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1 07: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义工讲话稿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讲话稿的主题,即表达对义工精神的赞扬、对义工工作的肯定,或者对义工们提出期望和鼓励。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讲话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义工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义工精神、义工工作以及义工对社会的影响;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对义工的敬意和感激。
3. 语言表达:讲话稿的语言应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c.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听众能够理解。
4. 内容充实:讲话稿的内容应充实,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a. 介绍义工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b. 阐述义工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 c. 分析义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如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等; d. 分享义工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展现义工的奉献精神。
5. 举例说明:在讲话稿中,适当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观点,使内容更具说服力。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义工
2020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这里遇见”——第四届(2019-2020年度)志愿者工作总结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召开。会上三位志愿者代表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三位志愿者的精彩发言。
志愿服务让生活有趣,生命有光,心灵更加自由和宽广
第二、三、四年度志愿者 于阳
清华艺博志愿者"44小时爱心抗疫行动"发起人
志愿卡号:V-2017081
各位志愿者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作为参与者和大家分享特殊时期的志愿服务心得,有些忐忑,因为和其他很多的志愿者老师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但同时我也非常高兴能得到这个殊荣,因为一直都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清华艺博和各位志愿者伙伴们,表达感谢和敬意。
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艺博的多位志愿者老师和我一起,参加了《人民日报》武汉救助通道的志愿工作。在参与救助工作期间,通过一线医生我们了解到武汉很多医院急缺卫生用品,情急之下就想到能不能做一次定向募捐。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捐助过武汉,而卫生用品和医用物资相比又显得无足轻重,募捐本身也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怎么做?在哪儿做?能不能做成?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清华艺博,潜意识里就感觉如果想要达成目标,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清华艺博的团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直觉,正是清华艺博长期以来对志愿者关心、爱护,潜移默化的结果。
在大家比较熟悉的众多专业博物馆中,清华艺博的硬件和藏品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在我看来她是最有特色,也是最有温度的。清华艺博的进取、包容、灵活、创新是有口皆碑的,特别是对于志愿者的尊重和信任更是有目共睹。所以在艺博的团队中做这样的活动,大家会觉得特别放心,特别踏实。
在清华艺博做志愿服务,感触最深的是志愿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一种非常温暖的家人般的关系,这种温暖,使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有着特别强大的凝聚力,而正是这种凝聚力,使我们能够在44小时内,完成100多人参与捐款一万多元、捐助8家医院物资这样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清华艺博的支持和鼓励,使志愿者老师们的爱心传递的更远。在这里,我也发自内心的向清华艺博的各位领导、公教部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于志愿者团队的关心和爱护。
接下来我要向我们的志愿者伙伴们致敬,艺博的志愿者团队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集体。这次的捐助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显示了我们团队的力量。活动中有特别多让人感动的地方,很多老师不仅自己积极捐款,还带动了家人、朋友、同学一起爱心助力。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寻找货源的时候,程黎莉老师先是联系了武汉的朋友,这个朋友把信息发布在社交平台,一位义工朋友看到了,他在仓库搬运物资的时候,发现一批纸品,赶快跑去找供货商要了电话,我们的武汉志愿者打电话去联系,发现没有我们需要的卫生纸,在大家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供货商直接去联系了他熟悉的厂家,几分钟之后,厂家主动给武汉志愿者打了电话,表示可以给我们提供货源。几个小时内,辗转五六个陌生的渠道,艺博志愿者传递出一条善意的线,使之前素不相识的人,凝聚成一个紧密的团队,最终达成一个爱心的圆。一个人无论多么出色,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爱心的传递才是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如果让我简单的表述一下我们的志愿服务,那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快乐的事,影响了更多的人,也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是展厅讲解服务观众,还是捐助物资服务社会,都是艺博志愿者团队精神的传递,都展现了艺博志愿者团队无限的潜能。有人曾这样说过:我们的生命是由单向度的时间组成的,你的时间就是你的样子。咱们的很多时间都留给了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为我们打开了无数的门,在这里生命似乎能得到无限的延展,我们付出的是片段的时间,收获的却是整个世界。作为一名博物馆的志愿者,是非常幸运的。志愿服务是一种最快乐的修行,让生活有趣,生命有光,心灵更加自由和宽广。我们的付出,正是我们快乐的所在,而我们的收获,足以圆满我们的人生。
有请大家和我一起鼓个掌吧,不是为了我的发言,而是为了最棒,最美,最幸运的我们自己。谢谢大家!
