小说统统找到认真读了,认为这个年轻人在文学方面很有潜力,才来找的他。


陈老师还给黑龙江出版社去了一封信,了解了梁晓声在那里的表现以后,决定把这个复旦大学的名额给他。


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次机遇,是梁晓声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他的文学梦因此绽开了新的花朵。



在北影勤勉创作,慧眼识珠


梁晓声认为自己原本是“东北土老帽”,能够成为著名学府复旦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简直就是家里的祖坟大冒红烟紫气。


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他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还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真谛,那就是“文学作品一定要引导人做好人。”


1977年9月,梁晓声从复旦毕业后,本来可以分到北京文化部工作,但是他选择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清水衙门”的文学编辑工作。


这段人生经历,给他的文学创作之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梁晓声在北影曾经做了两年多的外稿编辑,每个月要看五十多个剧本,那两年总共看了1500左右个外稿剧本。


在这些外稿中,他曾经“慧眼识珠”,发现了张辛欣的创作才华,这也是令他感到骄傲之处。


不过,不知是文人相轻,还是不打不相识,当初梁晓声跟张辛欣的见面和相识颇有戏剧性。


当时梁晓声发现了张辛欣的一个电影剧本非常好,就打算跟作者联系,想交一个文学朋友。遂给张辛欣写信,她来北京面谈。


看到张辛欣回信中的字迹颇像男人,于是,梁晓声断定这个张辛欣是“他”,而非“她”。


结果到了约定时间,梁晓声开门看到的是一个子不高、圆脸、短发、戴眼镜、年龄不过25岁的“她”,有点惊讶。



张辛欣


也许张辛欣看到梁晓声的第一眼,发现对方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编辑,也流露出“是你让我来的,不是我要来”的清高和扫兴。


梁晓声看到对方的态度,矜持地说:“请喝茶”。对方说:“不渴”。


梁晓声再说:“请嗑瓜子。”对方又说:“牙疼。”


梁晓声犹豫了一下,说:“请吸烟。” 这次张辛欣不客气地说:“你殷勤的过分了”。


听到这话,梁晓声尴尬地搓着手,想跟她谈谈剧本。可是没说两句,便被张辛欣打断,问他剧本是否可以拍摄或者发表。


当听到都是否定的答复时,她气愤的说:“那你请我来干什么?”


此时梁晓声不知所措,他说不出“只是想交个朋友”的话,只好看着对方恼怒地拂袖而去。


看到张辛欣的态度,梁晓声气愤地把茶水泼掉,把瓜子扔了,然后从笔筒中抽出一个大号毛笔,饱蘸墨水,在“张辛欣”三个字上划了一个大大的“×”。


他暗暗发誓,以后这个人的剧本,只要落在他手里,定是一个字不看,来一个退一个。


不久之后,梁晓声在《北京文学》看到张辛欣发表的小说,只看了半页,就扔到一边:“平庸!” 他知道,自己这是妒忌。


其实,能够在《北京文学》上发表小说的人,都是有才华且令人羡慕的。


后来梁晓声听到北大荒的知青肖复兴、陆星儿等文学爱好者,谈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张辛欣,言辞间都是肯定和褒奖,他开始对她的才华暗自羡慕。


再次看到张辛欣发表并声名鹊起的小说《在同一地平线上》,梁晓声开始认真拜读她的佳作。此后,他对她再也没有了妒忌之心,反而真心地钦佩对方的才华。



“丫头们能是,男儿何不能是?!”梁晓声暗暗发誓,一定要发奋读书,勤勉写作。


1982年,梁晓声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并在当年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次获奖,他有点飘飘然。甚至听到王安忆等前辈说“前半部分从容,后半部分拘谨”的评价时,还有些许不悦。


当他再次把这篇小说看了一遍,心里不得不承认,他们给予的评价是客观的、公正的。


此后,梁晓声又创作了《今夜有暴风雨雪》等知名小说,他主动虚心地跟三位北大荒知青朋友谈论文章的过失,并对每一个人都问:“张辛欣看过没有?”



当听到大家都说“张辛欣挺喜欢这一篇的”,他暗自窃喜。


得到了同行和前辈的肯定,梁晓声增添了写作的自信。之后,他又创作了北大荒知青系列的小说《雪城》、《年轮》、《知青》等。这些小说之后都陆续改编成电视剧,他也成了知青文学的著名作家。




“文学作品一定要引导人做好人”


许多人看过梁晓声的小说,以为他就是一个只会写知青小说的作家。其实,知青小说只占到梁晓声作品的三分之一。


这些年,他还写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我们的时代与社会》、《我相信中国的未来》等文章,积极探讨中国的社会现象和改革发展。



虽然梁晓声的知名度很高,但是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仅坚持笔耕不辍,甚至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梁晓声生的浓眉大眼,可他对外表却毫不在意。



在北影工作时,有一次,一个打扮妖媚的文艺女青年想去拜见他。


当听说从筒子楼里走出的那个光着膀子、身穿一件发黄的跨栏背心和大裤衩,脚上穿着一双拖鞋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晓声时,她简直无法把眼前这个人跟心目中那个文学大师联系起来,瞬间人设崩塌,她转身就跑了。


不论是开会、讲座,梁晓声常年都喜欢拿着一个布袋子,似乎跟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曾经上过梁晓声创作课的学生回忆:“梁老师每天上班都是一辆二六自行车和一个帆布袋,多年如一日。”这样的“标配”是学生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梁晓声是一个老派作家,没有W信,也不会用电脑。他从2011年开始创作115万字的《人世间》时,一直是用北京语言大学400字的方格稿纸撰写,共写了五年,修改了一年。


梁晓声在写作


从字体看出,前半部分字迹工整,干净漂亮;而后半部分字体开始“拳打脚踢”,软弱无力,可见他后来已经体力不支。


梁晓声说,后面三年,他忍受着胃痛和颈椎病的折磨,坚持写完了这部作品。


《人世间》获矛盾文学奖后,他得到了50万的奖金。这跟如今的一些“网络大咖”动辄年薪百万相比,简直就是“付出跟得到不成正比”。


但是他根本不在乎,他更在乎的是“文学作品一定要引导人做好人”,他做到了

人生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梁晓声的作品大多是反映底层“平民”的生活,《人世间》里的人物,原型大都是他和家人及小伙伴儿们,他也被称为“平民代言人”


梁晓声在“上海知青俱乐部”


有人说,从梁晓声的作品中,能读到崇高。这在文艺变得有些庸俗化的今天,实属难得。


梁晓声曾说:“文学给予了我很多,我欠文学一个回报。我应该反馈社会,反馈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这次创作《人世间》,就是圆了自己的这个心结。”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为利益所动。但是,梁晓声却真正能够做到“人间清醒”。


他在《人间清醒》这本书中谈到:“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比较能做好的事情,永远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一种而已。”



正是凭借这种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怀着清醒、坦然的处事态度,梁晓声这40年来,将自己的所长发挥到了极致。


他用鲜明的人文关怀和有温度的文字,用作家的使命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他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常青树”。


. END .


【文| 伊人 】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北大博士后去美国留学后,与家人失联20年,网友:良心被狗吃了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出名后,网友看到父母背景说:不成名才怪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