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1 2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鲜花》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是赞美《鲜花》的文学价值,还是探讨其中的社会意义?或者是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确定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2. 突出个人感受:读后感是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对作品的整体评价:简要概括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特色等,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b. 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场景等的感受: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感受。
c. 对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的思考: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3. 结合实际: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现象等,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例如,可以谈谈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或人物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或者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联。
4.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
b. 主体: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分段论述。
c. 结论:总结
《瓶花系列》39cm×39.15cm 2011年 李丽平
前几日李丽平老师大病初愈,已出院归家静养,下班后我急匆匆去探望她。
天色已暗,房间里静的很,只见她在客厅的暖气片旁支了一张小床,躺着休憩。面色苍白,声音沙哑,嘴唇干裂,嘴角更是长满了一溜儿小水泡......跟上个周我见到的那个欢呼雀跃的她判若两人。
李丽平老师今年69周岁,瘦瘦的,小小的,甚至不如她的画板高。但就是这么一个体弱多病的小老太,却画出了多幅大画、好画。且不说荣获了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巨幅作品《惠风》,就一张39cm的作品《瓶花》,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动我、激励我。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偶尔泡一杯茶,站在窗口发呆,此刻我便会想到那幅《瓶花》——金色的卡纸为底,下缘涂了四指高的花青色作为桌布,画面中间则是一支盛放的牡丹花,斜斜地插在陶罐里。构图并不新奇,题材亦是常见,但画面里那种斑斓的色彩,恰到好处的点染,传统又不太守规则的形状,都透露出一种自由不羁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李丽平老师是从事岩彩画创作的,她对色彩的感知十分敏锐。这幅《瓶花》的用色明丽却并不浮躁,繁多的色彩,色块鲜明的对比,是极易“顾此失彼”,画的“花”,画的“乱”的,但她却巧妙地把握准了尺度,用色轻轻浅浅,用笔爽利随意,不迟滞厚重,轻盈欢快,像一首小诗。陶罐的形态也让人想到新石器时代的那些陶罐,纹饰稚拙却极有味道,尤其是口沿的大胆变化,又展现了画者的几分小任性、小俏皮。
节俭是李丽平老师创作时的一大习惯,涮笔水用来做底子,调色盘里剩下的色彩也必然会想尽办法利用到画面上,我猜那陶罐上的色彩就是她创作上幅画时调色盘里剩下的颜料吧!想必蛤粉也没有浪费,不信你看那牡丹花瓣尖尖上的团团白色......
探望她那天,看着她虚弱地半躺在小床上,我又一次想到了这幅《瓶花》。心里暗自感叹:一个戴了三十几年心脏起搏器,天天受着病痛折磨的人,怎么能画出如此轻盈浪漫的作品来呢?!都说画如其人,她那些生活里的琐碎、生命的苦楚却从未在画作中流露半分。
相反,那些画面中的斑斓与浪漫,轻盈与美好,正是源自于她对待生活的那份从容释然,对于苦难的坦然接纳,以及面对生命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举重若轻。
艺术家简介
李丽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
部分获奖:
1999年作品《祥云》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2006年作品获山东省2006年度五一文化奖美术类作品二等奖;
2007年作品《惠风》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作品《惠风》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8年作品《出征》应邀参加“2008中国画名家学术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作品《杨门女将》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2010年作品《花语》获“第十六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北京亚组委会收藏;
2010年《知音》获“第二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
2011年《海风》入选“2011年中国美协百家金陵画展”获2014年度济南市泉城文艺奖三等奖;
2011年作品《花开盛世》入选“全国百名女画家精品展”;
2019年作品《海风》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优秀创作奖并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曾赴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山东女画家优秀作品集——李丽平》、《名家李丽平写意牡丹》等技法丛书。
(文章转载自 北京文化创意 作者:黄琴)
苦菜花的根是清苦的,但是花是馨香的,金灿灿的苦菜花带来不灭的希望。
《苦菜花》是山东作家冯德英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的一个名为王官庄的村子。仁义嫂的丈夫冯仁义为逃避地主王唯一的迫害逃离家乡,仁义嫂独自含辛茹苦地养育五个儿女。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发动暴动,仁义嫂的女儿娟子英勇地参与这场斗争,娟子的弟弟也参与了于德海团长领导的八路军。仁义嫂更加坚定地支持共产党的抗日工作,为八路军战士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仁义嫂被捕,敌人的严刑拷打并没有摧垮她的意志,在仁义嫂的帮助下,敌人被歼灭。根据地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且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苦菜花》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仁义嫂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无悔奉献、英勇无畏的凛然之气。在封建思想仍禁锢人们头脑的时代,在胶东山区的一个农村,大多数妇女的愿望不过就是家庭和谐、丈夫儿女平安健康了吧,仁义嫂却为了“大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她支持女儿娟子参与武装暴动、加入共产党,支持儿子德刚加入八路军的队伍,对丈夫奔波在外毫无怨言。仁义嫂被捕后,敌人拿她的小女儿的生命威胁她说出机密,为了守住机密,为了八路军的安全,不泄密的她眼睁睁地看着小女儿被敌人残忍杀害。为了民族大义,她舍得下自己的女儿,却把八路军战士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给予他们母爱一般的关怀。仁义嫂不仅是娟子、德刚、秀子的母亲,更是无数八路军战士的母亲。仁义嫂这位胶东半岛的母亲,是无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的缩影,他们的大义凛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力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用真情实意铸就了军民鱼水情。仁义嫂把自己的南屋收拾出来让战士们居住,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战士们,战士们也把仁义嫂当做自己的母亲。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抗日战士们踏过东海岸的沙滩,跨过胶济铁路,在战火硝烟中与敌人拼命厮杀,在布满荆棘的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坦途,走向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胜利,走向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都是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的重要见证者、奉献着。没有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战士们的衣食得不到供给;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抗日战争一定不会取得胜利。
苦菜花开闪金光,朵朵鲜花映太阳。历经风吹雨打,经受严寒风霜,金黄的苦菜花终将绽放。走过千山万水,跨过艰难险滩,伟大的中华民族终将傲然挺立于世界中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