感谢、感动与感慨
第三、四年度志愿者 张德忠
志愿卡号:V-2018063
尊敬的馆长、尊敬的张明主任和公教部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志愿者伙伴: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三个关键词:感谢、感动、感慨。
【感谢】
说到感谢,我首先要感谢陈凤红老师。2018年春节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陈老师。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清华艺博有志愿者讲解。于是在陈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在“营造中华”、“和镜”撤展之前,领略了刘雷老师、岳彩凤老师的讲解风采,还在家具厅蹭听了孙立斌教授和王般般老师的讲解。
感谢张明老师和公教部的老师们,从我第一次接触到各位老师时,就像是遇到了自家人。每一次走进艺博,都有回家的感觉。
感谢天哥,在我第一次做大厅志愿者时,非常“婆婆妈妈”地叮嘱了很多细节。受益匪浅,一直受用到今天。
感谢王燕斌老师,王老师是我加入艺博的第一个讲解组——“清华简”的组长,从王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团队成员“满腔热忱”的关心。去年又在“与天久长”讲解组再一次领略了王老师作为艺博No.1的志愿者风采。
感谢书画组的所有老师们,去年,我从岳彩凤老师手里接过了书画组的接力棒。一年来,给大家找了不少事儿、添了不少麻烦,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的理解、谢谢大家的包容!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高巍老师、姜瑛老师、刘莹老师、闫竞老师、刘凤鸣老师对书画组内部学习的支持!特别感谢何颖老师、王东华老师、王春红老师、郭依群老师、庞东明老师、岳彩凤老师这些“老戏骨”们,带动了书画组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感谢高晓云老师、高优老师在疫情期间“无私奉献”为组织组内分享学习付出了巨大的辛苦以及所有参加分享、学习活动的老师们,大家都是书画组的“真心英雄”!
【感动】
说到感动,请允许我在这里回放几个精彩瞬间:
——2018年9月我作为新志愿者参加志愿者年会,杜鹏飞、苏丹两位馆领导在发言中都深情表示要加入志愿者团队,这比多少句赞美都更令人感动。而公教部的老师们总是想志愿者之所想、急志愿者之所急。也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2018年10月7日,那时我刚开始讲竹简,在展厅遇到了一家人带着两个孩子看展,孩子的父亲毕业于工艺美院,第一次走进清华艺博。两个孩子在展厅画画,我结合孩子的名字给他们讲了汉字、甲骨文和竹简,孩子们很高兴地把他们的作品送给我。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让我对讲解充满了自信。
——2019年4月底,“清华简”最后一天展出,我在展厅遇到了清华校友徐老师,他饶有兴致地和我讨论起汉字的发展问题,事后还专门制作了“美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遗憾的是,因为“清华简”撤展了,我已经没有机会再把和徐老师探讨之后,对清华简的一些新的思考和理解再应用到面向观众的讲解中了。
——2019年8月底,在书画厅遇到一对母子,孩子看不懂展柜里的书法作品,跑过来问我,我给他做了解释然后和他们聊了几句。原来他们来自大庆,孩子正在学书法。他妈妈把他的习字给我看,我热情地鼓励了孩子。并告诉他:大庆的铁人有一句名言“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后来这个孩子的妈妈经常给我发微信,报告孩子的点滴进步。
——2019年10月10日上午,我在艺博做导览,接待了几位观众,她们说是专门来看“何尊”的。当我告诉她们“何尊”、“墙盘”已经“回家”时,那几位观众遗憾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她们假期去陕西看文物,陕西博物馆的讲解员告诉她们,“何尊”和很多好的文物都去北京了。于是,她们回到北京第一时间就来看“何尊”。很可惜,一个假期的陕西之行,她们就这么“完美”的与“何尊”擦肩而过。我能做什么呢?只能是在无实物的情况下给他们讲好“何尊”和“墙盘”。
【感慨】
两年的时间,我在清华艺博收获了许多。除了前面的“感谢”和“感动”之外,就是“感慨”,我想分享三组成语: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既然选择了做艺博的志愿者,首先就需要学习和积累,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唯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才能当好“艺博志愿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学而不厌”相对容易做到,“诲人不倦”呢?我的理解,这就是我们作为艺博志愿者的“风格”,对志愿者团队内的伙伴要“诲人不倦”,对前来展厅的观众也要“诲人不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19年习近平同志新年致辞开篇引用了这句古语。在新的志愿者年度到来之际,随着艺博逐渐恢复正常,我想代表书画组的老师在这儿表个态:虽然疫情无情,但书画组的老师们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准备,下一步我们一定会努力争取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应用到讲解实践,以最优的状态讲好书画故事、讲好艺博故事、讲好清华故事,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谢谢大家!
