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单位民族团结工作总结》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4-30 20:1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单位民族团结工作总结》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单位民族团结工作总结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工作成果、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确定总结的范围,是针对整个单位,还是某个部门或项目。
2.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总结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工作内容或成果等方面进行划分,使层次分明,便于读者阅读。
3. 数据支撑,客观真实:在总结中,应尽量使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观点,使总结更具说服力。同时,要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夸大或虚构。
4. 强调亮点,突出成绩:在总结中,要着重强调民族团结工作的亮点和成绩,如取得的成效、解决的实际问题等。这有助于展示单位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积极成果。
5. 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在总结中,不仅要展示成绩,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持续发展。
6. 体现单位特色,弘扬正能量:在总结中,要充分体现单位的特色和优势,如文化底蕴、管理模式等。同时,要弘扬正能量,展现单位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
7. 语言规范,表达准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

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情况综述(上)

正北方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 “一棵树呀万朵花哟,各族人民是一家,永远跟着共产党哟,千年万载不分家……”一首《各族人民心连心》歌曲,唱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豪迈情怀,也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紧密团结、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扎实”的生动实践。

夏日的鄂温克草原,绿草如茵,一望无际。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辉道嘎查,一场农牧民参加的庆祝丰收节的活动正在举行。

鄂温克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抢枢表演、鄂温克族传统手编工艺展示、鄂温克族歌舞表演,不时赢得参加活动的农牧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草原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辉苏木苏木达乌云娜介绍说:“这几年草原连年干旱,传统的单一发展畜牧业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正在依托民族特色,扶持旅游合作社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少数民族贫困户脱贫。”

今年8月,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隆重庆祝成立60周年。60年来,从贫穷落后到经济腾飞,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从居无定所到住有所居,从追求温饱到建设全面小康,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两个自治旗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7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5亿元,是1978年的32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7亿元,是1978年的105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749倍,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1820人下降到目前的7319人。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城区建设面积由10.91平方公里扩大到29.34平方公里。

两个自治旗60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与英明,充分证实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政策扶持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夏末秋初,走进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一排排崭新的鄂温克民居整齐排列。猎民村书记卢光旭说:“这是国家统一为鄂温克猎民建造的房子,2016年秋天动工修建,70平方米的房子,造价在八九万元,猎民自己只需要承担3万元,过几天等房子装修好后,他们就可以搬家了。”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猎民韩希林家是一个由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汉族多民族组成的家庭。今年他家种了580亩地,家里还养着30多头牛。想到不久后将搬迁到新房子里,60岁的韩希林高兴地说:“2000年彻底禁牧后,我们放下猎枪,既种地又搞养殖业,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发展生产,改善居住条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新学期开学了,鄂伦春自治旗民宗局干部敖阳非常高兴,因为她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享受到了鄂伦春族幼儿免费入园的优惠政策,一年可以省下1万多元钱。

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幼儿园园长张健说:“按照《鄂伦春自治旗民族教育条例实施办法》,鄂伦春自治旗对户籍在本旗内的鄂伦春族在公办民族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实行全额免费政策,对在公办民族幼儿园就读的符合特定条件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幼儿,享受免学费(保育费)政策,减免费用由旗财政统一拨付到公办民族幼儿园。”

除了孩子享受免费入园政策外,敖阳还是该旗开通的大中专毕业生“绿色通道”的受益者,通过这条“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鄂伦春族大学毕业生被录取到该旗行政事业单位并发挥出积极作用。

大力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经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自治区出台的一项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前不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繁荣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7个方面,对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繁荣发展进行了部署。

2018年,自治区民委向57个贫困旗县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3089万元,占中央财政安排我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75%;向57个贫困旗县下达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10万元,占自治区本级预算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8%。

自治区民委主任奇锦玉说:“近年来,自治区民委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与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切实使资金惠及贫困人口,为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在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中,对搞好自治区民族团结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民委出台了这个《意见》的实施意见,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创新载体方式,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6个方面,对做好自治区民族团结工作进行了部署。

这几天,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继兴安盟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之后,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市区)的基础和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由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扩大到进边防、进景区、进园区、进家庭,做到了创建活动全覆盖。