在艺博做志愿者的一年
第四年度志愿者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生 黄凯
志愿卡号:V-2019052
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凯,来自清华能动系燃烧能源中心的18级博士生。
【一年前】
我在去年国庆后加入艺博志愿者团队。当时参加学校为庆祝祖国70周年组织的系列活动之一:艺博展厅导览活动。这个小活动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周,从公教部的堵佳艺老师对志愿者的培训开始,再到正式在大厅值班。记得当时值班是自愿报名,馆内氛围很好,我就主动多加了一个全天。就是这天中午我偶然认识了志愿者王燕斌老师,她建议我加入艺博的志愿者团队。接着我就随着新一届的志愿者培训,加入了艺博志愿者这个大家庭,成为书画组的一员。
想想也蛮有趣,如果不是当初主动多值班一天的话,也许我现在就不会在这儿发言了。我记得当时还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了国庆七天志愿导览期间的所见所闻。繁林总总,感谢王老师的热情牵线搭桥,感谢与天久长特展、归成展、书画厅和李伯安展览讲解的老师们,使我加入艺博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试讲书画厅】
万事开头难。我这个没有书画背景的门外汉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没有通过试讲时,生怕自己也过不了。后来发现,组长张德忠老师的对试讲通过的标准要求恰到好处,他引导我先是简短的入门,之后再一点一点啃下去。组长张老师这个思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探索自己不懂的领域,学习一些新知。因此十分感谢书画组老师们的悉心培养。
【疫情之下的书画组】
我是一个在疫情期间一直封闭在校的学生。每天待在宿舍时间长达二十小时以上,即使有熟悉的同学,也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封闭的环境会使人感觉状态不好,因此我需要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努力学习很多书画知识,这让我感觉每天都很充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博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疫情开始以来,组内先后开展了各类线上交流活动。第一讲,是我先来分享书画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技巧。在疫情期间,各位老师前前后后约进行了三十次的分享课,从皑皑白雪的冬天到紫藤花开的夏天,再到金色洒满人间的秋天。
书画组的老师们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方向在组内进行分享,分享形式多种多样,有微信语音与图片,也有纯文字的交流,再到后来视频聊天会议的形式。讲座交流活动的主题也是百花齐放:有关董其昌书法,也有关于南北宗论的讨论,有日语、日本文化与沈铨的南萍画派的讨论,也有陈老莲、八大山人、郑板桥、林风眠、齐白石、王雪涛等画家们的生平和艺术主张的探讨。除了书画外还有刺绣与京绣、北京城的历史脉络、西方女性艺术家的介绍、电子科技与人工智能、视频剪辑、投资理财、儿童展厅册页的制作等主题,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应对疫情的分享。
在这大大小小的三十次讲座交流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很多,疫情的二百多天也过的十分充实。当然在这其间还穿插着“云讲解”系列活动,纵观时间线,可以看出艺博的“云讲解”系列活动十分前沿,导览直播活动被人们所欢迎,十分感谢艺博公教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组织。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地心营救》,讲的是在2010年智利一个铜矿发生矿难后,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700多米深的井下,马里奥作为精神领袖,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最黑暗的69天,直到最终获救的故事。十分感谢书画组组长张德忠老师及书画组所有老师们的共同学习与探讨,使我在疫情中积累了太多精神食粮。再次感谢组长,感谢艺博的老师们!
点击查看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开馆时间
8月1日起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二9:00-12:00(校内学生专场)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预约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搜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进行预约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
内容统筹/王玟惠
图文编辑/垚梦
视觉统筹/王鹏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网店二维码
亲爱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
犹记得那年八月,你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满怀建设西部的热情,响应着祖国的号召,毫不犹豫踏上了支援西部的征程,毅然决然来到了基层,用亲身行动响应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多彩吉林的肥沃土壤上,绽放青春之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书写了别样的青春篇章。
你们在吉林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将智慧之花传递;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你们用言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些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转瞬间,你们将再次背起行囊,开始下一次的旅途,驶向青春的下一站,去追逐新的人生理想。但无论你们身处何地,位在何职,请相信青春当有志,立志在四方。激情的青春岁月,在奋斗中迸发,广阔的人生蓝图任由你们去描绘,别回头,昂首向前,未来属于你们!
再见了,亲爱的志愿者们
以青春绘梦,回报社会
再见了,亲爱的志愿者们
携热情奔涌,共赴前程
再见了,亲爱的志愿者们
怀回忆留念,壮志如歌
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始终怀揣家国情怀,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让青春在奋斗和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色彩,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西部计划吉林省项目办
2020年7月29日
来源:吉青飞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