在呼伦贝尔,民族团结知识被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教学课程,纳入中小学思想教育课程。评选民族团结好青年、好少年、最美家庭,编写幼儿版民族团结启蒙课外读物和核心价值观读本免费向中小学发放,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事迹征文,依托关工委“五老”队伍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举办民族团结惠民演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建形式,正在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扎根各族群众心田。

在鄂尔多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成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机构、外出学习考察兄弟省区创建经验、开展创建工作互观互检、举办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开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宣传、举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专题讲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正在扎实有效开展。

各地在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少数民族群众。

鄂尔多斯市从2015年起,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每年递增20%,2017年达到1210万元;少数民族贫困救助金由原来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每年按50元标准安排提高到100元,2017年达到260万元;市本级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每年增长20%,2017年达到691万元。市本级财政每年还安排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500万元,为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供保障。

下一步,自治区将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寺庙,拓展创建工作覆盖面,推动各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打牢了民族团结的基础,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以高质量发展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民勤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初夏的绿洲大地民勤,天蓝水清花艳,大地铺展多彩画卷,风景如诗如画。漫步其中,错落有致的靓丽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民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的美誉,是甘肃有名的“文化之乡”。全县有汉、藏、回、土、满等19个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

近年来,民勤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县各项重点工作,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打造三张名片、实施四项工程、做到五个结合、做实六项工作、推进八进活动”的“134568”工作思路,统一思想、持续用力,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2022年,民勤县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强化政治引领

在构建工作格局上齐抓共管

县委民族工作暨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邸海霞 摄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民勤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召开县委民族工作暨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对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建立健全民族事务委员单位及其职责和兼职委员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委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健全县、镇、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和镇(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全县19个镇(街道办)255个行政村(社区)和1795个社确定了网格长和网格员,完善主体在县、延伸到镇、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管理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与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签订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工作协议,打响区域“联创共建牌”,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夯实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妥善处理网络舆情,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各种风险隐患,有力维护全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示范引领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上做足文章


走进民勤县南街社区巷道,“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雕版画色彩艳丽,让人耳目一新。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画让人耳目一新 王杰己 摄

“我们在通天巷、四中南墙巷、镇国塔广场等群众学生比较集中和活动广泛的区域,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南街社区干部王静介绍说,“我们加强网格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访慰问和‘四进’‘三学一做’、平安宗教场所创建等活动,营造了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民勤县始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42个,建立“一厅一园一街两馆两景区”宣传教育阵地,建立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展厅1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巷)6条、示范长廊6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小游园)20余个。累计创建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示范单位(学校)28个,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10名,充分发扬榜样的力量和引领作用,倡导广大干部群众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引领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形成全县上下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加大宣传力度

在营造浓厚氛围上鼓劲造势

民勤县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宣传、集中宣传,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慰问困难群众、走访民族人士、宣传模范人物,引领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深深镌刻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坎上。依托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红旗谷、乡村记忆博物馆、防沙治沙纪念馆等旅游景点,讲好各族群众团结治沙植绿故事,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挖掘沙井文化、苏武文化和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开发苏武牧羊、大漠灵驼、沙漠雕塑等系列文创产品,树立民族团结样板和民族文化品牌,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精品,扩大社会影响力。

民勤县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王杰己 摄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举办民俗民间文艺大赛、农民丰收节、农民广场舞大赛、社火(秧歌)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开展“学党史·跟党走·担使命”主题美术书法摄影展,组织文艺人员赴各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民勤曲子戏、苏武文化展演等多种方式,推动各民族文化融汇互通,穿越时空赓续星火,有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民族政策、读书、科普、环保等方面的系列专题讲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民勤县苏武镇,有汉、回、东乡、藏、彝等多个民族群众共同生活。该镇党委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组织干部群众充分利用普法教育、宣讲活动、文化下乡等载体,大力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分层次、分批次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配套高效节水设施,硬化村社道路,建设美丽乡村,供港蔬菜、食用菌、三代日光温室、人参果育苗、肉羊养殖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各具特色,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王杰己 摄

民勤县坚持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行动,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以“富民强县”为目标,认真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紧扣“生态功能型”和“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着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工业扩容增量、文化旅游提档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

民族团结花盛开,砥砺前行谱新篇。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如今,全县上下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踏上新征程,民勤县将坚守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越抱越紧,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四季芬芳、花香四溢。


编辑:汤建华

责任编辑:陈达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